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闡述了“大數據時代”對銀行業帶來的變革影響,分析了當前銀行大數據應用的現狀,并針對加快銀行業大數據應用的方法和路徑,提出了思考建議。
【關鍵詞】銀行業 大數據 應用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銀行業發展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在此背景下,銀行業必須從管理體系、運用模式、隊伍建設等方面著手,不斷挖掘和應用大數據,打造“大數據時代”的核心競爭力。
一、“大數據時代”對銀行業帶來的變革影響
(一)傳統發展戰略面臨轉變
傳統銀行發展戰略是在預測未來經濟金融運行趨勢下,結合現有人員、機構、資本、客戶等資源狀況,以及客戶產品及業務需求狀況,確定其經營目標和發展方式。在“大數據時代”,對數據資源的占有及整合應用能力,成為一家銀行能否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的關鍵。除了銀行傳統的業務數據、財務指標等標準化數據外,經營行為、用戶分析、社交數據、其他交易信息等非結構化數據都需要被采集,特別是互聯網金融、電子渠道數據等,必須作為銀行目標決策分析的重要依據。
(二)傳統經營方式面臨重大轉變
在“大數據時代”,金融業務與互聯網深度融合,銀行經營方式發生巨大改變。在業務創新上,以客戶反饋信息和需求為基礎,結合大數據分析,可以為客戶量身定制“專屬產品”,滿足客戶多元化、個性化需求。在營銷模式上,依托大數據應用,可以獲取客戶的消費習慣、風險收益偏好等特征信息,使銀行“了解自己的客戶”,進而將最合適的產品推介給最需要的客戶,變被動營銷為主動營銷、同質營銷為差異營銷,提升營銷精準度和交叉營銷率。在風險管理上,通過大數據分析,對客戶進行全面風險評價,并能實時監測和防范風險,可以有效降低貸款風險。在績效考核上,通過網絡、視頻、移動技術等,對人員的工作質量、效率、紀律情況進行評估,對績效考核的“指揮棒”提供有力支撐。
(三)傳統業務渠道面臨重大轉變
當前,互聯網金融蓬勃興起,對銀行的支付中介、信用中介等職能帶來沖擊。如騰訊、阿里巴巴等公司借助廣泛的大數據平臺及應用,推出了第三方支付、P2P網貸、“寶寶類”理財等互聯網金融服務,各家銀行加強科技應用,積極推廣網上銀行、手機銀行、微信銀行、在線商城等電子化自助渠道服務,金融產品及服務渠道的網絡化趨勢更加明顯。
二、當前銀行業大數據應用面臨的困難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開啟,銀行業對通過大數據推動業務發展和創新進行了探索和應用,但仍存在著一些問題。
(一)大數據管理體系不夠健全
目前銀行數據結構基本上是條塊分割,對數據管理存在著相關部門各自為政,數據共享、綜合應用不足,必須打破業務邊界和“部門銀行”,重組業務流程,確保數據的及時性和全面性。
(二)銀行自身難以打破“信息孤島”困境
在業務辦理、市場分析、內部管理、接受外部監管等經營管理過程中,銀行記錄了客戶賬戶資金往來、財務信息等數據,信息量豐富但不夠完整。如在業務辦理過程中,銀行擁有客戶的基本身份信息,但客戶的興趣愛好、性格特征、生活習慣等其他信息卻難以準確掌握。
(三)銀行對部分數據的處理應用能力不足
目前銀行側重于處理客戶的交易數據、業務數據等“結構化數據”,但對于客戶電子渠道操作行為信息、客服通話語音信息、自助設備錄像信息、金融服務偏好信息等“非結構化數據”,難以進行綜合分析,不能對精準營銷提供全面的有效指引。
(四)平臺搭建投入及隊伍素質要求較高
一方面,目前商業銀行的大數據應用平臺設施建設相對不足,不僅需要增加數據存儲空間、網絡帶寬等硬件投入,甚至需要調整IT基礎架構,費用開支壓力較大,且短期效益并不明顯,造成短期內投入產出比失衡。另一方面,專業的數據分析人員相對缺乏,同時具備業務精通、綜合分析能力強、數據提煉融合水平高的復合型人才相對較少,且因此難以組建專業化的數據分析團隊。
三、銀行業加快大數據應用的實施路徑
(一)以“頂層設計”完善大數據工作管理體系
通過在總行層面制定大數據工作規劃,以成立專業委員會等方式完善組織架構,發揮業務、渠道、科技、數據分析等多個部門合力統籌推進。主管部門牽頭規劃協調、組織管理大數據工作,業務部門履行數據采集、分析和應用工作職責,形成大數據整合、應用、推廣的全面管理體系。
(二)以“內外聯動”健全客戶全景視圖
一方面,搭建外部數據合作平臺。主動與電子商務、社交網絡、移動網絡等大數據平臺開展合作,加強數據交流、信息共享,全面整合客戶信息,將金融服務與電子商務、社交網絡、移動網絡等深度融合,拓寬數據采集渠道。另一方面,著力增強非結構化數據處理能力。加強運用數據分析工具,深挖內部數據,健全客戶全景視圖。如客戶基本信息,包括個人證件、聯系方式、社交情況等;客戶偏好信息,包括金融產品及業務偏好、交易渠道偏好、興趣愛好等;客戶行為和交易信息,包括業務交易、電子渠道交易和行為等;客戶風險信息,包括客戶綜合信用、風險評估、風險偏好等信息。
(三)以“數據應用”助推業務發展轉型升級
在客戶全景視圖的基礎上,銀行應進一步通過數據綜合分析,結合自身經營情況和發展目標,提供“一戶一策”的綜合化、差異化服務。在客戶營銷方面,根據客戶狀態跟進實時營銷,如客戶居住地變化、婚姻狀況、消費信息等進行針對性營銷;根據客戶年齡、資產、業務偏好等,開展個性化推薦;根據客戶交易記錄,分析識別客戶需求,開展不同產品交叉營銷。在風險管控方面,通過整合客戶財務、稅務、水電、物流等各類信息,綜合分析客戶經營實際情況,降低信貸風險。如通過與稅務單位等外部機構合作開展“銀稅互動”,推進納稅信用和銀行信用的共建共享,量化企業的信用額度,更有效地開展小微企業貸款。在產品及品牌推廣方面,通過大數據應用監測不同市場推廣渠道,及時改進產品,不斷優化客戶體驗。同時,可以實時掌握微信、微博等新媒體關于銀行的相關信息,及時發現和化解聲譽風險。
(四)以“隊伍建設”提升核心競爭力
一方面,加強人才儲備。積極引進高素質技術人才,通過具體項目實施,提升整體隊伍對大數據的應用能力。另一方面,加快技術積累。組建大數據分析團隊,加強數據深度挖掘和應用推廣,不斷強化自身在大數據技術方面的優勢,形成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參考文獻
[1]《大數據時代中小商業銀行經營轉型探討》,田華茂,《西南金融》(2014第11期).
[2]《大數據時代銀行業應對策略》,張建國,《中國金融》(2014第15期).
作者簡介:伍加樂(1986-),男,漢族,江西新余,中國農業銀行江西新余城北支行副行長,經濟師,經濟學學士學位,金融數據應用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