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達公司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影像產品及相關服務的生產和供應商,總部位于美國紐約州羅切斯特市,是一家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的上市公司,業務遍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球員工約8萬人。柯達曾經創造了傳統膠卷市場的神話。在輝煌時期,柯達曾占據全球2/3的膠卷市場。多年來,柯達公司在影像拍攝、分享、輸出和顯示領域一直處于世界領先地位,一百多年來幫助無數人留住美好回憶、交流重要信息以及享受娛樂時光。
然而,隨著數碼成像技術的發展與普及,數碼產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席卷全球,傳統膠片市場迅速萎縮。在拍照從“膠卷時代”進入“數字時代”之后,昔日影像王國的輝煌也似乎隨著膠卷的失寵而日趨沒落。2012年1月19日,柯達這個擁有131年歷史的老牌攝影器材企業,正式向法院遞交破產保護申請。
百年影像巨頭柯達轟然倒下的主要原因,在于未能認清行業的發展趨勢并順勢而為,以致其產品逐漸被時代和消費者所拋棄。
的確,數碼影像具有方便快捷、易于分享的特點,這是傳統膠卷無法比擬的。但實際上,在數字影像技術上,柯達并非輸在起點上,可以說柯達本身就是全球數碼相機的首創者。而率先發明出數碼影像技術的柯達公司,因擔心這一新興業務會對其膠卷銷量造成不利影響而將數碼影像技術“雪藏”,一直未敢大力發展數字業務,并堅持固守傳統膠片市場。柯達早在1976年就開發出了數字相機技術,并將數字影像技術用于航天領域,1991年柯達就有了130萬像素的數字相機。但是到了2000年,柯達的數字產品只賣到30億美元,僅占其總收入的22%;2002年,柯達的產品數字化率也只有25%左右,而競爭對手富士已達到60%。從傳統膠片與數字影像產品市場占有率的比較可以看出,柯達對傳統膠片技術和產品的眷戀,滿足于傳統膠片產品的市場份額和壟斷地位,沉浸在自己的膠卷王國中,不思進取,導致其對數字技術和數字影像產品的沖擊反應遲鈍,沒有及時調整公司經營戰略重心和部門結構,這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柯達陷入成長危機的必然性。
柯達破產這一事件告訴我們:企業只有隨時保持敏銳的嗅覺和前瞻的眼光,把握住市場趨勢,并具備持續的創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創新是永恒的,沒有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