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一
摘 要:我國的高等美術教育在日常的教學中存在著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長此以往,我們的美術教育將不能對應現代社會對大量創造性人才的需求。為此筆者在教學中進行了一系列有益的嘗試,并且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關鍵詞:美術教育;創造能力;創造性思維;實踐
隨著美術教育的不斷發展,許多高校為了具備與其他院校相等的教學內容,盲目開展美術教育,使美術教育沒有發揮其作用。高校的美術教育目標應以培養學生的全面發展、綜合素質不斷提升為主,在教會學生美術繪畫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注重學生的修養養成。然而大部分高校將教學目標重點放在如何提升本校的就業率、如何形成強大的競爭優勢上面,對于學生的美術創造力的培養缺失,使學生在美術學習的過程中逐漸喪失興趣,找不到發展方向,很多學生對于美術知識的掌握沒有得到提升,挫傷了學習積極性,影響了學生對美術的創作。
高等美術教學因思維方式的獨特性,想象力的豐富性,繪畫、手工的操作的實踐性等決定著它的特殊地位。特別是在培養學生創造能力方面起著獨特的作用,是其它任何學科不可替代的。在美術教學中如何培養創造能力,我是從以下幾個方面的教學中體現的。
1 開拓學生的視野為創造能力的培養打下良好的基礎。
普通高校美術學科所包含的門類眾多,且與生活的各個方面均有聯系,開拓學生的視野要從美術教學的各個環節入手,藝術欣賞在開拓視野方面又顯得尤為重要。開拓學生的視野主要是讓學生多接觸各種藝術形式、藝術風格、藝術流派,因為不同的藝術形式帶來不同的藝術感受,能啟發人的思維,為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打下基礎。
在教學中要擴大學生欣賞范圍,尤其要增加對不同藝術形式作品的欣賞。比如在“外國美術作品欣賞”中,我重點突出不同文明、不同時期所創造出的不同藝術形式,并將它們進行比較,用來啟發學生的思維方式,所謂“條條大路通羅馬”。在創作上,讓學生多學多看一些不同創作形式、創作方法、創作技巧的作品。比如在“水彩風景”中,我將水彩的一些特殊技法介紹給學生,學生對這些特殊技法的興趣非常大,對用不同的工具和材料創造出意想不到的藝術效果的作品受到了極大的啟發。
2 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是培養創造能力的主要內容,也是培養創造能力的先決條件,只有在思維上先有創造性,那么才能談及在能力上有創造性。
大部分高校的美術教育并未形成完整的教學體系,有的甚至盲目照搬其他院校的發展經驗,教學模式單一,知識陳舊,教學方法缺少時代性。大多數高校的美術教師都是專業美術院校畢業的本科生或者是研究生,他們有豐富的美術理論知識,并且美術基本功扎實,但是在美術教育方面經驗缺失,缺乏對教育的理解,導致在教學中沿用自己的學習經驗,使學生的學習受到局限。同時大多數高校對美術教育缺乏實踐練習,制定的教學計劃沒有具體落實,缺乏對課程的優化改革。許多院校沿用教師主講學生勤畫的教學方式,學生在勤畫方面也是對于指定物體的臨摹等,導致學生的美術創造力和思維能力受到影響。
在教學中,我一直堅持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和發展,尤其是對思維方式的引導,同時注意思維方式的遷移。在欣賞課的教學中,欣賞美術作品的同時研究藝術家的創作構思,并對創作意圖以及藝術風格的演變等進行分析。比如,畢加索在不同時期的藝術創作中創作了多幅關于牛的藝術作品,每幅作品的藝術風格給人的感受都不同,但每幅作品又有內在的聯系,充分展示了畢加索思維方式上和藝術上的超凡創造力。作品從開始具象寫實的“牛”到最后抽象的只剩幾根線條的“牛”,用最簡練的手法創造了最生動的形象,以致他后來用自行車的坐墊和車把創造出《公牛頭》的杰作。正是這些具有創造性的美術作品才會使美術不斷向前發展,同樣具有創造性的社會,社會才能不斷進步、發展。
在“水彩靜物”一課的教學中,我注重了表現性色彩表現方法的運用來啟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在同一組水彩靜物的寫生中,我先出示一張范畫,同時在課堂上又示范一張,這兩張范畫色彩的運用方法截然不同,與真實靜物也不相同,其中一張范畫我突出表現環境氣氛對色彩的感受和影響,而另一張范畫則突出表現內心情緒對色彩的感受和影響,這時再啟發學生用表現性色彩去描繪靜物,不要只是看見什么色彩就畫什么色彩,要鼓勵學生用腦去畫色彩,不只局限于固有色的表現方法,要發揮想象、根據自己的畫面需要大膽賦色。當作業收上來時,著實給了我一個驚喜,比我預期的還要好的多,色彩表現上減少了束縛,發揮了想象力,學生的作業都展示了自己的個性,表現出各自的創造性。
從以上兩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出創造能力首先取決于創造性思維,也就是說創造性思維是培養創造能力的先決條件,也是培養創造能力的關鍵、核心。在教學中,應少給學生一些條條框框,不要以自己的思維方式左右學生的思維方式,多給他們一些自由,以便開拓他們的視野,讓他們盡量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發揮自己的創造性思維,進而發展他們的創造能力。
3 把創造性思維和實踐結合起來培養創造能力。僅有創造性思維是不夠的,還必須使創造性思維和能力結合起來,才能發揮“創造性”的作用,否則只能是“紙上談兵”
在教學中,一方面要開拓學生的思路,一方面要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能力結合起來。比如在中國畫學習中我突出了中國畫筆墨技巧的運用,每幅作品中以不同的筆墨表現不同特征的事物,不同的筆墨表現相同的事物,同樣的筆墨又表現不同的事物,利用不同的藝術風格、創作方法來啟迪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的運用,來鍛煉他們的創造能力。
工藝課更能體現這一點,在“裝飾畫”一課中,我要求學生在不同材料的選用上多下功夫,把平時認為是“垃圾的”、“沒用的”東西都可以拿來運用,在對這些材料的運用上加以引導,讓學生抓住物體的本質特征,并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運用創造性思維,把原來的廢材料加以巧妙利用,使之創造出新的藝術作品,在操作上,在技巧上都突出了把原來物體重新設計、重新利用,挖掘意想不到的構思,變廢為寶,通過對所用材料不同角度的探索和不同制作方法的運用來達到創造能力的培養。
學校要加強美術類學生的論文范文等文化知識培養,要進行課程的合理安排,使學生能夠將專業知識和文化知識進行結合,促進其全面發展,素質水平的提高,從高提高其美術藝術上對于審美觀念的更高層次發展。同時合理利用學校資源,利用多媒體技術及計算機進行美術教學,使學生能夠更直觀的感受到美術的魅力,激發學生的學習效果。例如在中外美術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教學內容利用多媒體進行課件設置,將課本內容以教育論文課件形式展現,避免了書中條條框框影響學生的聽課積極性,并且對中外的美術作品進行圖片收集,形成對比展現給學生,使學生能夠直觀的感受中外美術的不同創作方式。
筆者從高校美術教學在培養創造能力的三個方面作了一點探討,主要是從培養創造能力的基礎===開拓視野;從培養創造能力的核心===培養創造性思維;從培養創造能力的實現===創造性思維與實踐的結合進行了一些嘗試。在以后的教學中將不斷學習研究,進一步挖掘美術學科在培養學生創造能力方面的特殊作用。
參考文獻
1,吳海輪;;對高職院校藝術教育發展方向的探討[J];教育與職業;2011年24期
2,馮杰;;藝術教育的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J];大眾文藝(理論);2009年22期
3,覃式;;藝術教育和美育[J];廣西社會科學;1991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