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榮君
縣域金融生態現狀及優化策略
◎蒙榮君
好的金融生態環境隊伍促進縣域經濟的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當前,縣域金融生態環境不容樂觀,積極采取干預策略勢在必行。本文在分析縣域金融生態現狀的基礎上,提出了相應的優化策略,以供參考。
金融生態即金融運行的外部基礎環境,是對金融市場形成與發展具有互動關系的多種因素的總和,它與區域性的資金流動,金融發展形成一個彼此聯系、相互促進,并具有動態平衡關系的有機體。縣域金融生態,對縣域金融市場的發育和縣域經濟的發展有著深刻的影響,在此背景下,積極分析縣域金融生態現狀并采取行之有效的優化策略十分必要。
隨著各級政府對縣域金融事業支持力度的不斷加大,和國家相關政策、法規的不斷完善,縣域金融生態環境在近年來有了明顯的改觀,但仍存在不少問題,其中較為突出的有:
金融資源吸納能力弱。資本的逐利性會對金融資源在區域內的流動產生深遠的影響,目前我國不同地區縣域經濟情況參差不齊,但總體遠遠薄弱于城市經濟,加之許多縣域經濟體系內缺乏優勢產業,導致縣域經濟體系對資本及相關金融資源的吸納能力較為薄弱,甚至縣域內的資本也難以轉化為本區域內的金融資源,導致縣域金融運行環境整體不佳。
社會信用環境較差。目前,縣域征信系統尚不完善,中介服務體系不夠健全,導致個人、企業信用體系殘缺,信用風險監測難度大,同時,不少中小企業存在財務信息失真、披露虛假信息乃至詐騙的情況,導致縣域信用環境不佳。除此之外,目前縣域信用體系開放度不足,投資者很難及時獲取真確、真實的個人、企業信用信息,為貸前調查和貸后跟蹤帶來了較大的難度,導致信用關系惡化、逃廢金融債務的情形普遍存在。
金融債權落實風險高。首先,目前許多中小企業尚未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內控體系不健全,信用觀念和自我約束能力較弱,導致銀行等金融機構不愿意為其貸款;其次,中小企業中,創新型、高新技術型企業為數不多,多數為勞動密集型企業,缺乏競爭力和創新能力,因而抗風險能力較差;此外,一些法治意識淡薄的中小企業在改制過程中未能按規落實金融債權甚至逃廢銀行債務,造成債權清償率降低。以上情況均使得縣域金融債券落實風險較高,嚴重干擾了縣域金融生態平衡。
構建良好的金融生態氛圍。 構建良好的金融生態氛圍對于提升群眾金融知識水平,提升社會各界參與縣域金融體系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著重要的意義。對此,相關部門應強化宣傳教育,普及金融生態常識,使金融生態理念深入人心,并強化社會信用文化建設,提升全民信用意識。此外,還應充分發揮各類媒體的宣傳作用,通過廣播電視、網絡、報刊雜志等渠道宣傳金融生態知識、介紹先進典型和反面案例,為縣域金融生態建設打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突出政府主導作用。 為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監管職能,政府應在縣域金融生態建設過程中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當好監管金融市場行為主體,而不去干涉金融市場的正常運轉。此外,縣政府應充分認識到自身對金融市場發展的服務職能,盡可能地為縣域金融生態建設提供有力的扶持政策和保障制度,并與銀行、中小企業、中介機構等取得密切的溝通,及時制定合理的發展計劃和監督策略,進而推進縣域金融生態的全面優化和協調發展。
優化金融信用環境.為優化縣域金融信用環境,政府、銀行、中介結構等相關部門應聯合建設信用信息數據庫,采用統一的信用采集標準,規范、全面地錄入個人、企業的信用信息,并建立信用信息查詢、調取平臺,實現信息資源共享,為投資者和相關機構提供及時、準確的信用信息,進而對信用風險做出合理判斷,對征信額度、征信時間等作出合理決策。除此之外,應建立合理的信用獎懲機制,對信用記錄良好的個人和企業給予積極宣傳并提供支持、優惠政策,對違約行為、個人和組織進行通報并加大對其監督懲罰力度,通過提高失信和違約成本來約束和敦促債務人及時履約。
改善金融司法環境.改善金融司法環境,對于減少金融違法犯罪和凈化縣域金融生態有著重要的意義,對此應從以下幾點做起:堅持司法公正,提升執法效率,對金融案件的準備執行、強制執行、報結執行、延期執行等環節進行嚴格、規范執行,并詳細記錄執行情況;加快金融債券案件審理效率,提升金融案件的結案率和執行效率;加大執法力度,堅決打擊和追蹤各種逃廢金融債務的行為,有效保護債權人的合法權益。
綜上所述,目前縣域金融生態環境仍不理想,這對民間資本的運作、中小企業的經營和縣域經濟的發展均是不利的。而縣域金融生態環境的改善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這需要政府、司法機關、企業等機構和組織在充分認縣域金融生態重要性的基礎上,充分發揮自身職能和義務,共同構建良好的縣域金融生態氛圍,凈化縣域金融生態環境。

(作者單位:中共貴州省黔西南州冊亨縣委黨校)