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婧
[摘要]任何學科,都是以一定的理論和研究方法作指導的。廣大黨史研究工作者在研究過程中,應該以馬克思主義的歷史理論和方法為指導,遵循黨性和科學性相統一的原則,尊重社會歷史發展獨特性的原則和樹立科學歷史觀的原則。
[關鍵詞]中共黨史;研究;基本原則
任何學科,都應以一定的理論和研究方法作指導。作為一名馬克思主義者,在對中國共產黨的歷史進行研究的過程中,也應該以馬克思主義的歷史理論和方法為指導,遵循以下三點基本原則。
一、黨性與科學性相統一的原則
2010年7月,在全國黨史工作會議上,習近平指出“黨史研究是一門研究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從中國共產黨的活動揭示當代中國社會運動規律的科學,要堅持黨性和科學性的統一?!盵1]習近平的這一論述,包括兩層含義:第一,中共黨史研究首先是一門科學,作為學術研究,它需要科學、嚴謹的態度;第二,由于中共黨史研究“擔負著資政育人的重要功能”[2],因此這門學科又具有很強的政治性。作為黨史研究者,如何在研究過程中把握好黨性與科學性的統一呢?首先,要尊重黨史研究的科學性。中共黨史作為一門學科,有其存在的學術價值和文化價值。作為學術研究,它需要研究者以科學、嚴謹的態度,站在價值中立的立場上,客觀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而不是以先入為主的某種價值判斷或傾向為依據,去證明自己的觀點。必須承認,一直以來,中共黨史研究在意識形態宣傳、教育方面作用顯著。而相比之下,在學術規范化方面,雖然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不足之處仍然明顯。例如,有相當一部分研究者都是從“我黨”的立場出發,在其研究著作或文章中大談“我黨”的歷史功績,重在總結經驗教訓,卻對“我黨”存在的問題及問題形成的原因言之甚少。再如,絕大多數的研究者,對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問題的評價,基本上均是以中國共產黨的重要決議為標準,不僅討論的問題都局限在同一個框架下,甚至連話語都只是簡單重復決議里的內容。用學術標準來衡量,這樣的研究立場和方法,是存在嚴重缺陷的。它們不僅限制了研究者全方位、多角度客觀分析問題的可能,也限制了中共黨史研究朝著更加學術化的方向發展。因此,中共黨史研究者應盡可能從客觀的立場出發,科學地分析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問題,在尊重黨的決議結論的同時,從更加學術化的視角規范中共黨史研究。其次,要正確理解黨史研究的政治性。中共黨史研究的特殊性就在于它是一門政治性很強的學科,擔負著“資政育人”的重要功能。這里的“政治性”應該如何理解呢?胡喬木曾說過:“歷史科學滿足政治需要的正確理解應該是,歷史向社會也向政治提供新的科學研究的成果,而社會和政治則利用這種成果作為自己行動的向導?!盵3]這就是說,中共黨史研究的題中之義是通過研究總結中國共產黨歷史上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為提高黨的執政能力,正確應對前進道路上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提供新的研究成果和有價值的歷史鏡鑒。因此,黨史研究不能只關注過去,“無目的地考據某些歷史事實,而不注重當前的問題”,這樣“黨史研究就不會有生命力”[4],也失去了其為政治、為社會服務的現實意義。再次,要把握好科學性與政治性的統一。在中共黨史研究中把握好科學性與政治性的統一,關鍵是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的歷史觀和方法論為指導,實事求是地去研究、考察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和歷史問題,這樣才能使黨史研究的成果既符合歷史事實,又反映時代要求,經得起歷史和實踐的檢驗。
二、尊重社會歷史發展獨特性的原則
由于歷史積淀、文化傳統、基本國情的差異,每個國家的社會歷史發展必然有其自身的獨特性。因此,研究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必須以尊重中國社會歷史發展的獨特性為根本前提。正如毛澤東在《如何研究中共黨史》一文中所論述的“研究中共黨史,應該以中國做中心,把屁股坐在中國身上”,“不研究中國的特點,而去搬外國的東西,就不能解決中國的問題。如果不研究中國共產黨的歷史的發展,黨的思想斗爭和政治斗爭,我們的研究就不會有結果。”[5]
具體而言,尊重中國社會歷史發展的獨特性,首先,必須全面了解中國國情。提到國情,人們通常會想到社會性質,殊不知,對國情的考察和研究應涉及社會的經濟結構、政治結構、文化狀況、社會組織、社會心理等方方面面。只有具體地而不是抽象地從生產力到生產關系、從經濟基礎到上層建筑諸方面全面考察一個歷史階段的社會狀況,才能真正把某一方面的問題研究透徹。值得一提的是,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認為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運行是推動社會歷史發展的內在動因,以此為指導研究某一歷史階段時,就必須首先說明這一階段生產力的發展狀況及其與生產關系之間的關系,由此才能正確把握中國近代社會的演進及革命發生和發展的內在規律。其次,必須了解中國共產黨獨特的歷史進程。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決定了中國社會革命和現代化建設的特殊性。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實踐相結合,領導中國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經過社會主義改造,最終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成功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革命和現代化建設道路。這條道路,與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所設想的有所差異。由于世界社會主義革命沒有像馬克思、恩格斯所預測的那樣首先在西方發達國家同時爆發,而是在俄國、中國這樣生產力落后的國家萌動并取得勝利。這就要求各國革命者,在遵循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同時,從各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踐出發,走符合各國特點的道路。因此,中共黨史研究的立足點,也必須要以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和建設的獨特歷史進程為主線和前提。最后,必須在研究中不斷進行理論創新?;谥袊锩同F代化建設的獨特性,判斷和理解中國的經濟、政治現象,既不能簡單套用馬克思經典社會主義理論也不能以西方經典理論為判斷標準,而是必須從中國的具體國情出發,以中國革命和現代化建設的實踐為基礎,客觀分析中國現象。廣大黨史理論工作者不能固步自封、墨守成規,而是有責任發展理論、創新理論,并以此來分析和解釋中國的政治、經濟現象。
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傳統,獨特的歷史命運,獨特的基本國情,注定了我們必然要走適合自己特點的發展道路。”[6]在黨史研究中,正確認識我國社會歷史發展的獨特性,是堅持馬克思主義歷史理論和方法的重要體現。
三、樹立科學歷史觀的原則
以馬克思主義歷史理論和方法為指導研究中共黨史,要堅持唯物主義歷史觀。習近平在紀念毛澤東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我們黨對自己包括領袖人物的失誤和錯誤歷來采取鄭重的態度,一是敢于承認,二是正確分析,三是堅決糾正,從而使失誤和錯誤連同黨的成功經驗一起成為寶貴的歷史教材。”他強調,“對歷史人物的評價,應該放在其所處時代和社會的歷史條件下去分析,不能離開對歷史條件、歷史過程的全面認識和對歷史規律的科學把握,不能忽略歷史必然性和歷史偶然性的關系?!盵7]
這一重要論述對于如何全面、客觀地評價毛澤東的功過是非,如何正確看待中國共產黨的歷史,特別是如何科學地進行中共黨史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以唯物主義歷史觀為指導進行中國黨史研究,應該從以下三個方面做起:首先,對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問題進行研究時,應該把它們放到一定的歷史范圍和歷史情境之中進行具體分析。毛澤東在《如何研究中共黨史》一文中,將其稱之為“古今中外法”,具體而言“就是弄清楚所研究的問題發生的一定的時間和一定的空間,把問題當做一定歷史條件下的歷史過程去研究?!盵8]這就要求在中共黨史研究中,要堅持實事求是地認識歷史,一切從歷史事實出發,既要充分肯定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和建設中所取得的成就,又要敢于承認過去的失誤和錯誤。只有這樣,才能全面、客觀地評價歷史。此外,由于任何歷史事件都是在一定的歷史背景下發生的,都會受到當時的時代條件和認識水平的限制,因此,在黨史研究中,要正確認識和充分理解這種歷史局限性,“不能用今天的時代條件、發展水平、認識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業績來?!盵9]其次,對某一階段黨史的研究,應該與黨的整個歷史進程、中國近現代以來的歷史發展聯系起來。毛澤東在《如何研究中共黨史》一文中寫道:“我們是用整個黨的發展過程做我們研究的對象,進行客觀的研究,不是只研究哪一步,而是研究全部;不是研究個別細節,而是研究路線和政策。[10]”這就是說,在中共黨史研究中,不宜過分在某些枝節問題上糾纏不清,而是應該站在一定的高度,整體、全面地考察社會歷史的發展。毛澤東還寫道:“研究中國共產黨的歷史,還應該把黨成立以前的辛亥革命和五四運動的材料研究一下。不然,就不能明了歷史的發展?!盵11]這就是說,研究中共黨史不能只是簡單的從中國共產黨本身的角度進行研究,還應該把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放到整個中國近現代史的范圍內加以考察,如果不能從歷史發展的整體性角度研究中共黨史,對有些問題的理解就可能會存在偏頗。再次,要把黨史研究與一定的社會經濟狀況、政治狀況聯系起來。胡繩在《談黨史學習中的幾個問題》中寫道:“黨的歷史的發展是與一定社會經濟、政治的發展相聯系的。不能孤立地講黨史,必須與一定的社會經濟、政治狀況聯系起來講。”“黨史如果脫離社會經濟、政治的發展,就沒有基礎,就得不到科學的解釋?!盵12]這就是說,黨史研究不能離開對社會政治、經濟狀況的考察而孤立地研究黨的自身活動,這樣做不僅會使研究工作因為缺乏社會基礎而流于空泛,“甚至于連中國革命和建設的一些最基本的問題也難以解釋清楚。”[13]
中共黨史研究是“一門政治性和現實性極強的歷史學科”[14],廣大黨史研究者應該以馬克思主義的歷史理論和方法為指導,樹立唯物主義歷史觀,堅持黨性和科學性的統一,研究出一批有創新、有深度、有價值的經得起歷史和實踐檢驗的成果。
[注釋]
[1]習近平同志在全國黨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J].中共黨史研究,2010(8).
[2]楊鳳城.關于中共黨史研究的規范和方法[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1(03).
[3]胡喬木談中共黨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
[4][12]胡繩.談黨史學習中的幾個問題[J].中共黨史研究,1988(01).
[5]毛澤東文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3版:第407頁。.
[6]習近平同志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08-21.
[7]習近平同志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12-27.
[8]毛澤東文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3版:第400頁.
[9]胡喬木談中共黨史.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0]毛澤東文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3版:第399頁.
[11]毛澤東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版:第404頁.
[13][14]肖鵬.歷史思維和中共黨史研究——學習習近平關于歷史思維的論述[J].探索與爭鳴,第74—7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