額爾敦圖雅
摘 要:目前,學校班額都較大,教師在有限的45分鐘內很艱難讓每個學生都有足夠說的機會。結果導致只有少數積極分子參與課堂活動的,大多數人只是旁觀者的局面。這對英語學習不利,而近期又難以實現小班上課,以前提倡的同桌學生成對練習這個當然比沒有說話對象的單人學習好,但成對練習的對象始終是同一人,形式單一,具有較大的局限性。而小組合作學習模擬了小班化上課的形式。每個學習小組是一個基本單位,每個寫生在小組里都有機會展示自己,表達自己的觀點。
關鍵詞:漢語英語口語教學;小組合作學習
1 科學分組
為了充分發揮學生個體及學習小組的優勢,在組建小組時盡量使成員在性格、才能傾向、個性特征、學習成績等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異,突出它的異質性。每小組由4-6人組成,每人在組內有不同的角色,如組長,記錄員,資料員等。不定期的互換角色,保證每個學生的積極參與性。
2 明確目標
明確的目標是學生學習外語的動力。針對學生對學習目標模糊不清的現狀。我采取的做法是提供目標卡,如蒙古語授課小學,則根據《全日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對小學生的“說”“讀”要求的描述制成目標卡貼在各個合作小組的學習檔案里。①能根據提示給出連貫的簡單指令;②能引出話題并進行幾個回合得交談;③能在教師幫助下或根據圖片用簡單語言描述自己或別人的經歷;④能在教師的幫助下參與角色扮演等活動;⑤能在上述口語活動中使用正確的語音、語調。讀的要求:①能連貫、流暢的朗讀課文;②能讀懂說明文等應用文體的材料;③ 能從簡單的文章中找出有關信息,理解大意;④能根據上下文猜測生詞的意思;⑤能理解并解釋圖表提供的信息;⑥ 能理解簡易讀物中的事件發生順序和人物行為;⑦能讀懂簡單的個人信件;⑧能使用英漢蒙詞典等工具幫助閱讀理解。
3 進行活動
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是要讓人人參與學習過程, 人人嘗試成功的喜悅,但是如果處理不好優生與學困生的關系,非但達不到目的,相反會加劇兩極分化,優生更優,差生更差?;顒又校咳艘魉酒渎?。既是學習的參與者,又是活動的組織者,使每個學生都平等合作,快樂學習。在有限的時間內,達到最好的學習效率。
1.情景描述。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強于他們的抽象思維能力。教師應盡量創設逼真情景,包括利用好直觀教具和電化教具,啟發學生表達與具體情景相適應的思維。如《jefc》第二冊unit19visit an island,在學生學習了新內容后,我出示這一單元的掛圖,由學生互相交流討論,看著圖說出故事的大概內容,最后派一位代表發言。在講的過程中他們會認真觀察,積極交流,盡量用自己所掌握的語言,甚至添枝加葉,像講故事一樣生動地、創造性地完成任務。
2.對話表演。英語教學的任務不僅要求學生能開口,而且還要為學生提供一定量的語言實踐的機會?,F有的中學英語課本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dialogue"。在教師呈現對話內容后,若讓每個學生在全班表演,課堂教學的45分鐘(或40分鐘)就會明顯不足。這時適宜組織小組合作學習。進行對話表演練習時,各種角色的分配,由小組成員討論擬定。因為合作組組建一般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原則,所以組內成員的層次不同。往往基礎好的,善于表現自己的學生承擔任務較重的角色,比較輕松的由基礎稍差,或不愛表現的學生完成。從而滿足不同層次學生需要,人人參與,體驗成功。例如,jefc教材book 3,lesson 86,“what's wrong with tom?"是一段較長的對話。在堂上有限的時間內,讓每個學生背誦3個不同角色的對白,大多數同學會有困難。若按角色讓3位同學分擔不同的"task"來分別扮演mother, doctor和tom。在各人熟悉對話內容的基礎上再“combine”。這樣先將“dialogue"按角色拆分,再按情節“匯合”。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一方面降低了對話的難度,保證了每位同學有機會開口,為小組成員共同分角色排演對話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也保證了教學任務的完成,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而成功的體驗則大大增強了他們的信心。
3.利用課外互讀互誦,增強學生的語感。利用小組合作的形式,在課外鞏固所學,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語感。語感就是通過大量語言材料的感知,經過一系列復雜的心理活動和認識活動,形成一種對語言材料所特有的,近乎自動化的感知能力。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充分重視“熟讀成誦”這一自然吸收語言的過程。但是,由于課堂教學時間有限,傳授知識、發展實踐能力的任務繁重,教學活動密集廣泛。教師只能請少數學生在課堂上大聲朗讀或者背誦并給予指導。因此大部分學生的朗讀背誦安排在課后完成,由各組的小組長負責。小組長應選口語好,主動積極的學生擔任。這樣組長在組織督促成員互相朗讀、背誦對話時能對其他學生的語音語調進行一定的指導,從而使全班學生最大限度地達到提高口語水平的目的。
4.實施合作評價,保持小組合作積極性。合作教學評價方式是以小組總體成績為評價依據,系統調探教學過程中各個動態因素間的積極互動關系,促使學生盡一切可能努力達到共同學習目標。德國教育家斯多惠說過:“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與鼓舞。”在教學中教師應堅持使評價貫穿于整個合作學習活動中,使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以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為主要目的。通過多種鼓勵性的評價方法來保護學生的自尊心、積極性。如一小組展示結果時,其他各組通過討論舉牌和進行初步評價,然后再進行點評,分析其優點和不足之處。被點評的小組記錄員要做好情況記錄的工作。在期末的時候,根據各組情況記錄,教師參考小組互評的結果評出:最佳默契組、最具潛力組、最佳創意組等獎項。盡量做到各組都有獎,保持小組合作的積極性,亦使他們看到自己的優勢和今后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