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校園暴力遠離花季青春
辱罵毆打、強迫脫衣、持刀威脅……各種各樣的校園暴力令人觸目驚心。校園暴力在青少年中頻頻發生,究竟是什么心理造成的?
1.唯我獨尊?,F在青少年多為獨生子女,養成了遇事只考慮自身、漠視他人的狹隘性格。
2.抗壓能力差。青少年學生絕大部分時間都在校園中度過,缺乏社會歷練,抗壓能力差。
3.存在心理障礙。除自私、沖動外,自卑、多疑、抑郁、嫉妒等也是青少年常見的心理障礙。
4.模仿心理。父母及周圍人、網絡上的暴力行為易被青少年模仿。
預防青少年出現暴力傾向,了解青少年的暴力心理并相應地做好心理建設是關鍵。
1.定期進行心理調查,了解心理健康狀況。
2.了解什么是健全的心理人格,以及哪些思想是不健康的,哪些是要改正的。
3.多接觸一些全面的心理課程,了解自身心理健康狀態。
4.定期觀看心理方面的電影,及時進行自我調節或尋求幫助。
5.加強自我監管,為自己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以引導健康心理。
對于一些體格、心理弱小的學生,當遭遇校園暴力時,又該如何保護自己?
1.告訴自己不要害怕,不輕易向惡勢力低頭,讓對方不敢貿然攻擊。
2.大聲提醒對方,他們的所作所為是違法、違紀的行為,會受到法律或學校嚴厲的制裁,在確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大聲呼救。
3.受到傷害后,一定要及時向老師、警察報告。如果一味縱容,只會導致自己頻頻受害。
4.為預防遭遇校園暴力,平時應遠離學校周圍一些游手好閑、奇裝異服的人。在上學、放學時和同學結伴而行,盡量走人多的大路,避開僻靜的小巷。隨身攜帶的財物不輕易外露,放學后及時回家,不在外逗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