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評

近日,安徽馬鞍山市公安局沙塘派出所民警發現,近段時間,轄區某小區有一位七旬老人總是在凌晨兩三點鐘撥打110,稱自己在家摔倒了,但是當民警走進這位老人家中時,卻發現老人并沒有在家中摔倒,而是在家里泡了好茶等待民警上門,只要求民警能在家里坐一會陪他聊聊天。
據了解,報假警老人,一個人獨居,子女都不在身邊,由于患有慢性病,身體不好行走不便。平日里少人照料,精神難免有所空虛。“求聊天”找民警,也實屬下下策。
在這位獨居老人的身上,我們似乎看到了更多有著同等經歷和遭遇的老人。隨著老齡化時代的來臨,獨居老人這個群體的規模在不斷增加,迫切需要關愛和照顧。就目前的情況看,社會更應將著力點放在對老人的精神贍養上。一方面,政府及相關部門應進一步履行社會職責,積極創新養老服務模式,通過創新社區養老、鄰里互助養老等方式,破解獨居老人精神贍養難問題。另一方面,應進一步貫徹落實“常回家看看”的有關法律及條款,讓兒女們在工作的同時,不要忘記贍養老人的責任。只有如此,類似報假警“求聊天”的事情才不會再次上演。
人民網桑勝高

社保欠費不僅是違法之舉,更是一種失信的行為,除了承擔必要的法律責任,也應擔負應有的道德風險。而這種代價的付出,離不開市場其他主體的參與,尤其要發揮“用腳投票”的正向淘汰機制,一方面讓其他的合作伙伴對其信用重新進行評估,以此形成競爭性的環境壓力;另一方面,則是勞動者在擇業時對其有更為全面的評價,并基于此作出是否應聘的選擇。
很顯然,社保欠費信息公開之后,如同將內部化的“黑名單”進行了對外的曝光,使得社會其他監督力量有了全面參與的機會。有了其他監督力量的參與,也能有效改善法律監督“單腿走路”的低效化,從而形成監管的合力,對于行政機構的履職能力也是一種促進,可謂一舉多得。
如此看來,社保欠費被公開不僅是種道德約束,而是通過信息的公開以達到多方促進的制度補強。因而,公開社保欠費的信息其實是對各方負責之舉,既有助于形成對用人單位的監督,又可以給勞動者維權創造條件,還可以對行政監管形成促進,此舉若能更程序化、法定化和常態化,其效果也值得期待。
北京晨報唐偉

鼓勵引導外出人員返鄉創業,是一條可行之路,對創業者和周邊群眾各有其益。為了鼓勵支持農民工、大學生和退伍軍人等返鄉創業,國務院曾專門印發支持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的文件,要求通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打開新型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建設新農村新局面。但是一些地方工作滯后,對返鄉創業者關心支持不夠,有的外出人員滿腔熱情返鄉創業,卻面臨場地、資金、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難題,依靠個人力量很難克服,他們期待政府出面予以扶持。為此,政府有關部門要積極暢通創業渠道,提供全方位的服務、減少創業的阻礙、提高創業成功率,尤其在用地、用電、用水等方面敞開綠色通道,在創業培訓、技能培訓、電商培訓、小額擔保貸款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
與此同時,政府有關部門還要加強對項目產業的把關和指導。選擇創業項目要現實可行,必須和當地實際相結合,也就是和當地所擁有的資源、條件以及區位優勢相結合。并且不能讓污染企業、市場競爭力弱的企業落地。要多從電子商務企業、加工流通企業、家庭農場、新型農莊、專業合作社、生態旅游、農家樂等方面考慮,這既符合綠色、共享的發展理念,又蘊藏無限市場潛力,使企業落得下,旺得起,對當地及創業者本人均是雙贏。哆啦不是夢:四月第一天就被領導批評,接下來的這個月要怎么過啊?
南方日報羅本森
【回音壁】:你有沒有想過,也許,這是領導在愚人節跟你開的玩笑?
塞北一孤狼:我是一名體制內的工作人員。今年年初本來打算辭職,可是又擔心辭職以后找不到更好的工作。一方面之前反感體制內,一方面現在又很依賴體制內,好糾結啊!
【回音壁】:電影《肖申克的救贖》里有一句臺詞:有些鳥兒是永遠關不住的,因為他們的每一片羽翼上都沾滿了自由的光輝。暢銷書作者李尚龍說:“真正的勇者不會狼狽地逃脫,而是用閑暇時間磨煉自己,雖然人在體制內,但要保持離開體制還能活得很好的能力。”
天使愛美麗:看了上期的《太子妃升職記:菜鳥的逆襲》,原本四處都是奇葩的劇情,現在看了文章之后再來回想,竟然真的有感覺到滿滿的正能量!你們也是蠻拼的!
【回音壁】:你高興就好。
寵辱皆忘:盼了好久的知識競賽終于盼來了!可是十個題只會做三個,離大獎會不會太遙遠?
【回音壁】:讓我悄悄地告訴你:“不會的問度娘啊”。畢竟,競賽不是目的,讓大家了解相關法律,更好地維護自己作為勞動者的權利才是我們的初衷啊!

去年底,通過層層考試,40名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年輕人成為青島市南區具有事業編制的環衛工。在我國,人們不易將“大學生”和“環衛工”這個職業聯系在一起,因為一個是“天之驕子”,一個是“臟、苦、累”。然而,放眼國外,很多國家的環衛工人卻是份相對體面的工作,比如:韓國環衛工人年薪可達18萬元人民幣,美國和英國的環衛工人福利待遇等都不低。可以想象,隨著時代的進步,環衛工作必然逐漸機械化,管理也將更加科學。而現有的環衛工隊伍,恐怕難以適應這些升級和改變。這些大學生如果能夠發揮所長,并且放下身段鉆研其中,必然會為環衛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現階段最重要的就是提高環衛工的地位,緩釋大眾對大學生當環衛工的爭議。此外,提高環衛工人工資、充分保障環衛工群體的勞動權益都是緩釋爭議基石,需要舉全社會之力。接下來,就是要為這些大學生提供施展拳腳的舞臺和社會環境,當片長參與管理也好,技術有特長的參與垃圾處理研究也罷,總之讓他們有用武之地應該成為共識。
廣州日報吳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