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久鋒
[關鍵詞]農村金融扶貧;精準扶貧;“三農”貸款;對策建議
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我國正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階段,這預示著“十三五”時期是我國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階段,也是我國扶貧工作攻堅克難的沖刺時期。因此,要準確判斷重要戰略決戰期內的內涵和條件的變化,并在此基礎上不斷提高扶貧攻堅的思想認識,全面把握機遇,爭取扶貧工作躍上新臺階。扶貧工作離不開農村金融的支持。農村金融扶貧,就是借助市場的力量,創造一種新的激勵機制和金融機制,讓貧困戶能夠依靠自身力量,有尊嚴地脫貧致富。
一、農村金融扶貧的主要經驗
農村金融扶貧有效地發揮了金融杠桿作用,不僅造福農民,也讓農村金融的機構盈利,達到雙贏的效果。因此,總結和吸取先進發展經驗,探索適合自身的金融扶貧機制,對于貧困地區脫貧致富具有重要的意義。
1.不斷的金融創新是長期動力。貧困地區大多數存在“金融抑制”,過多干預抑制了金融體系的發展,我國農村金融體系“二元化”特征顯著,金融市場發育不完善,金融抑制問題尤為突出,在開展金融扶貧過程中,金融機構傳統的業務模式難以適應農村的金融需求,需要擴展廣闊的發展空間,提供特殊化、差異化服務。而要順利完成這些轉型,需要銀行創新管理理念,創新服務流程,創新產品體系,也就是需要不斷地創新來促進扶貧工作的發展,創新是金融發展的原始動力和長久動力。
2.加強風險控制是關鍵手段。一般來說,風險越大,相應的收益應該越高,農村扶貧貸款面臨著較大的風險,貸款利率應高于相應城市貸款,但由于政策導向,利率被限制在較低的水平,銀行無法獲得與風險水平相對應是利差來彌補其可能的損失。如果沒有科學合理的信貸風險控制機制,農村扶貧貸款帶來的損失增加使得其更不愿意貸給農民和中小型企業,加劇了農民和農村中小型企業貸款難的問題,給金融扶貧工作的順利開展也造成了阻礙。因此,首先要轉變風險控制理念,注重信用建設,其次是完善風險控制制度,加強貸款管理。
3.引入多種擔保方式是有力保障。由于擔保方式的制約,現行的管理模式使得部分農戶很難得到貸款的支持,成為金融支持扶貧攻堅的重要瓶頸。為擴大銀行資金滿足農戶貸款需求的覆蓋面,打破傳統的觀念和傳統的模式的約束,引入多種擔保方式,成為從根本上解決農民貸款難問題的有力保障措施,我們延壽縣農村信用社和郵政儲蓄銀行在發放小額貸款中,對借款人采取由兩名公務員提供擔?;蚍课莸盅簱5姆绞?;延壽縣在開展農村婦女創業就業小額貼息貸款工作中,主要采取抵押擔保,個人保證擔保,多戶聯保和公司+農戶等運作模式;在開展金融扶貧貸款業務中主要使固定工作收入的企事業單位人員、國家公務員提供擔保和多戶聯保為主,支持有發展前景的農業產業項目;在小額貸款上,采取兩種擔保方式,一是擔保人擔保,二是貸款戶擔保方式,比如農戶三至五戶、商戶三戶以不同的經營主體提出貸款申請,相互承擔連帶保證責任。
二、農村金融扶貧中的主要問題
1.小額信貸難以滿足農戶經營需要。小額信貸無法滿足農戶發展種植業、養殖業和農產品加工等規?;a業化經營所帶來的資金需求。這些產業經營具有所需資金較大生產周期較長、初期投入多、風險大以及見效慢等特點,而小額貸款具有還貸周期短,放貸與回收成本高,額度小等特點,與農戶的生產經營特點正好形成強烈反差。
2.農村信用社有待發揮扶貧主力軍作用。農村信用社無論營業網點還是員工數量都多于其他金融機構,應當在金融扶貧攻堅中擔任主力軍角色,但目前來看距離這一目標還有較大的差距。一是農村信用資產質量不高,潛在風險較大,其產權明晰、法人治理結構完善,經營機制和內控制度健全等一系列改革任務還極其艱巨,同時在改組農村商業銀行的過程中也可能會增加其向中小型農戶,企業發放貸款成本,導致業務出現“非農化”傾向;二是農村信用社為發揮其積極作用,將管理權交由地方政府的同時也產生了地方“官辦”色彩濃、行政干預強而導致貸款控制過嚴,基層農村信用社法定貸款的自主性較小和貸款投放速度較慢等問題。三是農村信用社資金有限,信貸員責任大,能獲得的受益和承擔風險不相匹配等特點導致信貸員工作積極性不高。
3.信用環境差降低信貸支持力度。扶貧攻堅離不開金融機構的大力支持,而金融支持需要良好的信用環境。但部分地區農村信用環境較差,影響了金融支農的積極性、主動性。一是部分農戶提供的信息不夠真實,違背了信用評價體系建設的初衷;二是農戶信用檔案信息系統不夠完善,缺少農民其他收入信息,例出外出務工的收入,經商收入等,導致對農戶的評分不夠準確;三是農村征信系統推廣緩慢等等。
三、解決金融扶貧的對策建議
基于以上金融扶貧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為了進一步推動金融扶貧工作,加大金融扶貧支持力度,使得金融機構能夠更好地為本地經濟發展服務,今后還需不斷加強機制設計,風險控制,金融供給以及金融政策等方面工作。
1.建立科學的激勵約束機制相互的考核機制。各級領導干部是扶貧攻堅的具體組織者和實踐者。激發他們的工作熱情和創新活力對扶貧攻堅發揮著重要作用。首先建立嚴格的考核體系,增強考核的科學性。其次實行嚴格的考核管理機制,增強考核結果的公正性。
2.正確處理金融創新和風險控制的關系。需要注意三個問題:第一,新產品的退出要基于合理的投資者定位。對相應產品的風險,金融機構要根據創新產品的風險程度確定投資者群體。第二,由于地理環境的和經濟條件不同,各地農村經濟發展水平和生產經營類型有較大的差異,這就需要金融機構因地制宜,通過多元化創新滿足其金融需求。第三,創新要基于風險可控原則,仔細研究創新的可行性條件和能力是否具備,在創新過程中,要加大技術投入,多角度、多方面進行創新。
3.建立健全多層次金融投資供給體系。其一,明確信用社改革方向,必須為“三農”服務;其二,加強農業銀行的業務整合;其三,引導規范民間金融;其四,完善農業保險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