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珊
(魯東大學,山東 煙臺 264000)
試論漢語動詞重疊式
翟珊
(魯東大學,山東 煙臺 264000)
漢語動詞重疊是近來語言研究中的熱門話題,具有非常豐富的表現形式和語法意義,備受語言學家和學者的關注。語言學家主要是從動詞重疊的演變歷史、動詞重疊的格式、動詞重疊的語法意義以及可重疊動詞的范圍進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動詞重疊;語法意義;漢語
對于動詞重疊的基本形式,不同學者的主要分歧在于動詞重疊后得出的是詞還是詞組。人們對此看法不一致,因此也沒有唯一的結論。李人鑒對動詞重疊式基本形式的界定很淺,只限制于“AA”式、“ABAB”式和“A了一A”。張靜則擴大了重疊式范圍,認為動詞重疊形式不只這些,還包括A了A,A一A,A了一A,A著A著等。而在六七十年代,范芳蓮就提出“動詞重疊”現象只是動量組合的一種形式,包括AA(含ABAB)、A一A,A了A,A了一A這四種形式,劉月華、房玉清等也同意這種說法,這種劃分法也是當今學者比較認同的一種,得到廣泛的支持。
首先要指出,動詞重疊的語法意義與“體”有關,而非“時態”。它既可以表示現在,也可表示過去,也可以表示將來。
例如:我看看。(表示現在)
你沒看看。(表示過去)
他想看看。(表示將來)
動詞重疊式的意義主要與“動量”和“時量”有關。黎錦熙最早就提出:“一種動作方開始與繼續地進行,又表示快完成之趨勢,可用重疊法”。王力先生也提到動詞重疊代表“短時”、“輕量”、并具有嘗試意義。俞敏認為動詞重疊的語法意義是“量”,朱德熙提出“量”包括動量和時量,從動作延續的時間長短來看,叫作時量;從動作反復次數的多少來看,叫作動量。動詞重疊式是兼表時量和動量的。同時,其他學者還提出其他各種意義,如:少量、輕微體、加強或減弱、加繁動作,不定量等意義。綜上所述,動詞重疊表現出的語法意義大致分為以下幾點,即表示動作重復和綿延、時量小、動量短、嘗試和委婉。
李珊(2003)對在其著作中作過統計,經過對幾部文學名著的統計和觀察,得出一結論,在含有雙音節動詞重疊的句子中,動詞重疊在謂語位置出現的占95%,可見,動詞重疊式更容易做謂語。而不容易做主語、賓語、定語。
(一)作謂語。
作謂語是重疊動詞主要語法功能。李珊(2003)指出重疊動詞除極少數必須帶上賓語才能進入句子以外,幾乎都能單獨充當謂語。
如:我活動活動。
(二)作主語。
李珊(2003)指出動詞重疊式作主語,主要是在某些動詞、形容詞作謂語的句子中出現。可以出現在謂語是助動詞或助動詞結構的句子中,謂語是“有”、“是”等動詞,謂語是某些形容詞或它的疑問式、否定式、感嘆式,以及謂語是疑問代詞的句子中。
如:做做操有好處。
(三)作賓語。
李珊(2003)指出動詞重疊式作賓語,主要是在某些動詞之后。如,在“是”、“叫做”、以及一些感知或心理活動的動詞之后。
如:我只是說說。
(四)作定語。
一般來說,動詞重疊式不能直接作定語和狀語這兩種,而是在定語或狀語位置上出現通常需要帶“的”或“地”形成修飾語。
如:他們只是關心地望望他們的老師。
動詞重疊式在充當主、謂、賓、定語這些成分時,其表現是不一樣的,動詞重疊式最主要的是充當謂語,其次是作賓語、主語。這些在我們日常的接觸漢語時也會注意到。這些歸類分析對我們更加清晰的認識動詞重疊式有一定的幫助。
前人對動詞重疊式研究比較詳細和充分,值得我們的學習與借鑒。動詞重疊研究已經走過了八十多年,取得了許多有意義的成果。通過本文清楚了動詞重疊的基本形式、動詞重疊的基本語法意義以及動詞重疊式在句子中的不同表現形式。為日后的學習與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積累與幫助。
[1]王還.動詞重疊.中國語文,1963,1期.
[2]呂叔湘主編.現代漢語八百詞.北京:商務印書館,1981.
[3]劉月華,潘文娛,故緯.實用現代漢語語法.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學院出版社,1983.
[4]邢福義.漢語語法學.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
[5]李珊.動詞重疊式研究.北京:語文出版社,2003.
翟珊:(1991-),女,漢族,山東淄博人,研究生,魯東大學,研究方向:外國語言文學。
H04
A
1671-864X(2016)09-026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