李娟
【摘要】隨著金融及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推進,曾經對我國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管理產生過積極影響的存貸比已不在適應監管要求。外資銀行在沒有存貸比監管指標下,始終堅持流動性、盈利性、安全性“三性平衡”原則,開展有效的資產負債管理。借鑒外資銀行的經驗,探討取消存貸比后資產負債管理的新思路,對化解當前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管理存在的問題意義重大。
【關鍵詞】存貸比 外資銀行 資產負債管理
2015年6月2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修正案(草案)》。該草案刪除了貸款余額與存款余額比例不得超過75%的規定,將存貸比由法定監管指標轉為流動性監測指標。這意味著,已有20年歷史的銀行業信貸投放監管工具存貸比將終結。
一、存貸比取消對我國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管理的影響
(一)促使銀行加大綜合化經營力度
存貸比指標監管決定商業銀行信貸資產的擴張必須以存款增長為基礎,限制了商業銀行綜合化經營的范圍和規模。在金融新常態下,取消存貸比,可以增強商業銀行根據自身業務開展情況進行資產負債管理的主動性,避免特定監管指標對業務的干擾,并在實踐中探索建立職能合理、功能齊全、責權利統一、管理流程和機制運行順暢的資產負債管理部門。
(二)促使銀行負債更有彈性,緩解資產負債期限錯配現象
沒有存貸比的行政約束,在兼顧安全與成本的前提下,銀行可以更加自由地在銀行間、金融債券、存款之間選擇負債類型,同時投資多元化,有利緩解短存長貸現象。
(三)緩解銀行沖時點壓力,有利于內部資金轉移定價(FTP)機制的形成
取消存貸比考核,銀行將放棄之前在月末、季末、年末時點高利吸儲,進行的一系列市場扭曲操作,存款搬家現象也將減少甚至消失。銀行將更加重視成本收益,探索建立FTP機制,精確測算流動性成本,避免出現利率倒掛異常現象。
(四)銀行信貸規模將擴大,不良貸款率有加大風險
取消存貸比會釋放出大量的資金,直接刺激了銀行的放貸沖動。銀行將這些資金投放到市場,在銀行資產負債管理能力沒有得到提升的前提下,信貸規模的大擴張,可能導致過剩產能等低效產業獲取更多貸款,將可能導致不良貸款率的持續上升,影響銀行資產負債的健康可持續管理。
(五)促使銀行存款波動加大,引發市場資金利率大幅波動取消75%的存貸比監管紅線
銀行存款將不再如之前那么穩定,各個時期的存款平均波動幅度將有所上升。
二、無存貸比監管下,外資銀行資產負債管理現狀
(一)多元化經營,平衡流動性、安全性和盈利性
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管理的題中之意是在流動性、安全性、盈利性三原則之間找到平衡點。在實際經營中,由于風險的滯后性,往往會出現注重短期盈利而忽視流動性和安全性的行為。外資銀行自始至終堅持在流動性和安全性前提下獲取盈利的穩健經營理念,在鞏固核心存款的同時,擴大資金來源渠道,生息資產多元化,創新發展中間業務。
(二)資產證券化發展成熟,資產負債期限較匹配
資產證券化是國外金融體系資產負債期限管理的創新工具,通過市場化手段推動資產負債期限實現轉換,提高金融體系穩定性。外資銀行資產證券化的最主要基礎資產是住房抵押貸款,通過發展,基礎資產擴展至應收賬款類資產如信用卡應收款、汽車消費貸款以及保費收入等收費類資產。銀行通過將長期資金打包出售,縮短了資產期限,提高了對高流動性負債的償付能力,提高了資產負債期限匹配度。
(三)建立完善的內部資金轉移定價(FTP)機制,精確計量和分攤流動性成本
外資銀行建立了能及時、準確地反映市場價格變化,避免內部套利、全行統一使用的FTP曲線,能精確計算流動性成本并進行分攤。流動性成本能夠在FTP中得到充分反映。完善的FTP機制有利于銀行合理衡量存款的成本以及貸款的機會成本,避免不理性的拉存和放貸行為。
(四)審慎、全面的信貸風險管理系統
外資銀行在發展過程中非常重視風險管理,運用先進的風險管理經驗,借助現代科技手段科學地評估、分析和監測風險,進而控制風險。外資銀行實行嚴格的“審貸分離”授信制度,貸款審批業務由獨立的沒有指標任務的授信分析員逐級進行分析審批,與前端的銷售人員不存在利益親屬關系,有效控制了貸款風險。
三、對策建議
(一)調整優化資產負債結構,拓展多元化營業收入
鼓勵商業銀行加大產品創新力度,積極拓展多元化營業收入,提高中間收入所占比重。雖然近幾年商業銀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比在不斷提高,但截至2014年末,該比率還是低于25%,這與外資銀行之間存在較大差距。中間業務的發展水平將是利率市場化后,決定商業銀行利潤和市場地位的分水嶺。中間業務可以為商業銀行提供收益,但不承擔利率風險。要通過資源傾斜和管理政策引導,大力發展理財、資產托管、私人銀行、貴金屬融資融貨等中間業務,這也是商業銀行規避利率風險和實現穩健經營的重要手段。
(二)資產證券化和融資證券化,化解資產負債期限錯配難題
資產證券化的目的是盤活期限較長的存量資產,增強其流動性。我國目前只對公司類貸款進行了資產證券化,對于占比較大的住房按揭貸款的證券化尚屬空白。我國銀行可以借鑒美國銀行的經驗,以貸款未來現金流作為支撐發行債券,并根據投資者風險收益偏好,設計出不同證券化產品,如按揭貸款支持證券(MBS)和抵押債務憑證(CDO)等,形成了一個證券買賣的二級市場,實現期限轉換,分散和轉移風險。
(三)完善資產負債價格形成,對流動性成本進行精確計量和分攤
資產負債管理部門依據使用資金的業務領域類型來制定結構合理的FTP政策,進一步提高存貸款FTP市場化程度,合理反映存款市場的價格趨勢。從系統建設、數據累積等前瞻性工作入手,統籌規劃研究和推動流動性成本的精確計量和分攤工作,以進一步提高FTP精細化的“指揮棒”作用。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完善產品定價管理機制,夯實定價管理的組織、人才基礎,健全利率定價的決策組織,建立產品定價授權體系,制定產品定價政策、定價模型和定價標準。從提高基礎數據質量等方面著手,進一步完善貸款定價模型,優化模型應用,盡快健全并完善基于風險溢價的產品定價模式。
(四)深化信貸風險管理理念,控制貸款風險
銀行要進一步強化風險意識,嚴格執行“審貸分離”的授信程序,有效控制貸款規模,最大程度避免貸款流向“兩高一剩”產業。同時拓寬資金的來源渠道,避免存款波動過多影響市場資金利率,增強銀行的風險管控和抵御風險能力。
參考文獻
[1]魯政委.存貸比的歷史貢獻與當前存廢[J].銀行家,2012(9).
[2]屈濤.取消存貸比引發的會計思考[J].中國會計,2015.
[3]張巍.商業銀行存貸比的國際比較及對中國的啟示[D].北京師范大學,2012.
[4]“新常態”下的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管理[J].中國銀行業,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