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大春
摘 要:企業會計監督完善措施要做到:盡快建立內部牽制制度,創造會計監督良好環境;完善信息監管,提高內控效率;加強企業外部監督力度,完善會計監督行為,確保會計行為能夠為企業發展服務。本文分析了當前我國企業會計監督行為中存在的一些主要問題,并提出了具體的完善措施。
關鍵詞:企業;會計;監督;問題;措施
企業會計監督行為的完善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在具體的監督過程中存在很多實際問題,讓監督效果不夠理想。本文分析了當前我國企業會計監督行為中存在的一些主要問題,并提出了具體的完善措施。
一、企業會計監督中存在的問題
1.逆向監督陷入困境
權力需要監督,權力越大,需要監督越嚴,這是監督的規律。逆向監督就是要從法律的角度出發,賦予會計人員特有的權利,最終確保內部監督的更為完善。目前,我國《會計法》明確指出:會計人員和審計人員對單位負責人有監督的責任和權利。這種明確的逆向監督的規定旨在保護財務行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確保讓企業的經濟行為能夠為投資者帶來利益,而不是少數人的利益共享。但是,在實際的情況中,企業內部的這種逆向監督的行為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在企業內部,會計人員和相關的監督審計人員都受雇于企業董事會,無法進行逆向監督。即使是簡單的企業內部的上下級關系也無法進行逆向監督行為,特別是我國的中小企業更是無法推行全面的監督模式。這種無法實現的逆向監督最終導致企業會計監督行為就是企業負責人對會計工作人員進行監督,審計人員對會計人員進行監督等。而企業負責人的虛假賬目情況,會計人員只能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無法進行系統的監督管理控制。
2.網絡技術導致監督難度較大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網絡已經融入到人們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網絡技術在企業財務活動之中廣泛開展,企業財務審計與現代網絡技術的結合,除了改變了原有的傳統的審計方式,提高了審計工作的效率之外,也對會計監督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從具體的會計工作行為中來看,電腦的使用使會計監督難度加大。這主要是因為網絡交易更為快捷方便,也更容易進行修改和遠程操控。例如:企業電子商務交易行為出現了無紙化辦公,雖然也會進行相應的賬目記錄,但是記錄項目或者是資金交易發生時以文件、記錄形式儲存在磁性媒介上,而儲存在電腦磁性媒介上的資料容易被篡改,而且不留痕跡。資料庫技術的提高也使資料高度集中,未經授權的人員也有可能通過電腦和網絡瀏覽全部資料檔案,復制、偽造、銷毀重要資料也更為方便。再加上,很多企業內部的會計人員和監督人員對于多媒體網絡技術知之甚少,就為很多違法財務行為打開了天窗,很多資金不規則操控行為無法通過監督加以控制。
3.忽視外監導致會計風險增大
改革開放已經過去了30多年,我國企業的經濟活動已經與國際接軌,企業內部的會計監督體系已經逐步形成,但是只有內部監管控制是不夠的,為了企業的長遠發展,為了投資者的利益,必須加強外部監督行為,避免出現會計信息的弄虛作假行為,避免違反會計部門的特定規定會計工作環境的混亂。但是實際的調查發現,企業針對會計監督的外部監督行為不完善,導致很多會計風險會無形中增大。首先,企業不夠重視會計外部監督,很多企業不愿意聘請外部監督機構進行審計。加深目前我國審計機構方面數量日益增加,且競爭也越來越激烈,為了能夠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目標,審計機構對會計人員審查并不嚴格,且部分審計機構進行暗箱操作,出現更多新問題。其次,企業抗拒政府的會計監督行為。企業董事會總是考慮更多的經濟利益問題,對于政府行為的會計監督工作雖然歡迎,但是沒有從實質上積極配合,加上目前我國沒有更為權威的政府監督組織,導致很多監督行為無法開展,更是無法起到監督、服務和橋梁的作用,無法在客觀上發揮控制作用,無法參與對外投資論證,防止企業盲目投資。
二、企業會計監督完善措施
1.建立內部牽制制度,創造會計監督良好環境
解決逆向監督無法開展的難題,企業必須盡快建立財務工作的內部牽制制度,為會計監督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首先,要建立系統化的財務內部控制監督機制。企業內控制制度是企業高效運行、財產物資安全與完整以及實現企業經營目標的內在需要,完善的內控制度能夠促進會計監督工作有效開展。在制定與實施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過程中,需要嚴格按照規章制度辦事,降低人為因素的影響。這樣一來,如果會計人員發現上級有財務問題的時候,就可以正大光明地申請啟動監督調查機制,這樣就可以通過企業部門監督行為的開展進行詳細調查,確保財務行為的安全穩定,而逆向監督也有了可行之路。其次,要形成明確的牽制制度。對于重大違紀違規問題,要聯合紀委、監察部門共同參與,形成多方面的內部監督體系。審核財務、成本、費用等計劃指標是否齊全,編制依據是否可靠,有關計算口徑是否一致;審核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或財務收支是否符合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制度的規定,若發現問題應及時更正。
2.完善信息監管,提高內控效率
網絡技術興起后的網絡化會計監管行為必須要更為全面地進行信息監管,提高內控效率,高效率的監督行為自然就控制很多網絡篡改行為的發生。首先,要建立企業內部的信息控制系統。企業內部的信息控制系統的建立可以模仿銀行系統。目前我國銀行系統的資金交易行為較為完善,在其投資交易系統中嵌入了多種靈活的額度控制和授權審批機制。使得交易員在能夠及時響應市場變化的同時,將銀行的風險暴露水平掌握在可控的范圍內。企業也可以模仿國內外領先的銀行信息監督系統進行網絡管控。其次,要實施“資金集中管理,模擬成本核算”改革,所有收入要納入財務管理中心的資金集中管理系統,實行收入賬戶當日零余額管理,資金的使用要求嚴格按照年初預算和用款計劃申請劃撥。另外,對于集團企業而言則要對相關的子公司進行系統化的網絡監控設置,集團利用互聯網,開始對所有的子公司機構實行數據的遠距離財務監控,實現集中式管理和集中式資金調配,在計算機信息終端使用率的激增和企業互聯網速度大幅提高的推動下,財務管理網絡化必將隨電子商務的發展而實現跨越式發展。總之,適應當今多變的經濟環境,推進國內各個企業向著網絡化轉型是管理者需要認真考慮的問題,其向網絡化發展具有著重要的意義。
3.加強企業外部監督力度,完善會計監督行為
企業會計監督行為中,外部監督的完善要從多角度出發進行全面控制。首先,企業要聘請專門的注冊會計師按照企業要求對企業內部的會計行為進行監督控制。以獨立第三者的身份對委托單位的經濟活動進行客觀、公正、全面的評價,對依法公開披露的單位會計報告的真實性負法律責任。其次,要聘請外部會計事務所與企業內部的審計機構進行合作,這樣能夠團結起來充分運用社會審計監督等外部財務會計監督,加強企業外部財務會計監督力度,切實有效解決財務會計信息失真等問題。總之,隨著經濟社會的深入發展、市場經濟的監察力度的提高,對于企業會計的外部監察力度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為了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維護投資人的合理合法利益,不僅要完善企業內部會計監督體制的建設,加強企業外部會計監督體制的建設也是十分必要和可行的。
綜上所述,企業會計監督完善措施要做到:盡快建立內部牽制制度,創造會計監督良好環境;完善信息監管,提高內控效率;加強企業外部監督力度,完善會計監督行為,確保會計行為能夠為企業發展服務。
參考文獻:
[1]徐京梅.企業會計監督的思考與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4(03).
[2]李靜.淺議新形勢下如何加強企業會計監督[J].經營管理者,2014(07).
[3]李會蘭.論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會計監督作用[J].商場現代化,2014(03).
[4]張麗莉.淺析企業會計監督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財經界(學術版),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