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商大學金融學院 吳其文 韓靜茹
基于SERVQUAL模型的社區銀行服務質量調查①
浙江工商大學金融學院吳其文韓靜茹
隨著中國市場化進程的不斷深入,傳統商業銀行的競爭越來越激烈,2013年互聯網金融的爆發又給商業銀行帶來了新的挑戰。與此同時,商業銀行除了積極布局互聯網金融外,以民生銀行、興業銀行和浦發銀行等為代表的商業銀行在銀監會的批準下大量新設社區銀行。本文就以杭州的社區銀行為研究對象,通過改進的SERVQUAL模型和因子分析法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我們發現大部分的社區銀行在服務多元化和服務環境等方面都有較高的得分,然而在服務人員素質和業務特色等方面卻有所欠缺。本文提倡社區銀行在積極開展多元化業務的同時,也要不斷加強自身的服務能力,服務質量應該體現在服務的能力上而不是方式上。
社區銀行 服務質量 SERVQUAL模型
為了推進普惠金融,解決金融服務的“最后一公里”問題。2013年,銀監會正式批準商業銀行允許在社區設立社區支行或者辦事處。隨后,社區銀行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在城市的大部分社區,新設并投入使用了眾多鄉鎮銀行和辦事處。
由于社區銀行的特點,導致其競爭更加激烈,甚至在一個社區或者一定區域達到了“有你沒我,有我沒你”的地步。為了搶占市場,商業銀行的社區支行迅速擴展。欲速則不達,社區銀行的擴展過程中明顯會暴露出技術人員匱乏、業務不全面和設備不健全等問題。金融服務作為傳統服務之一,其服務質量一直是服務接受者和相關研究人員關注的重點。商業銀行從某種程度上說是金融業的支撐,古今中外對商業銀行業務和服務質量研究的文章數不勝數,而針對中國目前新設的社區銀行服務質量研究的文章還沒有。社區銀行較之傳統商業銀行相差甚遠并有較大的發展前景,因此對社區銀行服務質量的研究很有必要。
1.1社區銀行界定
社區銀行(Community Bank)的概念來自于美國等西方金融發達國家,其中“社區”并不是一個嚴格界定的地理概念,既可以指一個省、市或縣,也可以指城市或鄉村居民的聚居區域。巴曙松(2002)認為“所謂的社區銀行,是指在一定地區的社區范圍內按照市場化原則自主設立、獨立按照市場化原則運營、主要服務于中小企業和個人客戶的中小銀行。浙江工商大學錢水土教授(2005)認為我國建立的社區銀行就是以居民社區為依據,在城鄉一定的人群居住區范圍內,按照市場化原則自主設立、運作并為當地居民或中小企業提供方便快捷、成本較低、個性化較強的金融服務的小型銀行類金融機構。綜上所述,本文認為目前社區銀行是以聚居區域內的社區為依據,明確定位為社區居民和小微企業提供程序便捷、成本較低和個性化較強的非現金類金融服務,正式掛牌成立的小型銀行類金融機構。本文的研究對象是杭州正式掛牌成立的社區支行和小微銀行。
1.2社區銀行的特點
1.2.1社區銀行資金社區化
社區銀行的資金來源于社區,同時也應用于社區,也就是業務在整個社區里面運行。例如武漢農村商業銀行全面開展了信貸資金的回流工程,特別是在農村,全面開展了農村信貸資金的回流工程。
1.2.2經營靈活個性化
社區銀行組織結構簡單,一般為幾個人甚至只有一個人,資產規模小,易于及時針對市場做出相應決策,可以降低經營成本。社區銀行還可以在社區內舉辦金融知識普及和金融知識下鄉活動。而且社區金融產品的投放與見成效所用的時效短,有效減弱信息不對稱帶來的損失。
1.2.3經營資本多元化
社區銀行資產規模小,經營便利,是按照市場原則設立和經營,不僅國家四大行能夠設立機構,而且其他中小商業銀行也可以積極布局社區銀行網點,而且可以通過多家企業或者金融機構合作共同經營。這樣一來有助于市場經濟體制建設,能夠更加有效地配置資金市場資源,優化金融產業結構。
1.2.4機構網點周邊化
社區銀行定位于服務社區金融,深化普惠金融、推動小微金融發展,實現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因此,社區銀行的機構網店必須便民,走進社區居民和企業生活。
2.1商業銀行服務質量特性
商業銀行作為服務業,當然離不開服務本身的特性。與有形產品不同的是,服務不能通過一定標準和技術對其服務質量進行定性和評估。服務質量完全是根據服務接受者的感知和認識來決定的,如果顧客覺得自己的需求在滿意的情況下達到了,那么顧客對服務質量的評價就是高的,否則就是不好的評價。服務質量某種程度上完全取決于顧客接受服務前的期望和享受服務之后的實際感受。由于服務的難以捉摸和無統一標準的特性,因此我們要從顧客身上來發現服務質量的特點。
2.1.1可靠性
顧客消費某種服務是為了滿足某一特定的需求,因此服務提供者要準確、完整地提供服務從而滿足顧客。很多長久不衰的銀行和企業正是因為可靠性強贏得了聲譽。
2.1.2響應性
由于服務過程和消費的同時性,這就說明服務提供過程中顧客和工作人員之間有所互動。響應性強就要求工作人員針對顧客的要求做出便捷、高效率的響應。很多商業銀行為了避免大客戶的流失,都提供VIP待遇,大大提升了銀行服務和大客戶之間的響應性。
2.1.3保證性
保證性是對工作人員提出一定的要求。由于顧客接受服務的過程很多時候都是在跟工作人員交流,因此顧客的感知很大一部分來自員工的態度和專業知識。如果提供服務的員工得到了顧客的認可,顧客對該企業的認知也將是正面的。
2.1.4安全性
無論是有形產品還是無形的服務,對于顧客最重要的都是安全。安全性即要求確保顧客在接受服務過程中的人身和財產安全。
2.1.5移情性
移情性是指顧客的一些個性化需求得到滿足,從而對企業產生依賴和特殊情感,使顧客和企業之間達到人與人之間一樣的情感,從而相信該企業的服務質量。
2.1.6可感知性
服務的過程是屬于無形的,但是接受服務時的環境、人員形象和設備情況等都是有形的,這些可感知的有形物也影響著服務質量。
2.2商業銀行服務質量測定
服務質量是由顧客的感知決定的,那么商業銀行的服務質量測定即是對商業銀行顧客的感知的測定。根據Gronroos對服務質量的定義,我們了解到顧客主要從技術質量和功能質量來感知商業銀行的服務。技術質量是指商業銀行服務過程的產出,如利息、融資便利、安全性和便捷性等;功能質量是指銀行服務過程中影響顧客感知因素,如銀行職員的形象、態度和服務方式等。技術質量方面能夠較好地測定,而功能質量方面較大程度取決于顧客的主觀感受。
3.1SERVQUAL模型
SERVQUAL是英文“Service Quality”(服務質量)的縮寫。SERVQUAL模型最早由美國市場營銷學家帕拉休拉曼(A.Parasuraman)、來特漢毛爾(Zeithaml)和白瑞(Berry)在“SERVQUAL:多變量的顧客感知的服務質量度量方法”一文中提出的,用來評價顧客感知的服務質量并包含針對22個問題指標的調查問卷,該模型被廣泛運用于服務業和零售業中。
SERVQUAL模型包括兩個部分,第一部分22個問題是顧客對企業服務的期望值,第二部分22個問題是顧客對企業服務感知值,每個問題相應有七個等級(1到7分)的分數值。顧客對企業服務的期望和感知往往有差異,因此形成了服務質量的分數,表示為:

其中:
SQ——SERVQUAL模型中的總感知服務質量
C——第i個問題在顧客感受方面的分數
E——第i個問題在顧客期望方面的分數
3.2模型改進
由于該模型中所需調查的問題偏多,而且有一些問題可能并沒有詢問的必要,以及針對不同問題所體現出來的指標應該有所側重,也就是應該有不同的權重,我們針對上述模型做出以下改進。
3.2.1問題項調整
針對原模型的22個調查問題備選項,我們針對調查的結果根據方差分析我們剔除那些均值小于5或方差小于1的指標,從而留下那些在結果分析中影響較大的備選問題。
3.2.2引入權重項
在模型中引入權重這一變量,但權重的值并不是通過調查問卷得出的,而是通過對各項指標的服務質量得分和總體服務質量得分進行回歸分析得出的每一項的權重。這樣得出的權重更能真實地反映顧客的態度,而且能夠降低調查的工作量。
計算原指標中的五大類可靠性、響應性、保證性、移情性和有形性的綜合得分,然后采用因子分析法構建一個綜合得分函數將這四個指標壓縮成一個綜合得分。因子分析法的基本思想是對若干指標進行因子分析提取公共因子,然后利用旋轉方法使因子變量變得可具解釋性,再計算每個因子的得分,最后以每個因子的方差貢獻率作為權數與該因子得分乘積的和構造綜合得分函數:

3.3實證結果
此次問卷主要是杭州主城區的那些接受過社區銀行服務的普通社區居民,發放問卷110份,收回有效問卷94份,回收率為85.45%。樣本中男性占52.1%;年齡在30歲以下占42.6%,30歲到50歲之間占48.9%,50歲以上占8.5%;月收入8000元以上占22.3%,8000元以下占77.7%。
通過因子分析法得到的得分方程如下:
各因子中指標的權重的得分如表1所示。

表1 指標項權重結果
由上述結果,本文給出以下幾點結論。
(1)與傳統商業銀行一樣的是,顧客在接受服務時很看重等待時間。如果服務人員能夠較快地給顧客辦好業務,顧客會覺得該社區銀行有較好的能力和辦事效率,因此對該社區銀行服務質量的評價也會高。
(2)由于社區銀行靈活經營的特色,顧客在接受服務時,往往會向服務人員提出很多問題。這時候員工的回答是否能夠滿足顧客也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顧客對社區銀行的服務質量評價。此外,顧客通常會提出一些業務之外的要求,這時就要求員工具有較高的素養,選擇合適的方式滿足顧客需求。
(3)社區銀行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和組織形式的自由性,這時候顧客在接受服務時的安全性也極其重要,如果員工在與顧客接觸中,讓顧客覺得沒有安全感,那么其對該社區銀行的服務質量評價肯定是極低的。
針對社區銀行服務質量中體現出來的突出問題,本文也相應給出一些建議,社區銀行在經營中要借助自己地理位置和經營形式等方面的特點,積極提升社區銀行在該社區居民心目中的形象。社區銀行可以從工作效率、工作能力和員工素養幾個方面下手,全面提升顧客在接受服務過程中對該社區銀行的感知。
[1]費明勝.商業銀行提高顧客滿意度的途徑分析[J].企業經濟,2001(12).
[2]張松潔,田昆.我國商業銀行儲蓄業務顧客滿意度分析[J].金融論壇,2003(3).
[3]崔立新.服務質量評價模型[J].經濟日報,2003(5).
[4]張繼焦,劉仕剛.關于當前中國經濟社會結構轉型的幾點思考[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1).
[5]李萍,呂艷.商業銀行服務質量模糊評價體系的構建[J].商場現代化,2005(18).
[6]李國文.我國銀行體系中的社區銀行:內涵及其作用分析[J].云南財經大學學報,2006(6).
[7]趙宇飛,任俊生.服務企業顧客角色研究綜述[J].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5).
[8]于曉濱.利率市場化趨勢下我國商業銀行的策略選擇[J].現代商業,2013(11).
[9]謝欣.社區銀行:農信社轉型的藍海戰略-富國銀行的啟示[J].銀行家,2014(7).
[10]王雷.我國社區銀行發展的原因、歷程與影響[J].吉林金融研究,2015(2).
[11]鄭蕾,彭春暉,王麗.對常州市社區支行發展狀況的調查[J].改革與開放,2015(7).
F276.3
A
2096-0298(2016)08(b)-060-03
本項目受《浙江省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計劃(新苗人才計劃)》資助(2015R408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