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沙

在張運洪看來,信息化不僅是工具,更是新的生產力。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八研究院(簡稱“航天八院”)又稱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創建于1961年,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三大總體院之一,是我國導彈武器系統、運載火箭和衛星生產的主要力量,載人航天工程和探月工程的主要配套單位。目前,航天八院已形成一城三區、五大基地的產業布局,擁有12家研究所、12家全資或控股企業,包括第一家以航天命名的上市公司。
2008年,在航天八院信息化總設計師張運洪的主持下,航天八院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4329”信息化規劃,即建設四大平臺、三大中心、兩大體系和九大應用系統。其中,四大平臺包括協同設計平臺、仿真平臺、ERP平臺和BI平臺:三大中心包括數據中心、高性能計算中心和運維中心;兩大體系包括安全體系和標準體系:九大應用系統包括計劃管理系統、質量管理系統、科研生產管理系統、人力資源管理系統、財務管理系統、固定資產管理系統、物資管理系統、售后服務管理系統和綜合管理系統。到2015年,“4329”規劃已經全部落地。
張運洪說,通過統一平臺實施ERP建設,不僅借助信息技術手段,將全院的科研生產管理活動集中到統一平臺上進行管理;更為重要的是,通過引入先進的ERP管理理念,并結合軍工企業特有的科研生產模式,推動了整個企業的業務流程向精細化、扁平化、可視化方向變革,實現了企業內部資源的共享和協同,使得各業務流程順暢地銜接,提高了管理效率和業務精確度,推進了航天八院的管理創新提效,為航天八院現有的管理模式帶來了徹底的變革,極大提升了生產效率。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張運洪帶領IT團隊在ERP平臺上創新性建設的科研生產管理系統,已經部署在十家下屬廠所中,應用人數超過了5800人。科研生產管理系統成功地實現了航天八院和下屬廠所之間的上下管控、廠所之間的橫向協同和廠所內的精細化管理,管理內容涉及計劃、物資、供應鏈、生產、質量、工裝等多個業務領域,有效縮短了產品研制和生產的周期,提高了產品質量,降低了產品成本。
2015年,為了實現設計制造一體化,張運洪還帶領信息中心進行了產品數據協同管理,打造了基于模型定義的系統工程(MBDS)。通過MBDS,可以在電腦的虛擬環境中進行完整的虛擬設計、性能仿真和數據傳輸,實現了產品設計、工藝、生產一體化的應用,提高了一次性設計的成功率,不僅大大縮短了從設計到生產的時間,減少冗余的工作流程,也提升了整體的工作效率。
張運洪表示,信息技術的應用必將引起航天八院經營戰略、運作模式、組織結構、業務流程、產品開發和制造過程的深刻變化,并最終形成以數字化、集成化、協同化、網絡化、虛擬化為特征的現代企業,即數字化企業。為此,航天八院確立了以“集成協同、深化應用”為標志、以“321”為目標的“十三五”信息化規劃。“321”即三大平臺、兩個體系和一個運行環境,包括管控平臺、產品全生命周期數據管理平臺和ERP平臺,安全體系和標準體系,以及一個基礎運營支撐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