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鍶
【摘 要】黑澤明的《羅生門》結合原著小說情節,每個人物的獨白都是整個事件的碎片,但由于內心的陰暗和自私,真相在利己的敘述中隱沒,死亡讓每一個見證者都變得可悲與無奈。導演通過對人性復雜性的描述,意圖讓觀眾理解人性的善惡,從而賦予其更深刻的內涵。本文從電影的主題、場景、構圖和聲音來分析影片,以期更加深入研究電影帶給人們思考。
【關鍵詞】《羅生門》;主題;場景;構圖;聲音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8-0124-01
一、主題分析:美化自我的欲望與自私自利的丑態
一個天災疫病連綿的年代,一起撲朔迷離的刺殺事件,一聲振振有詞的自我辯護,都在下著瓢潑大雨的羅生門前展開敘述。那一個個荒誕利己的口供,到底是因為人性的懦弱而做出的妄言,還是為了極力美化自我?
影片《羅生門》講述了在一個戰亂、天災并發的年代的某一天,都城附近的樹林中發現了一個武士被殺,而與此案相關聯的盜賊多襄丸、武士的妻子、召喚武士魂靈的巫師,以及目擊證人樵夫分別為了美化自我而講出了四個不同虛假口供的故事,將人性本惡的理念赤裸裸地展現在我們面前,不僅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人們內心原始的保護與美化自我的欲望,以及民眾自私自利的丑態,更通過諷刺人們為了美化自我而編造謊言的行為,呼吁我們要有一顆善良的心,讓自己的世界多一份純凈,讓這個世界少一些謊言,多一些信任。
二、場景設置巧妙:為敘事做鋪墊與突出主題
作為一部出色的電影,本片設置了這樣一個場景:當樵夫講述自己所見事實時,在樵夫上山的那個場景中,導演分別運用了各種角度與機位來進行拍攝:仰拍樵夫看到的樹葉、陽光閃爍與天空,不僅在一方面表現了樹林環境的復雜性,還在另一方面通過配上緊張而急促的音樂極大地調動了觀眾的情緒,烘托了緊張的氣氛。直到樵夫發現樹林中的尸體才狂奔下山。這個場景后來也被多次模仿,例如張藝謀的《我的父親母親》中,母親奔跑的那一段就是借鑒了這個場景。整個場景雖然不長,但是包含了遠景、中景、特寫、仰拍與俯拍。這不但是一個精心的畫面處理,更是通過這個場景的處理表現了導演的意圖,他似乎在暗示我們在這樣一個復雜的環境里,人心也是復雜的,這為后文的敘事作了鋪墊,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呼吁我們在物欲橫流的社會要堅持自我,不能為了一己私利,為了美化自我,而編造出一個又一個謊言。
三、構圖獨具匠心:精巧而又寓意深刻
影片的構圖是十分精巧且富有含義的,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一個構圖是武士、武士的妻子、強盜三人在樹林中的一個場景。強盜要與武士打斗,此時的強盜處于該圖的前方,也處于一個黃金分割的位置,而此時的武士則處于圖片的后方,這就表明了強盜在打斗過程中是處于優勢地位的,而該圖中的光影變化也極其不穩定,也就暗示了當時他們情緒的不穩定性與他們之間關系的不穩定性。再則是武士妻子跪在法庭上說出供詞時的構圖。此時,武士的妻子是圖片的主體,她處于黃金分割的位置,而此時的襯體為樵夫與原告人,他們不僅起到了揭示主題的作用,讓觀眾了解到了這起自殺事件,同時也起到了均衡畫面的作用。此幅畫面的背景是白色的,也進一步顯示了法律的公正性,強調了當時的地理位置,烘托出了現場肅穆的氣氛。圖片中的色調為灰白色,給人一種壓抑感,而此時的畫面中并沒有出現法官,“只聞其聲,不見其人”,也正說明了公正就是我們自己的良心,判官就是我們每個觀眾。這兩幅圖不僅都表現了當時的環境氛圍,還更多地表現了人們極力美化自我的心理,從而也帶給我們反思。
四、聲音運用巧妙精心:渲染氛圍與增加影片層次感
影片中聲音的設置十分巧妙。當武士與強盜兩人在打斗時,我們看到強盜拿著刀一步一步逼近武士,這時運用了人工音響,我們只聽到兩人粗重的喘息聲,它使得影視空間更加有層次感和立體感,也造就了一種緊張感,讓我們也情不自禁地有一種提心吊膽的感受。接著,是強盜在敘述他與武士打斗時的場景。音樂十分急促、有節奏,伴隨著鼓聲、兩個人的叫喊聲,我們看到了兩人猙獰的面孔,音樂也越來越急促。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渲染當時打斗氣氛的作用,同時也起到了敘事的作用,調動了觀眾的情緒,刻畫了武士與強盜當時極力想打倒對方的心理。這也是在向我們傳達出人們的自私自利,為了達到目標而用盡一切手段與力氣。
影片《羅生門》是以樵夫好心接納被遺棄的小孩,和尚語重心長地說出那句“虧得你,我還是可以相信人的”來結尾的。這句話無疑成為了該影片的亮點,帶著向上的,積極的意義。導演在此處的精心設計,給了我們些許希望,在一定程度上向我們展現了人們的善良之心,向我們傳達了不要自私自利,極力美化、掩飾自己,而應該時刻保持一顆善良的心,讓這個世界更加美好的期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