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泊平 吳國璽
[摘 要]三維數字建模技術是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必修的專業課程。可以結合高校轉型發展的背景,針對三維數字建模技術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把企業引進課堂,把職業標準寫進教學計劃”的觀點,開發基于職業標準的三維數字建模技術課程體系。實踐表明,該教學模式對學生基本技能、專業技能和工程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職業標準;教學模式;課程體系;工程實踐
[中圖分類號] G64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6)09-0154-03
一、前言
三維數字建模技術是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必修的專業課程,該課程要求學生掌握三維建模技術的基本原理、常用的建模方法、燈光技術、渲染技術、動畫技術等內容,與CAD、圖像處理基礎、建筑動畫、角色設計、骨骼與角色動畫、高級動畫課程形成一個完整的課程模塊。[1]其在數字媒體技術專業課程體系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能為后續課程打下堅實的基礎。
本文結合高校轉型發展的背景,針對三維建模技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把企業引進課堂,把職業標準寫進教學計劃”的觀點,開發了基于職業標準的三維數字建模技術的課程體系。該課程體系已經在教學中實踐6年,對培養學生的基本技能、專業技能和職業技能具有重要意義。
二、三維數字建模技術課程與職業崗位對接現狀
三維建模技術受新專業建設背景的影響,師資力量還不是很強大,教學資源相對薄弱。這種情況下,如果仍然采用普通課程的講授方法,教師的理論講授與學生的實驗操作相分離,會造成學生因為沒有親身體會而無法理解相應的命令;如果學生在實驗操作時遇到問題,又不能得到及時的指導,那么學生的學習效果將會事倍功半。按此方式培養出來的人才,和市場需求必然是脫節的。可見,三維數字建模技術課程的教學改革勢在必行。[2]
近年來,隨著國家一些指導性文件的出臺,一些高校,尤其是職業院校在課程改革中逐漸開始注重與職業標準的對接,誕生了很多特色專業和精品課程,甚至是大規模開放性課程(MOOC)。[3]但真正能把課程內容和職業標準緊密聯系在一起,從職業標準內涵出發安排課程內容的卻寥寥無幾。
三、三維數字建模技術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課程內容與職業技能存在一定差距
三維數字建模技術是一門綜合交叉課程,涉及計算機科學、設計學、美學、色彩學等學科的背景知識,主要學習三維模型設計與制作兩個方面的內容,設計環境是3dsmax和Maya。這兩個軟件環境復雜,參數設置復雜、功能模塊強大,部分功能模塊之間關聯性不大,給學生學習帶來很大的困難。該課程面對的職業崗位也比較多,主要有三維建模師、三維渲染師、三維動畫師等。如此復雜的軟件環境對應多個工作崗位,這樣在教學案例的選取上就需要多個案例支撐實踐教學環節。[4]但是,由于新專業教師大多缺乏行業工作的經歷,課堂上講解的知識,所使用的教學案例不能完全反映出職業崗位的真實特征,造成課程內容與職業崗位不能實現無縫對接。[5]
(二)只注重三維制作技能,不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意創新
三維數字建模技術表面上看是在通過三維軟件進行建模和創建三維動畫,好像只注重操作,但事實上在創建模型之前融入的是設計者的創意,這需要了解人體功能學和人體運動學規律。[6]有的教師在上課過程中,只注重軟件的應用,沒有向學生講述設計的思想,沒有強調創意的重要性,更沒有說明操作的原理。這樣課程結束時學生只學會了使用三維軟件,缺乏設計意識,不能夠做到舉一反三,更不能融入自己的創意。
(三)課程實訓環節效果不理想
自2004年浙江大學申報第一個數字媒體技術專業以來,三維數字建模技術的課程實訓就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各個學校紛紛開展該課程的實驗、上機實習、綜合實訓等實踐教學環節。但是由于沒有企業參與,實訓內容沒有行業真實項目作支撐,也沒有行業標準作為參考,要想達到學生對職業崗位的認知就很困難。這種情況嚴重影響了校內實訓的教學效果。[7]
四、把企業引進課堂,在教學內容中融入職業標準
三維數字建模技術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需要尋找原因,探討面向職業標準的課程模式。把企業引進課堂,在教學內容中融入職業標準,這對學生專業技能和工程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筆者所在的學校正處于高校轉型發展時期,學校層面大力提倡校企合作,利用這個有利的形勢,課程組教師積極籌劃課程改革,主要開展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明確課程對應的職業崗位
三維數字建模技術這門課程要求學生掌握以多邊形建模方法為主的模型創建方法和動畫制作能力,同時能夠了解制作過程當中的行業要求與規范。結合三維數字建模技術課程對應的職業崗位,本課程在職業能力培養方面應該具有專業技能和基本能力。專業技能包括三維空間思維能力、三維動畫造型設計能力、動畫場景設計制作能力、動畫合成與編輯基本能力;通用能力主要包括勇于創新創業的敬業精神、學習專業知識能力、媒體制作能力、數碼應用能力、自我發展能力、溝通能力、團隊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8]
(二)基于職業崗位的課程設計
在三維數字建模技術的教學設計中,以企業崗位職業資格標準作為參照,構建課程體系、安排教學內容、制訂考核方案,強化課程的質量。
1.完善任務驅動的模塊化教學體系
將三維數字建模技術劃分為不同的知識模塊,如表1所示。
表1中每個知識模塊都有對應的任務,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知識模塊結束時,學生必須完成相應的任務。這些任務來源于本地特色,可以是一個傳說或故事,把它改編成原創劇本,并整理形成教學案例,把各種知識點遷移到教學案例中。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在動手實踐和課程設計中,鼓勵學生的個性化創作,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成就感,以此激發他們的學習主動性,提高他們的專業技能。
2.基于職業崗位組織課程內容
根據企業崗位標準,將三維數字建模技術課程分為三維模型設計、材質設計、燈光設計、動畫設計、粒子系統、渲染輸出、基礎剪輯合成等六大模塊,合理分配各個模塊的課時和任務。六大模塊分別與職業崗位對應(如圖1所示),這樣學生學習目標比較明確。同時建立多層次的教學資源庫與知識模塊相互銜接,打造學生立體化知識體系。
3.實施雙師型教學,企業工程師走進課堂
為了引進企業真實的案例,以真實的工作任務為驅動進行教學實踐,使學生經歷“完整的工作過程”,學校與企業進行深層次的合作,讓企業工程師走進課堂。具體做法是:由校內任課教師講授教學內容和教學案例,學期的最后一個月,由企業工程師以真實的項目為背景,綜合梳理所學知識,促進學生知識升華。目前,在三維數字建模技術課堂上授課的是國家新媒體基地和上海第九城市集團。經歷過企業項目以后,學生對即將面對的職業崗位會有一個深刻的認識,對自己的職業生涯也有一個統一的規劃。
在企業工程師走進課堂的同時,課程組教師也深入到相關企業參觀學習,主動參與企業項目的制作和研發,提高實踐制作能力,掌握行業的一手資料。本課程堅持“德育為先、技術為主、團隊合作”的理念,打造自己的雙師型教學團隊,目前授課的教師全部具有行業資格。[9]
4.與企業共建精品課程資源
在教學的同時,不斷加強課程資源建設,利用學校教學資源平臺和企業的案例項目,加強三個領域的交流,即教師與企業工程師的交流,教師之間的交流,師生之間的交流,答疑解難。建立以培養職業能力為中心的課程標準,共同擬定教學大綱,共建設課程資源,共同開發工學結合教材,共同建立試題庫,共同擬定考核方案。在精品課程網站上提供一些企業的成功案例,展示行業高端技術,增加學生對專業的認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不斷增加新的教學資源以提高網絡資源的使用效率,擴大課程的影響力。
5.與地方電視臺合作建立動漫創新創業基地
由于新的培養方案壓縮了很多課時,因此除了要完成課堂教學任務意外,還應輔以大量的課外訓練和項目實踐。地方電視臺因為欄目包裝的需求,也要融入大量的三維設計。另外,他們還肩負著挖掘民俗文化、地方特色文化、非物資文化遺產等任務,急需大量的三維人才。根據這樣的需求,課程組教師主動聯系電視臺成立了“動漫創新創業基地”,創造出一個開放的環境,給學生提供工作和實踐的機會,使學生在校期間就能積累相當于兩年的工作經驗和經歷,以滿足企業和社會需求。[10]
(三)基于職業標準的教學案例設計過程
教學案例設計是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其參照三維建模技術的職業標準,將理論融于實踐,理論實踐一體化。案例內容完全按照崗位工作任務,按照“從行動領域到學習領域,再到學習情境”的步驟,一步一步歸納提煉而來。
表2列舉了1個典型的崗位工作任務的教學案例設計,融入哪些知識點是通過與企業人員溝通得到的。
(四)在課程考核中引入行業認證
我們進一步完善了課程考核體系,使課程考核與職業資格認證相結合,使得教學行為與學習目標有公開的評價尺度。在三維設計行業,“Autodesk認證”是業界廣泛認可的專業資質認證考試,如果考試通過,可以獲得“Autodesk 3ds Max動畫設計師(二級)”和“Autodesk 3ds Max游戲動畫設計師”證書。課程組經過努力,從Autodesk公司申請到了組織“Autodesk認證”考試的資格,三維數字建模技術課程以認證考試代替課程考核,通過的學生可以獲得優秀等級,沒有通過的學生可以再次申請,刷新學分績點。這樣,學生在獲得學歷證書的同時,也獲得了行業資格證書,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提高了。
(五)教學改革的效果
許昌學院正處在轉型發展時期,基于職業標準的教學模式已在各個專業中進行了全面實施,效果顯著。基于職業標準的三維數字建模技術教學改革實施兩年來,學生已經完成了包括許昌學院虛擬三維校園系統、反映許昌特色的動畫片《金火圣母》等在內的多部作品。實踐證明,該教學模式不僅充分調動了教師實踐教學案例研究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高了學生按照三維虛擬漫游技術的原理、方法、標準和規范進行綜合項目開發和項目管理的能力,學生的綜合素質也得到了明顯提高,特別是在基本技能、團隊協作、資料收集、人際交流、項目規劃等方面,學生的能力明顯得到了加強,這更加強化了學生就業方面的競爭力。
課程組就三維數字建模技術課程的有關情況進行了問卷調查,此次調查發放調查表120份,回收有效調查表120份,調查結果如圖2和圖3所示。
圖3對學生綜合項目設計能力進行調查,通過實訓,89%的學生認為綜合能力得到了培養和提高。調查結果還顯示,56%的學生認為知識系統性得到了提升,40%的學生認為在設計思想方面得到了鍛煉。
[ 參 考 文 獻 ]
[1] 李術蕊,白維,孫號龍.引企入校創佳績 人才強校譜新篇——訪陜西省電子工業學校校長伊遜智[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3(34):18-23.
[2] 趙居禮.高職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與探索[J].機械職業教育,2010(11):8-10.
[3] 李順娟.淺談高職院校非藝術類專業基于項目的3DSMAX課程內容設計[J].現代企業教育,2013(9):72-73.
[4] 崔巖.基于行業標準的高職特色專業建設研究與實踐[J].教育與職業,2011(20):27-28.
[5] 馬巧梅,楊秋翔,劉爽英.基于雙主線結構的網絡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建設[J].中國電力教育,2011(14):120-121.
[6] 楊柳,胡志剛,李璽,等.面向CDIO的“操作系統”教學改革探討與實踐[J].計算機教育,2009(7):24-26.
[7] 李銀玉.基于現代三維建模技術重構機械制圖課程的思考與實踐[J].電子制作,2013(17):89-90.
[8] 鄒蕾,王水萍.3ds Max課程教學的改革與探索[J].河南教育,2015(4):56-57.
[9] 張光明,王澤忠,傅駿.“鑄造工藝CAE技術”課程改革實踐[J].機械職業教育,2013(8):65-68.
[10] 叢紅艷.構建動畫專業“產學研用”實踐體系的探索[J].中國校外教育,2014(4):131-132.
[責任編輯:陳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