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璨
摘 要:文章擬以蚌埠市旅游業為例,通過對蚌埠市旅游業發展情況的資料收集、消費者網上問卷調查以及對蚌埠特色旅游景點的參觀體驗等一系列的調研工作,探究蚌埠旅游業發展中智能旅游與人文環境多元化的現狀及發展對策,并對蚌埠市旅游業發展模式進行更深層次的探究,以大學生的角度從司空見慣的東西中發現些許荒謬,通過記錄獨立見解和深度利用資源的新思路來為蚌埠旅游經濟獻言獻策。
關鍵詞:旅游經濟;智能旅游;人文環境多元化
隨著互聯網信息化時代的到來,智能旅游已逐漸成為一種新風尚,蚌埠市具有得天獨厚的旅游環境和待發掘的深厚歷史文化,在旅游行業市場上具有非常廣闊的發展前景與巨大的投資潛力。“十一五”期間,新建了一批質量很高的休閑旅游場所。“十二五”期間,已基本建成皖北中心旅游城市,由數據可知,2015年的旅游綜合收入已突破了150億,旅游總收入相當于GDP的14%,旅游業成為蚌埠市經濟發展的戰略性支柱產業。但相比入選“首批國家智慧旅游試點城市”的18個城市來說,蚌埠市的社會經濟貢獻率較低且旅游業整體發展較落后,剛剛起步存在的問題較多。伴隨著人類生產生活的發展和逐漸擴展的旅游的內涵和外延,游客不僅僅滿足于自然景的觀賞,文化游、科技游等理念逐漸深入人心。觀賞和精神需要出現了多元化,并開始追求品位、知識及特色。繼承和借鑒傳統旅游業發展的優勢,并不斷開拓創新,探索旅游業發展新模式對于更好地促進旅游行業持續穩定發展來說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發展智能旅游,打造新興旅游目的地
“智能旅游”又被稱為“智慧旅游”,是在IBM提出的“智慧地球”概念基礎上延伸產生的旅游信息化概念。其核心是利用云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通過互聯網或移動互聯網,借助便攜的終端上網設備,去主觀感知旅游資源、經濟、活動、旅游者等相關信息,并及時發布,讓消費者能及時了解這些信息、安排和調整工作與旅游計劃,從而智能感知各類旅游信息獲得更加優質的服務。筆者所在調研團隊根據調研主題設計問卷,借助新媒體進行為期一個月的網上問卷調查,收回網上問卷一千多份,紙質問卷二百多份,并就相關的問題向帶隊的專業老師請教,對相關數據有了更加科學的分析,后期將活動中所拍攝照片、視頻、采集數據、訪談記錄以及問卷調查等進行匯集整理,并制作PPT形成社會實踐報告。
伴隨著人類生產生活的發展,潮流的出游方式如大眾、散客、個性、自助化出游,在線、游輪游艇、房車、自駕車旅游等新興旅游方式正快速發展,智能旅游這是一個巨大的市場,越來越需要有相應的更加智能、個性、信息化的服務,尤其是在滿足這部分新興需求上越來越離不開自身現代化的實現。
在對蚌埠市發展智能旅游的實踐中,應結合蚌埠市旅游資源及發展現狀等自身特點,找到適合蚌埠市旅游業的發展道路。蚌埠目前在智能旅游方面發展良好,智能旅游建設項目已取得初步成效,蚌埠市旅游局已先后建設蚌埠旅游項目咨詢網、改版升級蚌埠旅游政務網、完善了蚌埠旅游項目庫,智能旅游設施,線上旅游服務內容也更加豐富。然而這只是智能旅游的基礎,與國內一些一線城市的旅游信息化建設相比,仍存在一段距離,蚌埠應該在此基礎上穩定發展并加以創新。
在此擬對蚌埠市旅游業發展提出以下建議:(1)鼓勵新型智能旅游企業的發展,因為這些企業不僅可以創造一種新型經營模式,還可以產生“鯰魚效應”,逼迫傳統企業改造升級,促進本市旅游行業現代化;(2)鼓勵旅游酒店、旅游車船公司、旅游購物公司等旅游行業相關的企業實行“智慧管理”、“智慧服務”、“智慧營銷”,在信息化建設方面大膽探索,不斷提高對旅客服務的智能化水平,體驗“智能旅游”;(3)重視旅游行業內的人才,通過多種渠道吸引和招聘人才,以提高蚌埠市旅游業發展的競爭力。
同時對其創新發展提出三點建議:(1)創新服務方式:依托定位、物聯網等技術實現為游客主動提供旅游服務,通過智能終端設備和智能手機平臺為游客提供貼身的導游和智能化的旅游服務;(2)創新服務模式:從過去旅游者找服務轉變為主動送服務上門;(3)創新服務評價:例如公眾點評、智慧分享,使游客可以隨時、隨地與其親朋好友分享旅游經驗,景區和企業也可以得到游客對旅游的反饋信息。
二、發掘并保護自身人文環境多元化加大宣傳推介
人文環境的一般定義里包括共同體的態度、觀念、信仰系統、認知環境等。人文環境是社會本體中隱藏的無形環境,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民族靈魂。人文景觀,是在自然景觀上疊加了文化特質而構成的景觀,為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滿足一些物質和精神等方面的需要,有多種表現形式,既可以是文物古跡等實物載體,也可以是神話傳說、民俗風情等精神形式,能夠創建極具吸引力的旅游形象。
蚌埠市具有深厚的歷史與文化底蘊,同時在現代經濟、文化、藝術等方面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發掘并立足于人文景觀的多樣性,創建極具吸引力的旅游形象,對于更好地促進蚌埠市旅游業發展來說是值得重視的。在旅游資源上,帶領調研團隊參觀蚌埠市特色風景區是暑期調研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4A級風景區-禾泉農莊的主要特點是擁有極具人文特色的傳統手工業與生態農業,如扎染工藝、陶瓷工藝、造紙工藝、古榨油坊、生態養殖廠、生態酒店等。蚌埠花鼓燈嘉年華的主要特點是冒險刺激、極具娛樂性、參與性與科普性,擁有象征蚌埠氣質的標志性建筑“淮河之眼”。通過查找資料知蚌埠市是大禹文化、楚漢文化、雙墩文化的聚集地,擁有7300年前的“雙墩遺址”,蘇東坡贊譽為“天下第七泉”的白乳泉,大禹治水圣地涂荊山風景區,淮河“三峽”,2009年“中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的霸王別姬垓下古戰場,朱元璋出家之地寶剎古寺-龍興寺,明朝開國功勛湯和墓地,避暑勝地“江北第一溶洞”的韭山洞和中華古民居。
雖然有悠久的歷史和傳說,因對現有人文資源不完善開發使之未真正與旅游業緊密結合也未給旅游業帶來很大影響力和經濟效益。位于市區的龍子湖風景區由人工修建,龍子湖是天然湖泊,先后被命名為省級風景名勝區,國家級生態示范區。但景區因未打造特色而缺乏知名度,基本上是當地人休閑的場所。包括一些現代園林水文景觀類的景點也出現類似問題。蚌埠目前的旅游業整體發展在全省來看仍未進入旅游業的“第一方陣”,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在知名度上,更多是作為本地居民休閑娛樂的場所,很難吸引外來游客前來游玩,缺乏有效的系統性的宣傳。
政府應該從對古跡遺址的合理規劃利用角度出發,加大宣傳推介、助力品牌推廣力度,更好地弘揚人文特色,促進旅游產業更快更長遠的發展。在形象策劃、宣傳推介的方式上,可以借助電視、網絡等新媒體,充分發揮其高效率低成本的優勢,可以將品牌宣傳納入“智能旅游”規劃中,使品牌宣傳擁有便捷智能的全新方式,以適應旅游業的“二次革命”,更好地服務于旅游管理。在品牌宣傳策略上,我們可以借鑒一些比較成功的旅游景區的經驗,并結合蚌埠本地旅游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如省內耳熟能詳的合肥和蕪湖,由于其文化中心和經濟中心的地位,每年能吸引全國各省和國外游客很多游客。值得注意的地方是,在進行旅游景區景觀設計時,應確定尊重歷史傳統文脈、發展人文景觀的原則。
同時旅游業的發展,一些旅游景區因急功近利而在景觀設計上存在著千篇一律的現象,如把某些熱門景點的景觀設計作為模仿對象,不能準確定位自身的人文特點,“復古熱”、“人造景觀”、“歐陸風”等現象泛濫,這種做法不僅是對本地的特色的忽略,而且是對歷史文脈的連續性的割裂,對旅游行業的長遠發展十分不利。旅游景區中的人文特色是增強景區吸引力、促進旅游業繁榮的根基,在設計旅游景觀的過程中應注意謹慎縝密,尊重所在地段特定的歷史文化背景。
總之,在設計和構建旅游景觀時要保護好人文環境,并做到大力宣傳,提升形象,促進旅游業真正地繁榮發展。隨著時代的發展,旅游業將進入蓬勃發展的全新時代,在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重要。蚌埠市要緊抓機遇,著手打造智能旅游,助力推進重點旅游項目建設,助力宣傳蚌埠市旅游形象,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更好促進旅游業的持續穩定發展,為旅游業未來良好的發展局面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許春曉.21世紀中國旅游地理學的新領域:旅游資源非優區研究[J].旅游學刊,2000(1):59-62.
[2]劉瑩.拓展旅游融資方式[J].特區經濟,2006(6):221-222.
[3]馬薇薇.旅游資源非優區開發研究[J].學院學報,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