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媛銘
摘 要 根據世界審計新形勢,內部審計在公司治理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要確保內部審計在公司治理中高效客觀地發揮作用,就少不了對內部審計獨立性這一重要性質的維護,而審計委員會的建立一方面提供內部審計較大的獨立性,強化了內部審計智能的地位,另一方面避免了公司內部信息不對稱。
關鍵詞 公司治理;內部審計;審計委員會
《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法案的頒布代表著一個新的資本市場監管時代的到來,它規定所有上市公司必須設立內部審計職能,新的政策為內部審計搭建了一個全新的舞臺,并把內部審計置于完善公司治理機制的聚光燈之下。根據新的標準,所有的上市公司董事會必須設立審計委員會,內部審計將成為審計委員會職能發揮的重要角色。
一、內部審計是現代公司治理的一部分
內部審計、內部控制與公司治理之間存在互動關系。內部審計職能特別是獨立性必須借助既良好又健全的公司治理結構才能充分發揮其作用。而內部審計的出現并且被應用到公司治理中有其一定的客觀性和必要性。
在現階段的公司體系中,股東與管理層之間的關系形成了典型的委托代理關系。作為委托人的股東并不參與公司日常經營與治理,而是全權委托給受托人管理層。管理層希望不斷擴大公司規模,增加自己的薪酬所得和獲得更多福利,而股東則是希望確保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由此一來,兩者之間的利益并不相同。更糟糕的情況是,管理層在提供財務報告的時候也許會篡改粉飾財務報告來確保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為了防止這種欺詐行為,委托人只好采取激勵和監督(包括內部和外部)并行的手段。因此,內部審計之所以被引入公司的監督控制體系,在于降低代理人與委托人之間信息不對稱性或代理成本的需要。
根據對611家上市公司的實證研究(程新生,2005),在受調查的公司中,約有26.21%的受訪對象沒有設置獨立的內部審計部門,超過了四分之一通過對資產負債率、凈資產收益率以及現金資產比等其他財務指標的比較,設立內部審計的公司在業績表現上明顯優于未設立內部審計的公司,而且其經營理念也較為先進,能充分利用債務上的財務杠桿作用。一般來說,公司規模越大對內部審計的需求性就越大。對于公眾來說,一個擁有自己獨立內審部門的上市公司所發布的財務報表會更加具有可信度,良好公眾形象會樹立起來。
從歷史淵源看,公司治理的產生在時間上要早于內部審計。如果沒有完善的公司治理機制,就沒有健全的內部控制系統,內部審計就失去了發揮作用的平臺,只能開展低層次的事后監督、檢查活動,很難在評價公司的風險管理以及實現高層次的事前、事中發揮評價鑒證、咨詢服務等方面作用。完善的公司治理離不開內部審計,從COSO內部框架可以看出內部控制需要有一個完善的檢查機制,而內部審計恰恰可以提供這一機制保證內部公司控制的有效。
二、內部審計作為一個單獨的部門擁有一定的獨立性
獨立性是保證內部審計人員客觀、公正、或免除偏見地從事審計活動的先決條件,獨立性越強說明其地位越高可能起的作用也就越大,反之亦然。這里所謂的“獨立”,是指內部審計人員應與其所審查的活動保持應有的獨立,為其能夠客觀和自由地完成所委派的審計任務,取得期望的工作成果提供足夠的保證。只有當內部審計能保持獨立時,內部審計師才能保證提供的報告更具廣度和深度以及不可多得的可信度,才能在公司的政策遵循、資產保護和經營監控等方面發揮重大作用,進而在公司治理上起到靈魂性的促進作用。
一般來說內部審計匯報的層次越高,其獨立性就越強。而對于內部審計向誰匯報,董事會或者CEO,是公司治理中應解決的一個問題。CEO掌管公司對公司的業績負責,董事會對股東負責而且審計委員會中的成員同時來自于董事會。許國藝(2007)通過分析指出,我國可以在董事會下設置審計委員會,內部審計機構向董事會和總經理雙重負責,對內部審計的地位、職責權限、業務報告程序等做出規定。 擴寬審計領域,改進審計技術,提高審計效率、健全內部審計規范,提高審計人員素質。這一理論在英國等歐美國家已然成熟實踐,而在中國還在不斷地摸索進步中,最后使內部審計成為公司治理提供不可或缺的一股源源不斷的動力。
參考西方國家的審計委員會(Audit Committee),若相關法規可以對內審部門的職權有更明確的規定,例如內審部門必須獨立于公司的董事會,且對公司的內部控制的設置有否決權,則不僅可以使得公司的內部控制更加完善也可以減少注冊會計師外部審計的成本。在保證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和客觀性的前提下,內部審計機構和人員對企業的情況有著最好的理解,并且內審人員在日常的工作中掌握大量的最直接與最真實的會計信息,將可以發揮更大的潛力,為企業提供管理和決策服務,更好地增加組織價值和改善組織運營,幫助組織實現其目標,這對企業發展和內審人員來說是雙贏的結果。
三、審計委員會是董事會設立的一個公司內部監督機構
審計委員會已被賦予了企業會計和審計事務的監督控制權,成為公司內部治理體系的一部分。審計委員會成員具備的專業知識越豐富,公司的內部控制和信息披露的質量就越能得到保證,而只有勝任工作的審計委員會成員足夠勤勉并獨立于公司才能從根本上保證內部控制和信息披露的質量。審計委員會的獨立性和專業性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其工作結果的真實性和客觀性。
審計委員會履行其職責的一個重要工具是內部審計機構。內部審計人員能夠幫助內部審計機構審計委員會獲得對公司的風險和控制以及公司財務信息可靠性的理解。審計委員會還可以利用內部審計人員的工作及報告對外部審計人員的工作加以補充。因此,審計委員會應該至少每年審查一次內部審計人員的審計范圍和效率以及內部審計機構實現其目標的能力。為了擁有一個有效的內部審計機構,內部審計人員必須有直接與審計委員會交流的權利。
在公司的組織結構中,內部審計部門屬于公司行政系統的一部分,在日常的活動中要服從管理當局的指揮。雖然這有助于結合公司經營管理的需要進行審計,但是同時也形成了內部審計與管理當局及其所實施的內部控制與財務呈報角色混同的矛盾現象,不利于內部審計功能的有效發揮(陳漢文、李若山)。因此,審計委員會在職能上對內部進行監督,通過對內部審計的組織章程、預算與人事、工作計劃、審計結果等進行復核,以此提高內部審計部門的獨立性,使其工作范圍不受管理當局的限制,并確保其審計結果受到足夠的重視,進而提高內部審計的效率。
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強調:“在許多方面, 內部審計是兩種主要的治理活動——監督風險和確保控制有效的一線行動者,是公司治理中審計委員會的‘耳目……內部審計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包括監督、評價和分析組織的風險與各項控制;復核并證實信息可靠并符合相關政策、程序與法律;協助管理者向董事會、審計委員會、以及執行管理機構提供風險防范以及治理有效的保證; 對有助于組織改善的任何方面提供建議以完善過程、政策與程序”。但將內部審計放在公司治理這個壞境下時,內部審計目標與價值增值的治理目標越發相似,同時也成為公司治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項重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