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 河
寧高寧:中糧的圈還沒有畫完

在中糧集團董事長位置上度過了11個春秋后,寧高寧正式告別中糧。他說,如果能再選擇一回,還要來中糧;他說如果有遺憾的事,中糧的圈還沒有畫完
1月5日下午,中糧集團官方宣布,中糧集團有限公司召開中層以上管理人員大會,寧高寧離職另有任用,原中儲糧董事長趙雙連出任董事長。隨后,中組部便宣布了寧高寧將出任中化集團董事長的決定。
當天下午,中糧集團董事長寧高寧已經完成工作交接,正式告別中糧。多名中糧員工聚集在中糧福臨門大廈的大堂和門口,打出各種橫幅夾道相送。寧高寧從電梯間走到大門的途中,不斷向兩旁的員工拱手致謝。臨別前寧高寧給中糧的同仁留下《如果》,他說,如果能再選擇一回,還要來中糧;他說如果有遺憾的事,中糧的畫圈還沒有繪完。
寧高寧現年57歲,已在中糧集團董事長位置上度過了11個春秋。寧高寧是在2004年12月28日接替周明臣出任中糧集團董事長。在空降中糧之前,寧高寧曾在另一央企華潤集團工作了近20年。
在華潤工作期間,寧高寧把華潤從外貿企業轉型為投資集團;來到中糧后,寧高寧最為矚目的舉措就是力推全產業鏈,集團2011年盈利首次突破百億元。
2004年,寧高寧空降中糧集團時,中糧集團的資產僅為600億元。在經過11年的經營后,現今中糧集團的資產翻了7倍多,達到近720億美元。
公開資料顯示,中糧集團擁有的336個分公司和機構覆蓋14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中國擁有超過180家工廠。2014年,中糧營業收入為1991億元,旗下擁有8家上市公司。
中糧集團的高速增長離不開寧高寧的收購整合戰略。自從2004年至今,中糧集團在寧高寧的主導了超過50起以上的并購,先后涉足新疆屯河、中土畜、中谷、華潤酒精、深寶恒、豐原生化、五谷道場、蒙牛等公司。
2013年,中糧擊敗對手中儲糧,收購糧食物流企業華糧,中糧、中谷、華糧三家糧食央企“三糧合一”,實現了糧食內貿、外貿、物流業務的統一,中糧也成為國內最大的糧油貿易商。
而就在傳出寧高寧將離開中糧集團的幾天前,寧高寧還主導了一次大的海外并購案。中糧集團與來寶集團達成協議,中糧集團旗下的中糧國際以7.5億美元(約合48.54億元人民幣)收購來寶集團所持有的中糧來寶農業49%的股權。
交易完成后,中糧國際將持有中糧來寶農業100%的股權,中糧來寶農業將更名為“中糧農業”。
據了解,來寶農業收入超過150億美元,據此計算,中糧集團在收購來寶農業之后,營業收入合計超過478億美元。此外,2014年,中糧集團還收購了另一大型糧食貿易商Nidera,兩大收購完成后,讓中糧距四大糧商又近了一步。
憑借著在收購上的長袖善舞,中糧集團成為財務500強榜上排名上升最快的中國公司,排名由2014年的第401位上升至2015年的272位。

寧高寧揮別中糧履新中化,員工打橫幅夾道相送
如今,寧高寧赴任另一世界500強企業中化集團,擔任一把手。中化集團是最早入圍《財富》全球500強的中國企業之一,迄今已25次入圍,2015年名列第105位,營收達806.35億美元,而中糧集團在該榜單上排名272位。
中化集團主業分布在能源、農業、化工、地產、金融五大領域,是中國四大國家石油公司,最大的農業投入品(化肥、種子、農藥)一體化經營企業,領先的化工產品綜合服務商,并在高端地產酒店和非銀行金融領域具有較強的影響力。中化集團在境內外擁有300多家經營機構,控股中化國際、中化化肥、方興地產等多家上市公司,同時是“遠東宏信”的第一大股東,并于2009年6月整體重組改制設立中國中化股份有限公司。
與中糧相比,中化集團體量更大。相比熟門熟路的中糧,寧高寧履新中化集團,不僅面臨著改革重組的問題,更面臨著全球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低迷的行業困境。這一站,對寧高寧來說同樣困難重重。
據中化集團官網顯示:2015年10月,中化集團啟動了改革重組,成立了以總裁蔡希有為組長、副總裁張偉和石岱為副組長以及公司其他高層為小組成員的深化國企改革領導小組。
據媒體報道,按照中化集團的改革時間表,寧高寧將直接參與中化集團改革方案的擬訂及實施,面臨的是比當年的中糧更為龐大的巨型航母。
對于此次寧高寧調任中化,業內人士看法不一。銀河證券研究員王強認為,以收購整合見長的寧高寧帶領中糧在10余年間實現了總資產的大跨越。“從當時來看,寧高寧用的是產業鏈思維,不過他的整個產業鏈里面只有收購和加工,并不是真正的田間地頭到餐桌,此次加入中化后,這種產業鏈模式可以直接延伸到種子、農業、化肥以及農業現代化服務。”王強表示。“寧高寧的入主,或許為中化應對挑戰提供了可能性。”王強認為,雖然寧高寧此次調任面臨著寡頭壟斷、國企改革的難題,但其在中糧履職期間的經驗幾乎可以直接延用到中化集團的改革重組中。雖然中糧集團目前的投資并購腳步逐步放緩,但對于整合重組中的中化來說,也許寧高寧所長在中化能夠得到更好的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