額爾敦畢力格
【摘 要】在科技不斷發展進步的前提下,我國已全面進入了新媒體時代,然而,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也給攝影技術帶來了顛覆性的改革,對高校攝影藝術教育也有著不可磨滅的影響。本文簡要分析了新媒體時代背景下中國高校攝影藝術教育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具體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旨在于更好地提升高校攝影藝術教育的效率。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高校攝影藝術;教育問題
中圖分類號:J40-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8-0218-01
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已逐漸影響到了高校攝影藝術教育。新媒體時代下的藝術是以光學、電子媒介為基礎平臺的全新藝術學科,新媒體藝術在國外早已成為了各美術、設計院校的基本學科。因為,在新媒體時代背景的影響下,新媒體藝術正在逐步被各高校所接受,所以高等院校如何開展攝影藝術教育,就成了高校攝影藝術教育者的一項重要任務。
一、傳統與新媒體教育觀念的碰撞
傳統的高校攝影藝術教學,是以傳統的教育模式對學生進行以技術為主的教學,然而在新媒體背景下的教育模式則是以現代觀念和人文教育方式為主,因此,兩者之間就存在著一系列觀念的碰撞。所謂的新媒體是指新的技術體系下出現的媒體形態,如網絡、數字雜志、移動電視等。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無論是“數碼時代”還是“網絡時代”,都從不同的角度表現出了攝影藝術,與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新媒體時代下的攝影無論是從操作工具上,還是媒體記錄與媒體傳播中,對于攝影藝術教學都有著全新的效果。但是,在實際的教學應用中,新媒體時代攝影藝術教育,還不能夠被高校攝影機構所完全接受。所以,要想改變傳統的教育理念,就必須改變高校攝影藝術教育者對美學觀念的認識,以及人文意識,只有從觀念意識上改變傳統的以技術為主的教育方式,才是行之有效的整合方法。
二、新時代背景下教學內容的改革與多元化
在新時代背景的影響下,攝影藝術的發展趨勢也基本呈現出兩大趨勢:其一是以數字攝影技術為主流,其二是對攝影者的技術要求逐漸降低,但藝術素養在攝影創作中就顯得尤為重要。在傳統教學方式的影響下,很多高校攝影藝術課程都是以技術教學為主,技術教學基本包括技術方面的課程,以及藝術方面的課程。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利于學生對新媒體時代背景下的攝影職業規劃,造成學生畢業以后不能適應市場的需求,因此高校攝影藝術教育機構需要對傳統的教學內容作出全面的改革。在教學內容改革的過程中,我國可以借鑒國外的教學方式。其中,美國的視覺藝術學院打破了單純傳授攝影技巧的傳統,著重培養學生獨特的人文素養與觀念意識。由此可見,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在我國高校攝影藝術教學中,課程體系的設置就顯得尤為重要。首先,影像觀念和影像傳播等方面的教學內容應成為高校攝影藝術教育課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際的教學應用中,高校攝影藝術教育可圍繞設立全新的課程體系,在教學內容上可加大對視覺傳播類課程的設置,充分發揮視覺傳媒類學科的優勢。只有對高校攝影藝術教學內容作出全新的改革與多元化,才能從根本上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
三、教師知識的更新與完善
藝術教育者的觀念對學生的觀念有極大的影響,但我國的攝影藝術教育中,教育者對這一觀點還沒有很好的認識,導致了攝影藝術教育的發展與新媒體時代發展相脫節的現象產生。所以,要想從根本上改善高校攝影藝術教學的教育,要從改變藝術教育者的觀念入手。在教學的過程中,藝術教育者還存在著專業教學目的含糊的現象,這樣對于學生的學習很不利。其次,很多權威教師,并沒有意識到新媒體時代下存在的危機感,對教學產生了惰性,致使攝影理論與新媒體時代理論脫節的現象。高校攝影藝術機構對攝影藝術理論的疏忽,也是導致藝術教育者工作懈怠的主要原因。對于藝術教育而言,針對性的輔導和個性化的培養對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都有著不容小視的影響。因此,高校媒體藝術教育者要與時俱進,積極調整教學策略,才能在教學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社會不斷發展進步的今天,在新媒體時代背景的影響下,我國高校媒體藝術教育的改革已成為了高校攝影藝術教育機構的重要任務之一。高校教育機構可通過對教學設置方向的改變,來跟隨社會進步的步伐,以提高學生的觀念意識為出發點,引導學生關注人文,關注傳統,依靠科技,超越傳統攝影教學的局限性。只有不斷地改革創新,才能夠解決新媒體時代背景下高校攝影藝術教育中所存在的問題,為社會培養優秀的攝影人才。
參考文獻:
[1]林曉龍.新媒體時代高校攝影選修課程的教學研究——以廣西師范大學為例[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14.
[2]白少楠.淺談新媒體時代中國高校攝影藝術教育[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10,(6):136.
[3]梁永慈,閆鵬展.新媒體背景下高校攝影教學改革新探[J].媒體時代,2015,(1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