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華麗 韓林華 謝軼群
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討加減參蛤散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臨床治療效果。方法選取本院2014年8月—2016年2月治療的9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患者,通過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n=45)和治療組(n=45),對照組采用常規治療,治療組在治療組基礎上加用加減參蛤散治療,對2組臨床治療效果進行比較和分析。結果治療組臨床治療有效率較對照組更高;治療組治療后患者FEV1%、FEV1/FVC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治療中,采用加減參蛤散治療,能明顯緩解臨床癥狀,改善肺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加減參蛤散;肺腎氣虛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臨床觀察
中圖分類號:R256.1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1007-2349(2016)10-0044-0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簡稱慢阻肺(COPD),是一種以持續氣流受限為特征的可以預防和治療的疾病,其氣流受限多呈進行性發展,與氣道和肺組織對煙草煙霧等有害氣體或有害顆粒的慢性炎癥反應增強有關。慢阻肺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常見病、多發病。隨著人們平均壽命的延長和人口老齡化趨勢的日漸顯著,COPD由于其患病人數多,死亡率高,社會經濟負擔沉重,已成為一個困擾眾多醫家和患者的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我國相關專家推算,我國現有COPD病人約3280萬,每年致死人數超過100萬[1]。據預測,到2020年,COPD將成為全球第3位致死的重大疾病[2]。
人參蛤蚧散出自《衛生寶鑒》,主治久病體虛、夾有肺熱之咳喘癥。筆者以上方去知母、桑白皮等清熱瀉肺之品,加入沉香、當歸,名加減參蛤散,治療肺腎虧虛型COPD穩定期患者,取得較好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本院2014年8月—2016年2月治療的90例COPD穩定期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男58例,女32例,年齡65~78歲,平均年齡(72.35±5.38)歲;病程5~15 a,平均病程(9.3±3.2)a。患者入院時行胸部CT、肺功能等檢查,均證實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通過隨機數字表法將90例患者分為對照組(n=45)和治療組(n=45),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具有臨床可比性(P>0.05)。
1.2診斷標準
1.2.1西醫診斷標準參照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發布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13年修訂版)》制定的診斷標準[3]。
1.2.2中醫診斷及證候分類標準參照《中醫內科學》[4]中“肺脹”之“肺腎氣虛證”的辨證標準:呼吸淺短難續,聲低氣怯,甚則張口抬肩,倚息不能平臥,咳嗽,痰白如沫,咯吐不利,胸悶心慌,形寒汗出,或腰膝酸軟,小便清長,或尿有余瀝,舌淡或黯紫,脈沉細數無力,或有結代。
1.2.3排除標準年齡大于80歲;過敏性體質者;中醫辨證不屬肺腎氣虛型或兼夾痰熱、肝火等實證為主者;合并嚴重心、腦、肝、腎疾病、免疫代謝疾病、血液疾病、腫瘤等疾病及精神病患者;不愿意配合和完全不能交流、無法按時隨診者及兼用他藥影響療效判定的患者;服藥期間發生COPD急性加重及其經治療后轉入穩定期的患者。
1.3治療方法對照組采用沙美特羅替卡松粉吸入劑(50 ug/500 ug 葛蘭素史克公司生產)1吸,bid。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予加減參蛤散:生曬參200 g,蛤蚧5對、沉香100 g,杏仁100 g,川貝50 g,茯苓100 g,當歸100 g,炙甘草50 g,使用本院制劑室設備制成散劑,消毒后裝空心膠囊,每次口服3 g(約6粒),早晚各1次開水送服。3個月為1個療程,2組患者均治療1個療程。
1.4觀察指標
1.4.1臨床癥狀、體征觀察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5]。
1.4.2肺功能指標(FEV1%、FEV1/FVC)分別于治療前及治療結束后進行肺功能檢測。
1.5評價標準
1.5.1疾病療效評定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臨床控制: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證候積分減少≥95%;顯效:臨床癥狀、體征明顯改善,證候積分減少≥70%;有效:臨床癥狀、體征均有好轉,證候積分減少≥30%;無效:臨床癥狀、體征無明顯改善,甚或加重,證候積分減少不足30%。
1.5.2療效評定方法以治療前后的積分差與治療前的積分相比的比值來判斷療效:療效率=〔(治療前積分-治療后積分)÷治療前積分〕×100﹪。
1.6統計學方法運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各組數據所得結果,符合正態分布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非正態分布,用中位數(4分位數間距)〔M(IQR)〕表示。正態分布者,組內使用配對t檢驗,組間使用獨立樣本t檢驗;偏態分布者,使用非參數檢驗;計數資料使用卡方檢驗;療效比較用Ridit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2組癥狀及體征比較見表2。
2.22組證候療效比較見表3。
2.32組肺功能比較見表4。
3討論
COPD可分為急性加重期和穩定期。急性加重期西醫治療多從抗生素、支氣管擴張劑、激素等入手,穩定期患者多長期使用支氣管擴張劑、激素等,雖然可以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但至今還沒有藥物能夠延緩肺功能的下降速度[6],且長期使用耐藥及毒副反應明顯。
中醫藥是我國的瑰寶,具有免疫調節、抗炎、改善肺通氣功能及全身狀態等作用,對COPD穩定期的防治有較好的療效,對于延緩病情發展、提高生活質量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7],且用藥安全,毒副作用及不良反應少,大量的臨床研究也證明,中醫藥在治療COPD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尤其是在COPD穩定期改善患者的癥狀,提高其生存質量有著不可取代的地位,因此使用中醫藥對COPD穩定期患者進行干預已日益受到醫學界的重視。
COPD相當于中醫學“咳嗽”、“喘證”、“肺脹”等范疇,病位在肺,日久肺氣虧虛,金不生水,導致腎氣不固,肺腎虧虛,病情遷延難愈。若不慎感受外邪,導致痰濁阻滯,病情加重。故本在肺腎虧虛,對于穩定期患者,以補益肺腎為主,兼以化痰平喘,常能改善患者的癥狀,減少發作次數,延緩肺功能下降。
人參蛤蚧散出自《衛生寶鑒》,全方由人參、蛤蚧、杏仁、茯苓、知母、桑白皮、貝母、甘草等組成,主治久病體虛、夾有肺熱之咳喘癥。在臨床應用中,筆者以原方去知母、桑白皮等清熱瀉肺之品,加入沉香、當歸,名加減參蛤散,治療肺腎虧虛型COPD穩定期患者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方中生曬參、蛤蚧補肺固腎,為君藥;沉香補腎納氣,杏仁、川貝降氣平喘、化痰止咳,共為臣藥;茯苓健脾益氣,以杜生痰之源,當歸可治“咳逆上氣”,并可針對COPD患者久病多瘀起到活血化瘀之功效,共為佐藥;且當歸和杏仁均有潤腸通便之功效,而肺與大腸相表里,若大便通暢,氣行得暢,逆氣得平,咳喘得消;炙甘草補虛益氣、調和諸藥,為使藥。諸藥合用共奏補肺益腎、降氣平喘、化痰止咳,并兼活血化瘀之功效。通過臨床觀察,本方可減輕患者癥狀、體征,改善患者的體質,延緩肺功能下降速度。且散劑服用方便,便于長期使用。具有一定的開發價值。參考文獻:
[1]呂淑榮,姜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流行現狀及其危險因素[J].中國實用醫藥雜志,2007,(4):91-92.
[2]周玉美,王林編譯.21世紀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治療[J].國外醫學·藥學分冊,2004,31(4):226.
[3]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13年修訂版)[J].中國前沿醫學雜志(電子版),2014,6(2):67-80.
[4]周仲瑛.中醫內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3:96.
[5]衛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S].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
[6]彭敏,蔡柏薔.美國胸科協會和歐洲呼吸協會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的修訂[J].中華內科雜志,2005(5):394-397.
[7]吳康松,謝強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療藥物的現狀與展望[J].世界臨床藥物,2003,24(2):7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