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翔,趙全成
(鄭州市獸藥飼料監察所,河南 鄭州 45500005522)
河南省飼料工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趨勢分析
高翔,趙全成
(鄭州市獸藥飼料監察所,河南鄭州45500005522)
河南省飼料工業是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興起的,經過30多年的發展,河南省已成為產量躍居全國前列的飼料大省,形成了適合河南養殖業發展需求的比較完善的飼料工業體系。培育了河南廣安、商都、牧鶴等省內知名企業,同時廣大的供需市場和良好的投資環境也吸引了一批國內外著名企業,如正大、嘉吉、希杰、山東六和等在省內建廠,給全省飼料工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全省飼料工業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有力推動了養殖業的發展進步,為全省畜牧業數量、質量和效益的同步增長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但與國內外飼料工業經濟發達地區相比,河南省飼料工業發展中仍存在一些問題。
1.1專業人才儲備薄弱
飼料工業是勞動密集型行業,隨著我國廉價勞動力市場階段的結束,飼料行業的人工成本不斷攀升。省內勞動報酬較經濟發達地區偏低,再加上部分企業仍存在重生產輕技術的觀念,在生產一線的員工,往往是對飼料機械管理、電氣自動化等知識知之甚少的農民工,缺乏對設備維護保養和合理利用的能力。據不完全統計,目前省內飼料行業從業人員中碩士、博士等高級人才比例約為3.5%。
1.2科技創新意識不強
大多數本土企業對科研的重視和投入不足,絕大多數中小企業沒有相應的研發機構,部分設有研發中心的大型企業在技術與配方研發上,往往隨市場大流,沒有明確的技術研發路線,隨意性突出。
1.3企業管理理念落后
部分企業缺乏明確的經營理念、統一的企業文化和科學的管理模式與制度。多以產品為導向,通過控制成本實現企業發展,研發與服務等環節較薄弱,對企業的戰略管理與研究涉獵不足,缺乏在全國叫得響的名牌企業和名牌產品。
1.4行業結構不合理
河南省是飼料大省,生產企業數量多、產量大,但與之配套的相關產業和技術偏弱。飼料添加劑生產企業研發能力弱,新產品較少,產品附加值低。工業飼料以肉禽、豬飼料為主,牛羊飼料、水產飼料、特種動物飼料遠遠不足,許多特種動物飼料加工量微乎其微。
1.5區域發展不平衡
全省18個地市中,鄭州、新鄉、鶴壁、駐馬店、信陽的飼料產量較高,而其他地市飼料工業基礎薄弱,影響全省飼料工業的全面協調發展。
1.6產品質量有待提高
近幾年來,爆發的“三聚氰胺”、“健美豬”等事件,引發了人們對養殖業和飼料業的廣泛關注。據管理部門對飼料企業的監督檢查結果顯示,飼料生產企業購進使用無證、無號、無產品質量標準飼料原料的情況時有發生,飼料生產過程中超量、超范圍添加使用藥物飼料添加劑的現象依然存在,無證生產飼料等問題依然無法杜絕,飼料質量安全隱患依然存在,保證飼料質量安全任重而道遠。
1.7部分原料供應脆弱
河南地處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地帶,氣候條件優越,是全國最大的糧食生產基地,全省玉米產量基本自給自足,但以豆粕、魚粉為代表的蛋白質飼料原料明顯不足。添加劑工業還不發達,大量的添加劑依靠外來供應,增大了飼料企業的生產成本和經營管理的難度。
2.1飼料需求量將繼續增長,安全、環保、服務意識日益增強

隨著全省人口數量增長、城鎮化建設速度不斷加快、人民收入水平和環保意識的不斷提高,畜產品剛性需求的特征沒有改變,尤其是優質、安全、營養的畜產品市場更加廣闊,相應的對飼料需求量也會上升,同時對飼料品質的要求也不斷提高。在目前省內飼料企業數量多、品牌雜的背景下,價格戰、質量戰之外,安全、環保、服務有可能成為一些企業的經營突破口。
2.2飼料行業整合進一步加快,規模品牌企業發展加速
省內飼料業總體規模大,企業數量多,但生產規模參差不齊。據統計,2012年,全省飼料加工企業達到1 078家;但至2014年底,全省飼料加工企業只有597家。事實非常鮮明地說明,全省飼料加工業的整合正在進行。未來通過市場機制,飼料企業將采用兼并、收購等多種重組方式,組建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形式經營的大型飼料企業集團,實現資本運營和低成本擴張,形成規模效益,以質量上乘、價格合理,服務配套的名牌產品提高市場占有率。
2.3飼料產業鏈一條龍經營和專業化經營并存
“育種育苗—飼料—養殖—屠宰深加工”為一體的產業一條龍經營模式已經成為部分具備雄厚資金實力的大型飼料加工企業成功拓展贏利面的主要選擇。對于中小型飼料企業來說,大力發展特色飼料和附加值高的飼料,避開與集團企業的競爭是尋求發展的新策略。以前飼料企業的生產,講究的是大而全,很多企業往往是配合飼料、濃縮飼料、復合預混料,豬料、禽料、反芻料、水產料一起生產。然而因為市場變化,從2004年起,專業化生產漸成潮流。術業有專攻,飼料工業的專業化生產可以使企業較好地服務于養殖業,有效地銜接飼料市場的需求,避免出現盲目生產而造成的工業飼料品種過剩。這種小而精、具備核心競爭力的中、小型飼料企業將會在行業中穩定發展,并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與規模化、集團化企業并存,相輔相成。
2.4科技不斷創新,產品結構進一步優化
今后,提高飼料工業經濟效益和生產效率的重要途徑是通過科技創新,只有充分發揮科技第一生產力的作用,才能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提高原創型和實用型技術的開發和推廣能力,推動行業發展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和管理創新轉變。
飼料產品從結構上看,向配合飼料、濃縮飼料、預混合飼料、飼料添加劑、飼料原料等多方面立體發展,2014年全省配合飼料、濃縮飼料、添加劑預混合飼料的比例為0.14:0.84∶0.02;其中最為突出的表現是配合飼料比重在連年提高,從2010年的744萬噸增加到現在的1 069萬噸。從種類上看,向豬、禽、牛、羊、水產飼料全面發展,并能夠根據畜禽不同生長階段的營養需要生產營養配比更加科學的產品。如豬飼料,從簡單的小豬料、中豬料、大豬料三品種,發展到根據不同生長階段、生理時期、用途及功能分類的十幾個甚至幾十個產品。
2.5飼料工業信息共享和行業互聯網化
未來飼料工業經濟的發展將建立在行業信息化的基礎上。按照現代信息管理模式,建立包括飼料資源信息、飼料產業標準、科技文獻信息、企事業單位信息、飼料專家信息、政策法規信息等在內的飼料工業基礎信息庫和包括飼料生產數據、飼料產品信息、飼料貿易信息、飼料原料價格、養殖產品價格等在內的飼料工業經濟信息庫至關重要。在此基礎上研制各類經濟信息分析軟件,建立各類市場經濟預測模型。這些信息的共享對于飼料行業的生產、銷售、投資等決策具有重要意義,也是飼料工業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標志。此外,原料基地與加工、物流配送營銷體系緊密銜接,電子商務與實體流通相結合的物流體系,電商和物聯網的大力發展將推動飼料市場走向電子商務時代。
2.6飼料質量安全標準體系,法律法規體系和政策支撐體系進一步完善
現有飼料質量安全標準主要側重于產品標準和檢測方法標準的制定,今后與產地環境、生產技術規程、管理規范、包裝、貯藏和運輸、追溯及產品綜合評價等方面相關的標準將進一步細化。目前,全省飼料行業法律法規體系主要包括行政法規、部門規章、規范性文件和強制性國家標準等部分,未來飼料管理法規的發展總趨勢是:更為科學、系統、操作簡便,高效率,高效益,有利于保護食品安全、動物安全與福利,有利于建立公平、和諧的法制環境,促進飼料工業的可持續發展。此外,按照《河南省現代畜牧產業發展規劃》、《河南省農作物秸稈飼料化發展規劃》等的要求,隨著相應配套項目發展規劃的制定和各項政策的落實,飼料產業發展的政策支撐體系也將進一步完善。
2.7參與國際競爭將成為河南省飼料行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現在是地球村時代,飼料行業的發展已處在國際競爭環境之中,全球化已全面滲透到整個行業。我省的飼料工業將在更大的范圍和更深的程度上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不僅要與國內企業較量,而且要與跨國公司較量;不僅要“引進來”,而且要“走出去”;不但面臨著發展機遇,而且面臨著嚴峻的挑戰。據統計,在河南省內隸屬于外商投資的企業就有14家,像正大、普瑞納、希杰等,在省內本身就形成了與國際競爭的環境。河南省本土企業眾多,在面對內外交流的大流通、大市場的形勢下,必須強化改制、改造,在發展中調整,在調整中發展,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飼料企業選擇走出去,到省外、海外投資建廠或合資合作,搶占機遇,參與國際競爭,樹立國際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