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菲律賓、新加坡特約記者 李勇 付強 辛斌 ●本報記者 張怡然 ●甄翔

“美方派軍艦擅自進入中國領海,就是唯恐天下不亂,試圖通過此舉搞亂局勢,從中漁利。”對于美國軍艦21日再次在南海進行“航行自由”行動,中國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當晚發表談話予以譴責。21日,美國一艘導彈驅逐艦進入我西沙群島海域活動,受到中國軍艦警告驅離。當天,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結束了為期4天的訪華之旅,這次“歷史性訪問”帶來中菲關系的全面恢復,同時也讓美菲關系冷風嗖嗖。訪華期間,杜特爾特多次向美國說“再見”,并在演講中宣布與美國分道揚鑣。感到被“戳了眼睛”的華盛頓坐不住了,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公開對杜特爾特的言論表示困惑,要求菲方解釋清楚。自上臺以來,杜特爾特多次炮轟美國,這回他在北京的一番“脫美”言論尤其令美國輿論震動,被一些媒體視為杜特爾特要切斷美菲70年盟友關系,轉而擁抱中俄的最強烈信號。《華爾街日報》稱,菲律賓將爭端放到一邊,轉而支持擴大兩國經濟聯系,這對中國來說是一場外交勝利,但令美國受挫。
“美方唯恐天下不亂”
據路透社21日報道,美國官員透露,當天一艘美國軍艦再次在中國南海島礁附近開展“航行自由”行動。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美國官員稱,美國導彈驅逐艦“迪凱特”號在西沙群島附近活動,駛入中建島和永興島附近海域,但是并未進入這些島嶼的12海里之內。
報道稱,美國軍隊將“航行自由”行動視為對“過多主權聲索的挑戰”,五角大樓拒絕就這次行動置評。美國官員還說,“迪凱特”號遭遇到3艘中國艦船的緊隨跟蹤,但一直保持安全。這是過去一年中美國第四次針對中國進行“航行自由”行動,也是今年5月份以來的首次。在此前的三次類似行動中,美國軍艦駛入到中國島礁的12海里范圍內。這極大地激怒中國,后者指責美國制造事端。美國官員表示,中國在永興島建設了飛機跑道,還部署了地對空導彈。
美國《海軍時報》稱,“航行自由”行動的距離意義重大。如果美軍軍艦駛入島礁12海里范圍之內,可以彰顯美國在其他國家提出主權聲索的地方擁有自由航行權。這種行動需要得到最高層的批準。現在還不確定,美國是否將此次巡航視做“航行自由”行動。美國國防部發言人羅斯稱:“‘迪凱特號此次行動系常規行動,并沒有其他艦只護衛,也沒有發生任何事件。美國定期在世界各個角落開展此類常規通航行動,且行動完全符合國際法。”
美軍這次行動正值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結束訪華之際。華盛頓一名熟悉該情況的人士對路透社表示,最近一次“航行自由”行動并非針對杜特爾特本周的中國之行,美軍很早之前便已經進行計劃。
針對美軍的挑釁,中國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21日晚發表談話說,美國海軍“迪凱特”號驅逐艦擅自進入我西沙領海,中國海軍“廣州”號導彈驅逐艦和“洛陽”號導彈護衛艦當即行動,對美艦進行識別查證,并予以警告驅離。吳謙表示,當前,在地區國家的共同努力下,南海局勢呈現積極發展態勢。在此形勢下,美方派軍艦擅自進入中國領海,就是唯恐天下不亂,試圖通過此舉搞亂局勢,從中漁利。這恰恰證明,美方是南海局勢穩定的麻煩制造者。
華盛頓向馬尼拉要說法
21日是杜特爾特北京之行的最后一天。中菲兩國當天發表聯合聲明,聲明內容達47條。菲律賓GMA新聞網報道稱,在海洋爭端問題上,菲中兩國同意不訴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由直接有關的主權國家通過友好磋商和談判解決。《馬尼拉公報》報道稱,杜特爾特帶著240億美元的投資和貸款結束中國之旅。菲律賓貿工部部長拉蒙·洛佩茲介紹,其中150億美元為兩國企業間的投資協議,隨著中國投資進入菲律賓再生能源、運輸網絡等行業,未來5年有望給菲帶來200萬個工作機會。
相比中菲間的合作,輿論當天更關注華盛頓向馬尼拉要解釋。針對杜特爾特在北京期間宣布與美國“分道揚鑣”的說法,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柯比當地時間20日表示,杜特爾特的言論令人難以理解,有悖于美國同菲律賓人民及其政府間的密切關系,“我們將要尋求一個解釋,這位總統說要與美國分道揚鑣究竟是什么意思”。英國廣播公司稱,柯比在記者會上主動提到,美國負責亞太事務的助理國務卿拉塞爾將借本周末訪問馬尼拉的機會,要求菲律賓給個清楚說法與交代。
杜特爾特是20日在中菲經貿論壇演講時做出這一表態的。“再見美國,你好中國”,《菲律賓星報》21日以此為題稱,在40分鐘的講話中,杜特爾特稱美國一直很傲慢,把政策強加給其他國家,包括傳統盟友菲律賓。他說:“在這個場合,我宣布,我與美國分道揚鑣,不僅在軍事上,也在經濟上——社會上還沒有……美國不控制我們的生活,胡說八道夠了!”在場企業界人士紛紛起立鼓掌。此前在參加菲律賓人的活動時,杜特爾特對美國發出類似信息:“現在是時候說再見了,我的朋友。你們待在我的國家是為了你們自己的利益。”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稱,杜特爾特在20日的演講中還表示,他認為“美國已經失敗”,他決定和中國站在一起。他還說,“我可能還會去俄羅斯跟普京談談,告訴他,我們三國一同對抗世界:中國,菲律賓和俄羅斯,這是必由之路。”法新社21日稱,這位言辭激烈的領導人幾乎每天都要嘲諷羞辱美國,不過在北京進行國事訪問時做出的這一番最新表態,是杜特爾特要切斷美菲70年盟友關系而轉向中俄的最強烈信號。
美國顯然不想失去菲律賓,國務院要求澄清的同時,白宮也在試圖淡化局勢。白宮發言人舒爾茨面對記者說,菲律賓官員沒有要求改變與美國的雙邊合作。“我們認為這不是一個零和游戲。我們認為,我們的地區伙伴和盟國與中國有密切的關系符合我們的國家安全利益。”即將離任的美國駐菲大使戈德堡在接受菲律賓媒體采訪時稱,美菲關系非常深厚,難以切割。
不過白宮的“官話”,美國人未必都同意。《華盛頓時報》稱,舒爾茨的話在國會山引發一些不滿。共和黨議員本薩斯說:“好的外交政策應該建立在現實基礎上,但白宮竟說菲律賓與中國為伍、遠離美國符合我們國家的安全利益。如果是這樣,我想知道白宮是如何定義‘利益與‘盟友的”。
“菲美分手可能性不大”
菲律賓真會與美國分道揚鑣嗎?CNN21日稱,美國大西洋理事會高級研究員羅伯特·曼寧認為,關鍵問題在于,杜特爾特是否會取消美國在菲律賓的基地,如果失去在菲基地對美國將是重大打擊。《今日西夏威夷報》稱,盡管杜特爾特發表了疏遠美國的言論,并表示取消演習和巡航,但他沒有撕毀任何美菲協議。
21日,一些菲律賓民眾在馬尼拉組織游行,要求美軍撤離菲律賓。但同時,杜特爾特也面臨菲國內親美勢力的反彈。據菲律賓abs-cbn新聞網報道,曾在阿基諾政府狀告中國的南海訴訟案中扮演重要角色的菲前外長德爾羅薩里奧21日宣稱,杜特爾特決定與美國“分手”并加強與中國的關系是“不可理解和不明智的”。
法新社稱,在杜特爾特發出“跟美國分手”言論后幾個小時,他的財政部長和社會經濟規劃部長發表聯合聲明,表示菲律賓不會與西方國家斷絕關系。菲貿工部長洛佩茲21日澄清說,菲美原有貿易及經濟關系將繼續維持,菲律賓要“分道揚鑣”的是“過于依賴某一方”的局面。21日夜,杜特爾特本人也表示不會切斷與美國的關系。
“這更多可以看成是一種個人意見的表達,真正實施起來估計可能性不大。”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金燦榮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菲律賓和美國之間的聯系很穩固,無論是在歷史上還是在現實中。在經濟領域,一直以來美國在菲律賓都有很強的滲透力,人員控制也很強,菲律賓許多官員與精英人士都有美國背景。在軍事領域,美國對菲律賓的控制也很嚴格,菲國內有非常頑固的親美勢力。香港《南華早報》稱,中國社交網絡上許多人也對菲律賓外交政策大轉向不太確信,也有人表示“中國沒有興趣對抗世界”。
然而無論如何,菲新政府對外關系的調整以及這次訪問對兩國都意義重大。《華爾街日報》21日稱,中菲領導人的會晤凸顯出中菲之間的重大和解。杜特爾特將菲律賓與中國圍繞南海的爭議放在一邊,對中國來說是外交的勝利,對美國來說是一個挫折。CNN稱,杜特爾特的言論不僅可能會擾亂美菲關系,而且會殃及美國與更廣大亞太地區的關系,而奧巴馬將亞洲作為其外交政策雄心的中心支柱。
“雖然美菲徹底分道揚鑣的可能性不大,但是這次杜特爾特訪華所釋放出的巨大意義不容忽視。”金燦榮對《環球時報》記者說,菲律賓有很強的親美勢力,但同時也有強大的民族主義勢力,在菲律賓也有著反美的社會基礎。如果中菲關系惡化,就會給美國介入南海提供理由,但現在中菲不再“吵架”,美國又并非南海問題的爭議方,如果在這種情況下美國繼續介入,那就是赤裸裸的“21世紀的炮艦政治”,對于美國來說在法理上是非常不利的。近些年來,凡是“傻乎乎”跟著美國跑,與中國鬧僵的國家,最后自身利益都受到了損失。菲律賓應該也逐漸認識到了這一點,因此在外界看來杜特爾特出人意料的言論,其實是有他的合理性與必然性的。▲
環球時報2016-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