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月珍,駱俊宏
(1.泉州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福建 泉州 362000;2.臺灣新生醫護管理專科學校,臺灣 桃園 33041)
?
家長對肥胖兒童營養認知影響因素結構方程模型研究
張月珍1,駱俊宏2
(1.泉州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福建 泉州 362000;2.臺灣新生醫護管理專科學校,臺灣 桃園 33041)
目的構建家長對肥胖兒童營養認知影響因素的結構方程模型,并探討其直接效應與間接效應。方法于2014年5至7月采用隨機方式選取泉州地區3家醫院門診就醫肥胖兒童(4~6歲)的家長共258名進行營養認知問卷調查,對調查數據進行結構方程模型的估計及結構方程模型擬合。結果結構方程模型的擬合較好;家長的營養知識對肥胖兒童飲食行為的直接效應為0.2278,間接效應為0.1287,總效應為0.3065;而家長的營養態度對肥胖兒童飲食行為改變的效果為0.2719。結論結構方程模型能較好評價家長的營養知識、營養態度及對肥胖兒童飲食行為的影響情況,可作為評估家長掌握肥胖兒童營養認知狀況的理論依據。
結構方程模型;肥胖兒童;營養認知問卷;飲食行為;營養態度
[Key word]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obese children; nutrition awareness questionnaire; dietary behavior; nutrition attitude
由于兒童時期肥胖者成年后繼續肥胖的可能性極高,而成人肥胖則為多項重大慢性病的主因之一,故家長對肥胖兒童營養認知影響及掌控值得關注。目前,全世界有15.5億超重或肥胖兒童,一旦罹患肥胖后再減重是困難的過程,因此及早預防不當的體重增加是較好策略[1]。探討兒童體重過重及肥胖的可能影響因素包括缺乏運動、攝取過多熱量、睡前加餐及每天喜吃甜食的正常兒童[2-4],另外家長對肥胖兒童食物攝食及體重控管的態度,皆可能直接或間接影響兒童的肥胖與否[5]。家長自身的飲食習慣和知識對兒童的指導起著重要作用,對兒童行為方式和習慣的培養作用也較大。家長若能從子女處于兒童時期即進行營養教育[6],則能預防肥胖兒童所衍生的身心健康問題,將可避免我國同樣面臨兒童肥胖流行的窘境[7]。基于此,本文分析家長對肥胖兒童營養認知影響因素的結構方程模型,作為評估家長掌握肥胖兒童營養認知狀況的理論依據。
1.1研究對象
本研究調查起止日期為2014年5至7月,以隨機方式選取泉州地區3家醫院門診就醫4~6歲的肥胖兒童家長為調查對象,共258位肥胖兒童家長參與了問卷調查。問卷調查流程中研究者親自講解調查目的、內容、填寫方法,獲得取樣對象知情同意后,以自填問卷進行調查,并在30分鐘內完成匿名問卷的填寫,現場收回問卷。
1.2調查問卷
本研究營養認知問卷是研究者參考營養認知問卷[3,6]并引用相關文獻[8-9]自編而成,主要測量家長對肥胖兒童的營養知識、營養態度及飲食行為的現狀。營養認知問卷系以主軸因子法為因子抽取方法,選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并以最優斜交法進行斜交轉軸。根據每個因子所包含的條目為3個因子解釋和命名,因子1命名為營養知識,包括7個條目,主要反映家長對于各種蔬菜、水果、五谷類、蛋豆魚肉類中所含脂肪等各種同養份的認知;因子2命名為營養態度,包括8個條目,主要反映家長在生活中面對與營養有關的觀念所持有的價值判斷;因子3命名為飲食行為,包括6個條目,主要反映家長對于選擇食物與用餐的行為,包括21個條目,各條目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非常不同意=1分、不同意=2分、無意見=3分、同意=4分、非常同意=5分),家長對肥胖兒童營養認知的得分愈高,表示對營養認知愈清楚。在問卷效度檢定部分,總條目的內容效度指標(content validity index,CVI)為0.90;而信度檢定部分總條目Cronbach’s α系數為0.92。
1.3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調查數據采用SPSS 19.0及LISREL 8.72進行統計分析,信度是以內部一致性Cronbach’sα進行檢測;效度則以探索性因素分析及驗證性因素分析進行建構效度評估。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問卷的探索性因子分析
運用抽樣適度測量值(Kaiser-Meyer-Olkin,KMO)與Bartlett's球形檢驗對問卷進行因子分析的適當性考察,KMO統計量為0.927,依據Kaiser的觀點[10],KMO值在0.90以上則適合進行因子分析;Bartlett’s球形檢驗χ2=978.156,P<0.001,表明適合進行因子分析。該量表可以解釋變異量達61.24%,表示量表整體模式的基本適配度較好,見表1。

表1 問卷的均數、偏差、因子分析及決斷值分析結果(n=258)
注:①因子1(1~7題)為營養知識條目,②因子2(8~15題)為營養態度條目,③因子3(16~21題)為飲食行為條目;__表示組型負荷度大于0.30。
2.2結構方程理論模型的構建
本研究假定的理論結構方程模型見圖1。營養知識與營養態度作為外源潛變量,飲食行為作為內生潛變量,顯變量的營養成分、烹調方式為外源潛變量營養知識的外源指標,顯變量的飲食攝入量、飲食調配為外源潛變量營養態度的外源指標,顯變量之偏差的進食行為、不好的進食技巧、高熱量食物攝入量作為飲食行為的內生指標,而e1~e7作為測量誤差的標識。
本研究依據Lipinga等[11]建議的模型設定方法,即首先建立多個模型,然后對這些模型進行評價,通過模型比較獲得可以相對有效和節儉的模型。根據構建結構方程的理論依據,本研究設定了理論上可以接受的3個相互競爭的模型,分別為:模型1包括所有路徑,見圖1;模型2將營養知識指向飲食行為間的路徑設為0;模型3將營養知識指向營養態度間的路徑設為0;通過對這3個模型進行比較,最終得出確定數據擬合較好且相對節儉的模型。

圖1結構方程理論模型路徑圖
Fig.1Roadmap of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theory
2.3結構方程模型的估計
本研究采用最常用的模型估計分法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ML)對調查數據進行模型估計,以進行3個模型標準路徑的關系,見表2。

表2 整體模式各變量標準路徑的關系
注:*P<0.05,**P<0.01,**P<0.001。
2.4模型的評價
在文獻基礎上,說明結構方程模型之前,為了解營養知識對營養態度、營養知識對飲食行為以及營養態度對飲食行為的影響情況,構建多個模型進行比較,并根據卡方差異(△χ2)及自由度差異(△df)而決定。由表3得知,3個模型的擬合指數GFI、AGFI、CFI均大于0.9,RMSEA皆小于其最大允許上限值0.08,說明這假定3個具體的模型擬合指標基本達到參考標準的相應要求,模型與數據的擬合較好。

表3 三個模型的評價指標
注:CMIN為卡方值;DF為自由度;CFI為比較擬合指數;AGFI為調整擬合優指數;CFI為比較擬合指數;RMSEA為近似誤差均方根。
2.5家長對肥胖兒童營養認知的效應比較
家長的營養知識越高,能夠有效地影響肥胖兒童的飲食行為,并且營養知識的獲取能夠有效改變家長的營養態度,從而也間接影響了肥胖兒童的飲食行為。另外,家長的營養知識對肥胖兒童飲食行為的影響總效應為0.3065,而家長的營養態度對肥胖兒童飲食行為的效應為0.2645,見表4。
表4家長的營養知識、營養態度對肥胖兒童飲食
行為的效果比較
Table 4 Comparison of parents’ nutritional knowledge and nutrition attitude towards eating behavior of obese children

因素 肥胖兒童飲食行為 直接效應間接效應總效應營養知識0.22780.12870.3065營養態度0.26450.10780.2719
3.1家長對肥胖兒童營養認知的模型擬合度
依據文獻可知,為了確認本研究量表數據的模式,因探索性因素分析結果為單一構面形式,故再次采取多維度進行量表驗證性因素分析,提升結構方程模型能夠對模型中的省略變量,如誤差協方差及進行顯著性檢驗[12]。由此,本研究根據以營養認知問卷對泉州地區3家醫院門診就醫肥胖兒童(4~6歲)家長的調查問卷,構建了家長對肥胖兒童營養認知影響因素的結構方程模型,并對模型進行了分析,所獲得的模型具有較好擬合效果。
3.2營養知識和營養態度與飲食行為標準路徑的關系
本研究也通過結構方程模型綜合測量誤差,估計營養知識、營養態度與飲食行為標準路徑的關系。本研究發現,家長在營養知識對營養成分、營養知識對烹調方式、營養態度對飲食攝入量、營養態度對飲食調配、營養態度對飲食行為、飲食行為對不好的進食技巧及飲食行為對高熱量食物攝入量等路徑的效果值均達顯著水平,顯見3個變量間的指向性關系,獲得了實際數據的支持。其中,家長的營養態度會直接影響肥胖兒童的飲食攝入量,這與史曉燕等[13]的研究結果一致。分析家長的營養態度會影響兒童飲食攝入量的原因,包括食物烹調得當、家長本身的偏食行為、家長驕縱兒童挑食以及家長強制幼兒攝取某些食物等因素。家庭環境因素在兒童飲食模式的建立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兒童的飲食質量受家長對食物態度的影響。具備科學飲食觀的家長更注重合理選擇和制備食物,指導兒童均衡膳食,避免能量過度攝入,從而提高兒童的飲食質量。
3.3家長營養知識對肥胖兒童飲食行為的效應
兒童肥胖已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面對越來越多的肥胖兒童,應該如何讓家長正確認識營養引起肥胖的各種原因是極為重要的關鍵問題。本研究通過結構方程模型的估計,建構了家長對肥胖兒童營養認知影響因素的結構方程模型,發現家長的營養知識越高,能夠有效地影響肥胖兒童的飲食行為,即為家長的營養知識對肥胖兒童飲食行為有直接效應。本研究發現與潘利萍等[14]的研究結果一致。家庭是人在發展過程接觸最早、最密切的環境,兒童的生活方式是在家庭里培養形成的,父母及祖輩的態度、喂養行為及家庭飲食運動模式都是兒童肥胖的影響因素。兒童飲食習慣形成于早期
的進食體驗,家庭飲食模式直接影響著兒童的飲食行為和飲食質量。家長是兒童每日三餐飲食的主要供應者,其營養知識水平將影響兒童的營養狀況與兒童的正常發育,而兒童時期是個人體格與智力發育最活躍的時期[15],這一時期的營養對其健康素質的發展起著十分重要的效應。因此,通過健康教育使家長了解科學的飲食模式,從小培養兒童形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對早期預防和干預兒童肥胖的發生具有重要意義。
3.4小結
兒童的肥胖癥已成為全球關注的公共衛生問題,但國內仍缺少整合性分析家長對肥胖兒童營養認知(包括營養知識、營養態度及飲食行為)影響因素的結構方程模型。本研究的結論顯示:結構方程模型能夠較好地評價家長的營養知識、營養態度對肥胖兒童飲食行為的影響。因此,在飲食行為的養成階段,家長對兒童較好的營養認知及實際改善兒童不合理的飲食行為,對子女的飲食行為影響最大。故家長要留意為孩子準備或制作餐點的頻率、家長陪孩子用餐的頻率、家長外食的頻率、孩子細嚼慢咽的頻率、家長禁止孩子喝加糖飲料的頻率、家長仔細檢查食品營養標示的頻率等提供多方面的實際指導,為家長對肥胖兒童營養認知的具體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
[1]林薇,林佑真,楊小淇,等.兒童肥胖預防:從家庭生活脈絡分析[J].臺灣公共衛生雜志,2014,33(1):5-22.
[2]張月芳,王偉,楊志艷,等.西安城區11~12歲超重肥胖兒童飲食及運動行為分析[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5,26(3):406-408.
[3]Adams K M,Lindell K C,Kohlmeier M,etal.Status of nutrition education in medical schools[J].Am J Clin Nutr,2006,83(4):941S-944S.
[4]薛紹兵,賽娜瓦爾,張葉飄,等.學齡前兒童肥胖影響因素1∶1匹配病例對照研究[J].江蘇預防醫學,2015,26(1):105-106.
[5]Collins C E, Okely A D, Morgan P J,etal.Parent diet modification, child activity, or both in obese children:an RCT[J].Pediatrics,2011,127(4):619-627.
[6]Dubois L, Girard M, Kent M P,etal.Breakfast skipping i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ces in meal patterns, macronutrient intakes and overweight among pre-school children[J].Public Health Nutr,2009,12(1):19-28.
[7]Rosenkilde M,Auerbach P,Reichkendler M H,etal.Body fat loss and compensatory mechanisms in response to different doses of aerobic exercise-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in overweight sedentary males[J].Am J Physiol Regul Integr Comp Physiol,2012,303(6):R571-R579.
[8]Sacher P M,Kolotourou M,Chadwick P M,etal.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the MEND program: a family-based community intervention for childhood obesity[J].Obesity (Silver Spring),2010,18(Suppl 1):S62-S68.
[9]Foster G D,Sundal D,Lent M R,etal.18-month outcomes of a community-based treatment for childhood obesity[J].Pediatr Obes,2014,9(3):e63-e67.
[10]Kaiser H F.An index of factorial simplicity[J].Psychometrika,1974,39(1):31-36.
[11]Lipinga Y, Yuqingb C, Yuntaoa P,etal.Research on the evaluation of academic journals based on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J].Journal of Informetrics,2009,3(4):304-311.
[12]Haidari S,Siamak S,Nadereh S.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on multidimensional adjustment scale[J].Procedia Soc Behav Sci,2016,217:1199-1202.
[13]史曉燕,李曉南.兒童單純性肥胖飲食模式的研究進展[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09,20(5):585-588.
[14]潘利萍,蔣競雄.兒童肥胖的發生原因及群體干預策略[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0,21(6):832-834
[15]龍磊,劉黎明.5歲以下兒童單純性肥胖的干預現狀與分析[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08,19(6):595-597.
[專業責任編輯:史曉薇]
【臨床研究】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of factors influencing parents’ nutrition awareness on obese children
ZHANG Yue-zhen1, LUO Jun-hong2
(1.Quanzhou Medical College, Fujian Quanzhou 362000, China;2.Hsin Sheng College of Medical Care and Management, Taiwan Taoyuan 33041, China)
Objectives To construct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for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arents’ nutrition awareness on obese children and to explore its direct and indirect effects. Methods From May to July in 2014 totally 258 parents of obese children (aged 4-6 years old)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rom 3 hospitals in Quanzhou area for nutritional awareness questionnaire. Survey data was estimated with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and fit in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Results Fitting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was rather good. The direct effect, indirect effect and total effect of parents’ nutritional knowledge on eating behavior of obese children was 0.2278, 0.1287 and 0.3065, respectively. The efficacy of parents’ nutrition attitudes towards change of eating behavior of obese children was 0.2719. Conclusion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can well evaluate the influence of parents’ nutritional knowledge and nutrition attitudes towards dietary behavior of obese children, which can be taken as theoretical basis for mastering parents’ cognition on nutritional status of obese children.
2016-02-14
泉州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國家示范性骨干高職院校建設”重點資助項目(XJ1316,家長對肥胖兒童認知之研究:質量化研究)
張月珍(1972-),女,副教授,主要從事兒童與青少年保健的研究。
駱俊宏,博士/副教授。
10.3969/j.issn.1673-5293.2016.08.013
R723.14
A
1673-5293(2016)08-094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