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泠


在關鍵時期,CIO們敏銳捕捉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脈搏,主動在“互聯網+”的變革中扮演主力軍,幫助企業在商業模式創新、產品研發、生產制造、供應鏈管理、市場營銷等重要領域進行變革,改變企業的發展模式和運營形態,為企業注入互聯網基因。
新一代核心業務系統一次性切換成功,中信銀行信息技術部總經理王燕終于放下了壓在心口的大石頭。
包括“核心業務系統”、“數據倉庫和統一報表系統”、“新零售信貸系統”等6個新建系統,以及121個外圍交易系統、25個管理信息系統、579個分行特色應用、274個分行管理信息系統,在全行、全機構、全業務一次性成功切換上線,這對工農中建等大行來說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何況是一直被外界稱為“信息技術水平與行業地位不相配”的中信銀行。
新核心的投產顯著改善了信息對業務的支撐與服務能力,讓王燕更有底氣的,是信息在中信銀行變革過程中扮演著越來越主動的引領者的角色。
背水一戰的CIO
無論引領還是整合,以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為代表的新一代IT技術,都在2015年呈現出一種全新的爆發態勢。技術量變通過累積、匯聚和沉淀,以移動互聯、社交網絡、云計算、物聯網、電子商務五大應用的形態出現在個人、企業、社會;商業、公用、娛樂等多個維度,真正成為變革的主要推動力量。在2015年度“中國優秀CIO”評選過程中,本刊資深編輯、記者足跡遍及大中華地區的兩岸三地,在400多家企業中尋找在新的“互聯網+”背景下各行業駕馭IT戰車的挑戰者。
傳統產業與新技術間那條涇渭分明的界限早巳消失,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興技術正在逐漸改變著傳統企業從內部到外部,從生產模式到營銷模式,從消費者到上下游,從終端到云端等方方面面。
掌管企業IT命脈的CIO們,注定成為直面這場戰役的“先鋒官”一一走在新技術的最前端,不能失敗也無法回頭,運用IT技術與思維,在互聯網+時代為企業探尋方法與路徑,重塑企業的創新基因,因為這關乎企業的存亡,關乎產業的轉型升級,同時關乎CIO自己的未來與夢想。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觸動的絕非僅僅傳統企業和IT本身,更加驅動傳統企業和社會層面發生變革。這是一場以“互聯網+”為名,深刻改變我們身邊商業環境的戰役,CIO們更加需要對這一時代的基本特性進行辨析和思考,以確定自身未來的發展模式。這也是我們對于此次活動的評選主題一一“+油戰”的具體解讀,在后面關于50位獲獎CIO以及獲獎信息化團隊、項目的具體報道中,可以找到更加清晰和生動的闡釋,也可以更加明確的辨識出這條主線。
波司登這家老牌的專業羽絨服批發企業,正在向四季化的創新零售企業轉型。“把貨放到門店然后等著消費者上門來買,這種模式是肯定走不通了。”波司登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信息總監桂益龍表示,傳統零售本身已經受到了電商越來越大的挑戰,此時波司登要轉型,就必須走零售創新的新路。
通過打造強健的供應鏈、財務、人資管理平臺,桂益龍為公司零售轉型提供最有力的業務支持。在他看來,創新聚焦在三個層面:消費者、門店和后臺團隊,其中消費者最重要,門店次之。正因如此,波司登2015年的創新應用基本也集中在提高門店運營效率與加強與消費者互動方面。
一早成立獨立IT公司的明珠家具,也嘗到了銷售下滑的滋味。“現在產品不好賣,過去家具廠家門口排隊等著提貨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明珠家具股份有限公司首席信息官張浩說,銷售下滑,前端開始向IT提出各種要求,而家具020還沒有找到好的模式,大規模訂制也需要在個性化需求和大規模生產之間尋找平衡點。“互聯網+在我們這樣的傳統企業看來,不適合凡事親歷親為。我們更愿意尋找好的創新公司,通過戰略合作成為它們的天使用戶。”
同樣具有危機感的還包括麗珠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信息總監董鶴天。2014年的5月28日,發改委下達處方藥在線銷售草案,標志著醫藥行業營銷方式的轉變。“醫藥行業這些年來完全是傳統營銷模式,靠學術推廣、產品推介、媒體廣告,形成對患者的影響力,這個轉變對我們來說是生死攸關的事情,如果不適應形勢,不趕快的站到風口上,接下來可能被遠遠甩開。”麗珠為此成立了自己的信息化改革小組,董事長是組長,總裁任副組長,定位非常清楚,就是研究利用移動互聯網技術推動營銷模式的創新。
董鶴天的IT部門沒有固定預算,而是按照集團每年的管理目標來決定項目和優化的目標。業務有需求了,內部開個討論會,董事長、總裁覺得可行,就現場拍板上項目。
2016年,董鶴天將工作重點瞄準了可視化供應鏈,通過可視化項目,未來上游的采購、下游的倉儲,生產鏈條上每個節點的管理都望獲得提升。目前麗珠與國藥、九州通等第三方醫藥倉儲實現了數據可視化,“我們這邊的指令可以發到對方系統里,根據我們提供的數據直接發貨。”
堅持做可視化供應鏈,董鶴天心里有自己的小九九,“把這塊做透了,我就成為集團供應鏈的管理者,可以擺脫單純的信息角色,結合業務管理。未來不是每年聽老板想干什么,而是我來告訴老板,從哪些點可以改善提高。”
有CIO急于轉變自己的被動局面,也有人放棄舒適穩定的國企與外企崗位,投身火熱多變的民營經濟。
離開金融街控股的時候,董勤林已經為這家國企工作了9年。南下福州來到正榮集團有限公司,他的新職位是這家福建最大的民營企業的總裁辦副總經理,新職責則是為產業擴張、全國布局的正榮集團規劃未來的科技藍圖。
去正榮之前,獵頭問董勤林:從國企到民企,節奏快、強度大,你會不會不適應?董勤林自信地回答:應該不會出現這種問題。上班第一天的運營會上,主管科技條線的副總裁談到信息化的重要性,希望加快速度,將整體信息化規劃盡快拿出來。按照董勤林的理解,他初來乍到需要熟悉一下環境,做做調研,跑跑項目,再到各家分子公司收集下資料……怎么也得兩到三個月的時間,但會上運營總監明確要求他在兩周內拿出規劃。
倆月變兩周,董勤林的壓力一下子大了起來。他將調研過程做了壓縮:跑了幾個福州周邊的項目,就近走訪兩家不同類型的子公司,與總部的十幾個部門進行了交流。緊鑼密鼓地一周,董勤林初步了解了正榮的整體狀況,“很重要的是,在金融街打的基礎全用上了,過去的沉淀一點都沒浪費”,董勤林迅速拿出了規劃初稿,在接下來的一周,他與運營線、營銷線、資金線、財務線,后端法務和審計等主要業務線的高管進行面對面的交流。
兩周后,董勤林第一次就正榮未來三年的信息化總體規劃向運營總監做了匯報。運營總監很驚訝:雖然口頭上限定兩周,但心里也知道這時間實在太短,如果董勤林拿不出來就再給一段時間,沒想到真的做了出來。在第三周的總裁辦公會上,董勤林的匯報被全體鼓掌通過。
兩年時間,董勤林為正榮集團搭建了覆蓋開發、商業、物業為一體的集團信息化總體規劃,并在全民營銷、移動銷售、網絡協同與審批等方面通過移動化擴展了客戶資源、提升了運營效率和效益,實現了正榮信息化由初級應用到行業標桿的快速提升。“基本上都是按照當初的規劃在進行,過去金融街要三到四年做的事情,壓縮到兩年之內快速實現了。”2015年。正榮集團營業額預計達到300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增長約150%
“互聯網+”與“+互聯網”
雖然辦公場地掛滿了追趕天貓的標語橫幅,但京東商城副總裁馬松認為京東未來的對手不是天貓,而是沃爾瑪和家樂福。
“業務的走向不同,京東無論如何要做到以自營為主,配送也是自營,而天貓是平臺化戰略,他做平臺我們做零售,全流程的整個交易環節要復雜的多。”馬松對一個數據報表印象很深:京東的訂單量周一到周四最高,周五開始下降,周末最低,背后透析出的消費者習慣是工作日白天在線上下單,周末更喜歡逛線下的實體店,而這就是零售的本質。
跨境電商是京東2015年的戰略布局重點之一:包括京東全球購項目、印尼項目、EPT(出口)項目。
京東全球購項目要求在最短時間內上線,涉及網站、交易、供應鏈、POP平臺、財務結算等各個環節。項目組封閉開發,幾百人幾個月奮戰順利按時上線,引入超過萬個境外高品質的名優品牌商品,日均全球購訂單超過萬單,并與廣州、寧波、杭州等海關系統完成對接,實現海外商品快速入關送達給用戶。
京東選擇印尼作為海外市場的第一站,相當于在印尼再造一個京東商城,所有系統都要重新開發,不能與京東商城進行任何系統的重用,涉及京東成都研究院、京東網站研發、京東POP研發、京東供應鏈研發、京東物流研發、京東財務研發,是最大的跨團隊的項目,最終在3個月時間內成功上線,京東印尼站收到了里程碑式的第一單。
在全球經濟大格局的影響下,中國的商業環境正在發生著前所未有的變化。中國的本土互聯網企業創造了令全球矚目的成績,以制造業為代表的傳統行業也在積極進行自身的轉型升級。
對三一集團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首席流程信息官賀東東來說,要抵御制造業的寒冬,三一的變革方向一是用快速增長的國際市場份額彌補國內市場的下降:二是尋找新的行業投資:三則是基于信息技術、智能制造、互聯網的模式變革,對內提高效率和服務質量,對外變革與客戶的溝通模式。
“創新變革的節奏加快了,整個董事會的理念就是擁抱互聯網,在理念上、行動上都要快速轉變。”賀東東說,現在三一集團每周二都要召集互聯網例會,成員包括董事會成員、高級副總裁以及事業部領導,會議內容是開放式的,有案例分析,有趨勢討論,有講座,大到基于電商模式的營銷服務創新、基于物聯網的大數據商業模式創新、基于后市場客戶服務的業務模式轉型,小到為員工建立微信訂餐服務,都可以在會上討論。
相比其他部門的收縮,賀東東的部門是三一集團唯一大規模擴張的,招聘成為他目前的主要工作之一。以生產制造起家的三一集團執行的是嚴格的日本6S管理,要求整齊劃一,喝水的杯子放在哪里,文件夾向哪個方向擺放,都有嚴格而具體的規定。賀東東希望盡可能營造一個互聯網化的小環境,北京總部大樓一層一半的位置都留給未來的電商團隊,允許大家在座位上做個性化的布置、稱呼英文名而不叫老總。
無論是“互聯網+”還是“+互聯網”,互聯網企業和傳統產業都需要進行變革,采用新一代信息技術來與傳統產業進行融合創新。CIO們敏銳捕捉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脈搏,主動在“互聯網+”的變革中扮演主力軍,幫助企業在商業模式創新、產品研發、生產制造、供應鏈管理、市場營銷等重要領域進行變革,改變企業的發展模式和運營形態,為企業注入互聯網基因。
從最初單純的技術創新,到不斷涌現的行業/模式創新,最后回到傳統行業的“互聯網+”融合創新,已經歷經十四屆的“中國優秀CIO評選”忠實地記錄下十多年來IT在中國企業乃至社會變革中的作用,以及作為歷史親歷者的CIO們使命的更迭與角色的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