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維璐 龍 泳 張 磊 蘇海霞 付 婷 高 潔 邵中軍第四軍醫大學軍事預防醫學系軍隊流行病學教研室,陜西西安710032
全軍基層衛生防疫骨干培訓班教學模式改革實踐研究
張維璐龍泳張磊蘇海霞付婷高潔邵中軍
第四軍醫大學軍事預防醫學系軍隊流行病學教研室,陜西西安710032
為切實提高全軍基層衛生防疫骨干的理論水平和現場處置能力,搭建基層防疫骨干交流平臺,第四軍醫大學承辦了第二屆“全軍基層衛生防疫骨干培訓班”。此次培訓班,針對基層部隊防疫工作實際需要,圍繞著“學時不變、效益提高”,拓展開設實用課程,精選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式和手段,并在培訓班結束后進行全面評估,有效提升了短期培訓的效益,為今后更好地承辦同類短期培訓班積累了有益的經驗,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防疫;軍隊;培訓;教學改革
[Abstract]In order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theoretical level and field disposal capacity of the main force of the army's primary health and epidemic prevention,and to build communication platform for the main force,the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has organized the second session of the"army primary health and epidemic prevention of training main force course".This training course is focused on the practical work of the army units in the course and centred on the principle of"no teaching hours change,but learning efficiency being improved".We develop and set up practical courses,handpick teaching contents,change teaching manners and methods,and evaluate the efficiency of the reform at the end of the training.The reform can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short-term training and accumulate helpful experience and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better organizing similar short-term training in the future.
[Key words]Epidemic prevention;Army;Training;Teaching reform
衛生防疫工作與官兵的健康息息相關,是軍隊衛生保障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鞏固部隊戰斗力、保障各項任務順利完成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1]。尤其是基層衛生防疫工作,它是軍隊衛生防疫體系的第一道防線,在衛勤保障方面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2]。因此,在部隊基層培養一支素質較高、專業技術過硬的衛生防疫骨干隊伍,尤其是高素質復合型人才,是當前軍事斗爭準備的重要環節之一[3]。為了提升全軍基層衛生防疫系統面對突發疫情或核、化、生武器恐怖襲擊時的應對能力,保障部隊戰斗力,保護軍民健康,隨時做好軍事斗爭準備,2015年,第四軍醫大學(以下簡稱“我校”)承辦了第二屆“全軍基層衛生防疫骨干培訓班”。在認真總結第一屆辦班經驗的基礎上,圍繞著“學時不變、效益提高”的指導思想,我們貼近基層部隊實際,著眼未來戰爭需要,拓展開設實用課程,精選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適時評估不斷改進,不僅提高了單位時間知識傳輸的效率,還保證了單位時間知識傳輸的質量,提升了短期培訓的效益。
1.1摸清學員對短期培訓的知識期待,為調整開設課程明確方向
在培訓班開班前通過調查,了解學員需求,調查全體19名學員,結果顯示有18名(94.7%)認為自己需要加強應急處置及防疫技能的培訓。有6名(31.6%)學員在近五年參加過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置,僅有2名(10.5%)學員對自己的現場處置能力比較滿意,其他均認為自己的這方面能力亟待提高。有17名(89.5%)學員近五年未曾參與過基層衛生防疫工作,并且絕大多數的學員對自己的防疫技能水平不滿意。有2名(10.5%)學員近五年參與過暴發調查工作,僅有1名(5.3%)學員對自己的暴發調查及調查報告撰寫技能比較滿意。國內一些其他的文獻也反映出此類問題。比如,李伍全等[4]的調研結果顯示,在部隊開展衛生防病工作中發現,防疫人員不夠穩定,業務能力不夠高,技術水平提高慢等問題比較突出。李強等[3]也提出,三級衛生防疫機構的人員基本上是傳染病、檢驗和院感等兼職,專業知識掌握不足,對設備的使用和人員的工作任務等也未有明確標準。雖在執行任務前進行了培訓,但距有效完成防疫保障任務的要求仍有差距,一旦發生較大疫情,單靠二級疾控的力量想要圓滿完成防控任務有一定困難,所以應當加強基層衛生防疫骨干的培訓。
在授課內容方面,有一半以上的學員希望獲得疾病分布的描述[10名(52.6%)],傳染病流行過程[10名(52.6%)],流行病學調查方法[14名(73.7%)],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16名(84.2%)],暴發調查及撰寫調查報告[12名(63.2%)],疫情資料上機分析[10名(52.6%)],飲食、飲水與健康[10名(52.6%)],部隊常見傳染病[12名(63.2%)],疾病預防[10名(52.6%)],健康教育與促進[10名(52.6%)]等方面的知識。還有一少部分學員希望了解生物武器醫學防護[6名(31.6%)]、防生名(生物武器)設備的規范使用[5名(26.3%)]、放射性疾病及核輻射事故醫學救援[5名(26.3%)]、部隊常見非傳染病[4名(21.1%)]、防化名(化學武器)醫學知識[2名(10.5%)]等方面的知識。
1.2摸清學員的知識結構,為因材施教打下基礎
基層部隊衛生防疫人員是開展基層防疫服務的主體,其專業技術水平直接影響基層衛生服務保障質量。目前我國作戰部隊防疫體系比較健全,但旅(團)級衛生防疫人員均為兼職,專業大多不對口[3],基層部隊衛生防疫人員的知識結構與工作實際需求有一定差距[2]。針對這些情況,培訓班在一開始就對學員的知識結構進行了調查。從本次培訓班學員的結構來看,畢業的專業以臨床醫學為主,有14名(73.7%),僅有5名(26.3%)畢業于預防醫學專業。專業技術職務以初、中級為主,分別有11名(57.9%)和7名(36.8%),高級專業技術職務僅有1名(5.3%)。僅有4名(21.1%)學員平時以從事預防工作為主,另外,有13名(68.4%)學員以從事臨床工作為主,2名(10.6%)學員以從事管理工作或其他工作為主;從業時間中位數為3年(最短1年,最長18年)。所以,培訓班的課程設置應以滿足非專業人員的防疫業務知識和能力提高的需要為主要出發點。
第二屆培訓班與第一屆一樣,共100個學時。在總學時不變的情況下,如何滿足學員的知識需求,這就需要提高單位時間的知識傳輸效率,拓展開設課程,精選教學內容,使得內容擴充,更加豐富,又不延長教學時間。教學內容的改革是教學改革的核心[5],經過改革調整,在100個學時內,我們開設了流行病學基本理論18個學時,暴發調查、案例分析及撰寫調查報告26個學時,軍隊衛生學14個學時,放射醫學7個學時,健康教育與促進6個學時,部隊常見疾病流行病學8個學時,防化醫學總論3個學時,平衡膳食與軍人健康4個學時,生物武器致傷機制與防護11個學時,軍隊信息安全保密3個學時。教學內容的設置有以下特點:
2.1暴發調查、案例分析及調查報告的撰寫
通過學習疾病分布特征的描述、傳染病流行過程及暴發調查等相關理論知識內容,結合疾病三間分布特征的描述實習課、現場調查資料的常用統計學方法上機操作,案例分析課程、暴發調查實習及撰寫調查報告等實訓課程學習,使培訓班學員掌握疫情暴發調查處理的整個過程。
2.2部隊常見傳染病、非傳染疾病介紹及疾病預防策略
培訓班課程中對結核、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肝炎等部隊常見傳染病[6-7],以及軍事訓練損傷、精神心理疾病等部隊常見非傳染性疾病的病原學、臨床特點、流行環節、流行特征及預防控制策略與措施進行講授[8-10],尤其側重于這些疾病的流行過程、流行特征和預防策略。
2.3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
健康教育是部隊衛生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對提高官兵身體素質、減少各類疾病發生、確保部隊戰斗力有重要意義[11]。防疫骨干在基層的工作也包括對基層官兵的健康教育宣教等。只有積極宣傳疾病預防知識,引導官兵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和生活習慣,不斷增強自我保健能力,衛生防疫工作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1]。而要想順利地開展健康教育工作,需要采用科學的方法,多種宣傳教育手段,突出重點,分層次進行[12]。針對這些需求,本次防疫骨干培訓班中首次增加了基層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的內容,并安排了相應的實習課進行實踐訓練。
2.4生物武器致傷機制與防護相關內容
由于生物武器成本較低,容易傳播和流行,又具備致命性、暴發性、大規模殺傷生命和破壞環境等特點,生物武器的威脅也不容忽視[13-15]。因此,本次培訓班安排了生物武器致傷機制與防護的相關授課內容,不僅對生物武器醫學防護的基本原理、理論進行了講授,對生物武器防護技術和裝備進行介紹,還大大增加了生物武器防護操作實訓課比重,從最基本的消毒、殺蟲、滅菌的實訓操作,到免疫接種箱、采樣箱、生物戰劑快檢箱、防疫車等相關防疫設備的應用,全面提升基層衛生防疫骨干的現場處置能力。
2.5放射性疾病及核輻射事故救援
現代戰爭中,核武器的威脅始終存在[16],并且平時也會出現核輻射事故,因此本次培訓班增加了關于放射性疾病及核輻射事故救援方面相關內容的講授,包括放射性疾病的致傷機制、臨床癥狀、診斷及治療方法,防護措施,并對核輻射事故醫學救援的實施流程、組織方式、救援方法等內容進行了重點講解,通過這些課程的學習,使防疫骨干能夠科學應對核輻射事故,并對人員進行放射性疾病的醫學防護。
2.6空氣、水源與軍人健康
軍隊衛生學主要探索軍隊平、戰時各種環境因素對軍人健康的影響及變化規律,從而為提高軍人健康水平而服務[17-18]。在飲水與健康的教學內容中,對水與健康、水在體內的生理功能、水媒性傳染病、水中的化學污染物及其危害等基本知識進行講授,并對軍隊戰時、野營時的給水衛生方面的內容進行重點講授。在空氣污染與疾病的教學內容中,對大氣污染及室內空氣污染的主要類型和來源,以及他們對健康所造成的影響等知識進行講授。另外,還安排實訓課,對食品細菌檢驗箱、檢水檢毒箱等相關設備的原理及使用方法進行介紹和實踐。
2.7防化醫學課程內容
化學武器損傷的醫學防護的主要任務是在化學戰條件下,應用醫學手段,開展偵毒、檢毒、消毒、防護、急救和治療等醫療衛生工作,最大限度地有效保障部隊在化學戰條件下的作戰能力及人民群眾健康[19]。因此,培訓班課程中對化學武器的威脅與研究現狀進行介紹,講授了化學武器的概念、分類及特點,以及化學戰劑的戰斗狀態及致傷特點,并且對6大類經典軍用毒劑逐一進行了詳細介紹。
2.8食品衛生與軍人健康
軍隊營養與食品衛生學主要闡述膳食、營養以及食品衛生與平戰時軍人健康的關系[20]。部隊人員訓練任務繁重,肩負責任重大,更應注重食品衛生及營養均衡。了解本部分知識對于增強軍人體質、促進健康以及提高部隊戰斗力具有重要意義[20]。因此,本次培訓班特別增加了軍隊營養與食品衛生學課程。對影響健康的因素、食品衛生及膳食營養、睡眠及運動健康等相關知識進行講授。
單位時間的教學內容增加了,學員的負擔勢必加重,為了不致引起學員的“消化不良”,同時必須改革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拓展教學空間,培養學員能力,做到應知會做,提高單位時間內的知識傳輸質量。
3.1實訓課內容大大增加,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
2014年首次培訓班的學員反饋意見顯示,100%的學員希望能增加實踐機會,針對此意見,本屆培訓我們注重培養學員的實際工作能力,增加了暴發調查實習、案例分析實習、健康教育與促進實習、資料分析上機實習、三防處置實踐操作課程等,大大增加實訓課學時,占總學時的35%,為部隊基層培養實用型基層防疫工作人才奠定基礎,尤其是增加了案例教學,提供模擬的實踐情景,綜合了疾病分布的描述、傳染病流行過程、疾病預防、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理的理論知識,以及暴發調查方法和統計分析方法的實際應用,從而全面提高學員分析疫情、處理疫情的綜合能力。
3.2改革培訓方式,多種形式施教
此次培訓班在培訓方式上進行了改革,多種培訓形式綜合應用,主要有專家理論授課,案例式教學,實習、實訓課三種形式。通過對學員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有14名(73.7%)學員喜歡綜合性的培訓方式:其中10名(52.6%)學員喜歡三種培訓方式都采用,但以案例式教學為主;4名(21.1%)學員喜歡三種培訓方式都采用,但以實習、實訓課為主。
3.3改革考核形式,全面考核學員實際情況
本次培訓班采取多樣化考核形式,模擬案例分析、撰寫調查報告及統計分析等實踐考核占40分,理論知識考核60分,從而全面考核學員對課程內容的實際掌握情況。16名(84.2%)學員認為本次防疫培訓班課程的考核形式非常合理,3名(15.8%)認為考核形式還需改進。10名(52.6%)學員反饋在考核中應增加操作能力考核;8名(42.1%)學員反饋應增加模擬案例分析考核;僅有1名(5.3%)反饋應增加理論知識考核比例。
4.1學員能力提高情況
通過本次培訓班課程的學習和訓練,使參訓基層防疫骨干的各方面能力都得到全面提高。通過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在防疫工作開展、調查報告撰寫、統計分析能力、突發疫情處置能力、歸納總結能力、自主學習能力6個方面所有學員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防生設備的規范使用、部隊常見病的防治、健康教育與促進、知識拓展與文獻檢索、團隊協作能力5個方面大多數學員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見表1。
4.2課堂教學掌握情況
培訓班結束后對學員課堂教學掌握情況進行調查,結果顯示,有8名(42.1%)學員當堂課可以掌握大部分(70%~80%)講授內容;有8名(42.1%)學員當堂課可以掌握一部分(50%);有3名(15.8%)學員需要通過課后書本或幻燈學習才能掌握,說明學員對課堂教學內容的掌握情況較好。通過本次培訓班課程學習后,沒有掌握或者還不能自主運用的內容有:方法學方面的統計應用[12名(63.2%)],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疫情處置[9名(47.4%)],調查報告的撰寫[7名(36.8%)],疾病分布的描述及流行特征的分析[3名(15.8%)],防生名(生物武器)設備的使用[5名(26.3%)],疾病預防工作的開展[4名(21.1%)],放射性疾病及核輻射事故醫學救援[7名(36.8%)],部隊健康教育的開展[1名(5.3%)],防化名(化學武器)工作的開展[7名(36.8%)],部隊基本防疫工作名(消、殺、滅等)[1名(5.3%)]。提示我們在今后的培訓工作中應針對這些較難掌握的內容(比如統計方法、疫情處置及暴發調查等),對課堂教學方法進行進一步改革。

表1 培訓班學員能力提高情況[n(%)]
4.3今后知識需求情況
課程結束后調查問卷結果顯示,除了本次培訓安排的教學內容以外,學員還想學習幾個方面的知識:流行病學研究方法[4名(21.1%)],生物戰劑快速檢測實驗課[4名(21.1%)],模擬案例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實踐[9名(47.4%)],消、殺、滅基本操作實訓課[15名(78.9%)],防疫車的使用[8名(42.1%)],衛生流行病學偵察實踐[8名(42.1%)],部隊預防接種工作方案制訂[8名(42.1%)],健康教育的實踐課程[6名(31.6%)],心理健康評價[6名(31.6%)]。這些,都為我們今后的教學改革進一步指明了方向。
綜上所述,在第二屆“全軍基層衛生防疫骨干培訓班”中,我們圍繞著“學時不變、效益提高”的指導思想,貼近基層部隊防疫工作實際需要,建立了新的基層防疫骨干培訓模式,在課程設置、教學組織、教學方式、教學資源、教學手段和教學考核等方面進行了改革研究和探索,并在培訓班結束后對學員能力提高情況、課堂教學掌握以及今后需求等情況進行反饋和評估。通過改革,達到了預期目的,既提高了單位時間知識傳輸效率,又保證了單位時間知識傳輸質量,從而有效提升了短期培訓的效益,為今后我們更好地承辦同類短期培訓班積累了有益的經驗,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1]李伍全,崔艷杰,潘博.部隊做好衛生防疫保障工作的幾點思考[J].海軍醫學雜志,2016,37(1):79-80.
[2]孟靜茹,羅曉星,馬雪,等.加強基層部隊衛生人員技術培訓的思考[J].東南國防醫藥,2015,17(4):445-447.
[3]李強,李書明,楊銀書,等.高海拔地區駐訓部隊衛生防疫保障的對策與思考[J].解放軍預防醫學雜志,2015,33(6):670-671.
[4]李伍全,潘承法,李晉濤.緊密結合部隊實際扎實開展衛生防病工作[J].解放軍預防醫學雜志,2006,24(6):445-446.
[5]程天民.“軍事預防醫學”新學科的創建與八年教學實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6(8):47-49,77.
[6]宮占威,楊春梅,盧娟,等,2001—2010年某部隊傳染病流行情況[J].職業與健康,2012,28(12):1488-1489,1492.
[7]周新榮,黨榮理,劉向東.新疆部隊傳染病流行特點與影響因素[J].疾病控制雜志,2002,6(1):79-80.
[8]劉海燕,顏偉,李明峰,等.關于部隊軍事訓練傷防治的幾點思考[J].健康導報:醫學版,2014,19(8):190.
[9]徐莉,王晶晶,敬建軍,等.某軍隊醫院5年軍事訓練傷住院病例分析[J].西北國防醫學雜志,2016,37(4):218-219.
[10]黃宇箭,張莉.綜合心理干預對新兵心理健康水平及軍訓傷發生率影響的研究[J].人民軍醫,2015,58(5):482-484.
[11]高秋菊,馮長龍,賈慶軍,等.從抗震救災衛生防疫工作談軍隊流行病學教學改革[J].現代預防醫學,2009,36(15):2871-2872.
[12]袁學明.某基層消防部隊的衛生防疫工作現狀及對策[J].解放軍預防醫學雜志,2015,33(3):319-320.
[13]李若惠,楊順秋,殷春紅.生物武器損傷的醫學防護及護理探討[J].西南軍醫,2005,7(3):74-77.
[14]董剛,袁躍彬,姚玉月.部隊官兵生物武器醫學防護能力的現況調查[J].實用醫藥雜志,2013,30(9):828-829.
[15]馬靜,史套興,田青,等.生物恐怖襲擊事件特點及其醫學應對處置能力建設[J].解放軍預防醫學雜志,2008,26(5):313-316.
[16]匡燕,馮子良,袁貴紅,等.簡述在核武器、化學武器、生物武器襲擊下軍隊人員的防護[J].西南軍醫,2004,6(6):46,50.
[17]鄭剛,駱文靜,陳景元.提高地方入伍大學生《軍隊衛生學》教學效果的體會[J].現代醫藥衛生,2014,30(1):132-133.
[18]秦海宏,沈慧,王曉黎,等.八年制臨床醫學專業軍隊衛生學教學的思考與探索[J].西北醫學教育,2010,18(2):246-247.
[19]王永安,郭磊.防化醫學研究現狀及未來發展策略[J].軍事醫學,2012,36(6):401-405.
[20]周永,朱俊東,陳卡,等.全軍地方入伍大學生軍隊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教學模式探討[J].衛生職業教育,2014,23:44-45.
Study on the reform of the teaching mode in the training course for the primary health and epidemic prevention of the army
ZHANG WeiluLONG YongZHANG LeiSU HaixiaFU TingGAO JieSHAO Zhongjun
Teaching and Research Office of Army Epidemiology,School of Preventive Medicine,the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Shaanxi Province,Xi'an710032,China
R642.0
A
1673-7210(2016)09(a)-0150-04
2016-05-03本文編輯:張瑜杰)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81302474)。
張維璐(1981-),女,博士,主要從事流行病學科研、教學工作。
邵中軍(1973-),男,博士,教授,主要從事流行病學科研、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