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晞 張瑞龍 錢 瑩
滬市醫藥上市公司研發投入績效研究
楊晞張瑞龍錢瑩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科技的創新,越來越多的企業包括醫藥企業開始注重產品的研究開發。本文以滬市醫藥上市公司的研發投入績效為研究對象,選取了研發投入、研發強度等投入與產出指標,利用DEA計算企業研發的綜合效率、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分析醫藥上市企業研發工作的成效,提出改善的對策。
投入產出;數據包絡分析;效率評價
科技的迅猛發展和市場競爭的加劇,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注重新產品的研究開發。企業在研發項目上的投入不斷加大,企業的技術創新有了長足的進步,新的生產方式和新興產品層出不窮,為企業開辟新的經濟增長點,刺激了市場經濟活力,促進了社會經濟的增長。醫藥制造業在我國方興未艾,醫藥制造業的發展不僅關系到國民經濟,同時又與民生密切相關,備受社會與投資者的關注。國務院2015年5月8日發布的《中國制造2025》確定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是我國今后十個重點發展領域之一,為醫藥制造業發展又提供了良好的機遇。醫藥制造業本身具有高投入、高產出、高風險的特征,主要通過新藥研發進行創新式發展。醫藥制造業的新藥研發通常周期長、環節多、耗資大,一旦研發成功則回報巨大,其研發效率直接影響到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在資本市場上備受企業利益相關者的關注。本文以滬市醫藥上市企業的研發投入績效為研究對象,利用DEA方法,評價其研究與開發的投入——產出績效。
在現今的醫藥行業中,研發能力是衡量一個醫藥企業未來發展的重要評價指標。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中國醫藥企業的研發水平提升較快。醫藥公司正在逐步加大研發投入,積極組織研發小組、招募研發人才,推進在研產品的研發進度和注冊產品的產業化。據統計,2014 年67家上市醫藥企業研發費用約為53.56億元,費用占營業收入的平均比重由2013年的4.6%上升至2014年的4.9%。醫藥企業加大研發投入,進行企業內部的資源整合和共享,積極推進新產品的研發與產業化,是產業升級的主要途徑。
數據包絡分析(DEA,全稱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方法,1978年由W.W.Cooper和E.Rhodes等人首先提出。它是數學、運籌學、數理經濟學和管理學科的一個新的交叉領域,用于評價相同部門間的相對有效性。該方法主要通過保持決策單元DMU(Decision Making Units)的輸入或輸出不變,構造生產前沿面函數,將各個DMU投影到DEA的生產前沿面上,并通過比較其偏離程度來對相對有效性評價。用DEA方法計算有效性,實際上是對所有的DMU進行組合,以找出最小投入和最大產出的組合。在DEA的各種模型中,CCR模型假設系統的產出不受規模報酬的影響,即假定規模收益不變,可以得到綜合效率值。BCC模型假設規模報酬可變,可以得到純技術效率、規模效率以及規模效率所處的增減變化階段。Input-CCR模型見公式(1):

θ為被評價單元投入與產出的相對效率,在實際中是綜合效率指標,θ∈[0,1];S+和S-為松弛變量,即產出不足與投入冗余,ε為非阿基米德無窮小量,一般取10-6,經過運算解出方程組(1)的最優解。
(一)樣本公司選取
收集了37家滬市醫藥類上市公司2014年的相關數據(數據來源于銳思數據庫)。運用DEA的Input-CCR模型和Input-BCC模型分析這37家樣本的綜合效率、純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以及公司規模收益增減變化階段。
(二)評價指標體系的選取
醫藥企業的研究開發活動周期長,研發投入大、環節多,從內容上講主要包括人員人工費用、直接投入費用、折舊費用、無形資產攤銷、新產品設計費、技術資料費用、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規定的其他費用等七個方面。從相對數視角,一般考慮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的百分比,即研發強度。所以,結合醫藥類上市研發的共性,選出3個投入指標和3個產出指標,如表1所示。
以滬市37家醫藥類上市公司的2014年年報相關數據為基礎,利用銳思數據庫收集了相關投入、產出指標的數據值。具體指標數據分布見表2。

表1 選取的投入和產出指標

表2 投入、產出指標描述性統計
(三)研發績效評價
利用DEA的CCR和BCC模型,計算滬市37家醫藥類上市公司研發績效,結果如表3。根據計算結果,可以判斷決策單元的DEA有效性,利用計算結果可以調整無效的決策單元的投入產出比例,進行投影分析和差額變數分析,提高DEA無效的決策單元的研發效率。調整投入產出比例值可以從兩方面完成,當產出一定時,減少投入的比例;當投入一定時,獲取最多的產出。

表3 滬市37家醫藥類上市公司研發績效

從表3中的綜合效率值可以看出,37家滬市醫藥類上市公司中,有6家綜合效率值為1,即綜合效率DEA有效,處于投入產出效率生產函數的前沿面。純技術效率值有9家為1,即純技術效率DEA有效,表示這9家企業的研發投入資源使用合理有效,達到了最優產出。從規模效益角度分析,有6家DEA有效,表明增加研發投入,可以同比例增加績效產出。

表4 DEA無效的企業的改進
(四)研發投入產出績效改進措施
對于純技術效率DEA無效的企業,可以從減少投入或增加產出進行改進,具體調整見表4,調整額度為原始值乘以效率值加或減松弛變量。
經過調整,每個企業均可以參照行業上市公司相對較高的技術效率,通過調整投入要素的構成、提升研發產出等措施取得更好的研發績效。
利用DEA方法,從滬市醫藥類上市公司的研發工作入手,通過選取研發投入數據,從投入產出績效的視角,分析其研發工作的效率。通過分析,可以揭示出滬市醫藥類上市公司研發工作的相對前沿面,分離出相對研發效率較高的企業和研發效率不足的企業,針對效率不足企業,可以從優化投入、提高產出方面采取措施,為企業提升研發績效、更好地形成產能提供借鑒。
本文系2014年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江蘇醫藥類上市公司融資約束、研發投入與創新績效”(項目編號:2014SJB642)階段性研究成果、江蘇省高等學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連云港醫藥上市企業研發(R&D)投入績效及促進機制”(項目編號:201411641055Y)研究成果。
[1]鄒文杰.中國醫藥制造業研發效率及其收斂趨勢——基于DEA-Malmquist指數的實證分析.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6).
[2]程海來,鄭娟.基于DEA模型的合肥市制造業研發效率分析.大學數學,2013(05).
(作者單位:淮海工學院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