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麗穎
摘 要 2016年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下達了全面實施營業稅改增值稅(以下簡稱營改增)的總攻令。3月14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印發了《關于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的通知》(財稅〔2016〕36號,以下簡稱36號文件),由于金融業的行業特殊性,此次出臺的36號文件以及《金融業增值稅稅收政策指引》對金融業具有較強的過渡性特征,本文試對營改增新政策進行解析,并分析其影響。
關鍵詞 “營改增” 金融業
一、全面推開營改增稅制改革的歷程及意義
為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新形勢,加快財稅體制改革,進一步減輕企業稅負,黨中央、國務院從深化改革的總體部署出發作出了營改增的重要決策,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部分行業,部分地區。2011年,經國務院批準,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聯合下發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方案。2012年1月1日,在上海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開展營改增試點,營改增的稅制改革拉開序幕。隨后,2012年9月1日至年底,營改增試點逐步擴大至10省市。
第二階段:部分行業,全國范圍。2013年8月1日,營改增試點推廣至全國,同時將廣播影視服務納入試點范圍;2014年1月1日,鐵路運輸業和郵政業在全國范圍實施營改增試點;2014年6月1日,將電信業納入營改增試點范圍,實行差異化稅率。
第三階段:所有行業,全國范圍。從2016年5月1日起,將在建筑業、房地產業、金融業和生活服務業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并將所有企業新增不動產所含增值稅納入抵扣范圍。至此,營改增的稅制改革邁出了重要的一步,營業稅退出歷史舞臺。
營改增全面推開后,一是實現了貨物和服務行業全覆蓋,打通稅收抵扣鏈條,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相適應的現代消費型增值稅制度將最終確立;二是減輕企業稅負,用政府收入的“減法”,換取企業效益的“加法”,和市場活力的“乘法”,必將為緩解經濟下行壓力,推動經濟穩中有進、穩中向好提供有力支持。
二、有關金融業營改增新政策解析
(一)稅率和征收率
按照36號文件規定,金融業增值稅稅率為6%,較此前營業稅稅率5%略有上升。由于增值稅為價外稅,是基于差額征稅(銷項減進項),而營業稅是基于全額征稅(僅銷項),倒算出與營業稅同口徑的增值稅率5.66%,直觀上高出0.66%。
此外,小規模納稅人提供金融服務,以及特定一般納稅人提供的可選擇簡易計稅方法的部分金融服務,金融業增值稅征收率為3%。很明顯對小規模納稅人來說此次營改增是個利好,為企業降低了稅負,增加小規模納稅人的生存機會。
(二)應稅范圍調整為四大類
金融業在營業稅稅目下的應稅范圍分為六大類,分別是貸款、融資租賃、金融商品轉讓、金融經紀業務、其他金融業務和保險。按照36號文件規定,在增值稅稅目下,調整為四大類,保留了貸款服務、金融商品轉讓和保險服務,將融資租賃、金融經濟業務、其他金融業務歸入了直接收費金融服務。
第一,貸款服務,指將資金貸與他人使用而取得利息收入的業務活動。各種占用、拆借資金的利息收入均按貸款服務繳納增值稅。以提供貸款服務取得的全部利息及利息性質的收入為銷售額。除了傳統的銀行貸款,其他企業提供的貸款服務,都屬于36號文件規定的貸款服務應稅范圍。
第二,直接收費金融服務,是指為貨幣資金融通及其他金融業務提供相關服務并且收取費用的業務活動。
第三,保險服務,是指投保人根據合同約定,向保險人支付保險費,保險人對于合同約定的可能發生的事故因其發生所造成的財產損失或人身傷害承擔賠償保險金責任的商業保險行為,包括人身保險服務和財產保險服務。
第四,金融商品轉讓,是指轉讓外匯、有價證券、非貨物期貨和其他金融商品所有權的業務活動。其他金融商品轉讓包括基金、信托、理財產品等各類資產管理產品和各種金融衍生品的轉讓。
(三)稅收優惠政策基本予以保留
第一,延續了原營業稅下存款利息和銀行間同業拆借的免稅政策。根據36號文件,以下情況免征增值稅:一是人民銀行與銀行間的資金往來;二是同一銀行系統內聯行往來業務;三是經人民銀行批準,進入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的金融機構之間,通過全國統一的同業拆借網絡開展的短期(一年以下)無擔保資金的融通行為;四是金融機構之間開展的轉貼現業務。
第二,原則上延續了原營業稅下對國債、地方政府債利息收入的免稅規定。對于業界普遍關注的逾期貸款是否繳稅這一細節,36號文件規定,金融企業自發放貸款后,自結息日起90天內發生的應收未收利息按現行規定繳納增值稅,自結息日起90天后發生的應收未收利息暫不繳納增值稅,待實際收到利息后按規定繳納增值稅。
第三,合格境外投資者(QFII)委托境內公司在我國從事證券買賣業務、香港市場投資者通過滬港通買賣上海證交所上市A股等在此次過渡政策中被列入免稅的范圍。
除了對稅收優惠政策的延續之外,36號文件最大亮點是明確了固定資產抵稅細則,規定一般納稅人在2016年5月1日后取得的固定資產或在建工程,其進項稅額自取得之日起分2年按60%、40%從銷項稅額中抵扣。
三、營改增新政策對金融業的影響
(一)對稅負的影響
金融業原營業稅稅率為5%,營業稅作為價內稅,其計稅依據卻是其經營金融業務營業收入全額。營改增后,金融業一般納稅人增值稅稅率為6%,因增值稅為價外稅,其計稅依據首先得換算為不含稅收入。因此,雖然利率上升了1%,但倒算出與營業稅同口徑的增值稅率5.66%,直觀上高出0.66%。同時,一般納稅人可以通過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進行進項稅額抵扣,如電子設備、辦公設備及其房產等固定資產采購;信息技術系統所需的硬件和軟件支出等。但在實際業務中,有更多的成本支出將因無法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而不能抵扣,如利息費用以及與貸款業務直接相關的傭金與手續費支出,從業人員的人工支出等。因此,能否取得可抵扣增值稅專用發票,是金融業一般納稅人稅負增減的關鍵。
此外,金融業小規模納稅人提供金融服務,以及特定一般納稅人提供的可選擇簡易計稅方法的部分金融服務,金融業增值稅征收率為3%,稅負下降幅度達40%左右。
(二)對業務管理的影響
營改增后,一方面,在為客戶提供金融服務時,需要充分考慮每項業務稅負變化對價格與利潤產生的影響,并根據市場行情,制定出合適的服務價格,在增值稅發票開具方面,應及時準確地收集客戶的開票信息,做好增值稅發票管理工作。另一方面,進項稅的抵扣對金融業稅負的重要影響。因此,金融企業需要做好稅務籌劃,完善供應商管理,對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采用不同的購買合同價格談判辦法,提升議價能力水平,同時對與供應商簽訂合同中的涉稅條款的合法性、合規性進行審閱和修訂,并對采購流程、支付報銷流程、增值稅發票取得與認證流程、成本費用核算等環節的流程進行改造與優化。
(三)對企業管理的影響
營改增后,金融企業一是需要結合增值稅的基本原理,對信息技術進行更新改造,將業務系統與增值稅開票系統進行有效銜接,避免出現硬件、軟件不相容情況而帶來的損失。二是需要做好增值稅專用發票的管理,組織好財稅崗位人員進行增值稅培訓,輔導相關人員做好增值稅專用發票等票證的業務處理流程,避免出現違法行為。三是需要加強稅務方面的專職人員培養,根據自身的經營情況,積極地優化業務處理流程,合理地進行稅務籌劃以應對營改增的順利進行,切實提升金融業稅務管理能力。
(作者單位為中國人民銀行合肥中心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