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興
摘 要:責任追究是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有力保障,是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有效方式。高校中的責任追究仍存在“失之于軟、失之于寬”現象,作者通過調研,找出高校黨風廉政建設責任追究工作中的難點,并結合本人工作實踐,提出對策。
關鍵詞:黨風廉政建設;責任追究;問責;主體責任;監督責任
2010年11月1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實施《關于實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規定》(中發[2010]19號),是深入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重要保障。“對違反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行為,必須依照規定追究責任”,是中央提出的明確要求。在十八屆中紀委五次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強化黨風廉政主體責任,嚴肅責任追究”,2015、2016年,要尤其突出問責。2016年6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通過《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為推進全面從嚴治黨、解決負責問題提供了法規依據。作為高校紀委,如何建立起黨風廉政建設責任追究體系,如何嚴肅追究責任,事關學校黨風廉政建設的落實與有效運行。
經調查發現,自高校貫徹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以來,實施責任追究,只是做了譬如批評、約談,或者是在黨風廉政責任制考核時名次靠后一些等工作。這些,都不足以給責任主體足夠的壓力感、責任感和危機感,效果都不是很明顯。學校紀委和紀委也很想把“虛”做“實”,也為此多次研討過,但總體效果不佳,調研發現,高校實施責任追究制目前還存在以下難點:
一、責任追究制教育有待進一步深化
由于長期“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不能嚴肅有效的執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體系,導致了責任主體的思想認識差距。有的領導干部錯誤的認為,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是黨委的工作,出了問題找黨委和紀委,和自己沒什么關系,對領導干部的“一崗雙責”認識不到位,在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問題上缺少壓力感和危機感。甚至有些黨委部門也把黨風廉政建設責任追究制僅僅停留在嘴上,不能入腦入心。也有的主體或監督部門,雖然清楚責任追究制,但礙于人情,怕擴大影響,有息事寧人的心態作祟,不敢、不想、不愿去追究責任。
二、制度規范需進一步細化
制度缺失是責任追究工作方面的關鍵不足。目前有據可查的《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關于實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規定》(中發[2010]19號)、《教育部關于執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實施辦法》(教黨[2011]40號)、以及地方政府出臺的制度,如《安徽省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工作實施辦法》(皖發[2011]8號)、《安徽省高等學校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實施辦法》(皖教工委[2011]41號),《安徽省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追究辦法(試行)》等,文件中分別列舉的需責任追究的情形表述條款相對籠統,不夠具體,高校自身建立問責制度的較少,故此實施起來顯得捉襟見肘。
三、責任追究的尺度和責任范圍難以界定
由于高校的特殊性,內部缺少較為明確的問責細則,所以也自然沒有較為明確的責任追究尺度和主體責任范圍。《關于實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規定》中提出,“情節較輕的,給予批評教育、誡勉談話、責令作出書面檢查;情節較重的,給予通報批評;情節嚴重的,給予黨紀政紀處分,或者給予調整職務、責令辭職、免職和降職等組織處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處理”。這里面,我們如何去衡量“輕”、“重”的問題?應在什么具體條件下給予什么樣的黨紀政紀處分?這些在操作過程中都會要經過反復討論,不同意見會很多,執行起來就會變的緩慢和不堅決。比如,據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獲悉,青海省河南縣先后發生11所學校套取挪用學生助學金和公用經費共計519萬余元,其副縣長等人被依紀問責,給予黨內警告、行政記過等處分。類似的挪用學生獎助學金些違規行為高校也時有發生,對于此,應該責任追究哪些人?對問責的這些人中,都怎樣把握問責尺度?如何運用監督執紀的“四種形態”?這些都值得深入思考。
四、責任追究的程序尚需規范
以安徽省高校為例,《安徽省高等學校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實施辦法》提出,“高等學校上級主管單位紀檢監察部門或地方紀檢監察機關應當對高等學校黨委實施責任追究情況進行監督檢查,高等學校紀檢監察部門應對二級單位實施責任追究情況進行監督檢查,發現有應當追究而未追究或者責任追究處理決定不落實等問題的,應當及時督促予以糾正。”在實施過程中,涉及到責任追究問題,應履行怎樣的手續,走什么樣的程序,目前也沒有較為明確的規范。
五、定量與定性的關系較難把握
在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落實過程中,會出現定量與定性的問題,比如某高校領導干部貪污10萬或貪污100萬的問題,這就是個定量的問題,比如領導班子違規提拔干部問題,這就是個定性的問題,再比如某個學院花費10萬元組織公款旅游,這也可以是定量也可以是定性的問題。以上的例子中,在實際的責任追究中也是比較難把握尺度的。定量與定性如何結合起來考量責任大小,也是個實際的課題。
針對責任追究制施行起來的諸多難點,經過認真調研和探討,提出以下對策:
一、思想問題是基礎
責任追究制無疑是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最有力的保障。“兩個責任”能不能在責任主體和監督主體頭腦中扎根是執行責任追究制的基礎。即使制度不夠完善、尺度不夠規范,只要有責任追究的決心和毅力,就一定會把事情辦好。態度堅決,敢于擔當,不被人情左右,這是責任追究工作最根本的要素。只有黨委主要負責人和班子成員能夠切實履行“一崗雙責”,以上率下,一級抓一級,層層傳導壓力,紀檢監察機關深入落實執紀問責,堅持“一案雙查”,責任追究工作就一定能夠做好。
二、制度問題是根本
無規矩不成方圓。高校不應等、不應靠,要主動建立責任追究制度,最大化的明確責任主體和客體、責任范圍、處置程序、責任結果等。可從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中將責任追究內容摘出或單列,制訂《責任追究承諾書》,逐年簽訂,依“法”問責。讓責任追究制真正“實”起來,讓領導班子成員和主要負責人真正“怕”起來,真正實現“誰領導、誰負責”、“誰分管、誰負責”。
三、執行問題是關鍵
學校黨委和學院紀委要率先履行好“兩個責任”,頭動了,身子才會動。只有切實傳導壓力,才能做到舒筋活血,充滿活力。學校黨委要敢于正視存在的問題,鍥而不舍的從嚴治黨,紀檢監察機關要堅定不移的嚴明紀律、反對腐敗,基層黨委要敢于亮劍,敢于問責,切實把執行工作做好,責任追究制就一定能夠貫徹好。
參考文獻
1劉曉娜, 朱興旺, 楊紅霞. 高校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工作中的難點問題和對策[J]. 信陽農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03, 13(1):50-51.
2王俊. 高校黨風廉政建設責任追究的難點與對策[J]. 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 32(2):127-129.
3張競越, 王顯釗. 黨風廉政建設責任追究的難點及對策[J]. 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1(3):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