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丹
【摘 要】網絡的推波助瀾讓《武林外傳》成為近幾年來人們關注率最高的一部喜劇。可以說,這既是一部武俠題材的古裝劇,又是融合眾多后現代元素的情景喜劇,更是一部后現代主義與解構思想相兼互融的完美結合體。這正是人們所期望網絡對電視節目所產生的正面影響。
【關鍵詞】網絡影響;武林外傳;電視節目
中圖分類號:G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8-0148-01
2006年的時候還是中國互聯網的普及階段,當時的電視媒體和網絡還是相對互不干涉的關系。但是媒體會變形,新媒體會對舊媒體發起沖擊,互相影響,最終舊媒體會做出妥協為新媒體的用戶轉型或堅守自己剩下的一部分用戶,報紙、書籍、廣播電臺無一例外。可以說今天的電視媒體由網絡帶來的基本少有正面影響,今天的人不看電視,是因為經過了這些年網絡大潮的沖洗后,這年頭的電視確實不好看,而在零幾年的時候電視還沒有受到那么多影響。那時《百家講壇》正因易中天、閻崇年和王立群這一群中堅力量快速崛起百花齊放,《開心辭典》《正大綜藝》等傳統綜藝節目少了幾分作秀。《漢武大帝》《亮劍》等電視劇都可謂既尊重歷史又尊重觀眾,老少皆宜。如此看來當時的電視還是相對純粹的,沒有過多的被網絡影響,以致到后來轉型開始的時候,我們期待的是網絡給電視帶來更加正面的影響,就像2006年開播的《武林外傳》一樣。
《武林外傳》這個電視劇在當年各個電視臺循環播放,距今已十年。一部電視劇的成功需要很多因素,但其實多歸于天時地利人和,《武林外傳》便是如此。《武林外傳》的成功其實非常具有巧合性,也許寧財神2003年剛開始寫武林的時候并沒有料到他帶進情景喜劇的新概念會使這部電視劇如此成功。
《武林外傳》的觀眾年齡層調查為15至35歲為主,已經囊括了相當廣的年齡層。對于年齡較小一點的人來說,《武林外傳》新的喜劇技法和看“古代人”對當時社會的諷刺帶來的新鮮感會抓住他們眼球;對于看著周星馳電影長大年齡稍大一點的觀眾來說,它的反常規、現實主義、無厘頭都是早已非常熟悉的東西,但這些熟悉的東西又被古裝這個材質重新包裝使其更有新意;而90年代受武俠文化熏陶的武俠迷看到的則是對武俠文化的極致解構和諷刺,以及被現實主義塑造后武俠文化的另一面,而這正是《武林外傳》的精髓。
何為解構,解構即結構分解。《武林外傳》是巧妙地披著后現代主義的皮解構現代主義,諷刺范圍看似很廣,但最后都是對事不對人,比如賭博、廣告、綜藝節目等。
何為現實主義,沒有浮夸的理想和正義的伙伴即為現實主義。《武林外傳》一直秉承著一種態度,既不相信嚴肅也不相信“假大空”,對于一切虛偽的東西進行全面嘲笑,把所謂“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和“行俠仗義”的江湖規矩打爛,正是這些打碎對一切過往刻板看法的態度,這些在當時相對英達式喜劇超前的概念,為《武林外傳》的成功立下了汗馬功勞,也是《武林外傳》最終能收獲人氣和口碑的根本。
《武林外傳》另一點成功的原因在于接地氣,全篇橫飛方言,儼然是語言版的“祖國各地”,使此劇完全跨越了地域障礙。樸實無華的家庭氣息,充滿人情味的生活化景象,使得本劇讓人印象深刻,使得每個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每一個人物都有自己的原型,每個龍套和一個細節就有無數的情懷在里面,可以說是戰略上諷刺武俠內核,戰術上尊重武俠地位。
網絡對這部劇的幫助也是不言自明,由于《武林外傳》的受眾面廣,所有新鮮元素融為一體,網絡也成功地把它推出去,可以體現當時網絡社交平臺可以對電視節目造成什么樣的影響。這恐怕也是當年很多人所期望的網絡對于電視可以造成的正面影響,即通過網絡抬起一部良作,提高其收視率和關注度,《武林外傳》就成功的完成了這一點。
現在社會大眾娛樂文化日趨繁盛,電視節目在網絡的娛樂和媚俗的浪潮中隨波逐流,各類戲說劇,穿越劇紅遍各大電視臺。為了利益和市場,就連歷史劇也越來越多的呈現出娛樂性和消費性,而歷史劇的文化性和歷史性則逐漸消逝。一打開電視就可以看見些不像古人的古人在三跪九叩,“皇上圣明”、“奴才尊旨”的聲音不絕于耳,除了表現出娛樂化、消費化之外,還帶有濃厚的反歷史思想。受中老年觀眾們青睞的抗日劇則更加離譜,個人英雄情結過分夸大化,革命精神偽劣,主角光環永照耀。
作為一部喜劇,《武林外傳》基本完成了逗樂大眾的功用,可以說它已經形成了一種潮流,或者說是一種現象了,它整合了網絡的現代社會的幽默資源,使該影視喜劇獲得了不小的成功。這部充滿后現代味道的古裝喜劇可謂是對當時情景喜劇的一種成功開拓,對國內影視喜劇的發展有著不小的影響。我們期望類似《武林外傳》這樣的受網絡正面影響的情景喜劇今后還會有,因為只要成功,只要有人看,這個劇也會成為新的模仿品。
參考文獻:
[1]寧財神,李亞平.武林外傳[M].東方出版社,2006.
[2]王寧.中國當代文學中的后現代[M].中國社會科學,19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