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森
摘 要:當前為了保證企業的長效運轉,非金融上市公司不但需要進行常規產品的經營,還要把該企業的產品和金融經營有效的融合起來,把企業的部分資本轉化為金融資產的購買,使得金融資產在總資產中的比例增加,有效的對其進行金融資本經營。本文主要研究金融資本的盈利狀況,并且對非金融上市公司的盈利情況進行深入探討,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
關鍵詞:非金融上市公司;金融資本經營;盈利能力
在如今的經濟環境中,中國經濟的發展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約。國內霧霾管理和一些去除落后產能等政策的引導,使得經濟發展存在一定的問題,產能過剩的情況比較嚴峻,加強企業進行產業結構化升級是企業現在急需要處理的問題之一。
如今我國經濟發展迅速,在經濟發展的帶領下我國金融業也開始大力拓展。金融業本身有一個特點——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帶來較大的經濟利潤,這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擴充上市公司的資本進而可以填充其主業周期長利潤低的漏洞,這也是如今眾多非金融上市公司斥資金融業的原因之一。企業發展需要資本,資本經營的狀況對企業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盈利情況是企業財務活動的關鍵所在,企業發展就是盈利的源泉。利用產品經營、產業結構改進、財務研究等活動有效的保證企業的盈利狀況,使得企業能夠長效的發展下去。所以現在金融業發展速度迅猛,非金融上市公司中的盈利能力對企業未來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1 金融資本經營對盈利能力影響分析
1.1 資本經營內涵
資本經營狀況又被稱為資本運作,和企業的產品經營密切相關,但是和產品經營又有區別,它是企業在生產經營中以資本需求為前提,有效的使用企業資本,把企業資本進行投資以賺取更多的利潤。資本經營的范圍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廣義資本經營就是企業把所占據的資本進行合理安排,從而保證企業的所有資金能夠得到充分的使用;狹義的資本經營就是企業資本通過重組、融合和收購等方式優化企業資本,使得企業保持新鮮活力,使得企業能夠有效的保證其經營效率和實際收益。
1.2 盈利能力內涵
企業盈利狀況,也就是企業使用多種資源獲得利潤的一種能力,是企業多種經營模式的綜合。實際上,盈利是企業存在和發展的前提。所以對價值的追求,是企業生產經營的動力所在。投資人員獲得投資利潤,債權人得到本息,都需要依賴企業的獲利能力。
1.3 金融資本經營與盈利能力關系
隨著金融產業的不斷發展,其對進入產業對資本的控制能力更加強大,進而可以提高整個企業的經濟利潤,促使資本轉移價值得最大化,同時,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產業資本轉化為金融資本的難度。借助于產業與金融這兩類資本的相互轉化能夠為市場經濟的發展帶來新的動力。目前,許多非金融上市公司也開始選擇金融斥資來進行資本運作,可根據金融學者的研究顯示,金融資本的運營不一定能夠幫助企業提高自身的盈利能力,這是學術研究的未解之題,但二者之間存在的關系還需進一步進行研究。
1.4 金融資本經營對盈利效能的影響
科斯在研究企業來源的問題上第一次提出了交易費用的觀念,交易費用就是在市場運作的過程中,可能產生的成本,為了保證在市場環境中節約相應的資金,企業需要進行資金投入少的交易,企業為了保持其長效發展,就要考慮交易費用的因素,也就是更好的減少資金。把企業交易資金和資本經營有效的結合起來,企業為了減少資本,節省費用,對資本進行合理安排,從而使得資本獲得更多利潤,有效的體現出公司的實際價值。
馬柯維茨的現代資產組合理論主要是對股票或是債券的投資為對象,資產的合理融合,能夠有效的減少企業的風險問題。這個理論主要是為了幫助投資人員在選用股票或是債券的時候,權衡利弊,有效的安排資金的資金使用狀況,獲得最佳的利益效果。企業資產的使用狀況是其資本經營的問題,資本經營在進行合理化安排的時候,還要預防其中的風險性問題,風險具有不穩定、危害性的特點,容易對企業造成經濟損失,所以企業在發展的時候要進行資本經營,對其進行科學合理的安排,構建預防風險制度,提升資本管理質量。
委托代理理論是由現代公司治理制度理論產生的,因為企業的持有人員和經營者的不當行為,容易阻礙企業的發展,從而使得企業所有權和經營權相背離。所有權和經營權相分離,不但所有者可以保證企業的擁有權,對企業的相關政策進行限定,對企業管理人員進行激勵和限制,為企業創造更多的利潤空間。而且因為公司是由經營者進行把控,所以容易造成雙方之間信息不相符的情況,經營人員容易從自身利益出發,選擇適合自己的經濟活動,從而會對所有者的利益造成損害。而且經營人員在管理的時候,財務報表的資料狀況,可能存在信息虛假的狀況,這些都會對企業的發展造成影響。因此需要在所有者和經營者之間構建雙向限制的條例,保證經營人員能夠從上市公司中獲得實際利益,從而保證企業的長效發展。因為企業所有者和經營人員,在目標方面存在不一致的情況,這樣就容易造成企業目標不容易完成的情況,在目前的公司制度中,公司所有者擁有公司所有權,但是不進行經營,只是委托經營者進行管理,這樣就容易使得公司的財務活動以個人意志為中心,造成利潤分配不均的情況。資本經營是企業把所有的資本進行合理化的管理,而且企業財務活動和財務管理也需要企業進行資本經營。
2 非金融上市公司金融資本經營對盈利能力影響實證研究相關建議
2.1 非金融上市公司要控制金融資本經營規模
盈利狀況是企業獲得利潤、完成資金增長的關鍵,現在我國經濟發展遭遇困境,產生過剩和國家提倡創新力度的環境中,我國非金融上市公司在發展的過程中,也會把一些資本融入到金融市場中,雖然它能夠提升企業的金融資本經營質量,但是也要注重其中的問題。金融業發展的關鍵是企業實體經濟服務,所以在非金融上市公司進行決定的時候,要對金融資本經營的范圍進行把控,把整體資產中金融資產的擁有量和比例保證在一定的范圍中,保證企業的經濟運行效果。
資產負債表的右邊是指資金的來源,左邊是指資本的運用情況,資本的價值和“擴大效用”主要展現在企業的經營中,現在的市場環境競爭力大,為了保證企業的核心力量,就需要轉變企業的產業構造,對其進行升級改進。金融資本經營和企業的盈利因素密切相關。把金融資本有效的融入到企業可以決策的范圍之中,對其進行科學化的安排。有效的完成企業設備的轉變和技術的創新,實現產業結構升級,發展現代化的企業模式,保證企業的長效利益。
2.2 提高企業的資本管理能力
企業需要加強自身資金的管理能力,在存貨管理的時候,要保證企業的正常運作,并且以此來提升企業的存貨周轉效率,以便加強企業的資本使用狀況。在企業資本管理的過程中,需要加強資本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率,從而有效的加強企業從投入到產出的轉化速度。科學的金融資本經營投資比例能夠保證企業的正常運作,有效的實現企業的利潤價值。首先企業的實際管理人員要擔負其責任,對企業現在的發展情況進行把握,對企業在經營過程的各個階層進行明確的判斷,對于企業的經營狀況、盈利狀況和發展狀況進行科學的指揮。并且企業不但要掌握自身的行業狀況,還要把握市場中的最新消息和資料,使得企業對決策進行科學合理的調整,滿足其實際利益的要求,保證企業利益的最大化,并且企業還要有發展性的眼光,加強金融資金擁有比例,雖然在短時間內對企業有效,但是企業發展是一個長久的過程,所以要從整體出發,從長遠考慮,從而保證資本主體能夠在金融服務的環境中的得到有限的發揮。
2.3 優化資本結構,提高企業盈利能力
非金融上市公司需要降低企業的資產負債情況,提升資本構造。從財務管理的層面來看,上市公司要根據實際狀況和企業的經營情況,使用資產負債率的因素,科學合理的構建企業融入資本制度,并且對其中利潤增加可能造成的風險問題進行全方位的評價。在兩者之間進行平衡,做出科學的決策。對市場資料進行收集整理,把握多方面的利益需求和資料,順應市場的變化,選用積極有效的信息進行傳遞,對企業進行科學合理的安排,保證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對企業內部資金進行合理化管理,增加融資道路,為企業提供充足的資金,企業管理人員要注重資本構造對企業盈利狀況的影響,加強企業管理模式,有效的提升企業的實際盈利能力。
3 結語
總的來說,現代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對資本的積極運用,通過資本運作來為企業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特別是隨著市場化進程的不斷加快,經濟的發展更加離不開對金融效益的追求,資本作為金融產業的開展基礎,其價值將會更為明顯。同時,除了金融產業以及保險產業,許多非金融上市企業也開始向這類投資領域進軍。當然,金融產業本身有著較大的開展風險,非金融企業的資本運作需要根據自身的實際經營情況來進行選擇,將金融企業的資源進行積極配置來發揮出更大的積極影響力,提高資本運營的價值。當然,不同企業的實際運營情況有所不同,存在著差異化的表現這是不能避免的,企業只有選擇高效率的運用手段才能確保自身的盈利能力得到穩固提升。所以,加強對非金融上市公司的金融資本運營能力的研究,根據其市場表現與盈利能力來幫助企業降低對金融資本的運用風險,增強此類企業的市場適應能力,可以幫助企業最大程度地發揮出金融資本的盈利能力。
參考文獻
[1] 趙勇. 我國煤炭上市公司多元化對財務績效影響的實證研究[J]. 經營管理者. 2016(08)
[2] 曠衛東.資本結構、多元化發展與企業成長——基于我國制造業上市公司數據[J]. 財會月刊. 2015(26)
[3] 吳國鼎,張會麗.多元化經營是否降低了企業的財務風險?——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 中央財經大學學報. 20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