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亮+尹潔+許陳靜
“有企業家王石,有社會活動家王石,有我自己王石,我都常常不知道我扮演的是哪個王石?!?/p>

說王石是中國最具大眾知名度的企業家,毫不為過。尤其是在2001年之后,他登珠峰、出書、談戀愛、游學英美,頻頻引發關注。有人說,王石明明可以靠商業“教父”身份吃飯,卻偏偏以大眾明星身份生存。
所以在“寶萬之爭”爆發之初,公眾輿論本能地站在熟悉的、“有情懷的硬漢”王石一邊,對陌生的、“家門口的野蠻人”姚振華懷著戒備之心進行各種起底。但在“寶萬之爭”進入重組、罷免的第二季后,公眾心態已經轉向,仿佛一夜之間,網絡上下都在坐等并調侃“王的倒下”。
“人設崩壞”這種網絡時代的特有現象終于發生在王石身上。王石對自己的“人物設定”是理想主義者,有情懷又硬氣。這種設定,玩好了,蕩氣回腸,如他的過去;玩壞了,尷尬頻生,如他的現在。既講情懷和理想,又以規則和傲慢指責寶能;既講硬氣和強悍,又以維護女友和鞠躬道歉面對中小股東。王石是矛盾的。
和王石交往密切的人說,王石自己也慨嘆過:“有企業家王石,有社會活動家王石,有我自己王石,我都常常不知道我扮演的是哪個王石?!?/p>
職業經理人
2015年12月,在寶能系入股萬科之初,王石在朋友圈寫道:“北京公司內部講話,談到管理層對寶能系增持萬科股份的態度:不歡迎寶能系成為第一大股東。理由簡單:信用不夠。講話傳出,矛盾公開激化?!?/p>
半年后,代表資本的大股東寶能系要求解除王石的職務。這時,一封萬科內部信被散布到網上:“我們不是資本的奴隸,過去不是,未來也不是?!眱炔啃艑Α斑^去”進行了說明:“1988年萬科進行股份制改造時,創始人團隊放棄了唾手可得的股權,是為了避免公司成為少數創始成員乾綱獨斷的僵化組織……28年過去了,我們的初衷絲毫未改。28年中,我們這個行業誕生了難以計數的億萬富翁,卻并不包括全球最大房地產企業管理團隊中的任何一人?!?/p>

放棄股權是王石的一件大事,此事要追溯到1988年,萬科成為股份制改造的第一批國營企業之一。當時,萬科的前身深圳現代企業有限公司,擁有凈資產1300萬元,再以1元1股向社會公開募集資金2800萬元,股份合計為4100萬股。對于那1300萬元的凈資產,股份制改造要有明確的所有權歸屬。據王石回憶,萬科最初申請五五分成,即國家和企業職工各一半。他對深圳主抓體制改革的副市長朱悅寧說:“從法律上看,公司持國營牌照,風險由國家承擔,但從資金投入的角度看,國家卻沒投一分錢,說全是國家的也不合適,因為資產是我和員工們赤手空拳做起來的。既然如此,各一半,五五分成如何?”朱悅寧不同意,提出四六分?!澳闼奈伊俊蓖跏瘑枴!霸趺茨茏寚艺夹☆^呢?哈哈哈,當然是國家六,你四啦。”王石對這個結果也很滿意:“我心里想:別說四六了,二八,甚至一九我都干!產權界定清楚就好辦!”
這樣一來,萬科職工應得的股票為500萬股出頭。這部分股票又該怎么細分呢?依據深圳市政府的股改文件,只允許有10%,即50多萬股量化到個人名下,其余的由集體持有。王石“明確了想法,放棄其中應得的個人股份”。他認為:“‘不患寡,患不均是中國社會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社會也向來有種仇富心態。個人突然有了錢,會把自己擺在一個極其不利的地位,弄不好會惹來殺身之禍。名利之間只能選擇一項,或默不出聲地賺錢,或兩袖清風實現一番事業。我選擇了后者?!边@就是如今盛傳的“王石放棄萬科股權”的由來。時至今日,王石個人名下的萬科股票也只占很小比例。
不僅不要股份,11年后,48歲的王石連總經理職位也不要了。股改以來,他一直擔任董事長兼總經理。辭任總經理的客觀原因是:“上世紀80年代下海經商一族的文化層面不高,‘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1992年之后,下海經商一族的文化層次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市場也發生了很大變化。我開始有危機感,腦中的想法越來越少。更有甚者,到了1998年,構思的周期要長達半年時間。怎么了?我不得不反省?!?/p>
王石的另一套說法是:“上世紀80年代,企業生長環境缺乏規范,創業者擁有的資源非常有限,這就需要所謂的強權人物領軍殺開一條生路!等到企業解決了生存問題,有了長足發展,企業帶頭人的權威自然也就樹立起來。但在不規范環境下培養出的權威人物,往往會帶來伴隨著夸大權威作用的個人崇拜、聽不進專家建議的一言堂、決策時易于沖動、好大喜功、脾氣暴躁等惡習。企業發展過了求生存的階段,要想健康發展,創業者就要擺脫原始階段的惡習,并在公司層面強調專業化,培養成熟的管理方法,逐漸弱化權威作用。中國內地目前不是缺少老板,不是缺少有產者,而是缺少職業經理人,缺少律師、會計師、設計師、規劃師。萬科致力培養的是職業經理人,我給自己的定位就是職業經理人。”
不行賄

王石對干凈的官商關系的追求,即“不行賄”。王石這一理想起于1983年。當年,王石計劃把深圳生產的飼料產品通過鐵路運到外地賣,但那時尚處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階段,飼料產品并未納入鐵道部門的貨運計劃,只能申請計劃外指標,但計劃外指標很難申請。王石打聽到貨運主任的住處和抽煙的喜好,想和他套套近乎,就花20元買了兩條香煙給貨運主任送去?!盀榱双@得商業上的某種好處給對方送禮,我還是第一遭。”王石說。貨運主任看到桌上香煙,沒問怎么回事就說:“要車皮的吧!”“能給批兩個計劃外車皮嗎?”王石有點不知所措地答道。
貨運主任把煙回遞給王石,說:“煙你拿回去,明天直接去貨運辦公室找我。別說兩個車皮,就是10個也批給你?!蓖跏蹲×?。原來,貨運主任早就注意到貨場那個城里人模樣的年輕人,經常同民工一起卸玉米?!安幌袷欠稿e誤的懲罰,也不像包工頭。我覺得這個年輕人想干一番事業,很想幫忙。沒想到你還找上門來了。你知道計劃外車皮的行情嗎?”貨運主任說。王石又愣住了。貨運主任說:“一個車皮紅包100元,兩條煙只是行情的1/10?!?/p>
車皮辦下來了,王石也悟出一番道理:“在商業社會里,金錢不是萬能的,金錢是買不來尊重和榮譽的。貨運主任的精神需求很簡單:欣賞這位城市年輕人的做事態度和吃苦精神,愿意無償伸出援助之手,從支持行為中獲得精神的滿足感。既然是在做令人敬佩的事業,為什么還要通過物質的訴求,直白地講,用行賄手法來獲取計劃外車皮呢?想想送煙的動機,不禁讓我汗顏!”從此,他給自己和萬科立下規矩:絕不行賄。
征服
王石氣質強硬或許是因為生于軍人家庭,而且他的母親來自錫伯族——一個以能征善戰著稱的游牧民族,王石承認自己的血液中也流淌著這種野性。無論是當兵、做企業還是登上珠峰,硬漢形象幾乎成了他的標簽。
王石44歲那年,醫生在他的腰椎部位發現了血管瘤,而且已經壓迫到神經。醫生告訴他,這種情況可能導致癱瘓,做手術則存在風險,建議他不要運動,最好坐輪椅。王石不肯,他覺得要是坐上輪椅就“真的癱瘓”了。后來一位骨科專家對他說,如果這個血管瘤不變化,就沒有必要開刀;但如果惡化,也就沒有挽救的余地了。考慮之后,王石決定不做手術。他想趁著還能走動,去西藏進行一次“心靈之旅”。
1997年,王石首次入藏。在珠峰大本營,他見到了中國登山隊的高級教練金俊喜。此前由于雪崩,中日聯合登山隊的17名成員全部在梅里雪山遇難,金俊喜因身體不適提前撤下而躲過一劫。但他從梅里雪山來到珠峰大本營,準備再次登山。王石問他:“為什么還要去?”金俊喜回答:“死去的已經死去了,但活著的還要面對,還要走完他們沒有走完的路。”這對王石觸動極大,他從此開啟了挑戰極限的征程。
2000年,王石在西藏創造了攀高6100米的中國滑翔傘最高紀錄,以此作為自己的50歲生日禮物。2003年5月,王石第一次登上珠峰,又創下了當時中國人最高登頂年齡的紀錄。
“很多人覺得我了不起,但他們的理由讓我很不服氣,說我‘年紀最大,好像我的了不起只是年紀太大了還能登頂。”王石曾這樣調侃。此后4年中,他又成功登上11座高峰。他最佩服的登山家是日本人三浦雄一郎,首次登珠峰時62歲,二次登頂時67歲,王石希望自己能打破這個紀錄。
強烈的征服欲是每一位成功企業家必備的素質,但王石表現得比其他人更突出。在傳記里,他承認自己從小就很好勝。2003年,他對媒體回憶創業動機時說:“當時我作為三十出頭的大學畢業生,放著廣東省外經貿委這樣的好工作不干,而是到深圳下海經商,引起過很多人的費解。一般人判斷:人生在世,不是為名就是為利。但我既不圖名也不圖利,就是為了展示自己的才華?!?/p>
按王石自己的話講,“1983年赤手空拳到了深圳”,第二年“白手起家組建萬科”,并把萬科打造成了全國最大的地產商、第一批上市的地產企業。1995年在內地上市的331家公司中,房地產企業有29家,至今具有配股資格的只有3家,萬科是其中之一。直到1999年,已經在商界登頂的王石辭去萬科總經理職務,正式“讓位”。
“寶萬之爭”爆發后,一位知名財經評論員表示,與同齡企業家相比,王石的物質欲和權力欲都不算高?!白鳛槿f科創始人和精神領袖、中國地產界‘教父,能在巔峰之時急流勇退,一般人是做不到的?!?/p>
但王石毫不諱言自己的野心。在他寫的《道路與夢想》一書中,講創業之初的標題是《燕雀焉知鴻鵠之志》,還分成了上下兩個章節。據和他一起在深圳登山的朋友說,王石不喜歡走成形的路,總是自己帶一把砍刀,一邊開路一邊走。
對于登山的深層意義,王石曾說:“有時人生的目標不是很清晰,但總要給自己高一點的目標,達到后再給自己更高一點的目標?!痹谶@個過程中,他挑戰的是自己,戰勝的也是自己。
戀情
10年前,王石說:“我的公眾形象是不包含私生活在內的。”而現在,他公眾形象的很大一部分來自私生活。
去哈佛游學那年,王石正好60歲。一年前,他第二次登頂珠峰后曾感嘆歲月不饒人,“以前登頂下來緩緩就好,這一次半年都緩不過來”。他曾經計劃70歲的時候再登頂一次,打破三浦雄一郎的紀錄,但最終放棄了這個打算。那次登頂是他最后一次登山。此后,他的公眾形象便與田樸珺的溫柔鄉緊密相連。
在田小姐的問題上,王石表現出了最大程度的“軟”。無論是媒體輪番報道他們的戀情,還是網友挖出田樸珺發的“笨笨紅燒肉”微博,任由外界怎樣爆料、調侃,王石都一副“任爾東西南北風”的姿態。更耐人尋味的是,相比于王石前妻多年來的“隱形人”狀態,田樸珺隔三差五對媒體談王石,話題一個比一個勁爆——“吃5頓飯確定關系”“當初以為他不喜歡女人”“我在開會,你餓了自己叫外賣”,以至于有些看不下去的王石老友建議田樸珺“學學怎么做‘王的女人”。然而“王”自己顯然是不在乎的,雖然不發聲,但把臂同行的照片繼續曝,娛樂頭條繼續上,對此,除了錢鍾書名言“老年人戀愛,就像老房子著火,沒的救”,還能有什么解釋。
關于田小姐,外界分為兩派,一派觀點鮮明:妻子豈應關大計,英雄無奈是多情,要不是田樸珺,王石不會落到這個地步。另一派觀點更鮮明:你們管得著嗎?
其實,就算田小姐過度消費王石,用自己的獨立女強人姿態把王石演繹成“傻白甜總裁”,徹底玩壞了他以往的硬漢形象,那也是一個愿打一個愿挨。正如王石的薪酬比例沒有隨著萬科業績的增長而增長一樣,過去18年中,萬科的營收增長了116倍,王石拿到的錢始終是公司利潤的萬分之五,也是一個愿打一個愿挨。
在股東大會上,王石公開表態,稱自己的去留已不重要,重要的是萬科文化的延續?!叭绻袅聊軒ьI著團隊繼續往前走,我可以另起爐灶。”
假如真的離開萬科,王石還會不會再次強硬起來?難說。
(蔣春燕薦自《環球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