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惠玲 時宗澤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人民醫院中醫科,廣西百色 533000
隔姜灸治療艾滋病腹瀉的臨床研究
農惠玲 時宗澤▲
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人民醫院中醫科,廣西百色 533000
目的觀察隔姜灸治療艾滋病腹瀉的臨床效果。 方法 選取2014年5月~2015年12月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人民醫院收治的52例艾滋病腹瀉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治療組(26例)和對照組(26例),治療組給予神闕、關元、足三里隔姜灸治療,對照組口服黃連素片,同時給予糖鹽水補液治療。觀察兩組臨床療效,并采用簡體中文版艾滋病患者生存質量量表(MOS-HIV)評定艾滋病患者的生活質量。 結果 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2.3%,高于對照組(76.9%),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MOS-HIV量表評定結果顯示,兩組患者疼痛、精力、情緒功能和心理功能因子維度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隔姜灸治療艾滋病腹瀉效果確切,操作方法簡單易行,經濟實用,值得臨床推廣。
隔姜灸;艾滋病腹瀉;效果
艾滋病,即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或稱后天免疫缺乏綜合征,是一種由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的反轉錄病毒感染后,因免疫系統受到破壞,逐漸成為許多伺機性疾病的攻擊目標,促成多種臨床癥狀的疾病。艾滋病病死率高,感染性強,已成為世界各國高度關注的社會問題。慢性腹瀉是艾滋病患者重要的臨床表現之一,該病由原蟲感染引起的并發癥,主要癥狀為水樣便,量多且反復發作,可致脫水及電解質紊亂,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加重了患者及社會的經濟負擔[1-2]。針灸是中國特有的治療疾病的手段,是一種“內病外治”的醫術,是中國醫學的精髓。近年來,隔姜灸療法普遍應用于臨床,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但是該療法用于艾滋病腹瀉的治療卻鮮見報道。為此,本課題組經過長期臨床實踐研究,考查隔姜灸治療艾滋病腹瀉的臨床效果,旨在探索一種簡便、廉價、毒副作用小、效果理想的治療艾滋病腹瀉
的方法,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減輕患者家庭及社會的經濟負擔,為該類疾病的治療提供參考依據。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5月~2015年12月廣西百色市人民醫院收治的艾滋病患者52例,其中男35例,女17例;年齡16~57歲,平均(42.3±9.6)歲;病程最長8年,最短6個月,平均(6.2±1.5)年。將所有患者按隨機數字表分為兩組。治療組26例,其中男17例,女9例;平均年齡(40.7±10.2)歲;平均病程(5.7±1.9)年。對照組26例,其中男18例,女8例;平均年齡(39.6±11.3)歲;平均病程(6.5±1.2)年。兩組患者性別(χ2=0.086,P=0.767)、年齡(t=0.232,P=0.390)、病程(t=0.317,P=0.690)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臨床資料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病例納入標準:①HIV抗體檢測呈陽性。艾滋病診斷標準參照2005年原國家衛生部頒發的國家標準《HIV/AIDS診斷標準及處理原則》[3],中醫證候診斷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4]。②患者臨床癥狀主要以腹瀉為主,主要癥狀為大便每日大于3次(含3次),糞質溏薄不成形或完谷不化或瀉出如水樣。③病例資料和記錄完整。病例排除標準:①有相關藥物過敏史或多種食物過敏史者。②腫瘤患者、甲狀腺功能亢進癥。③精神異常者。④合并重要臟器如心、肝、肺、膽、腎嚴重疾病者。⑤血性便或膿血便者。⑥已接受其他有關治療,對本研究觀測指標有影響者。
1.3 中醫辨證
根據患者臨床表現分為三型:①脾腎陽虛型:癥見形寒肢冷,腰膝酸軟,腹中冷痛,大便溏瀉,舌淡苔白,脈沉細。②脾胃虛弱型:癥見大便溏瀉,水谷不化,食少納呆,肢倦乏力,腹脹,舌淡苔白,脈細弱。③脾肺氣虛型:癥見氣短自汗,低熱,咳嗽,倦怠乏力,大便溏瀉,舌質淡,苔白,脈沉弱。
1.4 方法
治療組:采用隔姜溫和灸療法,每日2次,7 d為1個療程,治療2個療程。具體操作:將老生姜切成約0.2 cm的厚片,姜片中間部位用7號針頭穿刺數個小孔,分別置于神闕、關元、天樞、足三里穴位處,將艾條點燃后對準應灸穴位,距離皮膚2~3 cm熏灸,以局部溫熱而無灼痛感為宜,每穴灸約10 min,至皮膚潮紅。對照組:予口服黃連素片(四川同人泰藥業有限公司,批號:130705)和口服糖鹽水補液(每500 mL補液含葡萄糖25 g、氯化鈉4.5 g),補液視病情輕重每日給予500~2000 mL。
1.5 療效判定標準
臨床療效參照《中藥新藥研究指導原則》評定。臨床緩解:大便次數每日1~2次,形狀、顏色正常,其他合并癥狀明顯改善,7 d以上未復發;好轉:大便次數較治療前減少2次以上,但仍未成型,其他合并癥狀稍有改善;無效:大便次數及形狀同治療前,其他合并癥狀無改善。總有效率=(緩解+好轉)/總例數×100%。
患者生存質量采用簡體中文版艾滋病患者生存質量量表(MOS-HIV)[5]評定,該量表共包括35個,除了1個條目為評價健康轉換外,其他34個條目分為10個維度,包括角色功能、社會功能、認知功能等。每個維度的評分用累加法計算原始分數,然后用標準公式計算轉換分數,經轉換后各維度的評分范圍從0~100分,分數越高說明患者在該維度的生存質量越好。
1.6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分析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數據均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構成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2.3%,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6.9%,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兩組治療前后MOS-HIV量表得分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MOS-HIV量表各維度得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疼痛維度、精力維度、情緒功能維度和心理功能因子維度得分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腹瀉是艾滋病的常見并發癥,是導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仍是醫學界的一大難題。中國傳統醫藥在與艾滋病腹瀉的長期斗爭中,取得了驕人戰績。特別是針灸學在該疾病上的應用,又增添了新的成果[6]。隔姜灸療法是在艾炷與皮膚之間隔一姜片進行施灸,以防病治病和保健的一種治療方法。本療法最早記錄于明代楊繼洲的《針灸大成》:“灸法用生姜,
切片如錢厚,搭于舌上穴中,然后灸之。”姜,味辛,性微溫,無毒,入肺、心、脾、胃之經,具有調中和胃、調和營衛、祛痰下氣、散寒發表、消水化食、開宣肺氣等作用。隔姜灸療法的特點是用姜,利用姜的藥性,加上灸的作用,以達到治療的目的。近年來,本療法廣泛應用于臨床,取得良好的療效[7-11]。本研究顯示,通過隔姜艾灸神闕、關元、足三里、天樞四穴位,治療組總體有效率要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該療法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獨特的療效,經分析有以下方面的原因:首先,艾條主要成分含有艾葉、高良姜、桂枝、降香、廣藿香、香附、陳皮、白芷等,具有理氣祛寒、通經活絡、回陽救逆等功效;生姜味辛性溫,通十二經,走三陰,理氣血,逐寒濕。艾柱隔姜灸上穴,其藥力穿透皮膚,直達組織深部,有合群增效之功。其次,神闕、關元、足三里是經穴中的強壯之穴,能扶正固本,提高人體免疫力,具有防病治病、強壯保健的作用。神闕穴具有回陽固脫、止瀉止痢、溫腎補脾等作用。實驗表明,艾灸神闕對小腸內容物的推進有抑制作用,能提高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功能,增強體質,治療腹瀉效果明顯。關元為陰中之陽穴,艾灸關元穴可補攝下焦元氣,扶助機體元陰元陽。研究表明,針灸關元穴可以提高機體免疫功能,具有抗癌作用。足三里穴有培土化元、健運脾胃、補益后天之功效。針灸足三里對胃運動及分泌功能有明顯的調整作用。天樞是大腸經之墓穴,主治腹痛、泄瀉、痢疾等腸胃疾病。將艾柱隔姜灸上穴,其藥力穿透皮膚,直達組織深部,有合群增效之功[12-15]。臨床實踐證明,該療法對艾滋病脾腎陽虛、脾肺氣虛及脾胃虛弱所致腹瀉者有顯著療效。
表2 兩組治療前后MOS-HIV量表得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MOS-HIV量表得分比較(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軀體功能 角色功能 疼痛 社會功能 情緒功能 精力對照組治療前治療后治療組治療前治療后26 62.08±17.23 67.33±20.17*42.43±16.76 50.19±23.22*58.65±23.18 60.79±26.22 52.13±22.54 61.25±24.70*44.65±20.14 47.29±15.61 60.13±21.09 63.42±19.17 26 60.22±19.17 69.12±22.35*41.85±23.26 49.75±26.23*61.17±12.24 70.11±28.61*#50.22±18.96 58.39±20.77*47.12±21.32 54.16±26.54*#59.97±23.52 70.88±29.55*#組別 例數 認知功能 健康感受 健康痛苦 生命質量 健康改善 生理功能因子 心理功能因子對照組治療前治療后治療組治療前治療后26 52.54±27.68 55.03±24.78 30.27±14.86 34.12±16.42 58.23±21.84 63.14±24.02*43.14±25.33 47.01±20.62 44.17±25.21 45.06±20.88 37.15±10.43 40.32±11.60 28.18±9.42 35.34±8.48 26 50.76±19.35 54.38±28.44 28.45±12.58 30.33±23.45 55.75±19.32 60.23±23.46*40.32±22.56 49.29±18.33*45.38±20.15 48.46±19.05 39.27±10.53 43.48±9.58 30.61±11.95 38.66±10.73*#
關于患者生存質量的問題,很多學者也進行了大量的研究調查,艾滋病患者生存空間很小,身體狀況差,消化系統和呼吸系統并發癥最為常見,其中乙肝病毒感染率最高,達60%左右[16]。本研究結果顯示,雖然治療組在治療后的生存質量總體要優于對照組,但是不管是治療組還是對照組,MOS-HIV量表得分都普遍偏低,他們的生存質量低于常人,原因是多數患者都是來自農村或外來務工的流動人口,他們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對社會的認知能力有限。另有研究顯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的生命質量整體比較差。農村比城市差,可能是農村患者的居住環境,醫療,社會保障不如城市;有工作的比沒有工作的生命質量高,說明穩定工作不僅能夠使艾滋病患者有一定的經濟收入,可能還提供了更多社會人際關系和社會支持來源,有助于提高生命質量。艾滋病相關癥狀,處在獨居狀態生命質量低[17-20]。艾滋病患者這個群體是一個社會特殊的弱勢群體,應加強對他們的社會支持和心理關懷,改善他們的健康狀況和生活質量,減少社會歧視,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水平。
[1]閆磊,郭會軍.艾滋病腹瀉中醫藥研究進展[J].遼寧中醫雜志,2011,38(12):2490-2493.
[2]黃寶駒,張國梁.中醫藥治療艾滋病相關性腹瀉研究進展[J].中醫藥臨床雜志,2011,23(11):1021-1024.
[3]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HIV/AIDS診斷標準及處理原則[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5:1-2.
[4]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322-324.
[5]楊芬,柳青,賈衛東,等.簡體中文版MOS-HIV量表信度與效度評價[J].中國公共衛生,2007,23(8):981-982.
[6]苗慧,陳曉蓉.中醫辨治艾滋病相關腹瀉研究進展[J].中國艾滋病性病,2014,20(6):466-468.
[7]賈麗君,王士超,王耀帥,等.隔姜灸不同灸量調節血脂的效應比較[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11,18(1):47-48.[8]盧明香,王耀帥,王士超,等.不同灸量隔姜灸對高脂血癥大鼠穴位局部溫度影響的實驗觀察[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1,13(2):21-23.
[9]王紅,王紹霞,張紅雨,等.耳穴壓豆配合隔姜灸預防化療后惡心嘔吐60例[J].中醫研究,2012,25(2):18-19.
[10]郝鋒,胡玲,吳子建,等.隔姜灸治療活動期類風濕關節炎量效關系的臨床研究[J].時珍國醫國藥,2013,24(3):677-680.
[11]孔素平,王文琴,肖寧,等.針刺配合隔姜灸治療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臨床研究[J].上海針灸雜志,2014,33(10):895-898.
[12]馬玉紅.中藥聯合艾灸治療艾滋病腹瀉60例[J].中醫研究,2014,27(6):64-65.
[13]鄧鑫,梁健,張亞萍,等.灸法防治艾滋病相關性腹瀉探討[J].廣西中醫藥,2013,36(2):38-39.
[14]高佩媛,劉寶錄,脫長宇,等.中醫辨治艾滋病腹瀉心得[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13,20(1):89-90.
[15]張曉偉,郭會軍,杜磊,等.艾滋病相關腹瀉及中醫藥治療[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13,19(12):1435-1436.
[16]李曉春,高麗,王麗艷,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生存質量調查及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0,24(7):52-54.
[17]朱凱星,許美振,吳天石,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生存質量與社會支持的典型相關分析[J].中國艾滋病性病,2012,18(6):385-387.
[18]楊艷杰,關心,王琳,等.廣西艾滋病防治人員生存質量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公共衛生,2015,31(5):659-661.
[19]吳明,姚文清,王莉.心理資本在艾滋病社會支持與生命質量作用[J].中國公共衛生,2015,31(1):101-103.
[20]韋麗,賈存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自殺行為流行現狀及危險因素研究進展[J].醫學與哲學,2015,36(1):42-44.
Clinical research of moxibustion insulated by ginger in the treatment of AIDS diarrhea
NONG Huiling SHI Zongze▲
Depar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Baise People's Hospital,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Baise 533000,China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 of moxibustion insulated by ginger in the treatment of AIDS diarrhea.Methods Fifty two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IDS diarrhea admitted to Baise People's Hospital from May 2014 to December 2015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and they were randomly dived into the treatment group(26 cases)and control group(26 cases)by random number table.The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with moxibustion insulated by ginger on the acupoint of Shenque,Guanyuan and Zusanli,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Berberine Pills orally and glucose and saline at the same time.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two groups was observed,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AIDS diarrhea was evaluated by medical outcomes study HIV health survey(MOS-HIV).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92.3%,which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76.9%),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results of MOS-HIV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dimensions scores including pain,emotional functioning,energy and mental health factor (P<0.05).Conclusion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moxibustion insulated by ginger in the treatment of AIDS diarrhea is certain,the treatment method is easy,which is also economy,utility and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Moxibustion insulated by ginger;AIDS diarrhea;Effect
R256.34;R512.91
A
1673-7210(2016)06(a)-0101-04
2016-02-19本文編輯:張瑜杰)
廣西中醫藥民族醫藥自籌經費科研課題(GZZC14-97)。
▲通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