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阿敏 凌 輝
中國.湖南師范大學(湖南長沙) 410081 E-mail:1299647012@qq.com △通訊作者
·論 著·(社會心理)
大學生自尊與內隱完美主義
朱阿敏 凌 輝△
中國.湖南師范大學(湖南長沙) 410081 E-mail:1299647012@qq.com △通訊作者
目的:探索大學生群體是否存在內隱完美主義傾向以及自尊與內隱完美主義的關系。方法:對71名大學生采用Rosenberg自尊量表和內隱聯想測驗進行測量。結果:大學生內隱完美主義效應顯著(t=-2.98,P<0.01),且不存在性別差異;大學生內隱完美主義與自尊呈顯著正相關(r=0.31,P<0.01),且高自尊水平大學生的內隱完美主義效應顯著高于低自尊水平的大學生(t=2.16,P<0.05)。結論:個體在無意識中存在一種追求完美的傾向,大學生的自尊水平越高,內隱完美主義的傾向性也就越強。
大學生;自尊;完美主義;內隱完美主義
完美主義是一種力求盡善盡美地完成任務并伴隨批判性自我評估傾向的人格特質[1]。從古至今,完美主義一直都是心理學領域中研究的重點,尤其是集中在完美主義者的心理方面,其中Adler是最早對其進行研究的。Adler認為,人類最根本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適應其所在的生存環境,追求完美是人類不斷改變和發展自己的內在動力,完美主義者事業心都較強,富有創造力和想象力,并有創新和改革的勇氣,也更易獲得成功等。但大量的研究表明,完美主義和多種心理問題有關,像進食障礙[2]、強迫性精神障礙[3]等。近年來,隨著內隱社會認知研究的興起,研究者們開始逐漸關注人們潛意識層面的態度,那么完美主義是否像自尊、道德等領域一樣也有其內隱、潛意識的層面呢?張秀閣等[4]通過再認和偏好測驗證明,學優生和學困生都存在內隱完美主義傾向,且學優生和學困生之間差異不顯著,這表明從某種程度上來看,學困生表面上不追求完美主義,但在其潛意識層面是存在完美態度的。趙燕[5]通過內隱聯想測驗也證實在中國大學生群體中
存在內隱完美主義傾向,且不存在性別差異。
[16]韓潔.人民武裝學院學生情緒智力、父母教養方式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0
[17]Rubin M M.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its role in mitigating aggression:A correlational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aggression in urban adolescents[J].Unublished manuscript,Immaculata College,Immaculata,PA,1999
[18]Beavers R,&Hampson R B.The Beavers systems model of family functioning[J].Journal of Family Therapy,2000,22(2):128-143
[19]Barbara L Fredrickson.The role of positive emotions in positive psychology[J].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2001,56(3):218-226
http://www.cjhp.com.cn/
研究發現,內隱與外顯完美主義之間相關不顯著或存在低相關,表明兩者相對獨立,屬于不同的自尊結構[5-6],且內隱完美主義的穩定性是相對的,易受個體當時的情緒體驗、認知水平和動機強度等因素的影響,當個體的情緒喚醒水平較高、認知水平較高和動機較強時,其內隱完美主義將會受到抑制[5]。該研究還發現,抑郁、焦慮與適應不良的外顯完美主義間均存在顯著的正相關,但與內隱完美主義間相關均不顯著[5]。這些結果意味著內隱完美主義和外顯完美主義對個體的心理發展可能有著不同的影響機制,外顯完美主義水平高的人通常對自己的要求也較高,定下的目標也較高和較好,對事情容易較真,有較高的自我批評,恐懼失敗,也有較高的自尊水平。有研究表明,大學生的外顯完美主義與自尊存在顯著正相關,且完美主義總分對自尊有非常顯著的預測作用[7]。王強慶等[8]的研究也表明,自尊與完美主義總分之間存在顯著正相關。這些結果表明自尊影響著個體的完美主義水平,而完美主義反過來又影響著個體自尊水平的變化。
完美主義最主要的特征是對沒有任何缺點的追求,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完美主義傾向,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公眾及父母對其的期望都較高,且他們對自身的評價及抱負水平也較高,自尊心也較強。內隱完美主義作為一種潛意識層面的態度體驗,更能準確的反映出大學生的完美主義狀況,因此內隱完美主義可能與大學生的自尊水平存在緊密關系。本研究選取大學生為研究對象,通過對不同自尊水平的被試的內隱完美主義狀況的比較,了解自尊與內隱完美主義的內在聯系。
1.1對象
對75名大學生進行調查,最終獲得的有效數據為71份,其中35名男生,36名女生,年齡18~24歲。被試都能熟練的使用計算機,視力或矯正視力正常,無色盲、色弱等。
1.2方法
采用Rosenberg自尊量表與內隱聯想測驗(IAT)聯合進行研究。被試的自尊采用Rosenberg自尊量表[9]來測量,共10道題,4點計分,總分越高代表自尊水平越高。同時,考慮到中西方文化差異,參考韓向前等[10]的修訂,將第8題改為正向記分。該量表的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78,且有較好的效度。采用內隱聯想測驗來測量被試的內隱完美主義。要求被試對目標詞和屬性詞進行歸類反應。考察被試相容任務和不相容任務的正確率及反應時,相容任務是把“自我”和“完美”的詞做歸為一類,把“非我”和“不完美”的詞歸為一類并按鍵反應;不相容任務則把“自我”與“不完美”,“非我”與“完美”等詞匯進行歸類并按鍵反應。實驗所用的刺激材料參考楊宏飛[6]研究中的詞匯。
按照Greenwald等對實驗數據進行必要的處理:反應時<300ms的以300ms計,>3000ms的以3000ms計;刪除每一組的前兩次測試;刪除反應錯誤的數據;刪除IAT測試正確率低過80%的被試;最后將數據進行對數轉化。內隱完美主義的IAT值就是不相容任務組和相容任務組的平均反應時之差。
1.3統計處理
采用SPSS 17.0進行數據分析。
2.1大學生內隱完美主義存在性分析
對大學生內隱完美主義實驗的相容任務和不相容任務的平均反應時進行配對樣本t檢驗,結果顯示,兩者差異顯著(t=-2.98,P<0.01),不相容任務的平均反應時顯著高于相容任務的平均反應時(見表1)。表明大學生這個群體存在內隱完美主義效應。

表1 大學生內隱完美主義存在性分析(n=71)
2.2大學生內隱完美主義在性別上的差異
對不同性別大學生的內隱完美主義進行比較發現,大學生的內隱完美主義不存在性別差異(t= 1.09,P>0.05)。也就是說,男女大學生都傾向于把自己與完美相聯系,見表2。
表2 IAT效應性別差異t檢驗()

表2 IAT效應性別差異t檢驗()
項 目 男生(n=35) 女生(n=36) t IAT效應值 0.11±0.22 0.05±0.22 1.09
表3 不同自尊水平的大學生內隱完美主義的差異比較()

表3 不同自尊水平的大學生內隱完美主義的差異比較()
項 目 高自尊水平組(n=20)低自尊水平組(n=20) t內隱完美主義效應0.14±0.26 -0.00±0.17 2.16*
2.3不同自尊水平大學生內隱完美主義的差異
初步探討大學生自尊與內隱完美主義之間的關系,結果發現大學生自尊總分與內隱完美主義之間存在顯著正相關(r=0.31,P<0.01)。為進一步考察兩者之間的關系,按照自尊總分的前27%和后27%的臨界點作為高低分組的臨界點將其分為高自尊水平組和低自尊水平組,結果顯示(見表3),大學生的內隱完美主義在不同自尊水平上差異顯著(t= 2.16,P<0.05)。這說明自尊水平對大學生的內隱完美主義有一定的影響,自尊水平越高,大學生內隱完美主義的傾向性也越強。
3.1大學生內隱完美主義的基本特點
本研究發現,被試更傾向于把自我同完美詞相聯,把非我與不完美詞相聯,當自我與完美詞相聯時,被試的反應時明顯比較短,說明大學生這個群體中是存在內隱完美主義效應的,這與以往的結果一致[6]。Adler認為,追求完美是人們不斷發展、改變和超越自己的內在動力,且是人們最為純凈和最為本質的動機,同時追求完美是人們普遍存在的一種現象,是人的天性[11]。正如世界上不存在真正完美的東西,就連經科學證實的公理也總是有著某些前提和假設,但每個人都還是渴望自己及自己做的事情是完美的,這是很多人奮斗的源泉,也是人類進步及科技發展的根本所在。在本研究的內隱聯想測驗中,相容任務的反應時顯著低于不相容任務的反應時,這表明在自我圖式中,被試更傾向于認為自己是完美的,即自我與完美詞的聯系更緊密。另外,反應時反映著產生一種行為結果的內部過程的復雜性,消耗的時間越長就意味著內部過程越復雜[12]。這說明在面對與自我相關的刺激時,被試更容易提取與之相關的完美信息,而不容易提取不完美信息,即人們的潛意識中就存在靠近完美、躲避不完美的行為傾向,也就是追求完美。
本研究還發現,內隱完美主義的性別差異不顯著,即男生和女生都傾向于用完美詞來形容自我,這與以往的結果相一致[5-6]。究其原因,這可能與內隱完美主義的形成機制有關[6]。自幼男性和女性就存在對卓越和完美的追求,且內隱完美主義是自幼形成的,那么內隱完美主義傾向帶有一定的普遍性就是很正常的事情,當然也就不存在性別差異。另外,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教育的普及,尤其是計劃生育的實行,導致很多的家庭都只有一個孩子,因此家長在孩子教育上不分男女,都十分重視,對兒子和女兒的要求也一樣嚴格,很少再有重男輕女的思想,這導致男生和女生從小擁有的父母及社會公眾的關愛、擁有的資源都是相同的,再加上“婦女也能撐起半邊天”這樣的思想傳播都讓男女平等進一步得到實現。另外,隨著社會經濟的進步,人們對自身的要求逐漸提升,而父母對孩子過高的期望使得子女進一步提高對自身的要求,社會期望模型認為,兒童期父母對兒童的高期望是產生完美主義的根本原因,若父母只在兒童表現完美時才給予贊賞,兒童就會習得完美主義傾向[13],且內隱完美主義是一種自我態度效應,一般來說,態度一經形成就較穩定,不易改變。但楊薏蓓等人[14]發現,運動員的內隱完美主義傾向顯著高于普通大學生,但內隱完美主義傾向在不同運動項群(速度型、表現完美型、隔網對抗型和同場對抗型)的運動員間不存在顯著差異。
3.2自尊對大學生內隱完美主義的影響
本研究發現,大學生的自尊與內隱完美主義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且高自尊水平大學生的內隱完美主義效應顯著高于低自尊水平的大學生,這說明大學生較高的內隱完美主義效應可能是他們因為較高的自尊水平而產生的積極情緒和態度體驗的結果。也可能因為是自尊水平越高的大學生對自己的要求就越高,同時他們的自尊心也較強,他們不允許自己犯一點錯誤,在生活、學習的各個方面都追求完美,要求自己的人生是毫無瑕疵的,因此他們在進行判斷時,更傾向于將完美詞和自我聯系在一起;而低自尊水平的大學生可能因某些原因比較自卑或自信心不足,認為自己一無是處,做事情時經常自我否定或半途而廢,不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一件事情或任務,也就更傾向于將不完美的詞和自身相聯。研究發現適應良好的完美主義者和應對面臨問題的能力有關[15],其中具備高個人標準和艱苦努力特征的適應良好的完美主義者更容易獲得他人的認同和稱贊,也更易取得成功,從而獲得滿足感和成就感以及隨之而來的自尊感。此外,很多國內外的研究也都表明自尊與外顯完美主義之間存在密切聯系,像自尊與適應不良和適應良好的完美主義分別存在負相關和正相關,且適應不良的完美主義可以預測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16]。適應不良的完美主義不利于大學生的身心健康,且易導致自我挫敗、人際關系緊張、自尊心嚴重受損等現象,甚至有些大學生可能會出現自殺或某些犯罪行為。還有研究發現,適應不良的完美主義與煩躁不安的情緒[17]、抑郁和焦慮[18]都存在密切的關系。
本研究通過探討大學生自尊與內隱完美主義的關系,得出結論:大學生這個青年群體中存在內隱完美主義效應,個體無意識中存在一種追求卓越和完美的傾向,且大學生的自尊與內隱完美主義密切相關,表現為自尊水平越高,大學生內隱完美主義的傾向性就越強。
[1]Frost R O,Marten P,Lahart C,et al.The dimensions of perfectionism[J].Cognitive Therapy and Research,1990,14(5):449-468
[2]Pearson C A,Gleaves D H.The multiple dimensions of perfectionism and their relation with eating disorder features[J].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06,41(2):225-235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esteem and Implicit Perfectionism of College Students
Zhu A'min,Ling Hui
Hunan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 410081,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xistence of implicit perfectionist between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esteem and implicit perfectionism.Methods:71 college students were investigated by Rosenberg Selfesteem scale and IAT-test.Results:The effect of implicit perfectionism was significant(t=-2.98,P<0.01),and there was no gender difference(t=1.09,P>0.05).There w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tween college students'implicit perfectionist and self-esteem(r=0.31,P<0.01),and high self-esteem college students'scores were higher than low self-esteem in implicit perfectionism(t=2.16,P<0.05).Conclusion:There is a striving for perfection exists in non-consciousness,and the higher the college students'self-esteem,the higher the implicit perfectionism.
College students;Self-esteem;Perfectionism;Implicit perfectionism
R395.9,C912.6
A
1005-1252(2016)10-1502-04
10.13342/j.cnki.cjhp.2016.10.018
2016-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