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俊 王莉 劉彥麗 汪林芬 喬金麗
摘要:目的了解在中醫藥治療HIV/AIDS的過程中,經性行為和經靜脈吸毒感染的2類患者,其CD4細胞的變化趨勢是否存在差別。方法通過國家中醫藥治療艾滋病試點項目(云南)臨床資料數據庫,取得2009年11月—2015年3月間在云南省入組接受中醫藥門診治療,經性行為或靜脈吸毒途徑感染,并于治療前及接受治療第12個月時均做過CD4細胞計數檢測的613例HIV/AIDS患者資料,比較治療前后CD4計數的變化情況以及不同感染途徑患者之間是否存在差異。結果2種感染途徑的患者療后CD4細胞均值較療前都有提升并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經性行為感染的患者CD4變化統計學意義非常顯著(P<0.01)??ǚ綑z驗顯示,中醫藥治療對CD4的效果與患者的感染途徑無關(P>0.05)。結論中醫藥治療對不同感染途徑HIV/AIDS患者CD4細胞計數能夠起到穩定/提升的作用,無論是靜脈吸毒感染的患者,還是性行為感染的患者,如果能長期堅持接受治療,均能獲得較好療效。
關鍵詞:艾滋病;中醫藥治療;感染途徑;療效;CD4
中圖分類號:R512.91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1007-2349(2016)10-0028-02
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引起的慢性傳染性疾病,艾滋病病毒主要攻擊人體內的CD4細胞,造成CD4+T淋巴細胞耗竭,感染者一旦失去了大量CD4細胞,就可能出現嚴重的疾病危險。性行為和靜脈吸毒是目前艾滋病最主要的2個傳播途徑[1],有研究者稱,經靜脈吸毒感染的患者疾病進程較快[2],并且該人群接受高效抗逆轉錄病毒治療(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的療效較其他人群為低[3-4]。近年來我國采用中醫藥治療HIV/AIDS,發現中藥對于提高患者免疫功能,維持和恢復患者勞動能力,減少臨床癥狀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對于不同感染途徑患者的療效是否存在差異少見報道,為了解在中醫藥治療HIV/AIDS的過程中,經性行為和經靜脈吸毒感染的兩類患者,其CD4細胞的變化趨勢是否存在差別,筆者展開了此項分析。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通過國家中醫藥治療艾滋病試點項目(云南)臨床資料數據庫,取得2009年11月—2015年3月間在云南省入組接受中醫藥門診治療,經性行為或靜脈吸毒途徑感染,并于治療前及接受治療第12個月時均做過CD4細胞計數檢測的HIV/AIDS患者,剔除資料不完整或存在邏輯錯誤的數據,共納入613例患者資料。
1.2統計分析數據采用Minitab統計分析軟件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描述,治療前后CD4計數的變化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不同感染途徑患者之間的比較采用卡方檢驗。
2結果
2.1一般情況納入分析的613例患者數據,入組平均年齡(37.793±10.455)歲;性別:男345例,女268例;民族:少數民族211例,漢族399例,缺失3例;感染途徑:經性行為感染469例,經靜脈吸毒感染144例。
2.2治療前后CD4計數變化分析613例HIV/AIDS患者治療前后CD4變化情況見表1,2種感染途徑的患者療后CD4細胞均值較療前都有一定提升并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經性行為感染的患者CD4變化統計學意義非常顯著(P<0.01)。
感染途徑n療前CD4治療12個月后CD4tP性行為469400.7±189.6424.9±187.1-3.080.002靜脈吸毒144334.4±185.8371.6±201.1-2.330.0212.3不同感染途徑患者接受中醫藥治療后CD4療效評價比較參考《艾滋病中醫藥治療手冊》提供的生物學指標評價標準[5],筆者將2種感染途徑的患者接受中醫藥治療12個月后CD4細胞計數的變化情況分為無效(治療后CD4下降≥50/μL)、穩定(治療后CD4細胞變化在50/μl以內)及有效(治療后CD4上升≥50/μL)3種,結果見表2??ǚ綑z驗顯示,中醫藥治療對CD4的效果與患者的感染途徑無關(P>0.05)。
目前全世界對于艾滋病尚無根治性治療方案,但HIV/AIDS患者可以通過長期接受HAART及中醫藥治療,抑制病毒載量、保護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質量,從而長期帶毒生存。而在長期治療過程中,吸毒人群可能由于社會支持、心理狀態以及家庭關系等方面與其他人群存在差異,導致接受治療的依從性較差,自行中斷治療的風險更高[6]。
CD4細胞是人體免疫系統中的一種重要免疫細胞,由于HIV的攻擊對象正是人體的CD4細胞,因此CD4計數能夠直接反映人體免疫功能,是判斷艾滋病治療效果和評估患者免疫系統損害狀況的重要指標。就本次分析的數據而言,中醫藥治療對于穩定/提升HIV/AIDS患者CD4細胞計數能夠起到積極的作用,通過長期治療,HIV/AIDS患者能夠從中受益,既往其他研究者報道的結論也與此類似[7-8]。另外中醫藥對HIV/AIDS患者CD4細胞的治療作用未受到不同感染途徑的影響,無論是靜脈吸毒感染的患者,還是性行為感染的患者,如果能長期堅持接受治療,均能達到同樣的效果。但本次分析仍有一定局限性,首先分析的數據無法識別患者是否在中途接受過HAART治療,得到的結果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會受到HAART治療的影響。其次由于分析中納入的樣本為已經接受中醫藥治療達12個月的患者,規避了吸毒人群中斷治療可能性更高的風險,而實際情況中,不能排外吸毒人群在接受治療過程中存在更多依從性不佳,提前退出治療的情況,并影響整體治療的效果。醫務人員在診療過程中,應針對不同感染途徑患者的心理和實際情況,予以差異性的應對,以保障患者接受治療的積極性,得到預期的療效。
參考文獻:
[1]劉曉培,夏婧,王志紅.云南、河南兩省艾滋病流行趨勢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醫學報,2016,31(3):309-311.
[2]黃寶浩,蔡衛平,唐小平,等.不同感染途徑對艾滋病病人疾病進程的影響[J].中國艾滋病性病,2002,8(5):290-292.
[3]陸娟,劉中夫,馬燁,等.62例靜脈吸毒艾滋病病人抗病毒治療療效觀察[J].中國艾滋病性病,2008,(6):569-571.
[4]陸娟,劉中夫,王鳳英,等.少數民族地區吸毒人群艾滋病抗病毒治療的療效及影響因素[J].中國艾滋病性病,2013,19(1):2-5.
[5]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藥防治艾滋病研究中心,中華中醫藥學會艾滋病分會.艾滋病中醫藥治療手冊[M].北京:中醫古籍出版社,2014:158.
[6]CH Hinkin,TR Barclay,SA Castellon,et al.Drug Use and Medication Adherence among HIV-1 Infected Individuals[J].Aids & Behavior,2007,11(2):185-194.
[7]王健,梁碧顏,閆世艷,等.中醫藥治療8946例艾滋病患者臨床觀察[J].中醫雜志,2011,52(5):395-398.
[8]王建云,張淑萍,周瑩荃,等.驅邪培元湯對艾滋病患者臨床CD4+T細胞及胃腸功能的影響[J].甘肅醫藥,2015,34(12):917-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