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潔
(河南農業職業學院,鄭州 451450)
淺析美國農產品指數保險成功經驗
白潔
(河南農業職業學院,鄭州 451450)
農產品指數保險通過保險人與被保險人之間的責任契約,降低了農產品風險、提升了農產品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基于此,對美國農產品指數保險產品產量指數保險、價格指數保險、收入指數保險進行系統分析,并深入探討美國政府所采取的主要成功配套政策。
美國農產品指數保險;配套政策;農業保險產品
美國實施農產品保險計劃開始于1939年,隨著不斷的探索和試驗,農產品保險業務快速發展,并于1980年通過了《聯邦農作物保險法案》,使得完善的政策性農業保險體系初步形成,并在美國200多萬農戶中得到快速推廣。傳統保險和指數保險是美國農產品保險體系的兩大支柱,其中,傳統保險主要包括農作物巨災風險、產量計劃和農產品作物收入保險等;指數保險有植被指數保險、降雨指數保險、地區性收入保險和調整總收入保險等。在美國農產品指數保險主要分為三類即:產量指數保險、價格指數保險、收入保險。2014年,收入保險產品在美國被大多數農戶消費者所接受,農產品保險產品保費收入中的82%來自于收入保險產品的收益,農產品保險的總體保單中,收入保險的保單數占到71%,農產品指數保險產品已經成為美國不可或缺的農業保險產品。
1.產量指數保險。20世紀90年代,美國風險管理局大力推行了產量指數保險,這是一種集體性質的保險計劃。主要是針對大規模種植的農作物如棉花、大豆等開展的一種旨在防范農作物減產造成的損失而開設的一個險種。當所承保的區域某類農產品的實際產量低于所簽訂協議的預期產量時,則為觸發此類保險發生的閾值。而農產品的協議產量則是根據美國相關農業部門依歷史數據推算得出,其賠償計算公式如下:
每英畝賠償額=預期產量×預期價格×保障規模×

式中的預期價格因農產品品種差異不同而由其相應的農產品期貨價格來決定。如,根據芝加哥期貨交易所11月份的小麥合約在次年1月份的平均價格來決定小麥的預期價格。參保人的保障規模由參保人自身來決定,參保人可以綜合自身情況并結合自身偏好、種植規模決定投保規模,可以在90%~150%范圍內自由選擇。
2.價格指數保險。為防止畜產品由于價格過分波動影響市場供求,同時也規避由于飼養成本的浮動而造成的養殖戶經營利潤的損失。2008年美國相繼推出并實施了畜牧毛利指數保險和畜牧風險保障計劃以應對棉花、玉米等農產品價格風險,此類保險主要適用于肉牛、生豬和奶牛等畜產品方面。
3.收入指數保險。生態環境的改變加劇了農產品市場的不確定性。為保障農民收入的穩定,1996年,美國開始推行農產品收入保險業務。這項業務最初在小麥、玉米、大豆等品種中開展,后擴展到稻米、向日葵等經濟作物。其保險賠償數額由農民的收入變化來計算,旨在保障農民的收入不因農產品的產量下降或價格的下跌而減少。
觸發此類保險的閾值是區域內農產品實際收益低于承保人收入時。其中,農業收入是區域內農產品實際產量與相應農產品價格二者的乘積,保險賠償觸發產量為農產品協議預測價格、承保(規模)水平、農產品預測價格三者的乘積。農產品協議預測價格及農產品出售價格均由相應農產品期貨價格測算得出,其所支付的賠償金額公式如下:

1.管理機制完善。政府部門監管與私營保險企業(公司)共同運作是美國農產品指數保險的典型特點,目前,美國不僅有全國統一管理、協調組織,還有一系列完善的法律(法規)作為強大后盾。如,美國聯邦政府專門成立了風險管理局(RM),由其對農產品指數保險費率進行統一核算,并具體負責對指數保險費用與補貼支出、保險單據的事前銷售與事后理賠等事項進行管理。
2.強大的政策支持。美國政府部門對農產品指數保險的政策支持主要表現在農業指數保費補貼、保險公司經營管理費用補貼、再保險稅收(費用)減免等等。比如,2014年,美國政府對農業保險補貼總額為75億美元,平均補貼率達到62%。除了對農業指數保險費用補貼之外,美國聯邦農作物保險公司還專門設置了專項資金,來對私營性質的保險公司給予相應補貼,補貼標準為私營保險公司年收入的20%左右。與此同時,為了進一步分散農業指數保險的經營風險,美國聯邦農作物保險公司還為開展農業指數保險業務的各級保險企業(公司)提供了費率較低、手續簡便的再保險業務(服務)。另外,美國聯邦政府也對開展農業指數保險業務的各級保險公司在營業稅收方面提供了巨大優惠,除收取4%以內的營業稅外,還免除了其他任何形式費用。
3.內容豐富的保險體系。2014年,美國保險公司提供的農產品指數保險產品種類已達50多種,涵蓋了農產品產量保險、農產品價格保險、農產品毛利保險、農業收益保險等幾大方面,承保農業作物品種(包括牲畜類)已達到13種,既包括玉米、大豆等主要糧食作物,還涵蓋了橄欖、煙草、菜籽油等常見經濟作物。
4.保障水平較高。以團體風險計劃(GRP)為例,該產品承保水平(范圍)從70%~90%,每上漲5%點就向上遞進一個檔次,共有五個級別,美國團體風險計劃(GRP)風險保障規模為90%~150%,在實踐操作過程中,團體風險計劃(GRP)最高的保障水平可以達到農產品實際價值的135%。
總之,從美國農產品指數保險發展基本情況來看,農產品指數保險為本國農業發展提供了一種十分可行且有效的風險管理工具。農產品指數保險完全打破了農業生產(經營)的原始記錄,即自然災害發生(產生)的時間、種類以及自然災害其本損失情況等數據材料對固定保險費率的限制;農產品指數保險基本不需要了解(農戶)被保險人的農業損失情況,也就節約了逐家逐戶查勘農業核定損失主要費用,有效地降低了交易費用(成本)。另外,農產品指數保險方式與農業生產行損失密切相關、比較易于觀測,減少了人為干預的不確定因素,有效解決了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減少了防范道德風險與逆向選擇發生機率。
[1]楊維,呂德宏.農戶購買農產品價格指數保險意愿的影響因素[J].貴州農業科學,2015,(2):212-216.
[2]曾福生.新時期中國三農發展思路的再思考[J].湖南財政經濟學院學報,2015,(1):84-91.
[3]惠獻波.農產品價格指數保險及其影響因素研究——基于對河南省農戶需求的實證分析[J].價格理論與實踐,2015,(10):81-83.
[4]丁麗瓊.擴大居民消費需求必須堅持“民富優先”的改革取向[J].湖南財政經濟學院學報,2014,(5):108-113.
[5]靳貞來.加快建立農產品指數保險——以安徽省為例[J].中國鄉村發現,2014,(1):167-172.
[6]孫溥.指數保險成為畜牧業政策保險發展新趨向[N].中國畜牧獸醫報,2015-01-18.
[7]屈波.關于農業保險大災風險分散機制的思考[J].人民論壇,2015,(14):81-83.
[責任編輯陳麗敏]
F840
A
1673-291X(2016)22-0093-02
2016-06-08
白潔(1983-),男,河南鄭州人,助教,碩士,從事企業發展戰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