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鳳琴 張金煥 孫金鳳 張歲歲
[摘 要] 隨著現代社會的飛速發展,人們對跨文化交際能力重要性的認知也越來越深刻。目前在高校英語教學課程當中,較為明確的提出了對跨文化交際能力的要求。因此,在英語教學當中,培養學生進行有效的跨文化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在現代的高校英語教學當中,對于學生的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存在很多問題,應針對目前高校跨文化交流出現的問題的現狀進行分析并尋找相應的解決方案。
[關鍵詞] 高校;英語教學;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8-2549(2016) 08-0096-02
現代社會經濟全球化飛速發展,跨文化交際日益頻繁,由于文化之間有著不同的背景和含義,因此由于文化不同引起的差別和誤解也會經常發生。僅僅對語言的學習不能夠完全消除中西方文化之間的差異,更沒有辦法去了解不同文化之間的內涵,因此沒有辦法達到有效的交際。 2004年1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頒發《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 試行) 》指出: “大學英語是以英語語言知識與應用技能、學習策略和跨文化交際為主要內容, 以外語教學理論為指導, 并集多種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為一體的教學體系。 ”從上述可知,對大學英語的教學不僅僅只是單方面的傳授學生語言和文化的知識,而且還要培養他們對于文化之間的了解和深刻的感悟,培養他們跨文化交際的能力。
一 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內涵
跨文化交際能力,是指用本民族的語言和那些不是本民族的語言之間進行的一種交流的能力。也可以指代那些不同語言和文化背景的人們進行交流的能力。 對于跨文化交際的能力而言,它不僅僅包括對國際不同文化之間的交際能力,還包括跨越種族、民族以及不同群體之間的一種交際能力。不同年紀、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的職業、不同的受教育程度等都能夠影響文化交際之間的能力。每一種文化內涵都具有他們獨特的內涵和豐富的意義,在他們形成系統的文化內涵當中,體現出系統的價值觀念、道德理念、標準取向等,在很大程度上,這些方面都可以影響著對于不同民族語言的運用。不同民俗的文化構成了跨文化之間的交際。因此,在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的能力的時候,應當進行正確的指導,加強對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把自身的民族文化模式和其他別族文化進行交流和碰撞的時候,進行有效的學習,這樣才能有效的交際,把文化更好地發揚光大。
二 大學英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的現狀
近些年來,在大學英語教學的過程當中,大都存在著一些文化輸出多,但是對于具體的知識文化內涵了解不深刻,課堂內學習灌輸的知識很多,但是課外知識過少,對于抽象的理論知識介紹很多,具體感悟也比較少,對語言的重視程度不夠,因此造成語言能力缺失和跨文化交際失敗。大學里對于英語的學習大都是為了課程編制或者突破四六級考試,導致在課程學習的過程中,往往只重視對于句型句法的講解技巧的掌握,卻忽視了語言文化的內涵,只重視培養學生學習的技巧和速度,卻忽略了真正的文化內涵。學習語言目的就是交流和使用,只會紙上談兵是不行的。只會寫試卷,而不會用言語進行交流,缺乏對學習的語言文化的基本了解,就會在使用語言的過程中不得體,不了解文化的內涵就運用語言交流,不適合的情境下會出現錯誤;文化的內涵不了解,對于語言來說,比本身的語法錯誤更加嚴重。近些年來,雖然不少教材在編制的過程中融入了新的思想和模式,提出了新的指導思想,但是目前應試教育出現的嚴重的問題就是只知道書本上的知識,對于語言和文化的內涵的背景不夠了解,缺乏深刻的認知。就大學英語來說,這門課程涉及英國國家的風土人情、文化內涵以及民俗文化習慣等各個方面,每一個方面都可以向我們展示不同的文化內容。語言與文化之間相互影響, 相互作用, 理解文化必須了解語言, 理解語言也必須了解文化。
三 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在高校英語教學中的地位
首先,語言代表著一個民族的文化傳統,是一個地方文化的重要載體,文化業包含著豐富的語言內容,因此兩者是融會貫通的,是不可分割的。人類創造了語言,也創造了文化,文化反過來促進語言的發展和社會的內涵豐富以及穩定發展。對于一個民族的發展來說,文化是不可缺少的,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對于一個民族的文化不了解,就難以掌握一個民族的語言和文化內涵,文化內涵的缺失,造成精神層面的缺乏,僅僅掌握一門外語技術是遠遠不夠的,因為缺乏硬性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知識,會在日常交往的過程中形成無意識的障礙。因此在對跨文化交流的過程中,充分了解到文化的內涵。美國教育家溫斯頓·布倫姆伯格曾說:“采取只知語言而不懂文化的教法,是培養語言流利的大傻瓜的最好辦法。 ”因此,對于目前的教育大環境,高校英語教學大綱明確提出了培養跨文化交流所需要的能力和要求。《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 在教學原則中第一次提出了“注重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內容。這個大綱要求教師在專業英語教課的過程當中,要重視對學生的跨文化意識能力的培養,教育部頒布的 《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 也提出了在教學改革當中一些跨文化交流方面的內容。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養也和一些教學方式密切相關。也有專門的學者對于這些問題進行討論,例如1988年,胡文仲先生的《跨文化交際與英語學習》論文集和鄧炎昌、劉潤清教授合著的 《語言與文化—— 英漢語言文化對比》 ,這些書籍都比較系統的闡述了中英兩個國家巨大的文化差異。
四 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在高校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在現代教學當中,高校英語教學仍然存在很多問題,由于選取的教材以及教師采取的教學方式不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及其教學效果仍然達不到國家層面提出的要求。因此,在我國實行跨文化交流當中,對于專門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人才的專業方面有所欠缺,而且關于跨文化交流能力培養方式的缺乏,相關主題甚少,對于教材當中的練習,較為呆板,不利于培養學生跨文化交流的思維,教學內容通常枯燥抽象,而且沒有足夠的課外閱讀,這樣不利于學生課外閱讀量的延伸,沒有足夠寬廣的知識面去接觸跨文化交際的東西,這種現象不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而且在現代教學當中,很多教師也都只是注重語法的學習和句型的練習,很多知識僅僅停留在表層,缺乏對文化內涵的深刻認知,對于學生跨文化交流意識的培養力度也不夠,缺乏自主意識。
五 高校英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的改進策略
( 一 ) 高校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1 對文化背景知識的介紹
對于文化知識背景的介紹主要包含教師在選擇與課文相關的文化知識的時候,相應的傳授一些課外文化知識給學生,使他們對于這一特定的文化內涵有著具體的定義,形成一種跨文化的意識,在不同文化對比及交流的過程當中,需要教師對于本土文化和國外的文化有著一個對比和講解比較,使學生不僅僅局限在本土的文化當中,用一個較為全球化的眼光去學習,也能夠形成學生更為寬闊的眼界,加強教學的認知。
2 對語言文化內涵的探索
教師在對學生教學的過程當中,實現詞匯和文化之間的融匯貫通,或者可以從教材當中進行學習,也可以在進行口語練習的時候多多體會其中的意思,尋找出相關的文化內涵和知識背景。
3 案例分析
在課堂教學當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要求編寫適宜的案例,通過學生之間的探討分析,培養學生的思維和創新能力以及溝通能力和人際關系協調的能力。
4 角色扮演
一是可以通過設定一定的目標和角色完成角色扮演;二是相當大規模的進行模仿,在這一過程當中,教師是指導學生學習的一個導航儀,學生是學習跨文化交流活動的主體,還可以開展師生間的大規模的交流互動活動,指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提高自身跨文化交際的能力。
( 二 ) 通過課外活動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對于學生培養跨文化交流的能力的同時,教師應當給予他們機會和可能,培養他們的跨文化交際的能力。課外的活動又可以分為以下幾種:第一,教師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指導他們去閱讀一些課外讀物,比如說英美文學作品,報刊雜志等,促使他們了解一些與當地文化背景知識相結合的內容。其次,鼓勵學生多看國外題材的電影和視頻,最后可以鼓勵學生改編話劇,比如說課文朗誦,情景閱讀,角色扮演等。
綜上所述,在課堂上進行教學以及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流的能力,注重學生跨文化交流的意識和創新思維的培養,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同時注意培養學生的變通能力,不僅可以有效的促進學生的學習,還可以增強他們的文化意識,培養他們的文化創新能力。
外語教學中對學生的跨文化交流知識和能力的培養提出了相應的策略,只有針對跨文化教學提供出相應的要求和準則,將所學知識充分發揮在各個學生的培養環節當中,才能夠使文化和語言良好的融合。
參考文獻
[1]胡文仲.跨文化交際與英語學習[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8.
[2]鄧炎昌,劉潤清.語言與文化[M].北京:外語教育與研究出版社,1989.
[3]趙厚憲.外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原則[J].中國英語教學,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