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會計學院 張金萍
(一)通貨膨脹會計定義。通貨膨脹,是指經濟社會中物價水平普遍、持續且顯著性上漲,在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環境下,結合過去20 多年來我國在治理和防范通貨膨脹過程中所積累的經驗,筆者將物價上漲幅度在5%以下的定義為正常,5%—10%間的物價水平上漲定義為溫和型的通貨膨脹,而10%幅度以上的物價水平上漲定義為惡性通貨膨脹。其中每個階段的通貨膨脹水平對社會經濟的影響不同,進而對于會計處理的信息質量影響也不相同,而也正是基于這樣的經濟背景,通貨膨脹會計應運而生。
所謂通貨膨脹會計,是指在通貨膨脹的經濟社會背景下,通過使用物價指數、現行成本數據等指標對基于歷史成本下的會計成本加以調整,以消除經濟中物價由上漲因素等非經濟因素對會計報表造成的影響,或試圖通過改變傳統會計處理基礎或原則方法,使得經過調整后的會計處理信心能全面、客觀、真實地反映會計主體的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的一種會計處理程序和方法。
(二)通貨膨脹會計與傳統財務會計方法的比較。總體而言,通貨膨脹會計是傳統財務會計為適應當前通貨膨脹大環境下也進行的改革,因而其于傳統的基于歷史成本下的會計處理方法有很多的相似之處,例如其都同屬于一個會計處理范疇,其所遵循的會計基本理論和會計處理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是相通的,但另一方面,為適應現實的經濟環境,有效克服通貨膨脹對于會計信息失真的影響,為會計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加真實、有用的會計信息,通貨膨脹會計在傳統的會計處理基礎上對其所運用的會計基本原則和方法進行了一定的創新和發展。
1.資產現時價格原則。在通貨膨脹較明顯的經濟環境中,物價持續上漲,在不同時期內,即使是相同的貨幣額所代表的價值和購買力也是不同,為真實反映企業資產價值,企業為維持現有的生產活動和經營能力,或拓展其現有業務水平等生產經營活動所必須具備的真實投資價值,通貨膨脹會計全面摒棄了傳統財務會計在成本計算時所遵循的歷史成本原則,而是采用現實資產價格取代之,稱之為資產現實價格原則。
2.成本效益原則。為更好保證通貨膨脹會計方法在企業財務會計管理中的效率,其在實際面對多種通貨膨脹會計處理模式選擇時,嚴格遵循成本效益原則,使其所采用的通貨膨脹會計處理模式的實施給企業所帶來的收益大于實施這種模式所花費的成本消耗。
縱觀通貨膨脹會計研究及發展的歷史,德國在該方面的研究要相對領先于世界上其他的國家,早在20世紀的20年代,德國已初步具備通貨膨脹會計的思想雛形。
我國對于通貨膨脹會計的研究則相對較晚,直到20世紀的80年代末,我國的會計理論界才逐步引入通貨膨脹會計理論,但對其研究也多停留在理論框架的介紹通貨膨脹會計模式的分析的基礎上,對于真正運用通貨膨脹會計理論結合我國的市場經濟體制及國內的通貨膨脹水平進行實際調整傳統會計處理方法,使其更加真實地反映企業的經營管理活動的實際運用和研究則較少涉足。
縱觀國內對于我國通貨膨脹的研究,其中較具有代表性的有葛家澎教授于1986年出版的《通貨膨脹會計》一書,其系統全面地介紹了通貨膨脹會計的各種模式,標志著國內對于通貨膨脹會計研究的開始。此后,鐘朋榮教授、朱再英、李云宏等一些會計界的專家學者也分別對通貨膨脹會計進行了一定的探索。
朱再英(2011)在重點分析了當前實行通貨膨脹會計必然性的基礎上,指出在實施通過膨脹會計時應保持與傳統會計處理的良好銜接,為通貨膨脹會計的實施營造良好的環境,并始終堅持在歷史成本修正的基礎上實現會計成本目標模式的兩步走方針,為我國企業積極實施通貨膨脹會計,降低企業經營風險指明了方向。
李云宏(2004)則通過對比分析傳統財務會計方法與通貨膨脹會計,認為在通貨膨脹下適用傳統財務方法將導致會計信息失真,嚴重干擾企業管理層正確決策及投資者的投資行為。
通貨膨脹對經濟社會及企業的財務處理具有重要的影響,其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首先,通貨膨脹條件下,物價上漲,與之相應的是紙幣貶值,貨幣的現金購買力損失,實物資產相對升值,因而對于一般企業來說,當物價上漲時,其所擁有的實物性資產和負債價值上升,貨幣性資產和負債價值下降;其次,技術進步能有效地降低企業產品的生產成本和產品的實際價值,即使是在通貨膨脹、貨幣貶值的條件下仍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抵御通貨膨脹,因而企業應積極追求技術創新;最后,通貨膨脹時期,基于歷史成本下的傳統會計成本計量方法將會導致企業資產被低估,實際費用攤銷被低估,收益被高估,終將導致企業資本被蠶食,也勢必會削弱企業的實際生產經營能力和業務拓展能力,嚴重影響了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經濟持續表現為通貨膨脹的條件下對于企業財務的直接影響則主要表現在物價上漲將會直接導致企業資金需求的不斷膨脹,企業內部資金供給持續短缺,貨幣性資產不斷貶值,企業運作成本不斷提高以及會計收益被高估,從而造成虛假贏利的表象,進而導致企業稅負加重,會計信息嚴重失真。因而為全面、真實有效的反映企業的經營現狀和成果,就必須合理調整會計處理原則,采用有效地會計處理模式,選擇合適的物價指標或顯示成本資料對傳統會計歷史成本會計進行調整,即在當前通貨膨脹的市場經濟背景下,堅持企業的通貨膨脹會計處理。
(一)建立通貨膨脹會計模式的背景分析
建立健全合理有效且適用性強的通貨膨脹會計處理方法,就必須首先對國內的通貨膨脹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及國家宏觀政治經濟調控政策等影響通貨膨脹會計實施的背景進行全面深入分析。筆者將通過從國家宏觀政策太多、企業以及實施通貨膨脹會計從業人員素質等方面全面分析通貨膨脹會計模式的實施背景。
1.國家宏觀政策。通貨膨脹會計的實施首先依賴于國家宏觀政策支持,而當前我國權威的會計準則并未對其做出明確規定,只有財政部于2007年頒布的新會計準則中對中國企業成立的境外子公司報回的惡性通貨膨脹下的財務報告進行處理的規定。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我國所處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所決定的,政府監督管理市場且具有較強的宏觀調控能力,因而一般不認為具有出現惡性通貨膨脹的條件和機會,進而也不需要相應的會計處理條款;另一方面,一般認為中國的政治經濟發展不均衡,各地物價以及通貨膨脹水平差異較大,通過在全國范圍內選取一個平均通貨膨脹指出作為實施通貨膨脹會計的參數也不現實,因而當前通貨膨脹會計的發展并未獲得較權威的國家政策法規上得支持。
2.政府與企業間的矛盾。通貨膨脹會計在經過通貨膨脹指數等相關指數的調整后,其收益、資產價值以及收入等指標必定發生變化,進而對于利潤的分配上也將會引發政府與企業間的矛盾。企業一般希望少繳稅,而政府則為保證其宏觀調控職能的有效實施則希望多征稅,若實施通貨膨脹會計并以其會計處理結果分配企業利潤將勢必會在一定時期內影響兩者的收入。
總之,通貨膨脹會計的建立和實施需要一定經濟環境基礎、國家宏觀政策、企業的技術支持以及從業人員的努力,而我國當前實施通貨膨脹會計的背景環境是相當復雜的,但當市場經濟出現持續且嚴重的通貨膨脹時,為保證會計信息的有效性,通貨膨脹會計的實施又勢在必行,因而在通貨膨脹會計模式方法的選擇和實施方面更應該采取加倍小心謹慎的態度。
(二)通貨膨脹會計模式的構建。當前,面對實施環境,在進行通貨膨脹會計模式的選擇及實施時應嚴格秉承小心謹慎的態度,通過對各種適用的通貨膨脹會計模式進行全面、深入地分析,結合我國的通貨膨脹及國內實施通貨膨脹會計所必須適應的各項政治經濟環境的實際,在保證宏觀經濟條件及企業微觀經濟效益相統一的基礎上綜合考慮,合理抉擇。此外,還應注意以下方面。
1.按謹慎性原則對歷史成本計價方法有限度的修正。通貨膨脹會計堅持在歷史成本會計計量方法上進行修正以全面真實地反映企業的經營生產價值,指導企業的決策者進行科學合理的決策,但這種在會計理論及原則上的創新,應嚴格秉承謹慎性原則,穩健地利用我國現有的會計制度、原則以及國家關于企業管理、會計處理上的政策法規,適時謹慎地對其進行改革,最大程度上降低通貨膨脹會計處理模式本身對于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提高相關會計信息的質量。
2.在通貨膨脹率較高的情況下,根據企業特點選擇不同的會計模式。經濟社會中,盡管所有的企業都處于通貨膨脹的影響下,但由于各個行業的企業參與市場的行為和作用不同,進而通貨膨脹對其影響也不相同,為盡量降低通貨膨脹會計由于自身的原因所造成的其對企業會計信息的非正常干擾,企業在實施通貨膨脹會計時應結合自身的行業特點合理選擇會計模式,以最大限度地消除通貨膨脹對企業財務及經營管理的影響,保證企業經營的有效性。
一般而言,對于大型的企業則需要選擇相對全面的會計模式以徹底修正會計信息處理的誤差,而對于小型企業則只需要選用適當的方法對會計數據進行補充說明即可。再比如對于特殊的大型跨國公司則可以嘗試采用企業會計與合并會計相分離的方法等。
1.李云宏.2004.通貨膨脹會計與傳統財務會計的分析比較.會計之友,9。
2.夏貴華.2008.試論通貨膨脹會計.經濟師,11。
3.朱再英.2011.通貨膨脹會計研究.時代金融,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