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宗巖 張會榮
【摘要】由于我國經濟發展的不均衡,導致了區域資金流動的的不均衡,而資金流出的區域會因資金量的減少導致區域經濟增長的緩慢。由于我國經濟發展是東強西弱,資金區域流動也顯示出了資金從欠發達地區流向較發達地區,這種不協調成為了欠發達地區經濟發展的制約因素。要實現欠發達地區區域經濟的發展,必須吸引區域資金的流入,使資金流動更加協調。
【關鍵詞】區域資金流動 非協調 金融發展
一、區域金融流動概述
(一)區域金融流動概念
區域金融流動是指區域間貿易、勞動力轉移、投資等行為的產生而引起的區際貨幣資金流動。本文對區域金融流動的分析基本在金融部門,只對金融資金的流動進行分析,而不涉及實物交易。
(二)區域金融流動的原因
1.追求利益最大化和降低風險。資本具有逐利性,只有當一個地區能夠使得資本獲得比其他區域更高的利潤時,資本才會流入該區域。利潤的增加和風險的降低同樣能夠吸引資本的流入,由于存在交易成本和風險,投資者不僅要關心投資收益,更要考慮投資風險。資本的區域流動可以使的資本通過分散投資、選擇最優的投資組合來減低風險。
2.投資者預期決定著資金流向。將資金投向預期收益高的地區是投資者的正確選擇。而投資者的預期與地區政府的政策有很大關聯。政府予以投資者政策的優惠,通過降低生產成本來提高投資者收益的預期;同時當地政府應當保證優惠政策的連續性,使得投資者能夠預見未來較長時間內能夠獲得穩定的利潤,因此投資者才能夠將資金投資到該地區。
(三)區域金融流動的途經
1.商品買賣形成的資本區域流動。對沿海發達經濟來說,商品生產門類多,服務項目也多能夠滿足當地企業發展所需的物資。而欠發達地區剛好相反,企業需要到外地去采購所需的生產物資,便導致了資金的外流。
2.勞動力流動引起的資本區際流動。經濟欠發達地區的閑置農民外出打工,是主要的勞動力輸出地,而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是主要的勞動力吸收區。大多數外出的務工的勞動力將錢寄回老家,則形成一股巨大的資金回流。
3.貸款流動引起的資本區際流動。企業的貸款會由于資本逐利的本性流向受益較高的地方,這就形成貸款的夸區域流動。從社會整體看,雖然此舉可以產生資源配置效應,獲得了更優的產出和效益,但是將致使資金流出地區的發展失血,擴大發展的非平衡型及其弊端,也會存在擠壓資金流入地區的金融市場的可能,并增加貸款管理難度。
二、我國區域金融流動的現狀
(一)存、貸款的區域分配
從銀行角度來看,可以以吸納的存款數量來代表區域資金吸納能力,區域資金運用能力則可以通過區域金融機構貸款情況來衡量。2013年全國存款總額為1047654.1萬億,以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劃分區域來看,東部地區存款余額達到了60.4萬億,占全國存款總量的57.6%,中部地區存款總額為20.4萬億,西部和東北地區的存款總額分別為16.8萬億和7.3萬億。2013年去全國貸款總額為73.2萬億,東部貸款總額為42.2萬億,占比達到了57.7%,另外三個地區的貸款額分別為13.9萬億,11.9萬億和5.2萬億。
由以上數據可以看出東部地區是我國經濟發展最好的地區,該地區的存款余額和貸款余額也差不多占到這個比重,都遠遠超過了其他三個區域,說明了該地區的資金吸納能力和資金運用能力都比其他區域強,資金從其他區域向該區域流動。
(二)資本市場上資金的區域分配
2013年全國上市公司數量為2490家,其中東部為1620家,占比為65.1%;中部為421家,占比為16.9%;西部和東北分別為311家和138家。從A股籌資額來看,2013年全國上市公司籌資額為4615.2億,東部地區籌資額為2642.6億,占比達到了57.2%;中部籌資931.8億,占比20.2%;西部和東北地區籌資額分別為898.9億和142.9億,占比分別為19.5%和3.1%。通過上數據可以看出,上市公司數量東部最多,且該地區的籌資額占比也超過一半,都超過了其他三個地區的總和,說明資金都流向東部地區。
(三)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區域分配
我國固定投資一般由政府主導。固定投資體現了國家在全國范圍內運用資金,然而不同地區的固定投資額差別很大。2013年全國固定投資額43.5萬億,東部的固定投資額為17.7萬億,占比達到40.7%。而東北地區的固定投資額為4.6萬億,占比不到10%,中部和西部固定投資額分別為12.9萬億和8.2萬億。東部同樣的最高的,說明國家在使用資金時,更多的資金流向了東部區域。
三、我國區域資金流動的非協調性分析
(一)金融機構發展不平衡
在我國,企業融資主要是從銀行貸款,因此銀行信貸資金的流動是區域資金流動的主要方式。我國銀行采用的是總行分行制,發達地區經濟效益好,資金風險低,金融機構相對就比較發達。總行出于資金利益最大化的原則,必定會將資金多用于發達地區,這樣就必然會將欠發達地區分行的資金調至發達地區的分行,支持經濟發達地區的發展,這樣就會導致更需要資金來發展經濟的欠發達地區的資金減少,阻礙了其經濟的發展。
(二)資本市場發達程度的非均衡
我國上市公司有超過60%的公司在東部沿海地區,這些上市公司從股票市場上籌集了大量的資金,促進了公司的發展,同時對公司所在地的經濟的增長起到了推動作用。而欠發達地區的上市公司無論從公司數量,還是從籌集資金的量上都不能和東部發達地區相比較,相對于東部發達地區,這些地區由明顯的資本外流的現象。總之,我國的資本市場發展呈現出明顯的地域非均衡特征,民間資本通過資本市場從中西部流向東部地區。
(三)直接投資引發的資金非均衡流動
我國的固定資產投資呈現明顯的地區分布。2013年,東部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最多,達到了17.7萬億,占全國固定資產投資的40%,高于其他地區。2013年,全國利用外資達到2490.2億美元,東部地區利用外資達到1435億美元,占總量的57.6%,中西部利用外資分別為469億美元、231億美元,占總量的18.8%和9.3%。
其次,要重視與周邊或發達地區的金融合作,協調不同地區金融和經濟發展的矛盾,向發達地區借鑒金融發展經驗,擴大金融發展帶給經濟的乘數效應。同時,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國家應當幫助欠發達地區成立指導該地區發展的政策性金融機構,實行適合該區域發展的金融政策。
參考文獻
[1]豆建民.國內資本流動對我國區域經濟增長的影響[J].當代財經,2005,(8):84-87.
[2]麥勇,李勇.1982~2005年中國省域資本流動差異解析[J].中國軟科學,2006,(12):79-86.
作者簡介:段宗巖(1988-),男,河南濮陽人,云南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金融學碩士研究生;張會榮(1974-),男,云南昆明人,云南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金融學研究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