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俊
巧用“平衡”求浮力
□王學俊
求解物體在液體中所受浮力的方法很多,有根據浮力產生的原因進行計算的“壓力差法”;有實驗室用彈簧測力計進行測量的“稱重法”;有利用阿基米德原理進行求解的“公式法”;還有利用物體漂浮或懸浮條件求解的“平衡法”.在上述方法中,“壓力差法”揭示了浮力產生的原因和實質,用它可以直接判斷浮力是否存在,適用于形狀規則的物體的浮力求解;“稱重法”比較直觀,要求實際操作能力強;“公式法”揭示了浮力大小的決定因素,需要縝密的數學計算;“平衡法”則反映了特殊情況下浮力和重力的平衡關系.下面我們通過幾道典型的例題,來看看如何運用力的平衡知識分析和求解浮力問題.
例1將重為5N、體積為6× 10-4m3的小球投入到裝有足夠多水的容器中,若不考慮水對小球的阻力,當小球靜止時,下面判斷中正確的是().
A.物體上浮,浮力的大小為6N
B.物體懸浮,浮力的大小為5N
C.物體漂浮,浮力的大小為5N
D.物體沉到水底,浮力的大小為5N
解析:假若該物體全部浸沒在水中,由阿基米德原理可以求得物體在水中所受浮力的大小是F浮=G排=ρ液gV排=1.0×103kg/m3×10N/kg×6× 10-4m3=6N,若不能進一步分析考慮,就會錯選答案A.這里需要注意的是題目強調的是“當小球靜止時”的情況,由于小球所受浮力大于小球所受的重力,小球在水中會上浮,最終將會漂浮在水面上,處于靜止狀態,此時小球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浮力等于重力,浮力的大小為5N.
答案:C
例2如圖1所示,體積和重力都不同的A、B兩個物體浸沒在水中.用細繩系住A物體,拉力為F時,A物體處于靜止狀態;用壓力F壓住B物體時,B物體也處于靜止狀態,若將A、B兩個物體系在一起放在水中,它們將會().
A.上浮B.下沉
C.懸浮D.無法確定

圖1
解析:由于A物體是靜止的,所以其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故在浮力、重力和外加力之間有GA=FA+F;對于B物體,同樣有GB+F=FB;若將兩個物體系在一起,由于它們的重力是不變的,仍為GA和GB,系在一起的兩個物體放在水中后,全部浸沒時,所受浮力為FA+FB;分析比較GA+ GB和FA+FB的大小關系,會發現它們的大小是相等的,即仍在平衡力的作用之下,所以若將兩個物體系在一起浸沒在水中,它們將會懸浮在水中.
答案:C
例3有一個木塊,當它漂浮在煤油中時,露出液面的部分是它總體積的,當它漂浮在另外一種液體中時,露出液面的體積是總體積的,求這種液體的密度.(已知煤油的密度是0.8×103kg/m3)
解析:物體漂浮在液面上,根據漂浮物體的條件,即F浮=G是解題的關鍵.由于木塊的重力是一定的,所以無論木塊漂浮在哪種液體表面上,所受到的浮力總是大小相等的,由此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就可以求出待求液體的密度.F浮=G=ρ煤油gV排1= ρ液gV排2,即ρ煤油g,所以ρ液= 1.2×103kg/m3.
答案:1.2×103kg/m3
例4將一個質量為79g的鐵塊放在木塊上面,木塊恰好全部沒入水中,如圖2所示,若將鐵塊拿掉,則木塊露出水面的體積是多少?(ρ鐵=7.9×103kg/m3)

圖2
解析:本題涉及到木塊和鐵塊兩個物體,雖然木塊全部浸沒在水中,鐵塊全部在水面以上,二者的浮沉情況不相同,但具有相同的運動狀態,都在平衡力的作用之下,此時我們可以把鐵塊和木塊看作同一整體來分析考慮.由于它們是漂浮在水面上的,根據受力情況分析可知,F浮=G鐵+G木,而排開水的體積只等于木塊的體積,而F浮=ρ水gV木,即ρ水gV木=G鐵+G木;當拿走鐵塊后,木塊上浮,有部分體積露出水面,但仍然是漂浮的,有F′浮=G木=ρ水gV′排,由此可以得到G鐵=ρ水gV木-ρ水gV′排=ρ水g(V木-V′排).這里(V木-V′排)就是木塊露出水面的體積,代入已知量便可輕松地求出該體積是79cm3.
答案:木塊露出水面的體積是79cm3.
例5將一根粗細均勻的蠟燭底部插入一個鐵釘,豎直地漂浮在水中,蠟燭長20cm,密度為0.9× 103kg/m3,蠟燭的上端露出水面1cm.現在將蠟燭點燃后,求這根蠟燭燃燒到剩余多長時,蠟燭的火焰將會被水淹滅?(鐵釘的體積不計)
解析:蠟燭漂浮在水面上,受到的是平衡力,根據漂浮物體的條件,有F浮=G;隨著蠟燭的不斷燃燒,其質量在不斷減小,其長度也在不斷減小,蠟燭露出水面部分的體積也在減少,當蠟燭燃燒到水面時,蠟燭就無法繼續燃燒,火焰將會被水淹滅,但始終是在浮力和重力這一對平衡力的作用之下.所以本題的解題關鍵是確定蠟燭多長時,水面上的部分體積為零.由F浮=ρ液gV排可知,漂浮在水面的蠟燭所受浮力F浮=ρ水gV排,同時因為都是處于漂浮狀態,滿足F浮=G,所以假設蠟燭先后兩次的長度分別為l0和l,有G釘+G= ρ水gV排,G釘+G′=ρ水gV′排,即由ρ蠟gS(l0-l)=ρ水gS(l0-l-1)不難求出蠟燭剩余的長度為10cm時,火焰位于水面,蠟燭將會被水淹滅.
答案:當蠟燭剩余的長度為10cm時,火焰位于水面,蠟燭將會被水淹滅.
例6漂浮在水池中的一個木盆,里面有一塊石頭,如果將石頭從木盆中取出扔到水池中,則水池中的水面高度將會().
A.上升B.下降
C.不變D.無法確定
解析:由于石頭和木盆漂浮在水池中,所以在豎直方向上它們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們的重力之和,有F浮=G石+G盆;于是石頭在木盆中時,由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可知.當石頭從木盆中取出后扔到水池中時,所能排開的水的體積比較V排與V總可知,石頭在木盆中借助于木盆增大了它排開水的體積,即石頭在木盆中排開水的體積大于石頭放在水中所排開水的體積.所以石頭從木盆中取出扔到水池中時,水池的水面是下降的.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