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鳳霞+仲春梅
摘 要:償債能力的強弱關系公司的生存和發展。本文主要通過對浙江省醫藥行業上市公司償債能力的分析,判斷其償債能力的強弱并提出一些優化對策。
關鍵詞:浙江省;醫藥上市公司;償債能力;對策
償債能力,是指公司償還各種債務的能力,該能力的強或弱關系著公司的生存與發展。一個公司的償債能力如何,不但公司本身很重視,各方利益相關者也十分關心。醫藥行業是我國經濟的重要構成成分,因此,對其上市公司的償債能力進行分析十分有必要。文章主要選取了浙江省醫藥行業8家上市公司進行分析,結合醫藥公司經營特點和財務管理實踐經驗,對其償債能力進行分析和評價,并提出一些優化對策。
一、償債能力指標分析
1.短期償債能力指標
短期償債能力是指公司的支付能力,通過利用公司的流動資產變現來歸還短期的到期債務。
(1)流動比率
流動比率是流動資產總額和流動負債總額的比值。用于衡量公司在短期債務需歸還時點上,可以變現來歸還債務的實力。一般情況下流動比率應保持在2為最佳。
根據表1由新浪財經統計而來的數據可看出浙江省醫藥行業8家上市公司中,2013年流動比率最大的為3.8443,最低為0.9389。2014年最大為5.0599,最低為0.7807。2015年最大為2.2569,最小為0.5531。由此可看出各公司的償債能力相差甚大。另外,通過計算得出2013年浙江省醫藥行業上市公司平均流動比率為1.7494,全國醫藥行業上市公司平均流動比率為3.44(數據來源:新浪財經。下同)。2014年浙江省醫藥行業上市公司平均流動比率為2.0275,全國同行業為3.124。2015年浙江省醫藥行業上市公司平均流動比率為1.4368,全國同行業為2.524。據此可以看出浙江省醫藥行業上市公司的流動比率近三年呈波動下降的趨勢且總體水平較全國偏低。一方面是由于一些公司對資產質量管理的不重視,如大幅度的增加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等,另一方面主要是由于公司舉債的不合理,使得公司的流動比率下降。
(2)速動比率
速動比率是指公司的速動資產總額和流動負債總額之間的比值,它能表明公司流動資產中可以迅速變現以歸還債務的實力。相比流動比率,該指標更直觀、可信。
根據表2的數據可看出浙江省醫藥行業8家上市公司中,2013年速動比率最大的為3.0866,最低為0.4884。2014年最大為4.6654,最低為0.4855。2015年最大為1.6858,最小為0.1937。由此可看出各公司的償債能力還是相差甚大。另外,通過計算得出2013年-2015年浙江省醫藥行業上市公司平均速動比率分別為1.3035、1.5566和1.0144。而全國醫藥行業上市公司2013年-2015年平均速動比率分別為2.872、2.527和2.023。據此可以看出浙江省醫藥行業上市公司的速動比率總體水平較全國偏低,整體短期的償債能力較弱。經過分析各公司的財務報表,可知一些公司存貨和應收賬款的占比較大,這是導致速動比率較小的一項重要原因。
2.長期償債能力指標
長期償債能力是公司保證到期長期債務能及時歸還的可靠程度。用于反映歸還借款與支付借款利息能力的大小。主要選擇了利息保障倍數和資產負債率。
(1)利息保障倍數
利息保障倍數是息稅前的公司利潤與利息費用之比。它是反映公司償還借款利息能力的指標。比值越大,意味著公司支付利息費用能力越強。
根據上表數據可以看出,浙江省醫藥行業8家上市公司2013年利息保障倍數最大的為2407.8608,最低為-5361.4865。2014年最大為3224.1503,最低為-52584.8142。2015年最大為789.7777,最小為-40277.9925。2013年-2015年各年的平均利息保障倍數分別為216.5222、-5577.0231和-6361.2368。一般來說,公司想要維持正常的償債能力,利息保障倍數至少應該大于1。但從上述數據可知,浙江省醫藥行業上市公司的利息保障倍數呈現越來越小的情況,并趨之為負,該情況將不利于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從上表還可得,該指標呈現負數的只是少數公司,并且有兩家公司只是在2015年出現了負數,該情況是由于公司不合理舉債引起。總體來看,浙江省醫藥上市公司償付借款利息的能力并不是很強。
(2)資產負債率
資產負債率是總負債除以資產總額的比值。對于債權人而言,該指標越小,公司歸還債務的實力越厲害。但該指標過低也不利于實現投資者財富最大化與公司價值。
由表4的數據可以計算得出,2013年-2015年浙江省醫藥行業8家上市公司平均資產負債率分別為46.2049%、40.7447%和45.7383%。全國同行業的平均資產負債率為40.937%、41.544%和40.287%。從中可看出,2013年和2015年浙江省超過了全國的平均水平,2014年的資產負債率較全國偏低。從變化趨勢分析,浙江省醫藥上市公司的資產負債率呈下降趨勢。另外,浙江省醫藥行業八家上市公司的資產負債率分布不均勻,從其分布的狀態看,主要呈現向兩側集中的狀態,2013年-2015年資產負債率在40-50%的分別有2家、1家和0家。八家上市的醫藥公司中該值最大可達到77.6176%多,最小則在12%-15%左右,過高和過低的狀態,將不利于整個行業的長遠發展。
3.經營現金流量指標
判斷一個公司償債能力的強或弱,僅靠分析短期和長期償債能力的相關指標缺乏全面性。因為有些上市公司為了達到自己所需的目的,可能在公布報表時帶有一些主觀因素,這時這些指標反映出來的就不是真實的情況了,所以對上市公司償債能力的分析還應結合其經營現金流量的狀況。現金流量指標是公司經營活動中所發生的現金流量和債務之間的體現,所以可以更加明確可靠的反映上市公司償債的強弱能力。
摘 要:近幾年,伴隨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迅速,對正規化的金融發展體系進行了有效的補充,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文章在闡述互聯網金融內涵本質、風險等基礎上,剖析互聯網金融監管原則,并基于原則分析探索出一種有效的互聯網金融監管新模式。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金融監管;原則;新模式
互聯網金融是一種伴隨社會進步、科技發展出現的新型金融模式,是指應用互聯網技術和移動通信技術等將資金進行融通處理,并將金融信息發布在網絡上,具有信息中介和支付服務等功能。現階段,我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形式主要有眾籌融資、P2P網貸平臺、保險產品銷售、互聯網支付等多種形式。這些多樣化形式的互聯網金融雖然提升了金融交易效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金融信息不對稱的現象、實現了對金融資源的合理優化配置,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對原有的金融經營發展模式帶來了一定的挑戰,也對新時代下的金融監管服務管理體系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為了更好地實現新經濟形勢下互聯網金融的穩定發展,需要有關人員注重互聯網金融監管工作,為此,文章對互聯網金融監管原則與新模式進行研究。
一、互聯網金融概述
1.內涵
互聯網金融是以互聯網發展為代表的一種現代化信息科技產品,支持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技術包含云計算、移動支付、搜索引擎、社交網絡等。互聯網金融的出現和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對人類社會的金融發展模式產生了影響。但是基于互聯網金融發展中云計算、移動支付、搜索引擎、社交網絡的存在,加重了金融市場信息的不對稱,交易雙方的金融交易存在一定的風險。
2.風險
第一,互聯網金融發展沒有對金融的原有功能和本質內容進行改變。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一般是對金融技術進行創新,但金融發展本身的功能并沒有發生變化,仍然是資金的融通、價格的發現、支付的清算、風險的管理等。第二,互聯網金融和傳統金融發展之間存在沖突。互聯網金融發展具有快速性、便捷性、穩定性的特點,更加強調金融發展的創新。而傳統金融發展注重穩健。同時,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沒有充分對風險管控這一問題進行充分的考慮。第三,互聯網金融未來發展存在很多不確定性因素。一些人對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認識存在局限,認為其和傳統金融之間差異不大,而忽視了其發展中帶來的風險和機遇。第四,互聯網金融中P2P網貸平臺的存在在為放款人提供了較為方便的資金應用同時,也提升了存儲工具的高收益性能。但是加重了放款人可能面臨的無法回收本金和利益的風險,借款人同樣面臨信貸風險。
二、互聯網金融監管原則
1.適當的風險容忍度原則
互聯網金融發展創新旨在為了適應社會發展對互聯網金融提出的新要求。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是在互聯網的不斷發展和應用下產生的。在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下,金融消費者和社會實體經濟發展能夠從中獲得更好的收益,為此,金融監管對于金融監管經濟發展應該留有一定的空間,控制好監管的力度,不能抑制金融監管的創新。互聯網金融監管的發展需要做好專制制度和無序制度之間的平衡,要應用行業自律、私人秩序等對眾籌、網貸平臺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進行規范。另外,互聯網金融發展風險要被合理的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從而引導整個互聯網金融行業的有效發展。互聯網金融發展的監管需要加強規范約束力,積極鼓勵監管工作的創新,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避免權力的濫用。
2.動態化比例監管原則
金融監管的從松弛到嚴謹的管理具體可以被劃分為四個層次:第一層次是市場自律。自律準則主要是由金融監管行業協會和金融企業共同發布的,采用的是一種自愿實施的方式。第二層次是注冊方式。主要是指有關部門可以通過注冊的形式來加強對相關機構信息的充分把握。第三層次是監督。監督目的主要是保證金融市場發展和金融機構之間的持續、穩定進行。在一般的情況下不應用直接的監管方式。第四層次是審慎監管。這種監管方式主要是向相關機構提出金融資本和金融流動的要求,并可以對金融監管市場發展實際進行檢查。
3.原則監管和規則監管相結合
金融監管當局在原則性監管模式引導下需要對監管對象進行引導,從而實現最終個監管目標。這種監管在一般的情況下不會對監管對象提出過多的要求,也不會介入或者對其相關業務產生干擾。金融監管當局管理人在規則性監管模式的引導下一般以金融監管法律條文為依據,能夠對金融監管企業的金融業務流程和金融業務內容作出更為明確的規定。原則監管和規則監管之間各有各的好處和弊端,為此在互聯網金融監管發展實踐中,應該將兩種監管模式進行有效的結合,充分發揮出兩種監管模式的優勢,在充分應用這兩種監管制度的同時實現對互聯網金融市場發展的維護以及各種風險的有效控制。
4.加強金融監管的一致性
金融機構在監管工作中可以根據不同監管標準的差異對各種監管措施進行合理的應用,要特別注意防止監管套利行為。從而保證金融監管市場的公平、穩定發展,保證金融監管發展市場秩序的穩定。互聯網金融提供的支付和放貸服務和傳統金融發展之間存在一些相同的地方,針對這種相似的金融監管服務如果應用了不同的監管準則,就很容易出現一些不公平的競爭交易行為或者金融監管的套利行為。為此,在互聯網金融監管的發展設計中需要保證各種類型金融監管發展原則的一致性。
三、互聯網金融監管的新模式
互聯網金融監管在未來的發展充滿了很多未知的因素,一方面要保證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服務創新精神,使其能夠服務于實體經濟,另一方面要注重控制互聯網金融發展系統風險的控制,保證互聯網金融市場發展的穩定,維護消費者基本權益,對違法亂紀的金融監管進行必要懲處。在未來,互聯網金融監管總體上應該以一種開放、包容的情懷來適應時代發展,在實現金融監管創新的同時注重對金融風險的防范。同時,還要應用科技力量將互聯網金融信息監測和互聯網金融信息披露進行充分的結合,將消費者教育和消費者保護進行充分結合,構建一種市場自律機制、行政監督管理機制和司法監督機制為一體的安全網絡,保證金融監管的安全穩定。互聯網金融監管的新模式需要實現對互聯網金融監管的創新,應用分類監管和協調監管相結合的金融監管創新服務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