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泉:川首家“人力資源共享中心”投入運行
四川省首家“三方人力資源共享服務中心”日前在成都市龍泉驛成立,該服務中心是由成都市龍泉驛區人社局會同成都三方人力資源有限公司(成都翰林教育培訓中心)共同打造而成,成都大運汽車、吉利汽車、四川豐田、翰林教育、中智咨詢等30家企業成為中心首批會員,并簽訂人力資源共享服務倡議書。這也意味著龍泉驛區搭建的人力資源共享服務機制正式啟動運營,真正實現了企業用工資源動態配置管理。
據了解,該中心系四川省首家第三方人力資源供需管理協調平臺,旨在實現經開區內企業人力資源動態配置,維護區域內人力資源市場的整體穩定,避免企業因產業升級、結構調整、季節性用工變化等因素導致的階段性用工緊缺或富余現象,實現人力資源隨生產需求有序流動,降低企業生產用工成本。
依托“成都經開區三方人力資源共享服務中心”,按照人力資源流通共享市場規則,“人力資源緊缺”企業可以向平臺內“人力資源富余”企業借用人力資源,借用期間人工成本由借用方承擔,這有利于避免“無序競爭”給企業帶來額外人力資源成本,緩解企業人力資源閑置壓力,增加人力資源實際收入。此外,企業人力資源被借用期間,可增加企業人力資源之間業務技能、工作經驗的溝通交流,有助于進一步提升人力資源業務素養。
人力資源共享服務中心的成立來自于一次緊急求助。去年10月,龍泉驛區就業局工作人員接到一家企業的求助電話,該企業急需1000名普工,最終,通過多方協調,解決了企業當時的困境,但如何長期實現企業用工資源優化配置成為了該局思考的問題。
近幾年,隨著宏觀經濟形勢的變化,產業升級、結構調整、季節性用工變化等因素相互交織,導致部分企業出現階段性用工緊缺或富余現象,而在龍泉驛區,眾多汽車行業企業云集,如何通過共享機制,實現人力資源合理優化配置,通過前期調研,龍泉驛區就業局逐步探索出依托人力資源共享服務中心為平臺,搭建用工信息共享的服務機制。
據龍泉驛區就業局局長王春節介紹,為完成這個構想,2015年就業局曾經組織轄區企業開了多次協調會?!肮馐驱埲獏^內就有3000多家企業,規模以上的企業達700多家?!蓖醮汗澑嬖V記者,經濟下行期間,龍泉企業也受到影響,隨著訂單的減少,一些企業出現人員富余,但是有些非常規時期或者接到臨時性業務訂單的減少,一些企業出現人員富余,但是有些非常規時期或者接到臨時性業務,又周轉不開。令他記憶猶新的是,在一次協調會上,參會20家企業,有19家都存在以上情況。談起服務中心,企業老板和人資部經理群情激昂,原定一個小時的協調會,結果開了一下午,大家仍意猶未盡。
中心成立之后有一項重要的功能是,可以為企業批量整合下崗人才資源。“工件不動,人隨產業需要而動,”王春節一言以蔽之:“富余人員嫁接出去干活,還是計件制,工資肯定比在原廠工作還高。”這一點,在去年豐田和神鋼的試行中已經得到了印證。當時豐田公司缺人手,而神鋼公司又有富余,兩相嫁接,不僅解了豐田的燃眉之急,而且使神鋼得以留住了員工,工人還增加了20%收入。
人力資源共享服務中心如何運營?據該中心負責人介紹,通過前期調研,中心對轄區內企業的用工情況進行摸底,探索出由人力資源富裕企業向人力資源需求企業借出員工,通過“借出”、“借入”關系實現人才的有序流動。
該負責人舉例說,A企業因為生產周期淡季而導致人力資源富裕,人力資源閑置,用工成本高,而B企業則因為生產訂單多對人力資源特別是熟練工人的需求高,A、B企業則可以通過人力資源共享服務中心進行資源配置,A企業向B企業“借出”員工,B企業則承擔A企業員工在“借出”期間的薪資及社會福利,實現人力資源合理配置,避免了優秀人力資源閑置,也減輕了企業用工成本。
而人力資源共享服務中心則承擔著雙方企業人力資源協調服務?!拔覀儗θ踢M行監督,同時,通過針對性技能培訓讓其可以盡快適應在‘借入’企業的工作?!痹撠撠熑私榻B說。
下一步,龍泉驛區還將搭建企業用工數據平臺,通過搭建人力資源供需管理協調平臺,并根據供需雙方的需求,制定法則統一、信息互通、功能互補、競爭有序的人力資源流通共享市場規則。
本刊通訊員
廣元市利州區零散工集散服務中心,是利州區順應進城務工人員的新形勢、新特點、新需求,充分整合政府、社會和市場資源,建立的專門為零散工群體提供就業服務的新型平臺。該中心的建立和運行,實現了對零散工群體的精準就業服務,得到了廣大農民工朋友和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去年9月,受到省委常委、省總工會主席李登菊肯定性批示;今年2月,榮獲“全國農民工工作先進集體”。

▲廣元市利州區東壩片區零散工集散服務中心
利州區是廣元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川陜甘毗鄰地區人力資源集聚地。近年來,隨著統籌城鄉發展戰略的實施和新型工業化、城鎮化步伐的加快,常年在市城區攬活的農民工超過4萬余人。其中,年齡大、無學歷、缺技術的零散工約1.8萬人。他們大多租住在城郊,每天聚集在城市的十字路口、新建小區等地,尋覓著背沙、打孔、搬家、拆舊等務工掙錢的機會,干著最苦、最累的工作,為城市的發展默默地做著貢獻,但他們占道攬活、亂扔垃圾等行為不僅給市民出行帶來不便,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城市管理。為改變這個特殊群體的工作環境,規范城市管理,利州區按照有利于供需對接、集中服務、方便管理的原則,整合多方資源,在主城區規劃建立了“零散工之家”,主要開展以技能培訓、用工對接、權益維護等為重點的就業服務,在全社會營造了理解、尊重和關愛零散工的良好氛圍。
為把集散服務中心建成零散工得到實惠的“惠民工程”、提升素養的“民心工程”、真心歡迎的“幸福工程”,利州區財政投入120余萬元,分別在東壩片區和南河片區零散工集聚地建成了兩個一體化、規范化的服務中心。每個服務中心使用面積均達300平米以上,內設“三窗口六功能區”(管理服務、集散服務、勞保服務3個窗口,候工歇工、派工接工、文化活動、熱水供應、信息發布、工具存放6個功能區),專門為零散工提供政策咨詢、用工信息、求職登記、職業指導、技能培訓、勞動維權、法律援助等服務,建立健全“一體兩翼多羽”(以區就業局為服務主體、兩個集散中心為服務平臺、多個基層站所為服務支撐)全新就業服務體系。探索推行黨建促進零散工就業新模式,在集散服務中心建立黨支部,成立零散工黨員志愿服務隊,主動參與應急搶險工作和扶老助殘活動,形成了支部引領零散工就業,黨員爭當正能量傳導者的格局。同時,積極引導零散工組建散工協會,實行散工業務自主管理,激發團隊內生動力。通過體系支撐、支部引領、協會參與,夯實平臺服務基礎。
為做實就業援助服務工作,提升零散工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區就業局積極探索,在制定完善《集散服務中心管理辦法》《維權服務指南》等規章制度的同時,積極與中心所在街道、社區對接,安排專職工作人員,開展了一系列真情服務。為入駐服務中心的零散工建立實名制臺賬,摸清他們的常住地址、性別年齡、職業技能等基本情況,實施星級管理;開展培訓,對有培訓意愿的零散工提供職業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提升零散工隊伍的職業技能和創業能力;匯集各類用工需求信息,設立400-678-1039免費用工電話,為零散工提供免費職業介紹,幫助承攬零散業務,為市民用工提供便捷通道;依托零散工協會,為有意愿的零散工代辦社會保險和意外傷害保險,解決后顧之憂;提供勞動監察、調解仲裁、法律援助等維權服務,保障他們的合法權益;利用互聯網+就業服務,在利州招聘網開辟“利州零工”專欄、建立“利州零工”QQ群和微信公眾號等提供全方位、便利化用工對接需求;建立零散工誠信檔案,統一制作工號牌和工裝,開展候工接工、文化活動、熱水供應、清潔衛生等日常管理服務。充分結合零散工需求,精準發力,提供個性化服務,讓他們真正享受到與城鎮職工同質化的待遇。
“城市管理更規范,市民用工少折騰,散工掙錢節節高”,這是服務中心建成以來真實的寫照。服務中心就是通過就業援助強能力、支部引領添動力、協會管理增活力,讓零散工工作更有奔頭,市民用工更加方便,城市管理更為規范,讓生活在利州的零散工享受到“進城有工作、上崗有培訓、維權有渠道、生活有文化、發展有目標”的優厚待遇,真正做到搭建基層小平臺,切實服務大民生。截至2015年12月,服務中心登記注冊有背篼工、磚工、木工、拆舊工等工種近20個,入駐人數1622人,幫助承攬業務25650人次,開展技能培訓752人次,職業介紹1350人次,勞動維權170人次。
廣元市利州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付迎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