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克利
孟子說:“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人生一大幸事。”吾生也有幸,進菁菁校園,聽朗朗書聲,看盈盈笑臉,育莘莘學子,用激蕩的青春譜寫人生樂章,用滿腔熱情與盈盈欲滴的愛心撒播陽光,栽培希望,燃燒火熱的青春,為學生點亮一盞心燈。
新課程理念打破了古老而陳舊的師生關系,使師生關系由對立走向平等、對話、互動和共同發展。這種變化,對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結合筆者十余年的班主任工作實踐和自己對新課程理念的理解,談談對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幾點粗淺看法。
一、用愛點燃心靈
一個班主任的基本素質是什么?回答是肯定的,那就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因為教師只有用心去愛自己的學生,才能與學生進行心靈碰撞,才能真正走進學生的心田,才能對他們進行有的放矢的教育。所以,無論教育理念如何更新,愛學生應是每位教師亙古不變的基本素質。如果讓為人師的我們捫心自問:“你愛學生嗎?”回答也是肯定的:“為了學生,我們嘔心瀝血”;“為了學生,我們廢寢忘食”;“為了學生,我們披星戴月”;“為了學生……”可是,我們的愛,學生知道嗎?他們也同樣愛我們嗎?回答也許就不那么肯定了,為什么師生間會出現這種感情“隔離”現象呢?那就是教師沒有“說出自己的愛”。
究其原因,還是牢記了前輩的教誨,維護師道尊嚴,深藏自己的喜怒哀樂,對學生的愛深沉而博大,從而溢于言表,成了絕大多數教師共同的施愛原則。尤其是班主任,在處理班級事務中,若對違紀學生一味地板起面孔,“好心黑臉”式的說教,讓學生感受到的只是威嚴,久而久之,就會慢慢堆積起感情的障蔽。
“說出你的愛”,就是不再含蓄而深沉,而應該讓學生真真切切地體會到、感受到你的愛。為他們哭,為他們笑,為他們歡欣,為他們煩惱,盡情地向他們傳達自己的愛。當學生通過觀察、體驗,從心底感受到老師是真心真意地愛護他們,為他們操心時,他們是不會無動于衷的,他們會把自己的愛回報給老師的。這樣,就會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從而創造出和諧美好的情感交流境界。
二、用信任博得信任,用理解贏得理解。
班主任的使命是教育好每一個學生。要教育人,必先了解人、了解學生,必先博得學生的信任與理解。這就要求班主任要走進學生的世界,只有真正將自己融入學生之中,學生才能容納你,接受你。你才能成為學生無話不談的知心朋友。能贏得學生信任的班主任猶如班級的一面旗幟,你的努力方向,即可成為全班學生的共同奮斗目標,班級的向心力、凝聚力、合力也就隨之而生。
相互理解與信任的師生,關系自然融洽,即使偶爾“上火”,學生也會認為是愛護。否則,師生關系緊張,教師獎賞學生,學生認為是虛假的,教師處罰學生,學生認為是故意整人,嚴重的,甚至會導致師生間尖銳的矛盾沖突。
三、教育學生學會自我管理
愛學生就要教育學生學會自愛。敢于放手讓學生自我管理的班主任,是高明的班主任。處于“青春前期”的初中生,自我意識尤為強烈,對于生活中的人和事,他們有自己獨特的認識。不妨聽聽筆者在一次班會上記錄下學生的心聲:“班級是我們大家的,班集體應該充滿友誼、充滿溫暖”;“班級是一個大火爐,我們每個人都是火爐里燃燒的煤炭。”他們渴望得到班主任的信任,一旦得到這種信任,他們心靈深處所蘊藏的潛力就會噴發出來,這種力量是任何威嚴的制度約束力都無法比擬的。
在班級發生違紀事件時,班主任不應馬上拍板定奪如何嚴辦違紀學生,而是先看看學生的反應,或者讓學生討論決定處理方案,這一過程中,違紀者的心理也在進行著激烈的矛盾沖突,其實質就是違紀者的自我教育過程。
四、純凈靈魂,讓愛升華。
“愛學生是教師的天職”,這種愛應該是真摯的愛。誠然,心中不愛,言行也可以照愛不誤,有時也能奏效,但這種欺騙性、作秀式的愛,對于一個處于“青春前期”的初中生而言,無異于面具,學生將很快被識破并不再信任教師。
教師的“愛”還應該是深切地關懷之愛,而不是寵愛、溺愛。真切地愛是挽救,而溺愛則往往是放縱,其后果是對學生自我管理意識的一種扼殺。教師的愛還應是公正、無私的愛,而不是偏愛。教師能否平等地看待班級中的每一個學生,學生都會極其敏銳地覺察到,尤其是那些自尊心和自卑心皆強的差生。不信,請聽聽他們的心聲:“老師,你不要對強者太懦弱,對弱者太苛刻”;“枝繁葉茂的大樹需要陽光,默默無聞的小草也需要陽光。”
“教育是愛的藝術。”學會愛學生,用愛點燃學生的心靈,用愛去澆灌學生的理想之花,讓學生在愛的滋潤下健康成長,讓愛的鏈條永不斷裂,你就會成為“最可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