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衛忠
(江蘇省昆山市婁江實驗學校)
初中數學教學策略的突破探索
嵇衛忠
(江蘇省昆山市婁江實驗學校)
對初中數學教學策略的突破展開研究,對促進初中數學教學效率的提升工作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應該看到目前針對相關問題的研究還有許多不盡如人意之處,以此為視角對相關問題展開了探索。
初中;數學;教學策略;突破
長期以來,針對初中數學教學策略方面的研究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相關方面的研究還存在著許多亟須解決的問題,現階段這些問題還沒有取得實質性突破,因此,本文以初中數學教學策略的突破作為重點研究內容。
在傳統初中數學教學的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總是處在不平等的地位中,教師在課堂上總是以一種高高在上的姿態出現,教師是初中數學教學活動實施的真正主人,初中數學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幾乎都是圍繞著教師的教學活動而實施。教師是初中數學教學實施的真正權威,教師總是將自己視為初中數學教學實施的主體,初中生在數學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沒有得到應有重視,教學的主體性沒有得到很好發揮。一些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甚至很少有尊重學生的觀點,缺乏對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重視,教師的觀點似乎不允許學生的任何質疑,學生在這樣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實施中只能夠被動接受,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不高,學習的熱情被嚴重壓抑了,難以滿足學生對數學學習的實際需要,課堂教學的氣氛缺乏生機與活力,師生的關系緊張,這極大影響了初中數學教學效率的提升。要改變這樣的現狀,就要求教師改變自己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原有定位,教師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真正主人,以教師主導性的有效發揮促進學生主體性的更好發揮,以此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促進初中數學教學效率的更好提升。例如,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相信學生的潛質,教師要以平等的心態參與到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中,教師可以角色換位,開展“小老師”活動,在新授課之前,選定學生作為本課教學活動開展的“小老師”,教師只是學生教學準備活動的參與者、合作者,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大膽走上講臺,教師要成為聽課的一員,與學生打成一片,營造平等、輕松、愉快的教學氣氛,這樣的課堂一定是充滿和諧氣氛的課堂,在這樣的教學中,師生關系也會發生微妙的變化,師生關系變得更加和諧了,這對于初中數學教學實效性的有效發揮大有助益。
在傳統初中數學教學的實施中,教師始終將應試教育理念作為初中數學教學活動實施的核心教學理念,在這樣的教學理念指引下,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式也變得僵化、單一,所采用的教學方式大多是以知識的講授作為主要教學方式,在教學中教師更多關注的只是知識的傳授,教學的實施也是以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作為教學實施好壞的唯一標準。尤其是在一些傳統的初中數學課堂上,教師缺乏問題意識,缺乏對學生問題情境的引導,不給學生勇于表達獨立觀點的機會。長此以往,學生對于數學學習逐漸失去了興趣,數學學習的積極性不高,缺乏學習的熱情,數學對于學生來說缺乏吸引力,難以滿足學生的數學學習需要,學習的實效性不強。要更好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教師就要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不失時機創設問題式的教學情境。例如,在講勾股定理簡單應用這部分的內容時,有這樣一道題,在方格中每一個小格子的邊長都是1,求下圖中AB的長度。

面對這樣的問題,學生開始的時候可能會摸不著頭腦,教師這時候就可以適時創設問題的情境開展教學活動,教師問AB線與網格圍成了怎樣的圖形?這樣的提問可以讓學生豁然開朗,展現在他們面前的是一個熟悉的直角三角形,當學生有了這樣的發現后,教師問大家用什么樣的方法能求出直角三角形的邊長呢?這樣的問題情境創設,讓學生一下子想到了可以用數網格的方法得出兩條直角邊的長度,然后教師再進一步引導學生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B邊的長度。這樣的問題情境創設,讓課堂氣氛變得更加活躍,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教學效率的有效提升。
數學是邏輯性很強的學科,同時數學學科本身其抽象性也比較強,但是我們要看到抽象的數學知識并不是憑空產生的,這些抽象數學知識的最初來源是生活和生產中的形象化內容,是人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對形象化事物的抽象化概括。在傳統初中數學教學的實施中,教師對于生活化教學缺乏應有的重視。因此,在教學中從生活經驗出發,聯系學生的生活實踐開展教學的活動是非常必要的。從另一方面來看,學習數學知識如果遠離了生活實踐中的應用,那么數學的學習也就失去了其原有的意義,同時生活化的數學教學可以讓原本枯燥乏味的數學學習,變得生動而充滿情趣,讓初中的數學課堂變得更具吸引力,這對初中數學教學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例如,教師在講解一元一次方程關于銷售這部分的內容時,為了更好地讓學生學好這部分知識,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在班級里設置一個模擬的小商店,學生的學習熱情被調動起來了,學習的熱情空前高漲。這時候教師可以適時提出問題:一件運動服的銷售價格是980元,商家獲利是240元,那么我們能不能知道這件運動服賺了多少錢?如果這件運動服打折了我們能不能算出便宜了多少錢?等等的問題,通過教師結合生活實踐的問題,學生逐漸認識了進價、利潤、利潤率、售價等一系列的銷售概念,并逐步引導學生運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生活中常見的銷售問題。
在傳統初中數學教學活動的實施中,教師總是要圍繞著知識性的教學目標展開教學活動,片面認為只要學生掌握了數學知識,在考試中取得了滿意的成績就被認為是教學取得了成功,這樣的認識顯然是片面的,與新課程所倡導的多維教學目標落實是相背離的。新課程所強調的初中數學教學目標不僅包括知識性的教學目標,也包括學生數學能力所要實現的教學目標,還包括學生數學學習中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要實現的教學目標。只是單一落實知識性的教學目標,難以實現初中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不利于學生的更好發展。因此,教師不僅要在知識的教學目標實現上多下功夫,同時也不要忽略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多種數學能力,促進學生多種數學能力的全面發展。例如,教師在教學一些著名的數學定理和概念時,不單單要讓學生掌握理解這些定理和概念,教師還要在課前對這些定理和概念發現者的故事進行一些深入研究,要讓學生在學習這些定理和概念的同時,了解古今中外數學先知們的感人故事,要讓學生充分了解這些數學家身上所具有的優秀品質,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學習意志、探究精神、愛國情懷,以人文素養的培養促進初中數學多維教學目標的全面落實。
開展初中數學教學策略的突破研究對促進初中生數學素養的形成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現階段針對初中數學教學策略突破方面的研究還有許多不足,因此開展相關方面的研究極具現實意義。
呂春輝.論初中數學教學效率提升策略[J].才智,2013.
·編輯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