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紅 魏薈薈 賀豪振
中國.寧波大學心理學系暨研究所(浙江寧波) 315211 △通訊作者 E-mail:hehaozhen@nbu.edu.cn
·論 著·(社會心理)
大學生自我認同對其宿舍人際關系的影響
李曉紅 魏薈薈 賀豪振△
中國.寧波大學心理學系暨研究所(浙江寧波) 315211 △通訊作者 E-mail:hehaozhen@nbu.edu.cn
目的:探討大學生自我認同對宿舍人際關系的影響。方法:采用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問卷和自我認同量表對大學生的自我認同和宿舍人際關系狀況進行調查。結果:①性別、生源地、年級對大學生的自我認同沒有顯著性影響;文科生在“過去的危機”評分(t=1.96,P<0.05),以及“將來自我投入的愿望”得分顯著高于理科生(t= 2.21,P<0.05);相比獨生子女,非獨生子女在“將來自我投入的愿望”上得分更高(t=-2.37,P<0.05);②性別、是否是獨生子女對大學生的宿舍人際關系沒有顯著性影響(P>0.05);而專業(t=4.73,P<0.001)和年級(F=9.42,P<0.001)對宿舍人際關系均有顯著影響;③大學生自我認同中“將來自我投入的愿望”對宿舍人際關系具有顯著的預測作用(β=0.468,t=6.44,P<0.001)。結論:大學生較高的自我認同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宿舍人際關系。
大學生;自我認同;宿舍人際關系;心理健康
近年來,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不良引發嚴重后果的現象時有發生。比如,馬加爵事件和復旦大學投毒案表明宿舍人際關系是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1-2]。宿舍人際關系不良不僅會影響大學生正常的生活與學習,而且是引起學生學校適
應不良的直接因素。大學生的宿舍人際關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或預測其在其他方面的人際關系狀況[]。
[J].中國臨床康復,2005,9(44):54-55
[12]趙凌燕.中學生應對方式及其與心理健康的關系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8,16(9):1000-1001
[13]吳清蘭,梁莎莎.大專生社會支持、人機信任與應對方式的相關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4,18(1):78-79
[14]何瑾,樊富珉.貧困大學生自尊、應對方式和主觀幸福感的關系[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4,22(3):409-410
[15]劉勉,趙靜波,李林.導師指導行為與研究生應對及心理健康關系[J].中國公共衛生,2014,30(8):1031-1032
[16]李明杰.中國古代傳統女性地位之我見——淺析道教對婦女的尊崇思想[J].引進與咨詢,2004(2):16-17
[17]程雯雯,鄭雪,孫配貞.農村大學生自我接納與主觀幸福感關系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8,16(3):241-242
[18]李瑾,周海渤.中學生父母教養方式、應對方式的關系及影響因素[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8,16(12):1382-1383
http://www.cjhp.com.cn/
自我認同(self-identity)又稱自我同一性[4],指人格發展的連續性、成熟性和統合感[5],形成于青年時期。自我認同是個體在職業、政治、宗教和價值觀等方面的自我評價和自我定位[6-7]。自我認同的形成標志著兒童期的結束,成年期的開始,是個體畢生追求的核心心理社會發展任務。自我認同是對“我是誰”內隱和外顯的回答,兼具意識和無意識雙重特性,它包含“我已經是什么樣的人”、“我想成為什么樣的人”、“我應該成為什么樣的人”等有關自我及其位置的存在感、一致感、連續感、心理的成熟感、生活的意義感和方向感。同時,自我認同也是指個體內在的保持感和歸屬感。
自我認同既是個體人格健康、完善的標志和前提,又是個體接納自我、接納他人,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基礎[8-9]。研究者認為,個體實現了自我認同,那么在其與他人的交往中就可以遵循真實性、真誠性、以及正確、有效性的要求,在平等對話和共同協商的基礎上實現良好的人際交往[10]。據此推測,大學生的自我認同水平是影響其宿舍人際關系的重要因素。探討大學生的自我認同對其宿舍人際關系的影響有利于了解影響大學生人際關系的因素,對于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現實和理論意義。
1.1對象
選取黃山學院180名大學生為被試。共發放問卷180份,回收有效問卷168份(93.3%)。其中男生81名(48%),女生87名(52%)。
1.2方法
1.2.1大學生自我認同量表 采用加藤厚編制、張日升修訂的大學生自我認同量表[11]。該量表分為3個維度,分別是:過去的危機、現在的自我投入和將來自我投入,共12個項目組成。量表采用6點計分(從“與自己情況完全不符合”至“完全符合”計1~6分),其分半信度系數為0.88~0.91。
1.2.2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問卷 采用蔣丹編制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問卷[11],該問卷包括群體認知、言語溝通、擾他行為、共享行為、個性特征5個維度,共17個項目,采用5點計分,具體按與自己情況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分別計1~5分。其重測信度為0.955,各維度的重測信度為0.858~0.952。
1.3統計處理
采用SPSS 17.0軟件包進行基本統計分析、相關分析和多元回歸分析。
2.1大學生自我認同在人口學變量上的差異
研究結果表明,性別、生源地(城鎮或農村)以及年級(大一至大四)對大學生的自我認同沒有顯著性影響(P>0.05)。然而,文科生在“過去的危機”評分,以及“將來自我投入的愿望”得分顯著高于理科生。類似的,相比獨生子女,非獨生子女在“將來自我投入的愿望”上得分更高,見表1。
表1 大學生自我認同在人口學變量上的差異()

表1 大學生自我認同在人口學變量上的差異()
注:*P<0.05,**P<0.01,***P<0.001,下同
項 目 過去的危機 現在的自我投入 將來自我投入的愿望性別(n=168) 男(n=81) 14.58±2.94 16.63±3.30 17.30±4.08女(n=87) 14.43±2.58 17.02±2.89 18.14±3.34 t 0.36 -0.82 -1.46生源地(n=168) 城鎮(n=42) 13.95±2.45 17.48±2.54 18.64±3.28農村(n=126) 14.68±2.83 16.62±3.23 17.43±3.83 t -1.50 1.76 1.84專業(n=168) 文科(n=105) 14.82±2.90 16.85±3.13 18.22±3.68理科(n=63) 13.97±2.42 16.81±3.03 16.92±3.70 t 1.96* 0.08 2.21*獨生子女(n=167) 是(n=42) 14.93±3.13 16.79±2.60 16.57±3.81否(n=125) 14.34±2.61 16.82±3.23 18.13±3.65 t 1.21 0.06 -2.37*年級(n=168) 大一(n=51) 15.22±3.33 16.96±3.10 18.08±4.03大二(n=39) 14.33±2.79 16.95±2.94 17.15±3.19大三(n=40) 13.90±2.17 16.98±3.00 16.90±4.12大四(n=38) 14.34±2.27 16.39±3.38 18.74±3.17 F 1.90 0.33 2.09
2.2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在人口學變量上的差異
研究結果表明,性別、是否獨生子女對大學生的宿舍人際關系沒有顯著性影響(P>0.05)。生源地對宿舍人際關系總分沒有影響,然而,來自農村的大學生比來自城鎮的大學生表現出更多的“共享行為”,而來自城鎮的大學生比來自農村的大學生表現出更多的“個性特征”。專業對宿舍人際關系總分及各個維度均有顯著影響,其中文科生在宿舍人際關系總分及各個維度上均顯著高于理科生(P<0.05)。年級對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總分及各個維度上的影響呈U型,即大一時的人際關系高于大二和大三,而大四時宿舍的人際關系又呈現回升趨勢,見表2。
表2 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在人口學變量上的差異()

表2 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在人口學變量上的差異()
項 目 群體認知 言語溝通 擾他行為 共享行為 個性特征 宿舍人際關系總分性別(n=168) 男16.25±3.47 13.51±3.13 12.33±2.51 9.38±3.14 10.80±2.53 62.27±10.01女16.26±2.74 14.34±2.60 12.67±2.36 10.17±2.43 11.02±2.51 64.47±8.12 t-0.04 -1.89 -0.89 -1.82 -0.57 -1.57生源地(n=168) 城鎮15.95±3.57 14.19±2.66 12.57±2.18 9.02±3.07 11.74±2.18 63.48±9.04農村16.36±2.95 13.86±2.96 12.48±2.51 10.05±2.68 10.64±2.56 63.39±9.18 t-0.73 0.65 0.20 -2.06* 2.49* 0.05專業(n=168) 文科16.75±2.86 14.40±2.81 12.98±2.27 10.35±2.75 11.35±2.55 65.84±8.99理科15.43±3.34 13.17±2.87 11.71±2.49 8.86±2.68 10.19±2.28 59.37±7.85 t 2.73** 2.71** 3.38*** 3.45*** 2.97** 4.73***是否獨生子女(n=167) 是 15.93±3.69 13.69±3.35 11.88±2.20 9.45±3.01 10.62±2.32 61.57±9.53否16.39±2.90 14.02±2.73 12.71±2.48 9.91±2.75 11.04±2.57 64.08±8.94 t-0.84 -0.65 -1.93 -0.91 -0.94 -1.55年級(n=168) 大一17.14±2.78 14.78±3.18 13.55±1.86 10.67±3.01 11.61±2.74 67.75±10.04大二16.15±2.51 13.36±2.89 11.79±2.49 9.33±3.02 10.05±2.52 60.69±8.15大三15.00±3.62 13.18±2.66 11.48±2.57 9.13±2.27 10.40±2.21 59.18±7.48大四16.50±3.16 14.21±2.42 12.92±2.28 9.79±2.62 11.42±2.15 64.84±7.53 F 3.82* 3.15* 7.90*** 2.83* 4.13** 9.42***
2.3大學生自我認同和宿舍人際關系的相關及回歸分析
在大學生自我認同對宿舍人際關系的影響方面,大學生自我認同中現在的自我投入這一因子與言語溝通呈顯著正相關;而且將來自我投入的愿望與群體認知、言語共同、擾他行為、共享行為和個性特質5個因子及宿舍人際關系總分均呈顯著正相關,見表3。

表3 大學生自我認同與宿舍人際關系的相關(r)
為此,進一步考察了大學生自我認同各維度對宿舍人際關系的預測作用。以自我認同的3個維度為自變量,以宿舍人際關系總分為因變量進行回歸分析。結果發現,過去的危機和現在的自我投入對宿舍人際關系沒有顯著的預測作用,而將來自我投入的愿望維度對宿舍人際關系有顯著的預測作用(β =0.468,t=6.44,P<0.001)。大學生自我認同對宿舍人際關系總分變異的解釋率為20.2%(r= 0.465,調整R2=20.2%),見表4。

表4 大學生自我認同與宿舍人際關系的回歸分析
宿舍是大學生在校期間接觸的第一個群體[12],也是其生活和交流的主要場所。不良的宿舍人際關系會影響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及對大學生活的適應[13],甚至會導致極端行為的發生(例如云南的馬加爵案等)。本研究考察了宿舍人際關系的現狀,以及大學生自我認同對宿舍人際關系的影響。
研究結果表明,性別、是否獨生子女對大學生的宿舍人際關系沒有顯著性影響。然而,來自農村的大學生比來自城鎮的大學生表現出更多的“共享行為”,而來自城鎮的大學生比來自農村的大學生表現出更多的“個性特征”。這與趙進法等人的研究基本一致[14]。根據行為主義理論,這可能是受到其生活環境的影響,城市和農村的學生在生活習慣、生活質量等方面本身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對其“共享行為”和“個性特質”有不同的影響。本研究還發現,文科生的宿舍人際關系狀況顯著高于理科生。而且,在“群體認知”、“言語溝通”、“擾他行為”、“共享行為”和“個性特征”5個因子上文科生均得分高于理科生,這與何林嬌[15]等研究相一致。這可能是由于大學的課程設置中文科生的學業內容豐富,較有助于指導生活問題,因此,文科生對宿舍群體可能有一個較好的認知,更加擅長與室友溝通,更好的與室友分享。最后發現,年級對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總分及各個維度上的影響呈U型,即大一時的人際關系高于大二和大三,而大四時宿舍的人際關系又呈現回升趨勢。這與趙進法[14]、何林嬌[15]等研究基本相一致。這可能是因為一年級新生初步進入大學,學習壓力較小,對宿舍人際關系較為關心,因此也更為注重與室友維持和諧的人際關系。而二年級和三年級學生則有更多來自學業上的壓力和競爭,人際關系處于磨合期,因此其宿舍人際關系得分較低。到了大學四年級,一方面經過2~3年的磨合期,室友之間更加了解互相的脾氣秉性,因此相處起來更加順暢;另一方面,面對即將結束的大學生活,面臨著分離,因此對宿舍人際關系開始重新重視起來,其宿舍人際關系較好。
關于大學生的自我認同方面,本研究發現,性別、生源地、年級對大學生的自我認同沒有顯著性影響。然而,文科生在“過去的危機”上評分顯著高于理科生,這可能與我國的教育現狀有關,在中學階段,學業成績更優異的學生往往會選擇讀理工科,而學業成績相對較差的同學更多的選擇讀文科。由于文科生在整個中學階段學業成績往往沒有理工科學生優異,這也可能是導致文科生在“將來自我投入的愿望”上評分更高的原因。類似的發現,相比獨生子女,非獨生子女在“將來自我投入的愿望”上評分更高,這可能是由于相比獨生子女,非獨生子女需要承擔更大的經濟和社會壓力。
大學生自我認同的將來自我投入的愿望維度與宿舍人際關系總分及各維度均呈顯著的正相關。進一步回歸分析顯示,大學生自我認同可解釋宿舍人際關系狀況的20.2%的變異,而且,將來自我投入的愿望這一維度對宿舍人際關系狀況具有顯著的正向預測效力。一個對未來有理想和追求的人(對“將來自我投入的愿望”高),一方面,他們會將主要的精力投入對未來理想的追求中,而不太會過分關注宿舍人際交往中的一些矛盾和摩擦;另一方面,他們能意識到人際關系對于自身未來發展的重要性,因而能努力的去維持及營造良好的宿舍人際關系。自我認同在一定程度上確實影響著宿舍人際關系,大學生處于價值觀的塑造時期,學校及社會教育應當重視引導對大學生自我的思考,以期大學生能夠順利度過自我認同危機,這對營造良好的宿舍人際關系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1]紀凌開,劉華山.大學生完美主義與網癮:宿舍人際關系體驗的中介作用[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5,23(1):112-114
[2]黃桂仙,李輝,浦昆華.研究生宿舍人際關系與主觀幸福感的相關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4,22(3):422-424
[3]楊東明.大學生的寢室關系問題及心理咨詢[J].華東交通大學學報,2006,23(3):113-116
[4]郭金山.同一性的自我追求-大學生自我認同一性的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02
[5]埃里克·埃里克森著,孫名之譯.同一性-青少年危機[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202-256
[6]施晶暉.大學生自我認同危機析因[J].江西科技師范學院學報,2003,12(6):102-104
[7]雷靂,陳猛.互聯網使用與青少年自我認同的生態關系[J].心理科學進展,2005,13(2):169-177
[8]張日升.同一性與青年期同一性地位的研究-同一性地位的構成及其自我測定[J].心理科學,2000,23(4):430-434
[9]胡金生.自我認同確定性與心理和行為問題[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9,17(12):1461-1463
[10]肖銳.哈貝馬斯交往行為理論視域中的自我認同[J].前沿,2009(2):47-49
[11]蔣丹.大學生自我認同與宿舍人際關系的研究[D].沈陽:沈陽師范大學,2011
[12]廖峻,周波,羅承,等.大學新生應對方式與宿舍人際困擾的關系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2,20(1):114-116
[13]張冬梅,阿代·哈尼西.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2,20(7):1105-1107
[14]趙進法,梁亞蘭,鄭艷秋.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與心理健康的調查研究[J].科技視界,2015(4):190-233
[15]何林姣,趙建新,方蘇.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現狀調查[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3,21(5):765-767
(收稿時間:2016-04-25)
http://www.cjhp.com.cn/
The Influences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s'Self-identification on Dormitory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Li Xiaohong,Wei Huihui,He Haozhen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and Research Institute,Ningbo University,Ningbo 315211,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influences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s'self-identification on their dormitory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Methods:We measured undergraduate students'self-identification on dormitory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using the college students'dormitory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questionnaire compiled by Jiang(2011),and self-identification questionnaire amended by Zhang(1983).Results:①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student's self-identification in terms of sex,source place,and grades;Arts students scor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science students in the“aspect of crisis of the past”(t=1.96,P<0.05)and“the future aspirations of selfinvestment”(t=2.21,P<0.05).Compare to the single-child,child with sibling scored higher on“the future aspirations of self-investment”(t=-2.37,P<0.05).②It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n College students dormitory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in professional(t=4.73,P<0.001)and grades(F=9.42,P<0.001),but not in sex and single -child(ps>0.05).③The future aspirations of self-investment had significantly predictive effect on dormitory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Conclusion:The level self-identity has influence on undergraduate students'dormitory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Undergraduate student;Self-identification;Dormitory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Mental health
·論 著·(社會心理)
R395.6
A
1005-1252(2016)10-1480-04
10.13342/j.cnki.cjhp.2016.10.012
2016-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