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廣播法制節目是大眾喜愛的一類節目,成為人們了解法律、學習法律的重要陣地。黨的“十八大”把依法治國方略提到新高度,進一步為廣播法制節目的發展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空間,這就要求播音主持人要根據形勢的要求,熟知群眾維權、弱勢群體、違法犯罪等社會熱點問題,在播音主持各環節,結合節目的品牌發展戰略,打造法制節目主持人個性化的主持風格,發揮廣播法制節目在傳播法律知識、樹立法治精神、促進法治建設等方面服務聽眾的作用。
【關鍵詞】廣播;法制節目;主持人;風格
隨著我國依法治國方略的不斷深入,廣播、電視、報紙、網絡、期刊等各類媒介對法制關注的程度越來越高,作為傳統媒體,廣播法制節目必須塑造個性化的播音節目主持風格,不斷提升播音主持人的法律素質和整體形象,同時還要加強節目形態創新,努力做到既是雜家又是專家,才能在激烈的媒介競爭中實現自身發展。
全媒體時代下,播音員主持人的風格是核心競爭力的必然要求
法制節目的品牌化主要依賴播音員主持人,因為他是欄目的實踐者和體現著,而播音員主持人主持風格和個性特點往往成為廣播實現品牌特色、打造核心競爭力的必然要求。此外,法制節目質量主要體現在收聽率高低上,這是聽眾對節目認可的決定因素,在節目內容和形式同等的條件下,個性化播音員主持人的風格會給節目帶來獨具一格的欄目特色,自然會吸引聽眾收聽,提高收聽率。隨著全媒體競爭的日益激烈,各法制類節目都在尋求風格上轉變,集中體現在迫切需要綜合素質更高且有個性特色的播音員主持人,從而提高主持人的質量,避免節目同質化。
法制節目已經成為時代熱詞,在各類傳播方式競爭激烈的背景下,主持人風格作為節目的靈魂和核心,在實現自身發展、媒介競爭和傳播效益等方面,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廣播法制節目更是如此。廣播法制類節目從簡單的播報到出現講、說、評等相互滲透的節目方式,不斷適應聽眾需求。然而,目前很多法制類廣播節目主持人不乏靚麗英俊和伶牙俐齒,但真正兼有內在涵養和自身個性風格的播音員主持人很少,導致節目同質化現象嚴重、節目單薄乏味、缺少深度和影響力。因此,加強廣播法制節目播音員主持人個性化風格和自身魅力培養提升尤為重要。
何為風格?對于廣播法制類節目來講,播音員主持人的風格是能在無數的法制節目中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新,比如很多法制節目為了尋找新聞點,一味發掘社會負能量,偏好尋找政府部門的腐敗、社會道德沉淪現象,甚至通過對犯罪過程的敘述追求炒作、獵奇、感官刺激與色情暴力,迎合低級需求,此外還將治安、刑偵、民事糾紛、社會熱點案件、反腐倡廉等節目形式模式化,像大雜燴,什么都有,缺乏專業性,這是不能形成自身風格的。而我們熟悉的央視“鐵嘴”白巖松、崔永元等,無不是以其精彩的個人風格聞名于業界的,他們情感豐富、立場堅定、思想深邃的形象,就是個性化的主持風格,能讓大多數人都喜歡。
培養個性和氣質,注重主持語言的把握和思維訓練等綜合能力
個性和氣質是內在素質和外在形象的綜合,主持人的個性既有先天的與生俱來也有后天的培養,它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廣播法制類節目的定位和主持人的個性風格要形成互動交融,既需要主持人學識修養的沉淀和基本功的積累,又需要節目播出聽眾的品評,并在節目編排制作上不斷磨合改進;而主持人的氣質則需要自身學識、修養和性格特質,還需要結合法制節目特點和節目定位,將個性特點融入節目中,從而表現出獨具風格的個性和特色。因此,個性和氣質成為培養主持人風格的法寶。
語言作為主持人和聽眾交流溝通的基本手段,其地位至關重要。流暢、鮮活和生動的語言是檢驗播音員主持人綜合素質的基本評判標準,也是主持人個性風格的重要組成部分。廣播法制節目的語言應該是鮮活而又生動的,它既有正式談話語體,又有政論和務實語體的特征,主持人的語言要體現法制節目明確、簡潔、嚴密的邏輯性和濃郁的形象色彩等特點,還要尋找聽眾方便理解接受的切入點,準確議論和解讀法律視點,形成法制節目播音主持的語言。主持人只有對不同題材的語言材料進行消化,才能用自然的形態、富于變化的語言風格吸引聽眾。如,對于一起交通事故,各類媒體競相報道,播音員主持人如何能發揮廣播特點獨出心裁?這就要求主持人要深究事故原因,強調歸納捕捉事件細節,用親民化和有吸引力的語言來導讀,幫助受眾更好地理解新聞、理解法律。
語言的組織和表達需要通過思維訓練來完成,例如專題類的法制節目注重評述,談話類的法制節目側重議論,新聞類的法制節目強調播報等。如果主持人語言狀態不嚴謹、瑣碎,甚至等同于日常說話,都會影響節目質量。不同的節目類型決定了主持人的思維方向,無論是現場采訪、聽眾互動還是嘉賓訪談,這些都需要主持人具備綜合思維能力,做到細說依據、點明法條,還要述法理,歸納重點,這對主持人世界觀、價值觀、知識范圍、經驗都提出了較高要求。因此,法制節目主持人應根據法制節目的特點,進行有目的的思維訓練和語言訓練。
培養符合節目定位的個性化播音主持風格,實行多樣化語態傳播
廣播法制類節目的內容和形式日新月異,出現了專業化、精細化的分工,法制節目多樣化的傳播風格促使不同特色的主持人生成。例如,很多廣播法制節目強調播音語言特色,典型的就是播音腔,語態傳播呈現出規范性、莊重性、鼓動性、時代感、分寸感、親切感的特點。此外,說的主持風格也不乏少數,它通過對節目內容的把握感悟,以平等交流的方式,用感染力與說服力的語言,讓聽眾產生收聽欲望,從而增強了新聞傳遞的交流感,增強了節目傳播的親和力,強化了傳播效果。還有說和評相結合的主持風格,在說的基礎上,用個性化的語言表達自身主張,達成共鳴,這類節目往往語言犀利、主觀色彩強。不少法制節目還出現了貼近生活和普通百姓,走平民化的主持風格,一方面通過法制事件反映媒體自身意識形態,另一方面借助法制事件和主持人的解說,為普通聽眾提供大量的法制信息和價值導向,主持人主持風格表現出樸素、細膩、淡雅以及富有韻味。
對于廣播法制節目來說,無論是何種主持風格,都需要遵循節目定位和欄目品牌發展要求,根據不同節目類型和方式,形成獨特的主持風格。目前,法制類節目有專題類、談話類、新聞類、綜合類等各種形態,其中也穿插新聞、專題、訪談、互動等各種形式,它們既有共性也有個性,這就要求主持人要突出特色,尋找適應節目定位的主持風格。例如,很多地方廣播電臺定位本土化熱點和身邊案件,以吸引聽眾,主持人風格就必須在本土化、節目的播音方式上下功夫,借助同期聲、互動交流訪談等形式,讓法制節目主題故事化、故事人物化、人物細節化、復雜的案件故事化、抽象生澀的法律專業知識形象化口語化。
如何培養法制節目播音主持人的風格?筆者認為,首先要強化思想政治素質,提升綜合素養,要加強政策理論學習,關心各類法制時事、大事、要事,培養政治敏感性。其次還應該根據節目定位發展個性化的主持風格,不同節目主持人需要不同風格、個性、基調,或嚴肅風趣,或莊重嚴肅,或純樸典雅,運用自身個性化的表達方式和親和力,發揮自己的優點,展現自己的風格。此外,還要加強法制專業知識的學習,將服務民眾作為播音員主持人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主持人要根據社會的發展、工作的需要和自身的條件不斷提升自身素質,培養敏銳的發現力、深刻的思辨力和不竭的創新力。最后,要塑造主持人整體形象,就要努力做到既是雜家又是專家。而主持人主持風格最終還是要通過聽眾來評判其整體形象水平。
參考文獻:
[1] 宮承波. 廣播電視概論[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9:25.
[2] 歐陽敏. 身入·心入·神入——淺談廣播法制節目的作風建設[J];聲屏世界;2004年02期
[3] 吳旭東. 法制節目如何增加法制含量[J];視聽界;2006年03期
[4] 周宇. 關于增強廣播法制節目準確性與清晰度的幾點思考[J];溫州大學學報;2001年03期
[作者簡介:江軍,男,1980年4月出生,湖北蘄春人,中級職稱(國家一級播音員),現任東莞廣播電視臺《與法同行》欄目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