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益薇



摘 要 農業在泰國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農產品是泰國外匯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和飲食習慣的改變,水果干市場發展較為迅速,為了提高泰國水果干在國際市場中的競爭力,通過研究泰國水果干國內外市場現狀,采用了SWOT分析法,對泰國水果干的優勢、劣勢、機會與威脅進行分析,提出相關政策建議。
關鍵詞 水果干 ;泰國 ;出口市場 ;機遇 ;挑戰
中圖分類號 F316.13 文獻標識碼 A Doi:10.12008/j.issn.1009-2196.2016.07.015
近年來,人們的飲食習慣跟過去相比發生了很大變化,食品的保存在人們的生活中越來越重要。人們希望既保證食品的衛生,又能體驗物流運輸的快捷,因此,消費者對可保存食品的需求有所增長,而且未來還會呈現持續增長的趨勢。
從根本上來說,泰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是泰國的傳統經濟產業。泰國獨特的氣候條件和地理位置也使其適宜發展農業,泰國各地都盛產水果,很多國外的水果品種都能成功引進栽培,并在國內獲得市場甚至用于出口[1]。由于新鮮水果的產量大于國內外消費者的市場需求,使得水果市場價格偏低,同時水果自身的特性使其不能長期保存,容易出現腐爛問題。因此,為了避免水果的浪費,使其價值最大化,需要把大于市場需求的水果進行加工,供非應季時期食用[2]。水果加工業是泰國政府促進出口的目標產業之一,可以增加國家的外匯收入,加強金融市場的流動性。此外,水果加工業的原料在國內容易獲得,把水果進行烘干是比較受歡迎的加工方法。
1 泰國水果干市場現狀
1.1 國內市場
目前,泰國水果干的國內市場由國內生產的產品壟斷,但是水果干的品種有限,通常用來加工和銷售的有香蕉、薯類、芋頭、榴蓮等。由于泰國水果干產業的生產方式多為家庭小作坊,有很多小的生產商,商品之間沒有明顯的區別,使得國內的市場競爭比較激烈。且水果加工市場在一定程度上依附于旅游業,在旅游市場的淡季,旅游景點出售水果干的商店也會受到影響,進而水果加工業也會受到影響。不管怎樣,泰國水果干的國內市場正在增長,但進口市場也在增長,尤其是來自中國和菲律賓等周邊國家,會對國內企業帶來較大的影響[3]。
水果干的銷售應當逐步擴大市場,使市場多樣化以便降低風險,同時尋找新的銷售渠道,降低對旅游業的依賴,確保全年都有穩定的收入。如推廣到零售店,包括大型超市(樂購、BIG C)、便利店、各加油站商店等。
水果干的生產者可分為2類,一類是小規模生產者,即地方小生產者,生產方式多為家庭小作坊式生產,這類生產者的市場為社區和紀念品市場,接近產地且運輸方便;另一類是大規模生產者,擁有標準化的生產系統和技術,擁有國際標準的包裝和品牌,這類生產者的市場為各大商場和便利店,大多數為榴蓮干、芒果干、菠蘿蜜干、菠蘿干、奶油香蕉干等性質的水果干[4]。
1.2 國外市場
水果干作為泰國的主要出口商品,所使用的原料大都是在國內生產,基本不依賴國外的原料和技術,可以有效地幫助國內果農、農民創收,是國家一項重要的創收產業。泰國出口的水果干主要有榴蓮干、芒果干、菠蘿蜜干、桂圓干、椰子干等。
在全球水果干市場中,泰國主要的競爭對手是中國、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等國家。國外水果干市場銷售有多種渠道,直接出口到國外進口水果干的貿易公司,或經國內貿易公司出口到國外市場[5]。泰國水果干前15位的出口目的國和地區如表1。
從表1數據可以看出,2012~2014年泰國出口到世界各國的水果干價值穩步增長,只有2015年為216.63百萬美元,相比2014年下降5.38%,這可能是由于泰銖貶值,以及歐盟經濟中的流動性不足等原因,導致泰國水果干的出口率下降,但如果以泰銖為計量貨幣,水果干的出口率還是增長1.14%。
2015年,泰國水果干出口目的國排第一的國家是越南,從泰國出口到越南的水果干價值為119.95百萬美元,占總出口比例的55.37%,近幾年來一直呈增長趨勢,未來預計將繼續增長。排名第二的中國為27.32百萬美元,占比12.61%,排在第三的緬甸為14.45百萬美元,占比6.67%,排名前3的國家都是亞洲國家,且排名前15的國家中,歐洲、美洲國家較少,絕大多數為亞洲國家和地區。這表明泰國水果干出口市場雖然較為廣闊,但目前還是集中于周邊國家,未來歐美等國家的市場還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2 泰國水果干SWOT 分析
2.1 優勢
2.1.1 優質原料
泰國在產品質量方面有優勢,泰國特有的氣候和環境造就了上乘的水果品質,且泰國制造商對原料非常挑剔,使其產品具有良好的質量和標準[7]。
2.1.2 原料產量
泰國地處亞熱帶,是盛產水果的國家,品種繁多,四季果香,素有“水果王國”的美稱。泰國各個季節都有豐富的水果資源,使得水果產品可以一年四季滿足市場需求,全年源源不斷地為工廠提供原料[8]。水果種類繁多,可以加工的商品多樣化,且商品均由新鮮和高品質的原料加工而成。東盟國家新鮮水果產量如表2。
從表2數據可以看出,2010~2013年,越南新鮮水果的產量排名第一,排名第二和第三的國家分別是印度尼西亞和緬甸,雖然泰國排名第四,但是如果從增長率來看,與其他東盟國家相比,泰國的增長率是最高,這可以說明泰國新鮮水果的產量也在逐年增長。
2.1.3 技術
和亞洲其他競爭的國家相比,泰國擁有更好的生產流程和技術。如使用機械化代替勞動力,從工業領先國引進生產技術,簡化生產流程,提高生產效率,同時有助于產品開發的多樣化,更符合消費者的需求。此外,由于泰國的生產者在該行業從業時間較長,在原料選擇、設備管理、流程加工等方面都比較專業。
2.1.4 可靠性
經過多年的貿易交流和發展,泰國出口的水果在世界上有較高的聲譽,泰國制造商也在世界市場上表現出“準時發貨、對產品質量認真負責”的態度,為此,泰國制造商獲得了國際貿易伙伴較高的評價和信賴[10]。
2.2 劣勢
2.2.1 人工成本方面
一般來講,水果加工行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所以人工成本對其價格有重要的影響。東盟國家的月最低工資標準如表3。
隨著東盟(ASEAN)自貿區的發展,各國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從表3可以看出,東盟國家的月最低工資標準排第一的國家是文萊,為1 618美元,排名第二是新加坡,為735美元(文萊和新加坡的工資是以其國內非技術工人的平均工資為標準,因為沒有最低工資標準),排在第三的泰國、馬來西亞和菲律賓均為265美元,與其他競爭國家相比,尤其是印度尼西亞和越南,泰國的工資水平相對較高,因為印度尼西亞和越南工資標準比較低,以及具有勞動技能,這使泰國在價格競爭中處于劣勢。
2.2.2 企業規模
泰國的水果加工業大多數都是家庭小作坊式生產,雖然目前新增了一些大中規模的企業,但所占比例還是很小,不能進行大規模生產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同時,在質量管理方面,企業規模無法擴大也導致了引進新技術、發展新產品、提升產品的質量和標準等方面的困難。
2.2.3 產品安全
與其他競爭國家相比,泰國水果干沒有制定完善的產品安全質量標準,而大部分國家為保護本國消費者,對進口產品的質量和安全都有嚴格的標準,在這方面泰國水果干行業的劣勢也較為明顯[12]。
2.2.4 市場調研和產品開發
缺乏有效的市場調研使生產者難以了解消費者的真實需求,對其生產和銷售都有一定的不利影響;產品開發的投入較少,會加大與其他競爭國家的差距,產品多樣性的不足也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在全球市場中的競爭力。
2.2.5 政治動蕩
泰國國內政治較為不穩定、政策容易變動、貪污普遍等,使國民和企業對國家信任度產生惡劣影響,容易造成經濟不穩定,進而影響泰國出口產品。
2.3 機遇
2.3.1 水果產品的生產和出口中心
泰國是新鮮水果和加工水果產品的生產和出口中心,在全球市場上占有一定的份額,這為生產者帶來了機遇,也為其提供了一個潛力巨大的市場[13]。
2.3.2 水果相關專業資料中心
泰國是世界水果相關專業資料中心,由于水果產量高,且種類和品種多種多樣,使其成為研究各種加工水果產品的資料中心。
2.3.3 消費需求持續增長
近年來,國內外市場對于水果干的消費需求都有所增長,這與人們越來越傾向于對健康飲食的追求有一定的關系。越南和中國是泰國水果干出口最重要的2個國家,目前越南水果加工廠還不是很多,只有50~60家加工廠,大多數加工廠的發展相對較為落后,水果干的種類也較少,越南每年仍需進口大量的水果干,再加上越南的相關政策較為開放和越南人口的持續增長,未來越南的水果干市場仍有一定的發展潛力[14];中國擁有較大的人口基數,隨著國民收入的提高,中國人生活質量和消費習慣也隨之改變,越來越多的人傾向于選擇國外的產品,這也為泰國水果干的出口帶來巨大的發展機遇[15]。
2.3.4 銷售渠道多樣化
目前貨物銷售渠道不再局限于像以前的商店零售,產生了許多新的分銷模式,使消費者可以更好的了解商店動態,比如:在中國網上交易渠道很受歡迎,有很多網上購物軟件可以使消費者不用出門也可以購買東西,這對泰國水果干的出口來說也是一個機會。
2.4 挑戰
2.4.1 原料價格不穩定
水果干加工業的主要原料是新鮮水果,而新鮮水果大多數被用于直接食用和出口至國外,剩下的再送到工廠進行加工,這導致原料價格不穩定。比如,市場對某種新鮮水果的消費增加,會導致用該種水果進行加工的產品出現原料短缺,工廠就不得不高價購買原料。
2.4.2 原料產量不確定
泰國國內原料產量同樣存在問題,產量不確定。各種時令水果大多數按其自然規律成熟且對其的保存方法較為簡單,因為水果容易腐爛的特性,很難防止某些種類的時令水果短缺。
2.4.3 競爭越來越激烈
競爭主要來自于周邊幾個國家,如中國、越南、印度尼西亞等,這些國家的勞動力成本相對較低,使得競爭對手的生產成本較低[16],泰國可能會在價格上失去一定優勢,并且競爭對手的技術水平與泰國相當甚至超過泰國,這也為泰國水果干的出口帶來了較大的壓力。
2.4.4 農業計劃缺乏明確性
泰國農業計劃在系統和有效生產原料方面缺乏明確性,導致某段時間缺乏某些種類的水果,或出現過度供給或原料質量的問題。
2.4.5 商品標準的規定
目前,雖然泰國工業標準協會對產品標準有規定,但該標準規定有時候不是針對出口的,且沒有對每一種食品都做了規定,因此很難監測或管控質量。此外,該標準規定只是國內的標準,沒有覆蓋國際標準,比如,GMP標準、HACCP標準等[17]。
2.4.6 金融
由于經濟低迷,各金融機構、銀行、金融公司放貸更加嚴格,該產業也涉及其中。農業風險高,因為對天氣的依賴性大,風險越高越不容易貸款,使經營和業務拓展受到了限制。
3 泰國水果干發展建議
3.1 提高產品質量及衛生標準
為了避免原料短缺,企業家應該對水果的產量做好完善的預測和計劃工作,使得一年四季水果干加工的原材料即不短缺也不浪費;在產品衛生方面,政府需完善產品的質量和衛生標準,各個相關人員包括農民、商人、包裝廠、出口商和相關部門需合作生產安全、品質達標的產品,使海外消費者對產品質量放心,維護消費者的利益;同時政府應當采取適當的出口或關稅政策,以鼓勵國內產品的出口,尤其是針對亞洲以外的國家[18-19]。此外,應當提供培訓,提高企業家制造、營銷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識,以有利于泰國水果干的持續健康發展。
3.2 擴大泰國水果干出口市場,提高泰國水果干聲譽
生產者應該加強對加工水果市場的大型消費者的關注,如大型超市、食品店、便利店,加大促銷力度,持續參加各個市場的展銷會,增加曝光度,同時鼓勵打造品牌,發展水果干的樣式和包裝設計,使泰國出口商品美觀、現代,具有特色、便于記憶,引起消費者的興趣,增加泰國的出口產品的多樣性。
此外,政府應該在主要市場和有潛力的市場加大宣傳力度,如舉辦泰國美食節,使其他國家對熱帶水果產品有更進一步的認識。還可以給外國消費者傳授有用的食用方法的知識,如制作折頁派發,和泰國出口商合作,把說明印在出口水果干的包裝盒上;同時建立網站宣傳有關泰國水果干的信息,以及利用目前貨物銷售渠道進行推廣,以提高泰國水果干的聲譽。
3.3 維護現有出口市場
目前泰國水果干的主要出口市場是越南、中國和緬甸等周邊國家,由于東盟經濟一體化乃至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影響,泰國與其他國家的競爭越來越激烈,這對泰國的出口市場產生了一定的沖擊,維護現有的出口市場就顯得格外重要[20]。比如,在中國最受歡迎的泰國水果干是桂圓干和榴蓮干,中國市場是泰國桂圓干主要出口市場,占泰國桂圓干出口量的70%以上,主要供應浙江、江蘇、江西和上海等人口相對密集且經濟較發達的地區,同時榴蓮干的主要出口市場也是中國,因此維護現有的出口市場也是增加泰國國際市場競爭力的重要方面[21-22]。
3.4 加強政府支持和行業合作
目前的泰國水果干行業還缺乏泰國政府的支持和行業合作,并且沒有制定國際市場的長期戰略,這一問題不但影響了國內消費者市場,也不利于國外消費者市場的整體發展。因此,泰國政府應當加快有關水果干加工行業的發展戰略,加強泰國水果干行業內和行業間的協調合作。為了支持泰國水果干行業的發展,政府與相關企業應當就產品質量、產業合作、農業計劃、發展戰略、出口政策等方面進行深入的交流和研究,達成一致并建立相關的政策標準體系和發展戰略,這樣才能進一步使泰國水果干可持續發展[23-24]。
此外,生產商品出口需要大量的金融支持,因此政府應該支持低利率的融資,以提高生產效率及拓展經營與業務。同時,人工成本方面的問題,雖然泰國的人工成本與其他競爭國家相比較高,如果泰國具有勞動技能,不斷發展和提高勞動技能,這也使泰國水果干行業可以與其他國家競爭,所以政府也應該與行業合作組織工人的培訓,促進工人的進步,使其有更好的技能水平。
3.5 加強市場調研和開發投入,提升產品的多樣性
要引進國外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管理經驗,在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的同時提高產品的質量標準;深入研究和開發有關環保的技術,如減少使用化肥、加強土壤和水管理等[25];加強市場調研,了解國內、國際市場消費者的真實需求和傾向,以此為基礎調整產品的發展戰略;提升產品的多樣性[26],泰國有豐富的水果資源,應該發揮其自有優勢提高競爭力,這樣才對一些外國消費者比較有吸引力。
4 結論與討論
21世紀是經濟全球化的世紀,經濟全球化進程已經把泰國納入到全球市場之中,并使其成為全球市場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泰國是農業大國,除了種植水果在國內消費以外,還應發揮其優勢把水果出口到國外。由于人們生活和飲食習慣的改變,水果干的消費市場逐步擴大,水果干已成為泰國用以擴大國內和國際市場的重要產品,目前,泰國已成為世界出口水果干第二大國家,僅次于中國。泰國未來出口市場發展潛力巨大,但需要從產業結構、技術革新、戰略調整、政策制定等方面進一步完善,以迎接東盟國家和其他相關競爭國家的挑戰。因此,在國際水果干市場競爭中,泰國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資源、技術等優勢,彌補自身劣勢,善于抓住機遇,迎接來自國內和國際市場的挑戰。
參考文獻
[1] 黃 艷. 泰國熱帶水果的生產與貿易[J].世界熱帶農業信息,2006(6):4-7.
[2] Suphon Durongwatthana,Wanda Patthanakrit.Study the possibility of industrial crispy vegetables and fruits industrial projects[R].Bangkok: Sasin Graduate Institute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2013.
[3] 楊麗芳.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對中泰水果貿易影響和對策研究[D]. 寧波:寧波大學,2013.
[4]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Cooperatives. [EB/OL]. [2016-05-29].www.moac.go.th.
[5] Department of Foreign Trade. [EB/OL]. [2016-03-04].http://www.dft.go.th.
[6] Ministry of Commerce Thailand. Thailand's Trade Information System. [EB/OL]. [2016-03-03].www2.ops3.moc.go.th.
[7] 葉明玉. 泰國新鮮熱帶水果對華出口策略研究[D]. 哈爾濱:哈爾濱工業大學,2014.
[8] SAELEE YUTTANA. 泰國水果出口貿易比較優勢分析[D].重慶:重慶大學,2015.
[9]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FAO). [EB/OL]. [2016-05-29]. http://faostat3.fao.org.
[10] 黃 恒摘錄. 泰國成為世界第4大熱帶水果出口國[J].世界熱帶農業信息,2003(10):20.
[11] 7 Bangkok broadcasting & TV [EB/OL]. [2015-09-28].http://news.ch7.com/.
[12] 金 山,伍小紅. 我國果蔬加工產業現狀與發展策略[J]. 科技信息,2011(24):72.
[13] 盧 琨摘譯. 泰國水果獲批出口美國市場[J]. 世界熱帶農業信息,2008(3):10-11.
[14] 禾 本摘譯. 越南:國際貿易帶動熱帶水果大量出口[J].中國果業信息,2016(2):32.
[15] Kanokrat Chompoonak. An analysis of export competitiveness of Thailand's major fruits to China before and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free trade agreement[D].Bangkok:Kasetsart University,2007.
[16] 吳業斌. 勞動力成本、勞動生產率與中國保持“世界工廠”地位探討[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3,24(5):118-120.
[17] 李 銳,郝慶升,高 可,等. 國外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經驗及啟示[J].黑龍江畜牧獸醫,2015(2):4-6.
[18] 張開華,邱書欽. 做大做強農產品加工業[N].湖北日報,2012-04-25(15).
[19] 鄭 燕,張吉國,史建民. 我國水果加工業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J]. 山東農業科學,2014(4):121-124.
[20] Jingtae Siripanich.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of the Thai fruit & Veg in ASEAN. [EB/OL].[2014-02-06].http.//www.trf.or.th/index.php?option=com content&view=article&id=3189: 2014-02-
06-10-28-56&catid=22&Itemid=217.
[21] 劉培琴. 泰國水果在中國市場的競爭力研究[D].杭州:浙江大學,2015.
[22] 尹婷婷,趙榮昌,程怡欣. 從泰國“跑”來的水果新鮮十足價格實惠[N]. 成都日報,2015-07-10(4).
[23] 陳海軍,李延云. 泰國農產品加工業考察與啟示[J].農業工程技術(農產品加工業),2009(10):12-17.
[24] 董燕玲. 加快農產品加工業向精深邁進[N]. 農民日報.2011-12-08(8).
[25] 徐 歡. 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探討[J]. 時代農機,2015(9):92-94.
[26] 陳曉華. 大力推進農產品加工業轉型升級發展[N]. 農民日報,2016-01-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