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信鵬+劉爽
摘要:在十八屆五中全會上,我們黨在總結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這“五大發展理念”。“五大發展理念”致力于破解發展難題,增強發展動力,培育發展優勢,具有系統深刻的科學內涵,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展,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發展,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規律。
關鍵詞:“五大發展理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科學內涵;邏輯順承
中圖分類號:D61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2-7408(2016)09-0077-04
發展理念作為國家治理的先導,影響著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方向與道路。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已經進入了新常態,社會發展的“目標指向、價值觀念、動力機制、結構布局、總體方式”[1]都發生了深刻變化,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在穩步向前發展的同時,也隨之產生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對此,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我們黨在總結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經驗的基礎上,提出必須樹立和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拔宕蟀l展理念”事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前途,是一個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長遠的治國方略。為全面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需要深入理解其科學內涵、內在關系及其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邏輯順承。
一、“五大發展理念”的科學內涵及其內在關系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已經進入了新常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著來自國內外的各種發展阻力,迫切需要樹立新的發展理念,來破解發展難題,開拓發展空間,引領發展潮流?!拔宕蟀l展理念”既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規律的總結”,[2]又是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問題的反思,更是對我國未來經濟社會發展方向的把握,具有系統深刻的科學內涵。
“創新發展”旨在指出,我國已經進入經濟發展新常態,面臨著目標指向、價值觀念、動力機制、結構布局、總體方式等多方面的深刻變化,這些變化使我國的經濟社會結構呈現出整體性跨越式發展趨勢。在探索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過程中,需要我們在弘揚我國優良傳統、借鑒國外先進經驗的基礎上,走出一條獨立探索的創新發展道路。堅持創新發展理念,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等多方面的創新發展。
“協調發展”旨在指出,我國的社會系統是由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等多方面要素構成的,各社會要素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依存。這些社會要素為我國的社會主義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中央與地方、城與鄉的協調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礎。堅持協調發展理念,必須準確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總體布局,必須協調好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利益關系,以此來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協調發展、中央與地方的協調發展、城與鄉的協調發展,在提升國家“硬實力”的同時注重增強國家“軟實力”,不斷提升經濟社會發展的整體性。
“綠色發展”旨在指出,我國正處于經濟中高速增長和消費較快增長的時期,在“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主體功能區建設、低碳循環經濟發展、資源的節約和高效利用、環境治理、生態安全屏障建設六個方面”加大工作力度,[3]有利于解決我國過度開發和浪費自然資源以創造社會物質財富的問題。面對生態環境惡化、自然資源緊張的趨勢,我國需要確立綠色發展理念。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必須堅持可持續發展理念,必須堅持文明發展道路,加快推進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加快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為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格局做出貢獻。
“開放發展”旨在指出,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發揮我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作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已然成為擺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面前的突出問題。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的開放發展,不僅要求我國深層次參與全球化經濟市場,而且要求我國提供世界經濟發展所需的產品,更是要求我國在經濟全球化體系中切實維護自身的經濟地位。堅持開放發展理念,必須順應我國經濟深層次融入世界經濟的趨勢,必須奉行互利共贏的對外開放戰略,發展更高層次的對外開放型經濟,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和產品供給,提高我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話語權,構建更為廣泛的國際經濟利益共同體。
“共享發展”旨在指出,一方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目標在于縮小因權力、經濟和人力資本而誘發的收入差距,立足于運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等方面的有益成果,使人民大眾能夠公平地享有經濟社會發展成果。另一方面,我國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在一定程度上使人民大眾難以完全均等地享有社會經濟發展成果,而要受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分配原則的制約。國家在允許人民大眾享有經濟發展成果存在差異的同時,致力于將這種差異控制在合理的范圍之內。堅持共享發展理念,必須始終堅持公平正義原則,必須使廣大人民群眾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進程中產生更多的獲得感,以此增強人民的建設發展積極性,增強人民的團結互助精神。
“五大發展理念”的提出展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不斷豐富,標志著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規律認識的不斷深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這“五大發展理念”,內涵系統、結構科學,共同構成“一個相輔相成、內在聯系的整體”。[4]
“五大發展理念”具有共同的目標。創新發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動力,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保障;協調發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保證,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方式;綠色發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選擇,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要求;開放發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總結,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環境;共享發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的,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歸宿。“五大發展理念”相互聯系、相互促進,共同以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目標。
二、“五大發展理念”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邏輯順承
1“五大發展理念”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的重要體現?!拔宕蟀l展理念”是我們黨對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現實運用,是我們黨對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的強有力的理論支撐。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對推動“十三五”規劃期間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確保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五大發展理念”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世界觀。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事物之間存在著普遍聯系,一切事物都處于運動、變化和發展之中。“五大發展理念”既注重發展的過程性,又注重發展的整體性。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建設取得了輝煌成就。但是,其中仍然存在著一系列“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5]的問題。為了保證經濟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了科學發展觀。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已經進入新常態,從高速增長逐步轉向中高速增長;從第二產業為主體逐步轉向第三產業為主體;從要素驅動逐步轉向創新驅動。在此背景下,“五大發展理念”致力于實現我國經濟的中高速增長和經濟質量與效益并舉。五大發展理念不但強調經濟社會發展的過程性,而且從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保證、選擇、總結和歸宿等方面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整體性提出了新要求,認為在未來的經濟社會發展中,創新是發展的動力,協調是發展的保證,綠色是發展的選擇,開放是發展的總結,共享是發展的歸宿。
其次,“五大發展理念”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矛盾論。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矛盾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在諸多矛盾中存在著主要矛盾,在每個矛盾中又存在著矛盾的主要方面。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矛盾分析法要求我們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我國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著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這兩對基本矛盾,存在著一定范圍內的敵我矛盾與比較復雜的人民內部矛盾。當前,我國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而發展正是解決這一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徑,同時又可以有效地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其他矛盾?!拔宕蟀l展理念”科學地運用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矛盾分析法,緊緊抓住社會發展中的主要矛盾,始終堅持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在著重解決主要矛盾的同時,“五大發展理念”也并未忽視化解其他矛盾,指出要通過“五大發展理念”化解各種社會矛盾,保證發展的效率和質量,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創造條件。
再次,“五大發展理念”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人本論。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人民大眾既是發展的動力,又是發展的目的。馬克思主義反對個人對他人的剝削和壓迫,致力于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社會發展與人的發展是辯證統一的。一方面,社會發展是人的發展的前提和保障,另一方面,人的發展是社會發展的動力和結果?!拔宕蟀l展理念”堅持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人本論,繼承科學發展觀中“以人為本”的發展原則,拋棄片面追求經濟增速的發展理念,突出人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核心地位,通過實現人的發展促進經濟社會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和共享發展,同時又通過經濟社會發展促進人的發展。
2“五大發展理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發展的重要體現。“五大發展理念”是我們黨在改革開放以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懈探索的結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與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相銜接的發展理念,是目標導向與問題導向相結合的發展理念,是立足國內與放眼世界相統籌的發展理念,是全面和重點相協調的發展理念”。[6]“五大發展理念”集中體現了我們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新認識,集中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發展的新高度”。[7]“五大發展理念”展現了中國未來經濟社會的發展方向,指明了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破解各種社會問題的根本路徑,是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行動指南。
首先,“五大發展理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最新成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和實踐問題,涵蓋了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建設等多方面,而發展問題正是其中的核心問題。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在經濟領域所做的理論工作,就是探索以發展為重點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五大發展理念”是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審時度勢、總攬全局,形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最新成果。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已經進入了新常態,經濟社會發展要求我們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下,圍繞“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樹立以科技創新為先導,以人民大眾為主體,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
其次,“五大發展理念”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新方向的集中展現。“五大發展理念”是我們黨破解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各種社會問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行動指南。“五大發展理念”指明了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破解各種問題的基本路徑,展現了中國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下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新形勢?!拔宕蟀l展理念”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重要論述,展現了中國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新形勢?!拔宕蟀l展理念”是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行動指南,展現了中國充滿自信地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形勢。
再次,“五大發展理念”是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關鍵所在。“五大發展理念”是科學的、系統的發展理念,是全面落實“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關鍵所在。我們可以從“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形成與發展過程來探究其與“五大發展理念”的關系。從“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到“五大發展理念”,都是緊密圍繞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提出的。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發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之策,而經濟新常態下的發展正是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皬哪撤N意義上說,‘四個全面是‘五大理念的戰略統領,‘五大理念是‘四個全面的具體展開或延伸。”[8]
3“五大發展理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規律的重要體現?!拔宕蟀l展理念”進一步科學回答了“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這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問題,形成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規律的新認識?!啊宕蟀l展理念不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綱領的靈魂,也是一個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長遠的治國理政方略?!盵9]
首先,“五大發展理念”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規律。堅持“五大發展理念”,必須從我國的具體國情出發,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深刻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規律,選擇符合我國實際的發展道路?!吨泄仓醒腙P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指出,我國的基本國情并沒有變,即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是我國制定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的基本依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歷程表明,違背發展規律,脫離客觀實際的策略難以實現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有其客觀規律性,這種客觀規律性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但會受到人的主觀能動性影響。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的前提就是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拔宕蟀l展理念”是我們黨從我國的基本國情出發,遵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規律、順應時代潮流、把握發展機遇、厚植發展優勢所做出的科學論斷。
其次,“五大發展理念”體現了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要求。我們黨在不同的歷史發展階段都會提出相適應的發展戰略,制定相應的發展規劃和實施相應的發展措施,以此引導經濟社會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著眼于新時期的經濟社會發展,提出了“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在發展的戰略目標、動力源泉、重要基石和根本保證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治國方略?!包h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五大發展理念”是科學發展原則和發展規律的集中體現和反映”,[10]不僅貫徹了“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而且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是對科學發展觀的進一步深化。堅持“五大發展理念”必須始終遵循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基本要求,在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不動搖的同時,全面協調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建設。
再次,“五大發展理念”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發展原則?!拔宕蟀l展理念”立足于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人民共享發展成果的思想,將尊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與尊重人的地位結合起來,將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與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結合起來,將推動經濟社會進步與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結合起來,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發展原則?!督ㄗh》強調,必須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發展原則。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根本力量,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們黨始終貫徹的根本宗旨,也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目的?!拔宕蟀l展理念”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發展原則,貫徹了將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的發展要求。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就是要把以人為本的發展原則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始終,以實現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不斷滿足人民大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讓發展成果惠及廣大人民。
結語
總之,“五大發展理念”是我們黨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治國理政的重要方略,集中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對馬克思主義發展觀的進一步豐富和拓展。“五大發展理念”是我們黨對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社會發展經驗的新認識,集中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原則,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指導。“五大發展理念”是我們黨順應時代潮流、把握發展機遇、厚植發展優勢所做出的科學決策,集中體現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規律的新認識,是對“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這一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問題的進一步回答。
參考文獻:
[1]顏曉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規律的新認識[J].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2016,(1).
[2]谷亞光,谷牧青.論“五大發展理念”的思想創新、理論內涵與貫徹重點[J].經濟問題,2016,(3).
[3]成龍.“五大發展理念”精神實質探析[J].科學社會主義,2016,(1).
[4]張建.“五大發展理念”: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科學指南[J].理論導刊,2016,(2).
[5]崔治忠.五大發展理念的哲學意蘊[J].學習論壇,2016,(3).
[6]李君如.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政治經濟學的最新成果[J].理論與改革,2016,(1).
[7]易淼,任毅.五大發展理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要拓展[J].財經科學,2016,(4).
[8]郝立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戰略布局與發展理念[J].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2015,(6).
[9]熊曉琳,王丹.五大發展理念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6,(1).
[10]張新.五大發展理念是黨對科學發展原則和規律的新認識[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6,(1).
【責任編輯:閆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