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標
【摘 要】長期以來,聲樂教學在思路上多注重學生發聲技術的能力訓練,而忽略了歌唱藝術綜合演唱形式的鍛煉和實踐。歌唱形體動作的創編是音樂教師、舞蹈教師必須具備的能力,它正好滿足了學生對于歌唱表演訓練的需求。根據《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音樂學教師教育本科專業課程指導方案》(教體藝2004[12]號文件)的要求,新增了“重唱與表演唱”的內容,這將有利于高師教學培養目標的進一步完善與實施。[1]
該課程不但可以鍛煉學生的編導和創新能力,還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合作能力、組織和實踐能力等,使學生自身的個性得以張揚,興趣愛好得到體現,合作精神得以發揚。
【關鍵詞】舞蹈美學;歌唱形體動作;編創
中圖分類號:G83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9-0174-01
一、歌唱形體動作的特征
(一)形體動作情感單一性。通常,一首歌曲的情感基調多呈現為一致性:喜悅、振奮、思念、歡樂等,所以形體的表演動作往往也只是一種基調,而不像專業舞蹈那樣,情感的變化、節奏的變化有舞蹈的結構等。情感的單一使得形體動作多以重復、簡潔、整齊和變奏為主,并且表演中形體動作的情感要與歌曲中的情感融為一體。
(二)形體動作的從屬性與烘托性。歌唱的形體動作只能是一個從屬和烘托的作用,因為它的主體表演是演唱的聲音,形體動作的從屬性特點決定了其表演具有烘托性。它一方面要烘托歌手的演唱,另一方面還要考慮到形體動作、隊形與調度的烘托,做到突出演唱,共同融合。
二、歌唱形體動作的編創
(一)根據歌詞來提煉動作。歌曲不但具有情感性和音樂性,更具有形象性。我們創作動作時可根據歌詞提示、歌詞的意境來創作我們的形體動作。如歌曲《船工號子》歌詞的形象性和動作性:
穿惡浪哦,踏險灘吶
船工一身都是膽啰
闖漩渦喲,迎激流嗬
水飛千里船似箭啰
乘風破浪嘛奔大海呀嘛
齊心協力把船扳哪
濤聲不斷歌不斷
回聲蕩漾白云間啰
高峽風光看不盡哪
輕舟飛過萬重山喲
歌詞里透出很多形體語匯,有船風平浪靜時船工悠閑劃槳的動作;惡浪撲來,船工與風浪搏斗、勇闖險灘的動作;穿過惡浪、踏過險灘,高峽風光無限的動作;船進入淺水區下水拉纖的動作等,所以整個舞蹈的動作就可以從歌詞的內容里提煉出來了。
(二)根據歌曲的情感、情緒編創形體動作。每首歌曲都有情感和情緒,并且歌曲的情感具有單一性、一致性,我們可以根據歌曲的情緒來創作形體語匯。
“喜”,就是喜悅、高興的表現。人們在高興的時候會興奮地跳來跳去,舞蹈動作中也不乏在原地又蹦又跳的表達形式。如解曉東春和范曉萱春晚演唱的作品《咱老百姓今個真高興》的情緒,歡快的舞蹈動作把觀眾帶進過年的喜悅氛圍中,她們的形體動作是根據歌曲的情緒來編創的,是演唱、表演、形體動作三者的融合。
“怒”,人們緊張或憤怒時,“怒”大多是以大聲吼叫來發泄的。生氣時,人們會提高聲調,來來回回地移動身體而做出激烈的行為。舞蹈當中就算沒有大幅度動作,也可以在原地做出反復的舞蹈動作來表現過分激烈的情緒變化。
“哀”,表現哀的歌曲有很多,如《黃河怨》《喜兒哭爹》《松花江上》都是屬于這一表演范疇。
(三)根據歌曲的人物來編創歌唱形體動作。根據歌曲里人物的形象、性格、內心活動來編創演唱的形體動作。
如歌劇《洪湖赤衛隊》里韓英演唱的《看天下的勞動人民都解放》,韓英是抱著必死的心情唱給母親的,因此形體動作要把韓英的英雄形象、為革命勇于獻身的心情、深愛母親的情感表達出來。如唱到“彭霸天,喪天良,霸走田地,搶占茅房,把我的爹娘趕到了那洪湖上”時,動作應該有力、堅強一點,可以手握著拳頭,動作斬釘截鐵,把韓英對地主惡霸的刻骨仇恨表演出來。
(四)根據歌曲的風格來編創形體動作。面對極其豐富的舞蹈種類,我們不能統而用之,必須根據歌曲的風格來確定舞蹈類型,要讓歌唱動作的表演符合歌曲的風格。歌曲的演唱方法有民族、美聲和通俗,我們的形體語匯編創可以根據這幾種唱法來確立舞蹈的種類。如歌曲《鴻雁》是一首典型的蒙古族民歌,那么我們的舞蹈語匯就可以加一點蒙古舞蹈動作。
綜上所述,歌曲表演唱的創編是音樂教師、舞蹈教師必須具備的能力,它解決了當今傳統教學中個別聲樂課授課特點的局限:學生在課堂上只學習歌唱發聲的基本技能,很少進行表演的實踐。而歌曲表演唱編創正好滿足了學生對于歌唱表演訓練的需求,歌唱表演唱創編作為一種實踐性的表演藝術,從演唱者的唱、演、編出發,把生活體驗和藝術想象帶入到舞臺創作中,挖掘演唱者的潛能,完成生動的表演。
參考文獻:
[1]張貴.重唱與表演唱在高師聲樂教學的實踐應用[J].音樂創作,2013.
[2]毛佳.論形體語言在聲樂演唱中的功能特點[J].大眾文藝,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