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我國廣大農村地區的衛生工作,長期以來一直是我國衛生工作的重點及難點。而當前,我國鄉鎮一級的衛生院面臨著重大的轉型與發展需求,而這在某種程度上長期以來又受制于自身經濟水平與補償能力的限制性影響,導致難以滿足廣大農村居民的衛生健康需求,使得農村衛生工作的開展受到了制約。從經濟發展的角度出發,利用多變量方差展開分析,針對目前我國鄉鎮衛生院的財政投入以及業務收支狀況展開探究,以了解鄉鎮衛生院的財政收支影響因素及程度,從而提出相對應的措施手段,最終期望鄉鎮衛生院的功能能夠得以不斷完善,以服務于廣大的農村居民。
【關鍵詞】經濟發展水平 鄉鎮衛生院 財務收支
自上世紀九十年代起,我國鄉鎮一級的衛生院已經逐漸的實行了“分稅制”的改革,使得有很大一部分的鄉鎮衛生院難以得到充足的財政補貼,并由此開始參考部分國企產權改革的方式來積極探討產權制度的改革新思路。而由此也造成了部分鄉鎮一級的衛生院過度強調向醫院式的發展方向所實施改革,導致鄉鎮衛生院被私人承包、股份化或是被拍賣等,致使農村基層的衛生服務組織出現了嚴重的結構性缺失,其所能夠提供的衛生服務功能也被弱化,嚴重損害了農村公共衛生以及基礎醫療服務的公益性質。對此本文將針對我國不同經濟發展水平的鄉鎮衛生院財政收支情況,針對其中所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因素展開深入的分析,并基于此提出了一些相對應的改進建議。
一、資料與方法
(一)課題依據
在本次研究當中所選用的鄉鎮一級衛生院基礎信息表以及定量調查數據,是在我國6個省(直轄市)的農村地區所實施的衛生部立項研究課題中所獲取到的。
(二)數據來源
依據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同時綜合考慮所選取省(直轄市)的實際地理位置與經濟發展水平情況,選用數字列表法隨機選取我國東、中、西地區6個省(直轄市);而后再依據經濟水平的相關指標,由所選取的地區當中選取共18個縣為調查對象;最終針對這18個縣的376家鄉鎮衛生院的基礎信息(涵括有衛生院的一般狀況、人員狀況、科室狀況、財務收支及政府財政投入及補貼狀況等)實施函調。
(三)數據處理及分析
將上述統計數據錄入到SPSS19.0統計學軟件中并予以分析。重點對所獲取到的資料數據特征及類型,選用單因素方差以及多元分析予以分析處理。
二、結果
在進行調查數據的統計分析處理過程中,為了排除調查地區間的差異影響,將鄉鎮年人均收入可作為衡量該地區經濟發展的主要指標水平。應用四分位數法將調查鄉鎮劃分為4類,即貧困鄉鎮、一般鄉鎮、較為富裕鄉鎮以及富裕鄉鎮。不同經濟水平鄉鎮的衛生院在崗人員年人均財政收入、醫療收入以及藥品收入詳見下表1。
通過觀察上表2可以表明,在經濟水平差異較大的鄉鎮,其衛生院的在崗人員年人均工資水平也表現出了明顯的差異性,借助于單變量方差分析,此種差異較為明顯。其中富裕鄉鎮相對于較為富裕鄉鎮、一般鄉鎮及貧困鄉鎮之間的對比差異明顯,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即表明,經濟水平差異明顯的鄉鎮,相對應的衛生院在崗人員的工資水平也有所不同,其中在經濟水平相對較為良好的鄉鎮,衛生院的整體工資水平相對會略高一些。
三、討論
由上述數據與分析可表明,當前我國鄉鎮衛生院在開展好各項基礎業務以及發展的過程中,依然受制于當地經濟發展水平與自身補償能力的限制性影響。雖然經濟水平相對較為良好的鄉鎮,其鄉鎮衛生院由政府方面所獲取的財政支持不如經濟水平較差的鄉鎮,然而其卻能夠由藥品及醫療等方面來獲取較強的補償效果。而貧困鄉鎮雖然政府的財政支持力度較大,但是在補償能力較差的情況下,其整體財政收入低于其他3類衛生院也就成了不爭的事實。
在當地經濟水平相對較低,農村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也較為有限的前提下,若貧困地區的鄉鎮衛生院嘗試利用有償醫療及公共衛生服務來進行資金缺口的補足顯然是不現實的。并且,因為經濟水平相對較為滯后、補償機制難以有效開展,廣大貧困鄉鎮的所能夠提供的基礎衛生服務能力相對較為有限。因而,鄉鎮衛生院的生存及發展不但會受到居民經濟水平的限制。
四、建議及對策
政府應當將大力發展農村衛生事業納入到財政規劃當中,不斷的擴大對于農村基礎衛生事業的財政投入。在擴大財政投入之時可將農村衛生事業的具體服務人數作為主要的基數指標,依據農村居民所享受到的醫療、保健、預防等衛生服務項目,綜合衡量不同地區的經濟承受能力差異,針對財政投入的方式予以革新。
(一)保障預算到位,縮小地區差異
實施以強有力的保障措施,來切實增強政府財政預算的劃撥到位,尤其是要盡可能的降低對地區間的差異性對待。在廣大農村居民的基礎醫療服務、公共衛生以及預防保健等方面,政府需積極承擔以更多的責任。于恰當的時機,可利用行政立法等手段措施來將農村的初級衛生保健工作加入到政府的財政預算工作之中,依據公共財政原則將財政所支持的重點內容放到對于基層公共服務工作、預防保健工作等相關人員的培訓中。
在國家財政投入方面,應當持續擴大對我國中、西部地區基層鄉鎮衛生院的財力投入,特別是針對我國貧困地區的鄉鎮衛生院予以重點扶持。政府在針對鄉鎮衛生院開展公共衛生財政投入之時,應當充分考慮當地的實際經濟條件、所能夠輻射的區域半徑、人口數量以及所提供的防保項目等內容。針對貧困地區鄉鎮衛生院,應當由基礎醫療、設施、設備、人員工資以及人才培養等數個方面擴大政府的財政投入。針對縣一級財政較為困難的地區,鄉鎮衛生院的基礎醫療、公共衛生服務可適當將省、國家一級所承擔的財政比例擴大,從而保障衛生經費的有效落實。
(二)轉變政府對鄉鎮衛生院的補償方式
轉變當前政府針對鄉鎮衛生院所實施的定額補償以及依據衛生人員數量予以補償的方式,而應當逐漸的構建起依據鄉鎮衛生院的人員數量進行財政撥款以及依據服務內容進行財政撥款所相結合的方式,或者是依據政府所需負擔的補助項目實施補助,將保健服務的正常費用依據服務人口納入到財政預算規劃當中,針對部分重點病癥的預防及控制工作做好經費保障,提升對于財政資金的應用合理性及有效性。
(三)定期考核政府對農村衛生事業的投入情況
相關的各級政府財務部門應當將對于鄉鎮衛生院的資金投入納入到其該年度的財務預算工作當中,應當由政府部門做好對于相關鄉鎮衛生院工作人員的工資發放,以及業務經費的支出,同時將鄉鎮衛生院所需進行的房屋建設費用納入到政府的財務預算當中,盡可能的確保每年都能夠劃撥出部分的資金項目能夠應用于對鄉鎮衛生院危房以及新建業務房的改造。要對農村衛生工作人員的工資實行全額撥付,由政策層面上保障對于農村鄉鎮衛生人員的財政投入。
五、結束語
農村衛生事業不但是我國開展好衛生工作的關鍵核心,同時也是其中的難點部分,鄉鎮一級的衛生院作為農村三級衛生服務網絡體系的關鍵環節,做好這一級別的衛生服務工作是落實農村各項衛生工作的重要核心。在長期的歷史發展與演變過程當中,鄉鎮一級的衛生院一直承擔著保障農村生產力、發展農村經濟建設、維護農村社會繁榮穩定的重要作用。因而,在目前我國整體經濟水平不斷發展、進步的今天,更加應當開展好基層的衛生服務工作,為農村居民提供更加可靠的衛生安全保障。
參考文獻
[1]王春.試析鄉鎮衛生院財務收支管理制度的建設[J].中國外資(上半月),2012,(9).
[2]付善柱.探索鄉鎮衛生院上劃后財務管理的幾點做法[J].中國集體經濟,2013,(31).
[3]辛孝然.推行收支兩條線管理模式 全面提升鄉鎮衛生院財務管理水平[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3,(10).
作者簡介:徐廣玲(1973-),女,滿族,吉林市人,大學專科學歷,會計師,研究方向:財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